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第2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无足轻重的,不会对电影质量产生太大影响的,可以让副导演文木叶去接触,而类似于摄影师、配乐什么的,林冬想自己选。
正好和徐怪约了时间。
林冬干脆把正在家里憋剧本的姜小军也约了出来,都到克莱斯特这边来。
他亲自到门口迎接两位结伴而来的娱乐圈大佬。
保安大叔半只脚踏进娱乐圈,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了。
“你这边也太好了吧。”徐怪跟着林冬走进园区,立刻就被这么大的办公场所给震撼了,他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但是娱乐公司很少有弄出这么大一片地方办公的。
连亿达都没有。
正常来说,一般创业的人,都会选择商业氛围成熟的地方。
商业氛围即是所谓的“人气”,而这“人气”却是一个办公楼不能缺少的东西。商业氛围成熟的另一方面是地段的办公聚集度,”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景象对企业形象将会造成莫大的损害。
可是克莱斯特这边不会。
因为这边环境实在是太好了,绿树如茵,空气清新,如果不是有两栋办公楼在绿树青草之间拔地而起,可能大家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公园。
而且地方特别的大。
只要一大,那逼格瞬间就上来了。
“也还行吧。”林冬表示谦逊。
“这里地很便宜吗?”徐怪好奇的问。
他在香江有豪宅,可那都是好些年积攒下来的东西了。
“便宜?这可是首都!”姜小军帮林冬说话了:“这里怎么也得两万一平吧?”
同行相忌,或多或少而已。
地位到了他们这个程度,自然不可能把敌意表现出来。
但是能够看到徐怪土包子的一面,姜小军也不介意幸灾乐祸一下。
“这地方位置其实不算太好,各种基础设施都还没跟上来,所以地价这几年都没怎么动弹,来,我带你们看看我们家的大树。”林冬干脆先不去办公室或者食堂,带着两个人在园区走一走。
巨大的银杏树映入眼帘,让人惊叹不已。
这东西,香江还真不多见,再怎么顶级的富豪,也未必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一颗。
这是历史。
是年代的痕迹。
一番惊叹之后,徐怪和姜小军又看到了河上的那座新桥。
这座桥花了不少的钱,请了非常效率的专业团队,目前已经建造的差不多了,不过还不算完工,投入使用最起码得等到七八月份。
“为什么要在这里架设桥梁?”徐怪好奇的问。
“呃,因为对面是我们的宿舍小区。”林冬其实并不想炫富,他觉得炫富是一种很low的行为,只有没啥好炫的时候,才会粗苯的炫耀自己的钱财。
瞧瞧人家杰克马,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创建了阿狸。
“租的?”徐怪自己都不相信了。
谁家租个房子,还为了房子修建一座桥梁。
“买的,不过质量非常不错,也都是电梯房,修缮了一下就可以使用,现在正在通风散味,下个月就可以集体搬进去了。”唉,本来想低调一些的。
“你是搞娱乐的,还是搞地产的?”徐怪都已经不确定了。
一开始的时候,他还以为林冬只是个富二代,家里有矿的那种,进入娱乐圈只是玩玩,砸钱赚吆喝,换谁谁都行。
只要钱到位,什么商业奇才,什么创业新秀,都能给你整出来。
现在没办法这么想了。
人家这是实打实的在做事业,而且图谋的非常长远。
“咳咳,我们公司没有地产这项业务。”林冬想了想,还是不带他们去参观正在规划设计中的那八百亩学校了。
免得他们真的以为自己是搞房地产的。
然而一心想要看徐怪出丑的姜小军不干了,他指着那八百亩的方向,轻描淡写的说道:“克莱斯特还弄了一块八百亩的地,准备盖学校呢,他们的幸福小学已经盖了两百多所,遍布全国。”
克莱斯特买地建校什么都是低调的完成。
姜小军本身并没有太大的能量,按理来说应该没这么快知道。
奈何人家所在的圈子牛皮,圈子里都是大佬。
其中不乏触角能够伸到其他行业的。
克莱斯特的动作在大家眼中,有嘲笑的,有惊叹的,但毫无例外都把这事当成重要话题在谈论。
说起来,林冬和克莱斯特属于什么圈子,还是一件没有定论的事情呢。
早期的时候,任何一个圈子都不屑于放下姿态去拉拢这样一个年轻人,都等着年轻人自己靠过来,然后我们再接纳你。
可是这个年轻人成长的太快了。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人家已经弄了这么大一摊子。
现在没有任何一个圈子还想着吸纳林冬,就连北影圈都不例外,因为把他吸纳进来之后根本没地方摆。
这不是锦鲤,这是鳄鱼。
进了任何圈子,都会立刻颠覆掉原有的权力架构。
不过,每一个圈子和林冬的关系都还不错,大家也都乐于和克莱斯特合作。
第409章 居然请我们吃食堂
徐怪摇摇头,他终于确定林冬不是地产商。
林冬是个怪物。
“这么一大摊子,你还当什么演员导演啊。”徐怪心里想,如果我有两百多所学校,我就去当校长,天天没收小学僧的手机。
“个人爱好,我并不怎么管公司的事情,两位请跟我来,咱们去食堂谈事情。”
去食堂?
徐怪面色古怪,你丫的请我们吃饭,就吃食堂?
我们一个香江大导,一个内地大导,都是要票房有过票房,要奖项一堆奖项的人,你怎么也得整点上档次的东西吧。
但是既然都已经来了。
他们也只能跟着走。
到了之后,他们才明白,克莱斯特的食堂和普通意义上的食堂不一样。
装修就能看出来差距。
一楼是普通的食堂,现在虽然不是饭点,可依旧有不少人在这里吃饭,甚至还能在这里看到孩子。
他们上到二楼。
二楼是一个个独立的餐厅、茶室、咖啡馆、奶茶店,甚至还有一个超市。
三楼是会议室。
也是吃饭的地方,一个个的包间,有大有小。
衣着整洁的服务生,推着一辆餐车进入其中一个包间,这里就是林冬他们吃饭的地方了。
三个人,吃一大桌子菜。
“今天咱们吃粤菜,不知道姜老师喜不喜欢,但老爷估计不会有太大意见了。”林冬也很喜欢粤菜,舌尖上的巫师时期,他去过那边,可惜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
“我什么都行,有酒就行。”姜小军并不排斥。
“那咱们就开吃吧,我让人送两瓶酒过来,我不喝酒,但总有朋友会送各种各样的酒,有些据说还是私酿的。”林冬说道。
来拜访的人挺多,有的是寻求投资,有的是寻求合作。
在华夏,尤其是首都这一片,空手求人的很少。
三个人,林冬不喝酒,但其他两个却可以对饮一番。
话题很快就说到了正事上,这三个人,正事自然就是《新蜀山》这部电影了。
“我觉得主要的投入应该放到特效上,现在的特效越来越发达了,做出来的效果一定特别好。”徐怪毫不意外的主持把特效搞起来。
“虽然仙侠片,特效必不可少,但是剧情方面也得有点东西才行。”
姜小军其实想来一句。
你的那部《蜀山传》票房不行,就是因为剧情太烂,什么乱七八糟的。
“形神都很重要,都很重要,”林冬在中间打圆场:“特效也不能全都是特效,剧情也不能太复杂,平衡最重要。”
徐怪和姜小军听了,并没有反驳,反倒若有所思。
徐怪想的是,自己确实把特效看的太重,他一直都知道蜀山传失败的原因所在。
林冬用了一个词,叫“形神”。
他指的应该是特效为形,故事为神。
这两个确实都非常的重要。
而姜小军本人其实并不排斥特效,他自己的电影里面也会有一些,只是比重非常的小。
他现在心里想的是,自己是不是太跟不上时代了。
而更让他在意的是“太复杂”这个词,很明显是针对自己说的,是不是说自己拍电影,喜欢往电影里塞太多的东西,所以才造成自己《一步距离》的惨败。
当他们把林冬当菜鸟的时候,而林冬却已经准确的看到了他们各自的缺陷。
心中当然颇多感慨。
他们不觉得自己刻意解读,一个拥有这么大一片产业的人,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不会浪费。
都应该有深意。
所以,两人虽然嘴上没说,却在短时间内用眼神达成了默契。
徐怪决定帮姜小军多把握一下剧情上的东西,争取在特效完美的同时,给观众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而姜小军则打算多向徐怪请教一些特效上的问题,然后商量着把剧本做的简单一些。
这不是自己的电影,没必要搞得太个性。
人家林冬是克莱斯特的大老板,不是他们能够随意欺负的人。
这样的人,必须要尊重。
你让他高兴了,自己的下一部电影就不用发愁了。
他们其实都不算太缺投资人,可薅羊毛不能可着一只羊薅啊,多一只羊放在那里随时准备薅多好。
林冬并不知道他信口开河用来拉架的一句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聊了一点剧本和特效的事,林冬就提到了摄影师。
一部电影需要的摄影师很多,还要一大堆的器材,但总要有个当头头的人存在,这人得懂摄影,也得懂电影,他在剧组被称作摄影指导。
还是拿姜小军的《一步距离》举例子,他的摄影指导是谢正语。
这位是什么人呢?
他被业内人士公认为华夏最好的广告摄影师之一,其拍摄及监制的诸多广告片数次获得国际及国内大奖,其中甚至包括了世界最著名的三大专业广告奖项之一的纽约《ONE SHOW》广告奖的金奖——至今整个亚洲还没有别的广告影片染指过这一奖项。
在影视界他也非常出名,陆传导演的《找枪》即由他掌镜。
此外,他还做过北电的摄影系的助教。
不过林冬很明显不会请他的,不仅仅是担心他拍的太好会赚到钱的问题。
2009年的时候,景方在朝阳群众的帮助下,在家中细度的歌手半步颠抓获。而半步颠透露自己的毒品是从摄影师谢正语处取得,谢正语再次在家中被景方查获。
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细度了。
“我可以介绍几个摄影师给你,你放心,绝对都是这一行的老手,有过不少的代表作。”徐怪已经在娱乐圈混了这么多年,人脉关系可想而知。
他其实很想让林冬用他们香江的摄影师。
“呃……”我最怕厉害的老手,你要是拍的太好看,你让我怎么亏钱。
“杜柯峰你知道吗,拍《东邪西毒》《无间道》的那个,最近的作品是陈可辛的《华夏合伙人》,你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帮你去请。”
杜柯峰本人虽然是澳大利亚人,但他一直混港圈,他的团队基本上都是香江人。
林冬连连点头,东邪西毒他当然知道。
实际上,那是他最喜欢的电影,对于这部电影的美术和摄影,他是爱不释手。
觉得影视上再也没有什么能与之相比的电影了。
第410章 找个不靠谱的摄影师(为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飘红加更)
姜小军也有可以推荐的摄影师。
但是比起杜柯峰要明显差一个档次,所以就没办法开口了。
而且他也能理解徐怪。
徐怪、周龙星、刘福荣、古少龙……甚至包括王晶,他们都是港圈的代表人物,他们非常忧心香江娱乐圈的发展,用自己的方式来延续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方好莱坞。
他们尽可能的让港圈那批人能有口饭吃,不至于穷死街头。
人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曾经红极一时的某某某,只能住多少平的小房子,只能靠领社会救济金过活,却忽略了大批的娱乐产业链上幕后人员。
红过的人最起码红过,一般都有积蓄,而幕后人员从来都没阔绰过,还要养家糊口。
如果一年不开工,两年不开工,真的就揭不开锅了。
“咳咳,摄影我打算找年轻一辈来做,美术也是,希望能够给电影增加一些年轻人的流行文化。”林冬最终还是忍痛拒绝了徐怪。
对不起,我的目的是为了亏钱。
你如果非要我帮忙扶持一下港片,我大不了回头投资几部就是了,反正现在港片式微,说不定还真的可以赔到钱。
但是《新蜀山》是林冬自己执导的第一部影片。
被他寄托了“厚望”。
也可以称作是一种尝试,是为了将来自产自销自赔的一种开拓实验。
他要尽可能的赔钱成功。
徐怪皱着眉头想了想,最后还是同意了林冬的说法。
没办法,林冬是导演,是制片人,是老板,他们一个监制一个编剧,真的没办法和林冬抗衡。
再说林冬的说法也不无道理。
他俩都老头子,主创团队里多一些年轻人也是好事。
电影的未来还是要落到年轻人的身上。
港片良莠不齐,青黄不接,一方面是因为时势的问题,大环境造就了港片没落,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对下一代电影人的扶持不够。
老一辈的电影严重同质化,而年轻人没有成长起来。
吃完饭,姜小军拿出了自己改了好几版的剧本,在林冬和徐怪的帮忙下,进行第一次的修改。
这类修改以后还会有多次。
甚至还要拉上摄影、美术、特效,等各方面的人来进行讨论。
林冬在里面偶尔会使一下坏。
但也没办法太明目张胆,毕竟徐怪和姜小军都是电影方面的行家。
如果你没办法拿出正当的理由,可以说服徐怪和姜小军,系统也不会放任林冬胡搞,毕竟它也有一套审核机制,太烂的片子根本不符合投资标准。
万一搞的太烂,到最后人家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