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凌然-第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你之前的思路,我已经找了四个案例了,发到你邮箱了,你看看吧。”凌然继续接骨,没有理会苏嘉福多多益善的说辞。
苏嘉福于是不再多说,打开邮箱,默默的读了起来。
他原本是坐在监视仪旁边读的,读着读着,就悄悄从监视仪旁边挪走了。
有些东西,还是不要让同行看到为妙。
苏嘉福低头读着凌然的邮件,越读越清醒,此前的浑浑噩噩已是彻底消失不见了。
按照苏嘉福此前的构象,他就想写一篇诸如《多例断指再植的麻醉经验》,或者是《断指再植手术采用xxx麻醉的效果》。这样的文章,好好修饰一下,或许能发表在十八线的小期刊上,或者好一点,再找找人什么的,能发表一篇省级核心期刊。
就学术而言,省级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什么都不算,就是几千字的文字罢了。
但在医院系统里,也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有国家级核心期刊,甚至sci发表,所以,省级核心期刊就足够评职称的最低要求了。不能加分,但是能论资排辈。
至于sci 或者国家级核心期刊什么的,就是破格提拔的基础条件了。主治升副主任要5年或者7年,你不相等,那就发文章。
副主任升主任,科室没有名额聘了,你想院里给,那就发文章。
谁都想发好文章,好文章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凌然反而丢给了苏嘉福一个不错的新方向:更深入的讨论麻醉与血管危象的关系。
作为完美级断指再植技术的掌握着,凌然对相关信息的掌握也是一流的。若是大师级的断指再植技术,就用不着了解麻醉方面的东西,知道知道也就罢了。
完美级则有些面面俱到的意思。
凌然交给苏嘉福的方向,就是一个面面俱到但不深入的课题。对于麻醉科的医生来说,这样的课题自然是具有相当的意义的。
只要写出来,肯定是能发一篇好文章的。
甚至连最需要的案例,凌然都配合的给他找了出来。
由不得苏嘉福不激动。
对麻醉科的医生来说,他们找案例比外科医生还麻烦些。事实上,普通的外科医生也没有多少找案例的能力。
只有凌然这样的,有资格自己选病例选病人的,才能较为轻松的得到案例。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能做出来。
云华手外科能做断指再植的医生,起码都是资深主治或副主任了,放在别的医院,还能高个一半级,苏嘉福想找他们配合,面子都不够用。
这时候,苏嘉福突然觉得,自己找凌然一起写文章,实在是再明智不过的决定。
“凌医生,那咱们就按照这四个案例来走吧。”苏嘉福看好了,赶忙找凌然确认。
“四个案例足够吗?”凌然已经扯来了显微镜,玩弄起了血管,并不抬头。
“足够了,足够了,这样的案例找4个就不容易了。”
“也挺容易的,我找的就是今天省内发生的病例,你如果确认了,就找霍主任安排,让他将人送过来就行了。”凌然说的非常轻松。
“要找霍主任安排?”苏嘉福想到霍从军的脸色,腿都要软。
吕文斌一听就觉得是好熟悉的情绪,嘿嘿笑两声:“苏医生你别怕,霍主任其实蛮好相处的。”
“那小吕去找一下霍主任,把病人敲定,该送过来了。”凌然耸耸脖子,想到将有4个病人送过来,浑身都热络起来。
吕文斌:……
第169章 精力充沛
苏嘉福跟着凌然做手术到傍晚,就在医院里睡了几个小时,凌晨三点再爬起来麻翻某彪形大汉的时候,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
麻翻一个,就积累一个案例,再麻翻一个,又能积累一个案例……他以前跟着其他外科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可没有这么方便。
显微外科的手术,一般医生都不会一个接一个的做。
类似的如神经外科的主任医师,五十多岁快60岁的人了,晚上9点开始做手术,开颅就开到10点多钟,再慢悠悠的把手术做完,轻轻松松过凌晨。等他回家休息去了,手术室再让给50岁出头的副主任医师来用,凌晨1点开始做手术,开颅到两点多三点,再等把手术做完了,得,也不用回家了。
这么熬一晚上,两位医生第二天再上班,最多再做一台手术就到极限了,麻醉医生没有那么累,想跟着再麻人也没机会。
断指再植的复杂程度低一点,但辛苦程度是类似的。
愿意天天做断指再植的医生凤毛麟角,能够天天做断指再植的医生更少。
凌然却是不同于大多数人。
他当年做tang法的时候,一天能做十例八例,做的酣畅淋漓,如今做断指也能一日三起,刀耕不辍。
这种效率,自然是麻醉医生最喜欢的。
从凌晨三点开始,到中午时间,凌然再次完成两例断指再植,爽的苏嘉福浑身打颤。
“凌医生,我趁着空闲的时间,把论文大纲写好了,你来看看。”原本苏嘉福是不准备给凌然大纲的,案例换论文署名,基本就是等价交换,谈不上太多的合作关系。
现在就不一样了,凌然给了他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又帮他要到了经费,甚至安排好了案例,并亲自做完了,苏嘉福又怎么会吝啬于大纲的分享。
何况,凌然的想法说不定更好呢。
两人坐到了休息室里,一边啃猪蹄,一边聊大纲。
凌然对麻醉学是不懂的,对断指再植的理解却是绝对超纲,默默的看了几分钟,再用手术刀将猪蹄上的每一丝肉都剔下来,凌然吁了口气,道:“其他都没有问题,样本会不会太少了?你就计划12个案例?”
“12个案例都要很久了。今天的4个案例算是很不错了,再搜集8个案例不知道要何年何月……”苏嘉福说归说,眼睛却瞅着凌然。
让他搜集相关案例,那将是非常花费时间的。
就算麻醉科配合,将他留在急诊科,或者送到手外科,其所需要的血管危象的病例也不一定能遇到多少个,遇到的也不知道是否符合要求……
凌然则不同,他是能够根据病例来挑人的。
在苏嘉福期待的眼神下,凌然刚要开口,却听旁边的吕文斌咳咳两声,道:“苏医生,我们做这么多的案例,做的累死,你的文章是准备发到哪里啊?”
苏嘉福愣了一下,再小声道:“肯定是奔着核心去的。”
“中文核心?”吕文斌追问了一句。
“科技核心也算吧。”苏嘉福弱弱的说了一句。
所谓核心期刊,实质上是一个数据库。如中文核心,全名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因为是北大图书馆牵头做的,所以又名北大核心。就是由北大图书馆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和判断,确定一批中文期刊列入数据库。发表文章到这些期刊上,就是发表了核心期刊。
相应的,科技核心是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通常认为,科技核心是要比北大核心弱一点的,也就是更好发表的。
苏嘉福看着凌然的脸,又补了一句:“科技核心在咱们医院是算a刊的,足够用了。”
a刊b刊或者c刊是各个单位自己决定的。云华医院在内部认定的时候,要求受聘副主任的必须发表一篇a刊,受聘主任的必须发表两篇a刊,受聘主治就只需要一篇b刊了,除此以外,每年打分的时候,不同级别的期刊的分数也不同。
当然,这是最低控制线,不同的科室又会有自己科室内的政策,像是急诊科就没有更多要求,精英手外科则对副主任就有sci的要求。
麻醉科施行的也是医院的标准,因此,对苏嘉福和凌然来说,若只是奔着评职称去的话,a刊的火力就足够了。
吕文斌却是撇撇嘴,道:“我们凌医生是发表过中华牌的,你就发表一篇科技核心,把大家使的团团转啊。”
中华牌指的是中华打头的一批期刊,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影响因子普遍较高,很多的发表难度都是超过sci的,在医生圈子里,是比核心期刊更高档的一流了。
苏嘉福不由的脸一红,道:“我知道凌医生发过《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但是,鱿鱼海参吃了,就不吃红烧肉了吗?”
“你这个理论说的……”吕文斌回头看看自己的猪蹄,总觉得贬低红烧肉不太好。
“要是能发表中华牌的,我也想发表啊。”苏嘉福的年龄大一些,高考600多分的智商转起来,默默的掏出手机,刷了猪蹄旁的二维码,一口气买了四只猪蹄,分别递给凌然、吕文斌和马砚麟,再给自己留一根,才笑道:“我是这么考虑的,咱先积累素材,有了病案的基础了,我再来写文章,到时候,中华牌有希望,我就送中华牌的,中华牌的没希望,我再来中文核心,实在不行,科技核心肯定能发,至少不会白浪费时间。”
他此前就已说好,会给吕文斌和马砚麟第二作者。对于规培医马砚麟来说,那自然是欢呼雀跃的好事了,但要收买吕文斌则有点不足够。
毕竟,以第二作者署名的文章,在评职称的时候是没用的,功利的看,第二作者也就是好看罢了,最多积累一个数字。
不过,看看手里的猪蹄,吕文斌的态度稍有些松动,看向凌然,道:“凌医生,你怎么说。”
“你觉得多少个案例,能发表一篇中华牌的?”凌然轻轻的一句话,却震的其他三人眼皮子直跳。
“三……三十几个四十个案例的话,再加上随访,应该能上。”苏嘉福咬咬牙,再道:“随访都交给我就好了,您只要能凑够足够的案例。”
不等凌然点头,他的眼前就是一道金光闪过:
任务:五十例断指再植。
任务奖励:中级宝箱。
凌然表情不变,道:“我们做50例,剩下的交给你了。”
说完,凌然吃光了猪蹄,掏出手机,在三人惶恐的目光中,打给了霍从军:
“霍主任,我们商量好了,准备做50例的断指再植,对,要求和之前的一样……我们也可以积累案例素材,之后以手外科的视角写一篇论文……好,50例断指再植,两篇论文!”
放下手机,凌然淡定的对吕文斌和马砚麟道:“你们可以睡个午觉,下午就有新病人送过来了。”
“您不累啊。”吕文斌说话的时候,嘴角都在发颤。
“我啊……我感觉还是精力充沛的。”凌然说的是自己目前总计110瓶的精力药剂的库存。
第170章 求您再讨一房小的
晚上八点半,凌然走出手术室,显露出了些微的疲倦。
他刚刚又做了一例断指再植,等于是全天完成了三例,共计5只断指,基本达到了云华手外科的高段记录。
5根手指,吕文斌参与了4根,马砚麟参与了3根,重叠的部分,是两人分别做二助的结果。
tang法是要一个助手就能做的手术,一助主要就是用来拉钩的,断指再植就截然不同了。从骨缝到皮,还要缝好血管和神经,稍微有点非典型的情况,就需要第二助手来帮忙了。
做的最多的吕文斌,走路都是发颤的。全程跟随的苏嘉福直接没出门,就在圆凳上瘫着假寐,不知道的还以为被自己麻翻了。
马砚麟也好不到哪里去,看到手术室外宽敞的走廊,他都有想哭的冲动。
“活太重了。”马砚麟哆嗦着喝水,喝了两次才喝进去。
他做第二助手,最惨的是位置不好。主刀大马金刀的坐在显微镜前,一助坐在对面,二助就要颠颠的跑动,最重要的是不能侵入主刀和一助的区域,否则就不是助手,而是干扰手术了。
但一个人的手指就那么大一点,二助常常为了让出位置,就得采用奇怪的站位和姿势,做一场手术还可以仗着年轻,三场手术做下来,马砚麟感觉自己已经要废了。
凌然也看出来了,有些遗憾的道:“小马去休息吧,明天早点来上班就好了。”
“啊?”
“咦?”
马砚麟和吕文斌都叫了出来。
凌然话里的信息量太大了。
马砚麟小心翼翼的问:“明早还要做手术吗?几点钟?”
凌然道:“睡醒了再来吧,三点四点都可以。”
马砚麟抬头看看走廊的钟表,时针都奔着9点去了。再掐指一算,到四点总共才7个小时,如果算上回家的时间……
“算了,我睡医院了。”马砚麟也不啰嗦,他当然可以不来医院的,上级医生又不是奴隶主,若是遇到反抗激烈的,也是没有多少办法。
马砚麟还是舍不得眼下的机会。如果不是凌然的话,做断指再植对他可能是四五年以后才有机会触碰的,运气更差一点的话,成为主治都碰不到断指再植也是有可能的。
断指再植是手外科最高端的四级手术之一了,就是在骨科范围内,也是顶层一级,普通的髋关节置换也不见得能高出一头,最重要的是,能做的像是凌然这么好的医生,能有几个?
前些天的5岁幼儿的8指再植,其视频已经在医院内部传疯了,甚至隐隐有传到外院的趋势,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能看出凌然的技术水平在云医手外科也是顶尖的。换言之,凌然断指再植的水平就是昌西省内顶尖的。
给这样的医生做助手,累是必然的,机会则更加难得,外科医生向来如此,那些每日在手术室里呆15个小时甚至20个小时的手术狂魔,不止在云医,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都不稀罕。
马砚麟快步离开,到一线医生休息室里,倒头就睡。
吕文斌看着马砚麟的背影,倍感不妙:“我明天也可以早点来……”
“咱们再做两台手术,你明天就不用来了。”凌然转身给自己倒了杯水,趁机将精力药剂给喝了。
吕文斌整个人都震惊了:“再做两台?”
“一台断指再植,一台tang法。咱们休息半个小时再做。”凌然先说了坏消息,又说了个相对坏消息来说的好消息,一点作用都没有。
吕文斌震惊的人都僵硬了。
从凌晨到现在,凌然已经工作了差不多18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