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凌然-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佳和台下护士俱是眼前一亮,兴奋的互看一眼,凌医生这么萌的镜头可不多见,可惜不能将刚才的一幕拍下来,不能去护士站里炫耀了。
小铁紧张的看向凌然。
手术台上躺着的可是潘主任的姐夫,他亲自指名要小铁负责安排的姐夫。
小铁忽然有点后悔,没有提前去找霍主任。如果是通过霍主任来要求的话,凌然怎么敢把郑器的手术安排到另外三人之后。
就算他前面做的再快,做到现在也该筋疲力尽了,正常人哪里有一天做10台手术的,作死还差不多。
不,作死也作不到10台啊。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凌然好好的休息,养精蓄锐的等着郑器的术前准备完成,再上手做手术。
小铁此时满脑子的后悔,恨不得灌两瓶红牛给凌然。
“拉大一点。”凌然下令的声音传来。
小铁收敛精神,伸着脑袋去看。
拉钩侠吕文斌加力拉钩。
凌然皱眉:“抽吸,看不清楚了。”
抽吸侠吕文斌立即清扫式抽吸。
凌然继续皱眉:“纱布压一下,是不是有出血点?”
说着,就见凌然上手,摁了摁内侧的部位,再看了看出血量,道:“小血管破了,用力均匀点……电刀……”
“是。”吕文斌乖乖的回答。
小铁心里暗叫不好,他太熟悉这个流程了。
主刀医生骂人了,说明什么?
说明手术不顺利啊。
做手术就像是开车,如果手术很顺利,那就好像开车的时候一马平川,畅通无阻,司机弄不好还会哼哼歌什么的,心情好的要命,怎么可能骂人?
如果手术不顺利,那就好像开车出门遇到堵车,堵车十分钟能忍受,堵车半个小时还在忍,堵车堵的挪都挪不动,好不容易挪两步还被人加塞,司机是什么样的心情?主刀就是什么心情。
比起怒路症的,医生在手术台前的床怒症才是真的可怕。
小铁看凌然的状态,感觉他即将要放出疾风暴雨了。
他有些怜悯的看看故作镇定的吕文斌。
在手术室里,一助或二助在手术顺利的时候,是主刀医生的助手,在手术不顺利的时候,就是主刀医生的出气筒。
相比做助手,出气筒的职责也是极其重要的。
它就好像是怒路症司机的减压阀,是维持手术室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铁只希望吕文斌能做好出气筒的职责。
手术台上的病人,已经做到神经吻合了。
小铁虽是手外科的主治,神经吻合也主要是做大神经,预后还不怎么好。手部的细小尺神经,他就更没有信心了。
“有点不来劲。”凌然将持针器给丢了出去,道:“线再换小一号。”
王佳立即道:“好的。”
“继续抽吸。”凌然道。
“是。”吕文斌无比的乖巧,就差剪一个齐刘海了。
“停一下。”凌然深吸了一口气,道:“会不会是午饭的时候,猪蹄的问题?”
无比乖巧,两只软耳朵的吕文斌忽然就站直了:“猪蹄不可能有问题!”
吕文斌的声音铿锵有力,竟似在手术室内回荡一般。
凌然沉吟着看向吕文斌。
吕文斌有些习惯性的腿软,转瞬又站直了,双眼有神的道:“猪蹄是我凌晨2点钟,去东湖市场里亲自挑的,老板是老相识了,咱们一次要30根,我都是一只一只检查过来,只要前蹄,绝对新鲜的。煮的时候,我也都是再三检查了的,老汤平时在冰箱里存放,最久的情况下,我三天也会煮一次,就算再困再累,我都会把里面的东西捞的干干净净……”
“那个……”小铁望着吕文斌涨红的脸,真怕他做什么不理智的行为,忙道:“别着急别着急,咱们聊天就聊天嘛,聊天舒缓一下精神也挺好的……”
吕文斌呼呼的出着粗气。
凌然有些愕然的道:“我本来想说,中午的猪蹄吃太少,我会不会有点低血糖……”
吕文斌愣了一下,粗气瞬间就变细了,竖起来的耳朵都绵软了下去,小声道:“我没想到霍主任要用猪蹄招待客人,一时激动多给了他两根。”
“给我喝点葡萄糖。”凌然让护士解开了口罩,塞了根吸管,再一边吸葡萄糖,一边继续做手术。
精神再集中起来,凌然手里的动作更加稳定迅速。
铁北医生重新振作精神,再仔细看去,却是一阵眩晕。
神经束膜吻合术针对的原本就是极其细小的束膜,在显微镜下看,还不觉得,用肉眼去看,基本是没办法分清的。
不过,小铁也是手外科里混了快10年的主治了,光是看凌然的架势,就知道他是真的熟练。
年纪轻轻的小医生,神经束膜都缝的这么熟练,说明什么?
铁北医生都不敢想下去。
他略略的看着凌然此时的操作,再重新回想凌然的肌腱缝合,却是越想越觉得有味道,越想越觉得可怕。
小铁不由的想的深了一些,潘主任难道真是因为姐夫的原因?才找到的凌然缝合肌腱吗?
当然,潘主任肯定是因为姐夫,才拉下了脸,但是,他完全可以找手外科的其他医生啊。
云华手外科号称精英,高手自然有的是,虽然再没有会tang法缝合的了,但是比较实习生的tang法和主任医师的kessler法,或者某副主任的双津下缝合法,应该选哪个?
再不行,潘主任认识那么多tang法的高手,难道不能请人过来飞刀吗?
就是从京城请童学海来,以本人姐夫的名义,再给钱到位,七八个小时后,总能见得到人了。
除非……
小铁望着凌然的操作,却是有些想不下去了。
童学海可是教科书上的人,就算年纪偏大一些,他带出来的学生,也够做凌然的祖师爷了。
小铁胡思乱想到神经吻合结束,见凌然要走了,才挣脱出来。
他使劲拍拍自己脸颊,喊道:“凌医生,能不能请你缝合一下,我们亲戚是做生意的,出门在外,手得好看一点……”
“好。”凌然也不是太在乎,又要了持针器,也不要吕文斌配合了,自己一个人缝的飞起。
做惯了显微镜下的缝合,再缝皮的感觉是相当轻松的,凌然恍惚间,仿佛找到了当日在清创室里的快乐,自然而然的问:“要个疤大的还是疤小的?”
“哈?”
第119章 苏醒
“记得安排病人明天开始复健。”凌然做完了手术,吩咐了一声。
不同的病人开始复健的时间是不同的,这主要取决于肌腱的缝合强度。如果主刀医生觉得肌腱缝合的够牢固,那就可以从第二天开始复健,否则的话,就略微推迟一点。
提前开始复健考验缝合,延后复健则增加黏连的风险。
小铁听着凌然这么说,一颗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
最起码肌腱缝合的强度是够的,以手外科的标准来看,这就达到了基础值了,只要肌腱不断,一个“良好”是跑不掉的。
小铁转瞬又想到了凌然的手术过程,又为自己只求基础值的要求暗暗神伤。他跟着潘主任学tang法几年了,正式的认真的开始学,也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可至今都没有主刀tang法的机会,潘主任要求他的缝合达到良好以上,才会给他机会,然而,要用tang法缝出良好的测评,那就要求缝合过程中,各个小点都要照顾到……
小铁尝试了很久,一直没能达到要求,他也不是太着急,这本来就是个超有难度的术式,云华乃至昌西也没有几个人玩得转……
小铁深深的望了凌然一眼,脑中又不自觉的将凌然的手术过程,与潘华潘主任相比较。
铁北医生猛的打了一个激灵,却是不愿意仔细的想下去。
“复健具体是几点钟开始?”小铁觉得凌然的背影很严肃,就转头问吕文斌。
吕文斌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最早是凌晨五点。”
“咦?凌晨五点做复健。”
“我之前要求凌晨三点的,病人和家属的服从性比较差,改到5点钟会好一点。”凌然对这个问题也是很无奈,都走到门口了,还有空回头说一句。
小铁很是无语的看看吕文斌,忍不住问道:“凌晨三点或者凌晨五点做复健的意义是什么?”
“充分利用复健室。”凌然瞥了铁北同志一眼,道:“我们现在用的手外科复健室已经满员了,如果再不能增加复健室,或者增加有效利用的时间,就要暂停手术了。”
“呵呵……呵呵……”小铁能说什么呢?手外科给急诊科分的复健室确实不大,但是考虑到每间复健室允许多人进行复检,平均每人每天的复检时间只要两个多小时,复健室可容纳的人数还是很多的。
只不过,当日没有人能想到,凌然每天能干出来10个患者。
这样的手术频率,再加一间复健室也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小铁所在的治疗组,每个星期能完成10例大手术就要弹冠相庆了。
一个月30台手术,算是一个治疗组的饱和手术量,大家都不会太累,但也足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医生们的指标都能完成了。
再看凌然呢,他做30台手术只要三天时间,这样的频率,懂行的一听就知道是手术狂魔,而手术狂魔,不管是昌西省的,还是京城的,向来都是能吃掉一个科室资源的巨兽。
或者说,一个科室的资源有多少,手术狂魔就能有多狂。武三镇的协和董念国曾经一年做了100例有余的心脏移植,排在世界前10,换一个人换一个医院,能做10例其实已经可以黄袍加身高喊“我是世界之王”了。
可以想象,如果中国的心脏供体更多,医院的条件更好,做出世界第一的心脏移植是很有可能的。
手术狂魔们,总归是受到了现实的限制。
譬如凌然,就有可能被康复室的数量所限制,而他如果解决了此问题,又可能遇到手术室不足的问题……
小铁瞅了凌然两眼,叹口气,道:“把病人凌晨五点钟拉起来做复健,也不是解决复健室不足的办法吧。”
凌然缓缓点头,道:“提前一个小时的确没什么用,但提前到3点钟,很多人都迟到和缺席。”
小铁分明看到,凌然的脸上带着苦恼的表情。
小铁心里狂叫:你有什么好苦恼的?你有什么好苦恼的?
吕文斌此时却是心里一动,道:“铁医生,手外科能不能给我们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小铁一个激灵,连连摇头:“我们手外科让出这么大面积的复健室出来了,怎么可能再给你们复健室了,再说了,你们也不是要一点点面积就行了。”
“我们已经向霍主任要求了,现在正在改造旧仓库,改造好了以后,我们复健室的面积大了,还可以还一部分的复健室给你们。”
“那也不是我能决定的。”小铁说着看看躺在手术台上的郑器,又道:“那就明天早上五点,咱们复健室见。”
小铁说完,赶紧跑掉了。
凌然懒得多想,回头确认了一下病人的状态正常,就点点头出了手术室,到隔壁继续做手术去了。
吕文斌却是盯着小铁的背影,想了一阵子,对旁边的苏嘉福,道:“老苏,这个病人一会是送去复苏室的吧。”
“当然。”
“病人要是醒来了,你能不能先喊我一声。”
“你想做什么?”苏嘉福很喜欢跟凌然的手术,跟吕文斌也很熟悉了,笑笑就开玩笑道:“我们复苏室的管理可严格了,你做不了什么的。”
复苏室又叫做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名字很高大上,但丰俭由人。高级版的pacu可以搞的像是icu(重症监护室)一样,耗资巨大,设备齐全,如云华手术层共用的复苏室就有20多间床位,耗资千万元。
至于急诊楼手术区自配的pacu就不用那么奢侈了,因为总共是4间手术室,所以复苏室最初只配置了两张床,三套监控仪器和大量的药品,算器械设备的开支的话,可能还不到10万元。
凌然的手术量增加了以后,复苏室也稍稍扩张了一下,床位增加到了6个,同比例配置了监控仪器和护士护工麻醉医生的数量,但也没有更多的花费了。
吕文斌谄媚的笑着,道:“苏医生,我用两根猪蹄换您的消息。”
苏嘉福想了想,道:“今天的圆凳都你负责搬。”
“得。”吕文斌一口答应下来。
也就是再做几台手术的时间,苏嘉福的电话打到了吕文斌处。
吕文斌三两句将术前说明完成,回过头来,直奔复苏室,就见郑器正在摇晃着脑袋。
“郑先生,您感觉怎么样?”吕文斌例行公事的问了一句。
“哦……我……”刚从被麻翻的状态醒过来的郑器,头脑迟钝又混乱,只问:“小潘呢?是潘华给我做的手术吗?”
“您认识潘华副主任?”吕文斌眼前一亮。
“他是我妹夫。”郑器又问:“你喊一下他吧,还有我老婆呢?”
“我让人先送您回病房。”吕文斌又说两句话,将病人交还给护士,离开一些,就拿出手机,找到凌然的号码,想都不想的摇摇头,手继续往下滑,再找到霍从军的号码,眯眯眼的笑着,拨过去道:“霍主任,您猜我遇见谁了。”
第120章 恰巧
凌晨五点二十分。
潘主任穿着白大褂,“恰巧”经过了复健室,踱步进入了四号间,就见几名早起的病人,正在痛苦万分的进行着复健。
郑器亦在其中,他的旁边就是潘主任的姐姐潘金月。
“感觉怎么样?”潘主任刚才看着管床的医生出了门,赶紧上前问候。
“说不上来。”潘金月的情绪不是很好,压抑着问:“现在离缝才过了12个小时,就做复健,合适吗?你推荐的这个医生,靠谱不靠谱?”
“嘘。”潘主任用食指做了个手势,左右看看,道:“我不是给你说了吗?急诊科里不要提我。”
潘金月哼了一声。
潘主任叹口气,道:“凌然做的手术要是做的不好,我用得着安排的这么麻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