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硬核厨爸 >

第118部分

硬核厨爸-第118部分

小说: 硬核厨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里,大家一个个自然发出惊叹,没有料到狮子头还有这样的讲究。

    有年轻人更是感叹:“原来蟹粉狮子头,不是一年四季都吃的啊?”

    冯一帆笑着说:“现在自然是一年四季都能吃,过去食材受到地域和时节的限制,怎么可能会一年四季都能够吃到蟹粉呢?”

    之前苏澜馨来的时候,曾经跟餐饮协会的两位介绍过。

    不过那时只是他们几个人私聊,事后无论是苏澜馨,还是餐饮协会的两位都不曾公开。

    苏澜馨不公开那次,是因为自己的徒弟还没比,已经是一败涂地。

    餐饮协会的两位,这些天可能还在思考,在苏记和苏澜馨之间该作何选择。所以那一次说的这个四季狮子头的说法,并没有被很多人知晓。

    今天就不同了,冯一帆当着电视台的节目公开,算是把这道菜的精髓给公之于众。

    也让很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吃了这么多年的狮子头,根本就没有吃明白。

    做寿的阎老忍不住又问:“冯大厨,那么这四季狮子头,除了秋天的蟹粉,其他四季又分别用什么食材搭配呢?”

    冯一帆也没有隐瞒,微笑回答:“其实这其中选用食材会有所区别,过去一般是‘春季河蚌红烧、夏季荷叶清蒸、秋季蟹粉清炖、冬季风鸡原焖’。

    当然也有选用四季的应季鲜蔬去做,比如春季春笋,夏季莲藕,秋季蘑菇,冬季冬笋,当然这四种一般都是用清炖一种做法。”

    听完冯一帆的这些介绍,大家还真的是感到受益良多,有一种突然增加了好多知识点的感觉。

    李菲儿此时开口问:“冯大厨,那您今天是要给做寿的老爷子,做哪一种四季狮子头呢?”

    冯一帆顿时觉得,李菲儿倒是和自己配合挺好。她明显来过苏记几次,知道冯一帆一定是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的创新。

    脸上挂着微笑,冯一帆对众人和镜头说:“我给阎老今天做的,也是四种做法的狮子头,但是又有不同,算是在如今立夏后,来一个夏季小四品吧。”

    冯一帆这么一说,让大家顿时都非常期待了,想要看一看冯一帆这“夏季小四品”又会是什么样?

    李菲儿接着又问:“那,冯大厨可以透露一下吗?”

    冯一帆摇头:“暂时不可说,说出来就没有意思了,待会等阎老吃的时候,可以让阎老说一说,我到底是用了哪一些食材。”

    听到这话,那边做寿的老人笑着说:“好好,我很期待。”

    餐馆里的其他人也都非常期待。

    冯一帆转身离去前,又对李菲儿他们说:“这道菜可能需要些时间,要不你们可以先去采访一下老街上其他人,等大约一个小时后再回来。”

    电视台有年轻人顿时惊呼:“什么?要一个小时那么久吗?”

    而餐馆里那一桌中年人里,有一位中年男人说:“一个小时还久吗?要知道好的狮子头,光是汤头都需要熬制很久,还有狮子头肉丁的细切粗剁,哪一样都是功夫活。”

    阎老此时也说:“一个小时,我老人家必须等。”

    自然那一桌来给老爷子做寿的子女,也都纷纷表示要一起等着,尤其是老爷子的孙子孙女,也都是纷纷表示一定要看看。

    冯一帆微笑说:“谢谢大家愿意等待,那么我这就去后厨开始,一个小时后见。”

    言罢,冯一帆也就向着后厨走了去。

    李菲儿和电视台里同事们面面相觑,之后她还是开口说:“要不这样,你们再出去逛一逛,拍些夜市的街景?我在这里等一等。”

    同事们一开始有些奇怪?为什么李菲儿要留下来等?

    不过很快看到,李菲儿的女儿凑过来,也是顿时明白她要留下来陪着女儿。

    电视台的一些人觉得这么等确实有些急人,所以大部分就出去,在外面拍摄老街夜市的景色去。

    杨小溪看到妈妈留下来,自然是笑嘻嘻把妈妈拉到小朋友这边来,旁边还有冯若若的妈妈、奶奶和姥爷,以及陈瑶霏的爷爷奶奶。

    李菲儿微笑向苏锦荣说:“荣叔,今天可能还是有点难为冯大厨。”

    苏锦荣摇头说:“无碍,他可以。”

    冯若若也说:“对呀,我爸爸肯定可以的。”

    杨小溪马上给好朋友助威:“当然可以啦,冯叔叔最厉害。”

    陈瑶霏也跟着说:“对,冯叔叔最厉害。”

    李菲儿看到三个小女孩起哄的样子,笑着说:“你们三个小丫头,自然是觉得若若爸爸厉害,因为你们天天都吃若若爸爸的美味点心嘛。”

    三个小女孩一起“咯咯咯”笑起来。

    李菲儿接下来,又跟苏锦荣聊了一些,向他更多了解一下苏记传承的事情。

    苏锦荣如今说话没有大碍,就是叙述起来会比较慢一些,但刚好现在的时间比较多。

    对于苏记的传承,苏锦荣倒也没有什么隐瞒,直接把过去一些事情说出来。

    尽管现在摄影师不在,但李菲儿还是很认真听,并且把一些重要细节记录。

    这种聊天形式的采访,让大家都比较轻松自在,苏锦荣的叙述,餐馆里其他人也都当作是听故事,不知不觉就听得津津有味。

    苏记最早的祖上,也曾是宫廷的厨子,只不过比较特殊的是,苏家祖上是半途被招入宫中。

    苏家祖上本来是江南某位官员府邸的私厨,有一次偶遇上当时的皇帝下江南视察,刚好便住进了那位江南官员的府邸中。

    官员为了讨好皇帝,自然是一应吃穿用度都是提供最好的。

    当时苏家祖上在后厨,为皇帝献上了一道令其非常惊艳的樱桃肉。

    苏家祖上所献樱桃肉做法上,与当时的很多人都有所不同,口味软糯鲜香,不会非常的甜腻,还有一丝丝微酸夹杂其中很是提味。

    当时皇帝吃了那是很开心,当即便要召见厨子,并且给了极大的封赏。

    在皇帝结束江南视察,返程的时候,便把当时苏家祖上给带回京城。

    说到这里,餐馆里所有人都听得是津津有味,对于这样的传奇大家更是觉得很惊奇。

    苏锦荣说到这里有意停顿一下。

    陈瑶霏爷爷插了句话说:“这也算是平步青云啊。”

    苏锦荣听了过后,微笑摇头:“陈老哥,去了京城,可并非是,平步青云。”

    听到这样的转折,当真是令大家有所期待。明明已经获得了皇帝的赏识,都把人带回了京城,为什么又说不是平步青云呢?

    接下来苏锦荣继续说下去。

    原来当时苏家祖上被待会京城后,因为没有合适的位置安置,再加上那时候皇室御厨可都是有固定家族,所以苏家祖上一个外来厨子去了,在宫廷御膳房根本没有立足之地。

    而皇帝把人带回去后,也并没有让苏家的祖上进入御膳房,而是安排他住在宫外一处。

    苏锦荣淡然说:“皇上有所求,命人招入宫,伺候膳宴,得了赏赐,便送出宫。”

    听到这里,餐馆里鸦雀无声,大家都是被这样有些奇怪的相处,感到非常的惊奇。

    一位如此受皇帝喜爱厨子,竟然没有被安排在御膳房当差,甚至都没有说要赏赐一个更为显赫的官爵,就是这样用之招去,不用就遣出宫外吗?

    苏锦荣慢悠悠继续往下述说。

    其实过程还是比较平淡,也就是一些宫廷里盛大宴会时,会把苏家祖上专门召进宫中。

    甚至,苏家祖上还亲自担当过一次当时最高规格“千叟宴”的主厨。

    听到这里,当真是让很多人听得是心潮澎湃。

    大家完全没想到,苏家祖上还有过如此的辉煌。

    但说完了这一段,苏锦荣平和说:“不必激动,那一段,是祖上传言,有戏说成分,苏家没有证据。”

    听苏锦荣这么说,李菲儿说:“荣叔,话也不能这么说,说不定确有其事呢?再说年代确实也久了点,没有证据我们也就当做是故事听嘛。”

    苏锦荣笑着点头:“对,大家,当个故事。”

    说完不知真假祖上故事,苏锦荣便说到了苏记真正第一代,也就是苏记创建那位了。

    第一代的时候,苏记只不过是一家街边的小吃铺子,当时其实就是为了维持生计而已。

    苏锦荣微笑着说:“听父亲说过,那时苏记早,中,晚,三餐都做,相当辛苦,但,坚持手艺,质量。”

    经过初两代人努力,苏记真正开始崛起是第三代,也就是苏锦荣的爷爷那一代。

    苏锦荣的爷爷年轻时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走南闯北去见识,也确实在外面闯荡出些名堂。

    后来参加了当时国内顶级厨艺比赛,成功获得了大奖,被选入国宴的厨师团队中。

    那是苏记第一位参与国宴的掌勺人。

    只不过,苏锦荣爷爷参与国宴的时候年事已高,后来将手艺传承给苏锦荣父亲不久便去世,并未真正给苏记带来很大辉煌。

    真正让苏记崛起,带来了巨大辉煌的便是苏锦荣父亲。

    可以说是在没有父辈帮助情况下,全凭自己的努力,在还很年轻的时候便闯出名堂,成功入选了国宴厨师团。

    过去包括冯一帆和苏若曦,都是只知道爷爷参与过国宴。

    但是今天苏锦荣才说出:“父亲当年,不止参与一次,国宴,最后一次,是主厨。”

    苏若曦也是第一次听父亲说起这些,这倒是让苏若曦明白,为什么爷爷的一些经历,似乎前后有那么一点点对不上?

    原来,当初爷爷不止一次参与国宴,也是在国宴厨师团中,一步步晋升上去的。

    这倒是很好解释了,为何庄家来的那位师叔,会对爷爷那样崇敬。

    毕竟真要说起来,就像是庄道忠自己说的,他算是苏家老爷子的徒弟。不过因为一同参与国宴,苏家老爷子不以师徒相称,而是把两人当成同事关系。

    听苏锦荣述说苏记的起伏辉煌,餐馆里每个人都像是沉浸在过去一幕幕中。

    真的是不自觉会对苏记肃然起敬,同样大家越发期待,作为第六代掌勺人的冯一帆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狮子头来?

 第220章 四种狮子头(第二更)

    狮子头,说起来算是一道知名度很高的菜品,而且也是全国大江南北各有不同做法的东西。

    就连狮子头究竟源自哪里?算是隶属哪一种菜系?也都是众说纷纭。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南北方在狮子头的做法上,确实是有着挺大的区别。而苏记的狮子头,可能又算是一脉比较古老独立的传承。

    最常见的狮子头,大多数的说法是一定要放荸荠,也是一些地方俗称的“马蹄”。

    但是在苏记传承的狮子头中,荸荠并非是必须要放,苏记会拌入其他的一些食材提升口感,给狮子头解腻。

    冯一帆踏进后厨,徒弟已经在跃跃欲试了。

    林瑞峰知道,师父一定会做一道大菜,这也是他学习的一个绝佳机会。

    看到徒弟的样子,冯一帆微笑说:“看起来,你已经准备好了?”

    林瑞峰愣了一下,然后说:“是,我准备好了师父。”

    冯一帆却接着说:“准备好了也没用,因为今天你没有机会插手了,狮子头这道菜其实很讲究一个手感,所以最好是一个人做。”

    听到师父说要做狮子头,林瑞峰实际上倒是并不陌生。

    这些天在后厨,林瑞峰每天都会看到师父做狮子头,但光是用眼睛看,他已经感觉到这道菜难处。

    可能在很多不懂如何做狮子头地方,会直接把五花肉给打成肉泥,然后那样去制作。

    但实际上,狮子头是不能也能够搅打肉泥去做的,狮子头必须要刀切。

    而且苏记的狮子头,是要把肥瘦的肉先给分开,然后分别对肥瘦去进行切丁。

    按照肥六、瘦四的比例进行混合。

    并且刀切的过程中,虽然都是要把肉丁切到黄豆粒大小,但一定要把肥肉切的比瘦肉略大。这真的是非常考验刀工的。

    至少林瑞峰看了这么多天,自认自己现在还没有办法准确切出合格肉丁。

    今天,冯一帆依旧还是在徒弟面前制作。

    选用一块猪肋条上的五花。

    接着需要将五花肉给一层一层片开,要把肥肉和瘦肉全部都给片开。

    这个过程不仅仅只是考验刀工,同时也非常考验耐心,光是片成片的过程就很繁琐。

    然后还需要分别将瘦肉和肥肉给切成小丁,黄豆粒大小的小肉丁,同样是必须要不厌其烦细致去切。

    葱姜给切末,这里同样是要用切,而且要切的更小更细。切好了这些,全部都放进一个金属盆内。

    调味上其实很简单,盐、胡椒粉、料酒,加入一些水淀粉。

    剩下便是要搅打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首先要顺时针将肉丁给搅打成团,接下来便是非常考验厨师功力和力气的时刻。

    这是林瑞峰这些天记忆中的过程。

    但是今天却有所不同了。

    冯一帆切完了肉丁、葱姜末之后,没有直接进行调味搅打,而是在准备其他巅峰一些食材。

    首先自然是比较熟悉的荸荠。

    接着还有莲藕,这里冯一帆所用的藕,并非是本地的,而是他专门采购的沔城莲藕。

    可以说算是国内最为出名的一种莲藕了。

    这种藕被誉为:生吃如秋梨,熟食似板栗。

    实际上此时并不算是莲藕出产季节,所以冯一帆手上的莲藕,也不能算是最为应季的沔城莲藕,不过用来做狮子头是可以的。

    另外冯一帆还准备鮰鱼、河蚌、虾籽,还有几张荷叶,一颗咸蛋黄,以及一些稍稍敲碎米粒。

    这一切都准备完毕,将荸荠、莲藕、洗净的河蚌也全部都给切成丁。

    接下来,冯一帆把原本的肉馅分成了四份,分别放在了四个金属盆子里。

    随后终于开始了正式的制作。

    第一个盆子里,肉馅中加入葱姜末、盐、胡椒粉、料酒以及水淀粉搅拌后,又加入了河蚌丁和荸荠丁,然后开始了非常费力的搅打。

    啪,啪,啪……

    在搅拌馅料搅拌成团后,要抡起来进行摔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