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姑娘她戏多嘴甜 >

第284部分

姑娘她戏多嘴甜-第284部分

小说: 姑娘她戏多嘴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红包】阅读福利来啦!你有最高888现金红包待抽取!关注weix公众号【】抽红包!

    长公主和小公子还在,亦有秘密仍在迷雾之中,他们若不够小心,在浓雾里迷失了方向,那就是前功尽弃。

    而朱钰,毫无疑问,会隐在大雾里,在意想不到的时候,从背后刺他们一刀子。

    私运铁器一事已经盖在了沈家头上,想乱了朱钰的阵脚,需得再添些其他把柄,以及,斩断朱钰的各房助力。

    这些事情,温宴不用展开细说,霍以骁就能明白她的意思。

    “皇上只是暂且放过了沈家附庸,并非没有动手的心思,”霍以骁道,“无缘无故发难,太过强势,显得他赶尽杀绝,会让那些人忧心忡忡,与稳定朝堂相背离。可若是证据确凿、师出有名,他乐见其成。”

    这事儿说起来也简单。

    又不与皇上齐心,又是朝廷蛀虫,苦了蜀地百姓,皇上留他们做什么?

    温宴忍俊不禁:“骁爷是会给大伯父找事儿做,人还在北境回京的路上,又得操心蜀地了。”

    霍以骁哼笑了声:“政绩多好看。”

    说是这么说,但蜀地状况到底如何做,还需得多商量。

    另一厢,曹氏得了温宴的建议,待温子甫一回来,就与他提了提,又催着温子甫请李三揭、周沛,尽量多劝一劝江绪。

    温子甫再是慢性子,也被曹氏催得急切起来,应下会尽快去办。

    翌日,大朝会。

    温子甫赶到宫门前,想趁着上朝前的工夫,先和李三揭提了,无奈广场上人多,一时之间,没有看到李大人身影。

    反倒是,霍以骁先寻了他。

    两人避开了其他人,走到相对僻静处。

    霍以骁压低声音,与温子甫道:“涪州既如此不作为,该查得查,二叔父寻个机会,我想先问问江绪,蜀地那儿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温子甫摸了摸胡子。

    四公子随三殿下六部观政,先前观了几个衙门,都不是只看着不做事,查了户部与兵部,去礼部时又把婚事办了,总归是要有一番成果。

    现今到了吏部,应当也是这么一个想法。

    已知蜀地有状况,顺着往下查,总比再一处处挑错方便。

    温子甫便道:“明后日,我让辞哥儿请江绪饮酒,四公子也过来。”

    江绪近来和他们走得近,四公子也时不时会陪宴姐儿回岳家,在燕子胡同说事,不会招眼。

    敲定了这事,温子甫定了定心。

    若朝廷要查蜀地官员问题,那江绪将来不管是留京、还是回去,都比现在的状况好很多。

    到了定好的那日,霍以骁在温家见到了江绪。

    江绪起身,恭谨行礼。

    他原本以为,今儿温辞请他,是定安侯府有什么话要说,等来了才知道,其实是四公子想问蜀地状况,这让他颇为忐忑。

    霍以骁问了,江绪便一五一十地答。

    “十八年前的大水,对武隆的影响很大,”霍以骁道,“我查过朝廷的赈灾文书,当时拨了银子下去。”

    “我当时年幼,对朝廷赈灾的印象很浅了,”江绪道,“我只看到,这么多年过去,武隆依旧没有从灾难中恢复过来。

    这几年,大灾没有,小灾不断。

    温兄当日在宝安苑里曾说过,河道多,水患无法全然避免,但作为官员,本该设法应对,思考如何与水打交道,减少危害,可涪州并没有做到。

    当地乡绅、先生们也想方设法给衙门提议,却没有一点儿好的结果……”

    那些糟糕的事情,江绪都看在了眼里。

    可他出不了力,他只能竭尽全力念书,想着有朝一日得了功名,谋得官职,回去改变那样的局面。

    哪怕只能改变一丁点,起码,得出力。

    正说着话,温子甫回来了,与他一道来的,还有李三揭。

    李大人坐下来听了一会儿,叹道:“想法是很好,但是,不容易。

    京城有京城的好处,哪怕是初入官场,一切都还有规矩,地方上面,新人极难,你当个小喽啰,想指点江山,上峰可不一定听你的,尤其是,你还想去找上峰的麻烦。

    你想能做出一番成绩来,需得蛰伏,得慢慢熬,熬到你说话声音比他们大了,才能压住他们。”

    江绪点头:“您说得对。”

    “这些道理,你也清楚,我就不多说了,”李三揭笑了起来,“你既关心水利,我老李在这事儿上还有些心得,我们今儿就说说这个。”

 第617章 臭小子

    这一讲,讲到了快三更。

    李三揭那么多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当日落在文章上的,总归是极少数的案例,以及一部分总结,真的敞开来说,能分享的内容更多。

    看书还可领现金!

    不止是江绪,霍以骁、戴天帧和温辞都认真听着,收获颇丰。

    实在是时间太晚了,后院里,曹氏让胡嬷嬷来催促了一声。

    不说几个晚辈,温子甫和李三揭,明儿都是要上衙门的。

    饶是意犹未尽,这厢也只能散席了。

    江绪与李三揭行了礼:“听李大人这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李三揭摸了摸胡子。

    他知道定安侯府有心招婿,对这位在宝安苑里一个问题,就让自己声名鹊起的后生也颇为欣赏,便坦坦荡荡受了这份礼。

    “状元郎,”李三揭笑着道,“你要真能把我一肚子货给搬空了,别说十年了,得读三十年书。”

    江绪听了,也忍不住笑了笑。

    的确如此。

    李三揭知晓的可不仅仅是水利,他曾当了这么多年临安知府,对农业、商贸、城防等等,地方上所有的一切,都有一番见解。

    “希望还有机会听李大人教诲。”江绪道。

    李三揭乐呵呵地:“你要是来工部做事,每天都能听我唠唠叨叨。”

    这话,是在劝江绪留京。

    江绪知道,只是他还没有拿定主意,便不能随意应承。

    他恭谨又慎重,语气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敷衍:“学生一定好好考虑。”

    李三揭颔首。

    过犹不及,他这么劝,也差不多了。

    温子甫送李三揭出去,江绪亦准备返回住处。

    其实,刚刚听了李大人传授,他们几个听讲的人,脑海里全是各种想法,迫切地想要探讨一番。

    可江绪必须得回去了。

    虽然燕子胡同不缺那点儿地方,但是,之后还要议亲,他借宿在此,不太妥当。

    霍以骁与江绪一块走。

    京城的深夜,已经静了下来。

    江绪斟酌着用词,轻声与霍以骁道:“听李大人讲解,我先前知道的确实太少了。”

    倒不是因为他天真,也不是迷信书本,全然纸上谈兵,而是,他们这些学生,很难真正去接触衙门里的公务。

    这也造成了,很多考生,会背经义,能写策论,真的到了衙门里,要做好手里的事情,需得有老大人们指引、教导。

    就好比“水利”,单看是水,但真正落实到地方上,它还得结合土、结合民。

    地方政务,士农工商,没有哪一项是独立的,都需要并在一起分析、考虑。

    霍以骁明白江绪的意思。

    因为,这也是皇子们需要去六部观政的原因。

    若只是听,无需做,那他们全坐在习渊殿里,听老大人们授课就好了。

    “这就是先前说的,”霍以骁道,“你回了涪州,你提出想法来,当地官员能直接给你堵回来。”

    江绪点头。

    以他如今的本事,不可能样样周到,别人要回绝他的提议,不管是红脸白脸,想唱什么就能唱什么,还能让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两人在岔路口别过,各自回了。

    翌日。

    城门刚开,出入城的人流涌动,京城重新热闹起来。

    霍怀定等三司官员,比预想之中的,更早回到了京城。

    下了早朝,霍以骁听闻霍怀定抵京,颇为意外。

    霍怀定先回了大丰街。

    顾不上坐下来好好休息,他只急匆匆梳洗,刮了胡子,换上干净朝服,便准备到御前复命了。

    从屋里出来,遇上霍以暄,霍怀定顾不上疲惫,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好小子!”霍怀定重重拍了拍儿子的肩膀。

    霍以暄被老父亲的力道拍得吃痛,忙道:“您的嘴都裂到耳后根了,可不能吃人。”

    霍怀定的笑容僵了僵,当即改口为“臭小子”,留下一句“晚上再收拾你”,他急急忙忙往千步廊走。

    他得先去都察院衙门,

    离京有些时日了,虽然关心着京中状况,但到底隔着远,很多消息总有疏漏,得先整理一遍,免得御前说了不合适的话。

    陈正翰正在衙门院子里散步。

    这是他的习惯了,他喜欢沿着长廊一圈圈走,看着和遛弯儿似的,其实,对他而言,这是一种思考。

    绕了几圈,看到霍怀定,陈正翰冲他点了点头:“一路辛苦。”

    霍怀定上前与他见礼:“这些时日,京中变幻,大人您辛苦了。”

    “还过得去,”陈正翰道,“什么肉啊菜啊油啊的,都给洗净切好,往灶台上一摆,掌勺的也不是我,我就在一旁指点火候,能费什么力气?”

    霍怀定笑了声:“老大人您说话,还是这么有意思。”

    陈正翰摆了摆手,把说笑暂且放下,听霍怀定说北境状况。

    “私运那事儿,”听完,陈正翰轻声叮嘱,“我估摸着皇上心里有数,眼神好的都看出些端倪来了,皇上不可能没看出来,不过是不想节外生枝而已。你回话时,也不用特意提这一茬。父子之间的状况,你掺和一个还行,掺和第二个,麻烦。”

    霍怀定明白陈正翰的意思。

    当时要拉下沈家,自不可能让四皇子牵扯其中,如今事情才过去短短时间,再提起来,也没有必要。

    皇上既然有数,如何安排四皇子,他一定也有他的想法。

    作为臣子,暂且看着就是了。

    霍怀定又听陈正翰说了些状况,这才往宫里去。

    吴公公引他进了御书房。

    霍怀定讲定门关查证以及后续修缮的监督状况一一作答:“修复已近尾声,再有半个月就能完工了。覃尚书也想早些回京来复命,只是他身体欠妥,恐要在结束之后、在当地休养几日,才能启程。他有一封折子让臣带回来……”

    兴许是定门关那处大洞,最终吞噬了沈家,皇上这会儿没有那么气了。

    听霍怀定禀报完成,又问了不少问题,他道:“太妃娘娘也惦记着你,你一会儿去看看她。”

    霍怀定应下。

    正准备退出去,皇上忽然出声:“等……”

    霍怀定顿住脚步,等着皇上吩咐。

    皇上叹息了声,又摇了摇头:“无事,没什么大事。”

 第618章 不破不立

    霍怀定垂下眼帘。

    他门清。

    一般这种情景下,皇上想说的,都和霍以骁有关。

    诚如陈正翰叮嘱的那样,掺和“皇家父子情”就是吃力不讨好。

    四殿下的事情,霍怀定不会好端端说什么,但霍以骁的事儿,他不掺和也不可能。

    谁让四公子暂时姓了“霍”呢?

    虽然,这个暂时暂得久了些,一转眼都快二十年了……

    “皇上,”霍怀定斟酌着开口,“臣觉得,以骁的性子比以前缓和了许多,他知道低头了。”

    皇上挑了挑眉,看着霍怀定。

    “今儿臣回府,听说府里老太太特别高兴,臣原以为她老人家是想臣想的,后来才知道,并非如此,她高兴,是因为臣回来了,以骁会到家里来,会陪她一道用饭,”霍怀定说到这里,叹了一声,“您知道的,以骁前几年,与老太太有些心结。”

    皇上听完,怔了一怔。

    他当然知道些前事。

    以骁抱给霍家,他对孩子并非毫不关心,有太妃娘娘和霍怀定在,他能了解以骁在霍家的事情。

    他知道是以骁名义上的曾祖母、金老太太养着孩子,老人家虽说年纪大了,但养孩子有经验,事事很用心。

    这一养,养到五岁。

    霍怀定来说,金老太太病了一场,身体欠妥,无法再亲力亲为。

    皇上觉得遗憾,但是,年纪,是人一辈子无法避开的话题。

    再之后,霍怀定来禀以骁的状况时,话语里就很少出现金老太太了。

    待以骁进宫、流言四起,皇上苦恼他越来越叫人糟心的脾气,也听说,他和金老太太有隔阂……

    “朕还以为,”皇上顿了顿,与霍怀定道,“以骁那性情,他生了心结,没有那么容易解开。”

    “是,臣原先也是这么想的,”霍怀定应道,“前些年,臣也想过调和一下他和老太太的关系,没有成功,可现在您看,他松口了。

    臣听说,其中有他媳妇儿的助力,当然,更要紧的是,长大了、成熟了,愿意去接受一些以前不愿意接受的事情了。

    以骁的心结紧,慢慢解,能解开,但身边人待他好不好,他心里一直有数。”

    吴公公顺着霍怀定的话,笑眯眯道:“小的也说,四公子成亲之后,性格越来越稳当了,皇上,您再多给他些时间……”

    皇上“唔”的应了一声。

    待吴公公送霍怀定出去,皇上端起茶盏饮了一口。

    入口是凉的,刚才没有换茶。

    皇上皱着眉头咽下去,品不出一个滋味来。

    另一厢,霍怀定去了常宁宫,拜见过太妃娘娘之后,再出宫门,已近中午。

    算了算时间,他去吏部寻霍以骁。

    霍以骁坐在椅子上,面前书案上,堆着厚厚的文书。

    他给朱桓和其他人的说法是,了解地方官员的状况,事实上,他最想了解的是蜀地,是涪州。

    听说霍怀定来寻他,霍以骁走了出去。

    两人简单寒暄了几句。

    霍以骁将霍怀定请到清净处,压着声音,说了蜀中状况。

    霍怀定沉思一番,道:“皇上乐见其成,但首先,得成得了。

    依照江绪说的,快二十年了,没有多少改善,可想而知,当地官员,拧成了一股绳了。

    如此状况下,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