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被人偷猎完了,如果不是动物园还有,都可以宣布灭绝。
人类才是这颗星球最大的毒瘤,如果不快点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早晚都会遭到来自大自然的惩罚。
林冬为了适应这边的气候。
买了上万块一件的羽绒服,穿起来确实非常的暖和,也就北方才需要了这么厚的,南方穿个一千多块钱的顶天了。
巫师为什么怕冷?
巫师为什么不怕冷!
就算他是巫师之王,他也是血肉之躯,该热的时候就热,该冷的时候就冷。
只不过忍耐力比一般人要好一点了。
不过,既然现代科技如此的发达,不仅做出了如此保暖的衣服,还发明了暖宝宝,也就是暖贴。
暖贴据说是七十年代,霓虹国发明的东西。
国内初期的暖宝宝都是霓虹卖过来的。
这玩意又没太大的技术含量,哪里顶得住山寨大军的攻略,于是国内很快就涌现出大量的暖宝宝品牌。
不仅满足了自家使用,还倾销到了全球各地。
穿个好一点的羽绒服,关键部位贴上暖宝宝,东北也就那样。
当然,前提是你不要进行危险动作。
比如什么尝尝户外的铁栏杆是不是甜的啦——绝壁是甜的,不相信的人都可以有机会去尝试一下。
唯一让人不太能接受的是这里没有什么手机信号。
打电话都打不明白,更别说上网。
幸好林冬的行李箱装了不少书过来,倒也算能打发一下时间。
林冬过来十几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下雪,不过也有天好的时候,除了可以滑雪,也可以骑马。
是的,骑马。
这边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滑雪车,能在雪地上跑,马匹属于租来的道具,轻易不给演员拉出去骑着玩。
林冬骑马不用太费工夫,作为一个巫师,安抚动物轻而易举,因此他骑马骑得特别稳当。
可惜剧中他没有太多骑马的镜头。
骑马的都是土匪。
倒是跑去卧底的张寒书动不动就能骑马。
公园里搭建了拍戏的营房,还有公园原本就有的建筑,就是护林人员住的地方。
至少能遮风挡雨。
至少有吃有喝。
遥想当年,书中在这里战斗的那些先辈们,他们睡雪窟,吃草根,靠着心中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保卫了这片土地。
第224章 林半桶借大雪(为碧落血影万赏加更)
虽然是一部战争片,但里面也不全都是男人。
剧组有好几个妹子,还有小孩。
林九梦是个游戏迷,带着游戏机进组,所以小孩子特别喜欢他——喜欢看他打游戏。
而林冬就变魔术。
用这种方式来争夺小孩子的关注。
明星的架势早就没了。
这冰天雪地里的,老爷徐怪磨磨叽叽的,都快把大家给憋疯了。
好在他这种磨叽并不是真的就啥也不干。
他把很多场景,人物什么都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讲解给大家知道,拍的时候自然也更容易理解。
开拍之后,剧组分成了两部分进行拍摄。
导演和监制坐在屋里,看着监视器跟进拍摄的进度。
他们也并不是就赖在屋里不出来,徐怪也是一个要求特别严格的导演。
一个很普通的小片段,他就能折腾大半天,就因为演的不符合他心里的预期——鬼知道他心里怎么预期的,就连他自己的说不明白。
东北的天气多变。
剧中的大部分天气都需要下雪,可它偏偏不下雪。
树上的雪也没了。
于是剧组就只能人工喷洒。
如果下雪了,就立刻赶镜头。
可有的时候雪下得太大,也是没办法拍的,设备根本就搬不动。
春节的时候,林冬下山和爸妈打了个电话拜年。
这个年没能一起过。
虽然都是东北,但是两地相距非常的远,开车都要十几个小时,路上有雪的话,这个时间更没办法控制,所以根本没办法回家过年。
那一天正好下雪。
难得的好天气,所以也没人提过年的事。
等拍了几个月,雪就越来越少了。
只好到处去找雪运回来喷洒。
一开始徐怪还悠哉悠哉,后面他最上火。
一旦雪化完了,这戏就拍不了。
难不成要等明年继续吗?
这不是危言耸听,真要是不行,就只能下一年继续拍。
北京那边可以人工造雪,也是造很小的规模。
在东北这边,荒山野岭的,那成本就逆天了。
这就是个两难的问题。
明年继续拍的话,演员档期怎么算,场景重建也要钱,人家不可能给你留着放一整年。
大家拼了命的赶戏。
受伤是经常的事情,也没办法下山去治疗,只能随行的医生帮助处理一下。
以林冬现在的演技,还有他军训过半年的经历,饰演203完全没有任何压力,基本上一两遍就过,整个剧组最轻松的估计就是他了。
结束了之后就没事干了。
徐怪看他实在太闲,就临时把他聘请当导演助理。
就是给其他演员示范怎么演。
这种方式非常有效。
徐怪给演员示范,他能表现出来的东西并不多,远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他本人的演技一般般。
林冬对此也不好拒绝,一来这种方式也能锻炼演技,二来他吃得多。
每天吃饭他一个人都能吃三四个人的量。
为此人家师傅都要多做半桶。
因此在剧组人送外号“林半桶”。
林冬在这个电影里演了多个角色,除了203,还有队员的替身,还有群众啥的。
这冰天雪山的,没地方找群演,大部分都是剧组的人凑。
到后面三月份的时候,剧组的人开这车到各种阴凉面去挖雪,基本上也很难挖得到了。
整个剧组都陷入了绝望之中。
徐怪让大家收拾东西先离开,说是明年想办法再接着拍,他去找资方申请资金。
“再等等吧,没必要那么早就放弃啊。”林冬自己研究了一番,又找了当地老人询问,这地方三四月份下雪也不是没有过。
其实,如果多几个巫师,再有道具辅助的话。
来一场人工降雪也不是没可能。
但现在就他一个自封的巫师之王。
而且就算他能办得到,他怎么解释这些玩意如何产生的。
徐怪对林冬这个演员很重视,不止一次邀请他去演什么狄仁杰系列,他说的话,还是很管用的。
尤其是亲自问了一下当地人之后,剧组开始拍室内的戏。
就这么过了一周,都到三月中旬了,树叶都要抽出来的时候,一天夜里突然就飘起了鹅毛大雪。
新鲜的。
纯天然的。
刚下雪的时候,徐怪也要求拍。
现在他已经有点神经质,因为他不知道雪会下多少,是不是下一会就不下了。
整个剧组,压力最大的就是他了。
“冬子,你去和老爷说说,这样不行,拍出来的也没法用啊。”副导演和监制都不敢和徐怪说,都怂恿着林冬去说。
林冬想了想,还真就去了。
他倒没有认为自己有资方背景,又成了徐怪面前的红人,徐怪就不骂他。
“老爷,咱不着急啊。”
“怎么能不着急呢,趁着有雪,赶紧挑能拍的拍一下,然后回头让人多收集一些雪……”
“这雪一时半会又不会停,这是大雪,你看天空……”
林冬指着上面。
徐怪仰起头,除了能看到雪,其他的啥也看不到。
“我看着天色,这雪最起码能下到午后!”林冬就差没有拿个鹅毛扇,说自己夜观天象借东风啥的了。
“你确定?”徐怪还真就有点信了。
毕竟他都已经打算放弃了,是林冬非说后面可能会再下雪,所以等到了这场雪。
“我东北银啊,我觉得十有七八。”
然后徐怪就真的宣布休息——这就是专家的力量,林冬已经在他心目中升级为天气专家。
可惜林冬昨天没有开坛做法。
不然就可以在徐怪心中升级为神棍。
大家都回屋里打牌睡觉玩游戏。
实际上,雪到午后也没停,这雪一下就是两天两夜。
已经基本上化的差不多的地面上,重新铺上了没膝的积雪。
由于下的太急,有两个帐篷甚至都被压塌了,好在里面没人,都是些设备什么的,挖出来居然也没坏。
趁着这场大雪,剧组终于拍完了雪地外景。
可以说非常的不容易。
到了2014年四月底的时候,剧组才拍完了东北的部分,林冬的戏份也彻底杀青了。
剩下的就是后期的那些事了,尤其是特效团队,这毕竟是一部3D电影。
第225章 谁来帮忙分担下过多资产
这部戏不是林冬参与时间最长的一部戏,但却是最难的一部戏。
原本,203这个角色并不突出。
就连他的老师黄三石都说他选这个角色估计没什么收获。
可实际上呢,林冬却收获非常多。
他在这部剧里给很多人做示范,辅助徐怪和别人讲戏。
有种“鸢飞月窟地,鱼跃海中天”的开朗感,简单的说就是你跳出来之后,回身一看,才看到整个大海原来是这个样子。
而对于演技来说同样如此。
当林冬突然站到了导演的位子上去看别人演戏,指导别人演戏,不管他指导的对还是错,这都是一种换位思考。
可能一时半会觉察不出来演技有什么提升。
可当他慢慢习惯这种思维方式之后,他的演技就会体现出新的高度。
他杀青之后,剧组的戏也就不多了。
这个很能吃的导演助理也可以光荣的退位,剧组不少人过来和他合影道别。
回到首都,这边是一堆事情等着他。
而林冬已经从之前《夏洛特苦恼》和《吐槽秀》的伤痛中恢复过来。
人生嘛,总是要继续的。
《吐槽秀》第一季已经结束了,十二期总点击量125亿,完成了十亿点击的对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节目有三期被禁播了。
也就是说第一季本来只剩下了九期。
不过这并不影响总点击量的计算,在双方公关部门的努力下,都是播放一个月之后,点击的差不多了才被禁播的。
对赌完成之后,克莱斯特文化传媒去掉制作成本,完成纳税,总利润也达到了734亿。
【结算中……】
【项目名称综艺《吐槽秀》,制作成本24亿,总收益808亿,按照投入比例,您收回投资成本,并且获得税后盈利568亿,很遗憾……】
【由于消耗的不是系统起始资金,不予结算金加隆】
【结算结束,由于系统账户资金不为零,不予下发新一轮起始资金,您的系统账户当前资金余额为6亿元】
结算完《亲爱的小孩》之后,林冬系统账户有36亿。
之前还在公司账户存了27亿,用来支持杜启喜的电影,不算宣发的话就是3000万,还有张三胖的综艺,十二期一共24亿成本。
后面花了32亿买楼。
克莱斯特园区,总占地面积是27万平,建筑占地面积三千多,建筑面积差不多两万平,按照每一平2000块的装修预算。
一共拨了四千万用来。
又拨了四千万用来购买各类办公设备,还要把超市、食堂搭建起来,也就是软装。
年初的时候,拿出1150万交半年的房租,到六月底,到时候就可以搬到新的办公场所去了。
2014年的员工工资,大概要发6232万,林冬也打到了公司专用发薪水的账户。
杜启喜的电影拍完之后,林冬又给了两千万给他做宣发。
所以,林冬回到首都,清理了一番之后,系统账户余额就剩下了6亿。
克莱斯特文化传媒公司新址从头到尾已经装修好两三个月了。
处于随时可以搬进去的阶段。
不过,为了员工的安全考虑,最好还是晾到六月底,等甲醛散散再说。
反正这边的钱都已经付了,搬家也不急于一时。
林冬回来,开的第一次会议。
主要围绕的就是续集的问题。
很多续集你没办法逃避。
摆在他面前的续集有《锦衣卫2》、《美丽有缘2》、《吐槽秀2》,这三部都是他们克莱斯特文化传媒独资的项目。
每一部的主创都在询问续集的问题。
林冬已经没有刚来时候那么天真,会以为续集都要赔钱。
实际上,只要不是刻意为了骗钱骗情怀的续集,一般很少会赔钱。
不拍是不可能的,你要拿什么安抚已经帮你赚过一波钱的功臣们,你要拿什么堵住系统小管家的嘴。
林冬先是约见了《锦衣卫》的导演杨路,和他聊了聊。
“我的建议是我们克莱斯特文化传媒将会出资30,剩下的希望杨导你自己能出一部分,然后我还会引进来一个新的合作伙伴。”
“为什么啊?”杨路都惊呆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林冬不信任他,怕他不好好拍《锦衣卫2》。
所以要把他捆到战船上,这里面也有你的一部分,要亏了的话你也一起亏。
但是他随即又放弃了这种猜测。
《锦衣卫2》凭什么亏钱啊。
第一部的好口碑在那摆着,很多人都在期待着第二部。
只要资方不瞎折腾,他杨路闭上眼睛拍也不会亏钱。
“杨导,这部电影能卖钱,多亏了你,我们也就是出了点钱而已,我觉得应该让真正出了力的人得到实惠。”林冬借口找的非常的高大上。
果然,杨路立刻就感动了。
“谢谢林总给我这个机会,我……大概能凑够七八百万的样子。”
七八百万,是他的全部家当,尽管拍出了一部票房几个亿的电影,可作为导演,他连酬劳带红包,也就三百万的样子,要凑七八百万,他得卖一套房子。
“总成本11亿对吧,你拿七百万,外加导演分成,算你10好了。”林冬很大方。
实际上,他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