大医凌然-第6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如果看2000年以前的医疗电视剧,经常会发现医生们开口就是360焦,再看2000年以后的医疗电视剧,医生要求的除颤仪能量就降低到了200甚至120焦。
双相波技术的除颤仪的效果,是明显高于单相波的,所以,直到2010年的指南,才明确将胸前捶击列为二线技术。因为1996年开发出来的双相波技术的除颤器,到了这个时候才基本普遍。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双相波技术出现之前,胸前捶击的技术其实是并不弱的,至少不会明显弱于单相波技术的除颤仪。且看早期的心肺复苏的报告,胸前捶击的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这也使得胸前捶击的使用范围相当的广泛。
尤其在60年代,70年代,直到80年代,连单相波技术的除颤仪都未曾在世界范围内普及的时候,胸前捶击可以说是普通医生救助病人的最好手段了。
顺着这个方向来考虑,到2010年的指南中才将胸前捶击列入二线,也有掌握着胸前捶击技术的医生越来越少,越来越弱的原因。
毕竟,技术终归是要练习的,早期的医生能有充足的病例来练习、复习乃至于拓展,后期的医生终归还是用除颤仪的越来越多,手艺从不擅长到不熟练再到不敢用,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阮高歌会用胸前捶击,但几乎没有实践过几次。
他更想不到的是凌然会用,而且,用的似乎恰到好处。
此时此刻,从结果倒推过程,阮高歌觉得,凌然采用胸前捶击,确实是优于除颤仪的选择。
除颤仪主要是依靠强大的电流通过心脏,中止室颤,让窦房结重新发起冲动,从而令心脏恢复跳动。
简而言之,除颤仪就是靠电流的作用的。
不管是双相波还是单相波,在这一点上都是没有区别的。
胸前捶击则是有一定的机械力的。
在已经多次尝试了除颤仪以后,再重复电击一次,就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事实上,按照现今的指南的指导,单次除颤是成功率最高的,之后的多次除颤,虽然有效果,但效果是完全不能够于首次除颤相提并论的。
凌然如果有足够多的时间,他也许还可以再尝试用除颤仪两到三次,但在时间窘迫的情况下,凌然尝试其他的方式,或许更具风险,但可能确实更有效。
这也是完美级的心肺复苏专家与只懂得看指南的普通医生的区别之一。
普通医生是没有选择权的,因为除了指南提供的方式以外,普通医生根本不会精修心肺复苏的技能。icu和急诊的医生可能懂的要多一些,但要说能达到专精级的,都是寥寥无几。
而指南所提供的,永远只是最基础的方案。
实际上,光是看心肺复苏的指南多年以来的变化,就能体会到它的不完美,不完善,以及不靠谱。比如早期的心肺复苏指南对胸外按压的要求是60…80次每分钟,88年的时候改成了80…100次每分钟,2010年则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要保证100次每分钟以上。
用马后炮的观点来看,88年以前接受心肺复苏的患者,要是遇到一个精准把握胸外按压次数的医生,能不能活不一定,后遗症肯定要多不少。
临床医学始终是一门经验医学,成功才是最好的理由。
凌然选择了胸外捶击的方案,他成功了,那就证明了他的经验和观点的正确性。
“太大胆了。”阮高歌望着凌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要是失败了,那同时失去了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如果悲痛欲绝的想以起诉医院和医生,胸前捶击或许就会变成律师口中的错误动作。
当然,成功就不会受到指责了。
“现在剖吗?”产科主任看着有些恢复的心跳曲线,已是屈起了双臂,戴上了乳胶手套。
旁边几名尚在发呆的主任也都像是被唤醒了,一起看向凌然。
“再等一下,等一下……”凌然并没有“与民同乐”的欢喜起来,依旧是保持着客观的谨慎。
病人的心跳刚刚恢复,并不意味着她就能立即接受一次急诊剖腹产手术。
虽然以云华医院产科主任的技术来估量,她可能只需要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就能将胎儿从母亲的肚子里剖出来,但要说产妇的身体会因为这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而反应不及,那就是想多了。
立即剖腹产,相当于将产妇的性命,再次放上赌桌。
虽然终究是要赌的,但凌然还是希望自己这边的牌能更好一些。
“冰帽,再拿冰袋来,给体表一并降温……”凌然同样紧盯着监视器上的曲线和数字,口中下着新的命令,并用低沉的声音对产科主任再一次道:“再等一下。”
“好。”产科主任有心反对,但还是咽了下来。她选择相信凌然的判断。
围拢在四周的多名医生,也都没有说出反对的话来。今时今日,众人更相信凌然缔造奇迹的能力。
第1190章 啼哭
冰帽冰袋在急诊中心里是常用的备品了。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护大脑,以免这个人体最脆弱的器官因为供血不足而率先崩溃了。
郑培连忙取了给产妇用上,稍微耽搁了半分钟的时间,回头再看病人的嘴唇,不由道:“嘴唇好像变的红了一些?”
说完,他连忙去量病人的脖颈,继而振奋道:“脉搏也变强了。”
凌然同样是先摸了脉搏,接着又去看了瞳孔,重新确认了呼吸状态,一圈做完,消耗了数十秒之后,才让开位置,道:“剖吧。”
没有人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时候,任何一个决定的做出,都是不容易的。
尤其是面对产妇和婴儿可能死亡的情况的时候,不到副主任医师的级别,很多医生很可能都不敢做出类似的决定。
而在凌然做出了决定以后,众人反而是松了一口气。
早等在一旁的产科主任立即上前。
单纯的剖腹产,其实普通的外科医生都能做。其步骤都是相当简单的,稍微学习和注意一下相关的解剖结构,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但在今天,凌然并没有想要挑战剖腹产的意思。
同样是医生,产科主任的剖腹产熟练度要高的多。不像是其他科室的医生,升任主任以后就不愿意做小手术了。剖腹产在妇产科是具有特殊地位的手术,也是最多人做的手术,一年到头,总有那么些人,是要请产科主任亲自出马的。这也使得产科主任难得维持了相应的熟练度。
今天同样是要产科主任出马的一天。
比起小医生来说,产科主任的剖腹产做的其实是要少一些的,但解剖结构更熟练,基本动作更准确却能给病人更好的收益。
事实上,产科主任根本没准备走常规操作。
在提前向麻醉主任确认以后,只见他拿起一瓶碘伏就泼在了病人的腹部,继而拿起手术刀,一刀就划出了淡黄色的脂肪。
再看似随意的两刀,产科主任就伸出手来,剥开了周围脂肪,再一手提溜出了一只浑身青色的婴儿。
40周的婴儿,已经发育的非常完全了,它乍看上去像是只小兽,只是虚弱干瘪的厉害。
产科主任随手将脐带剪断,接着目光一凝,将之放在了旁边的台布上的同时,看向凌然,沉声道:“新生儿cpr?”
刚刚出生的婴儿,安静的没有发出丝毫的声音,无形中令众人变的紧张起来。
虽然有所预料,但是,刚刚还在欢呼的医生们,更想得到的是大团圆的美丽结局,而非充满遗憾的死亡事件。
大家再次将目光投向凌然。
比起成年人,只有几斤重的小婴儿的心肺复苏是截然不同的另一个领域、如郑培这样的医生也就是接受过培训,实际操作少的可怜。
凌然当仁不让,毫不迟疑的站了出来,且道:“插管,麻醉,监视器。”
“我来。”麻醉主任拿出准备好的新生儿的气管包,脸色凝重的尝试给刚出生的小东西插管。
新生儿只有六七斤的体重,比起百余斤重的成年人,它身体的一切器官组织都是成10倍的缩小的。
给这样的小婴儿做气管插管,困难自不必说,最重要的是,普通医生还不一定有充足的经验。
好在麻醉科主任也是经常到新生儿科赶场,全神贯注之下,只尝试了一次,就插管成功。
台前的护士和医生都紧皱着眉头。
凌然活动了一下手指,再伸出中指和无名指,放在了婴儿胸部正中间,乳首的连线的微下方。
“1001,1002……”凌然的动作很轻,声音也很小。
众人的目光,也随着凌然的动作微微颤动。
仅用两根手指的心肺复苏,按压的深度却不逊于成人,基本要达到4厘米左右,才能起效,同样,频率依旧得在100次每分钟以上。
这样的按压深度和频率,放在成人身上,也能看到明显的起伏动作,落在只有六七斤重的新生儿身上,视觉上的冲击力就更强烈了。
“要按这么深?”一名年轻的小护士本来躲在角落里看,这时候却是忍不住问起了身边人。
旁边的男医生原本也看的口干舌燥,这时候却是郑重的点起头来,道:“这是标准动作,给新生儿做心肺复苏,主要是了获得大动脉血压,让血液能运动起来的意思,压力不够肯定不行的。”
“这样子啊……”小护士习惯性的软软的回了一句。
男医生顿时挺胸抬头起来,只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再立一功。
“大动脉血压,具体指的是哪里?”同样的女声,这次听着却有些冷冷的。
男医生一愣,再看过去,却见一抹劳力士的绿色自下方一闪而过。
“余……余医生……”年轻的小医生懦懦的。
余媛做住院总的日子里,基本将急诊中心的小医生都凌虐了一遍,但凡是敢表达不满的小医生,经过几轮直肠取物的点名使用之后,再看余媛,都会有生理上的畏服……
“指的哪里?”余媛皱着眉,并将绿水鬼从手上摘下,揣回了兜里。
“我……我想……应该就是收缩压?”小医生怯怯的回答。
“是冠脉压。”余媛冷言斩断他的尝试,再道:“旁观的时候保持安静。”
“是。”小医生赶紧答应一声,猜想这种时候,余媛应该是不会把自己拉去帮忙扒屁股的,不由松了口气。
刚刚进门的霍从军,立即将目光锁定在了他的身上。
“现在不是你喘气的时候。”霍从军语气严厉的批评了小医生一句,同时向手术室众人传递出自己抵达的消息。
小医生不由的屏住呼吸,满眼的冤屈。
“霍主任。”
“霍主任!”
众人压抑着声音向霍从军打招呼。
“有没有要我给你们撑腰的事?”霍从军是特意来晚几分钟的。左慈典的报告说的很清楚,他并不需要立即赶来做事,撑场面的话,反而更适合给凌然一点命令的空间。
手术室里的气氛变的更严肃了,没人因为霍从军的笑话而笑出声。
霍从军自己笑了一笑,劝慰似的,道:“至少母亲救活了不是?”
接着,他看向依旧全神贯注做心肺复苏的凌然,道:“新生儿的情况怎么样?”
“至少比刚才好。”凌然用了一个类似的句式回答了霍从军。
“比刚才好?”霍从军有些不理解。
凌然无声的点点头,并没有回答。
在他看来,脱离了母胎的新生儿,最起码可以得到最完善的抢救了。凌然本人也已经做好了超长心肺复苏的准备——虽然尚未看过超长心肺复苏对新生儿的成功案例,但凌然并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手术室里窃窃私语之声渐渐消失,包括主任们在内的医护人员,都感受到了凌然的决然气势。
“哇……”
一声啼哭,突然从复苏台传了出来。
“呼……”站在余媛一侧的年轻医生,不由重重的吐出一口浊气来。
第1191章 如临大敌
听到新生儿的啼哭声,凌然亦是松了一口气。
他是做好了超长心肺复苏的准备的,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总是能够提高一些新生儿的生存率。
但是,这种心理准备是沉重的,更像是掌握了野外生存技能的达人在沙漠找水一样。在体力耗尽,希望耗尽之前,能够找到水,那就是幸福的。
“尽快送到nicu。”凌然只做了简单的检查,就将新生儿交给了旁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生。
与急诊的重症监护组类似,nicu也是新生儿科的附属治疗组,专门针对28天以下的新生儿。
被喊过来的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主任,面色沉重的点点头。刚出生就不得不做心肺复苏的新生儿,护理难度可想而知。
不过,他也不是很畏难,新生儿科的icu就是干这个事儿的。只是这个小病人注定了会受到很多的关注,毕竟是凌然救过来的。
“我们新生儿科一定竭尽所能。”负责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主任眯着眼睛,先是表了一句决心,接着就指挥下面的小医生,小心翼翼的准备将新生儿送走。
凌然轻轻的触了触新生儿的心脏位置,只有六七斤重的小家伙浑身软绵绵的,眼睛紧闭,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在死亡线上来回徘徊了许久。
“凌医生辛苦了。”霍从军喟叹一声。
他是做急诊的,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刚刚的一刻钟里面,凌然承受了多少的压力和期待。
从一尸两命的可能到母子平安的结局,中间需要做无数个决定,其中给每一个决定做错了,都可能无法抵达目前近乎完美的状态。
“凌医生辛苦了!”围观的医生们这时候才醒悟过来,纷纷拍马。
“天天做心肺复苏,今天是真的见到厉害的了。”
“以前光听胸前捶击的,没想到竟然这么好用。”
“算是创造奇迹了!”
现场的医生们说的很是热闹,医院的微信群却是早都爆炸了。
先前就有好事的医生将这边的情况发到了群里,并引起了全院医护人员的关注——人性都是相似的,那些能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