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亏成麻瓜了-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委会竹席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去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承诺说,明年会有更多的华语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
实际上,如果不算半路杀进来参赛的《推拿》,也就湾湾那边有一部。
如果没有林冬瞎掺合,就没有杜启喜这个“国际大导”。
执导《推拿》的是华炎,他会带着电影参加明年的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并且在该电影节上入围主竞赛单元。
提名最佳影片金熊奖,并获得杰出艺术成就奖——银熊奖。
所以这部片子的质量——如果忽略掉华炎和杜启喜的水平差距——还是很受国际电影节喜欢的。
可惜的是,威尼斯电影节没有给这部电影提名金狮奖。
提名的是银狮奖和另外两个奖项。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这老头真的是不待见华夏电影。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华夏人开放紫禁城给他拍片让他功成名就,拿到了奥斯卡最佳导演。
尽管他自称是华夏人的朋友。
但是在他的任期,从2012年开始,到2018年去世,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算是对华夏内地电影彻底关上了大门。
没有任何一部内地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
或许,他是华夏人的朋友,他也确实喜欢东方文化,但他确实不喜欢华夏电影。
即便是2018年那年评委会竹席换成了墨西哥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但是依旧受到他的影响。
直到他去世后,阿根廷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成为评委会竹席。
两部华夏电影,一部《兰心大剧院》一部《继园台七号》才重新出现在主竞赛单元的名单里。
而马可·穆勒没有拍过中国电影。
但这个老头对中国电影人是真的很优待,这个名字值得所有的中国电影人铭记。
林冬他们在威尼斯玩了几天,电影节公布了入围电影名单和各自得到的提名。
也知道了《推拿》的排片。
8月31日19时15分在四号厅进行首映。
周六晚上,算是黄金时段了。
一切归功于姜小军。
这哥们帮着跑前跑后,不然杜启喜和林冬这两个两样一抹黑的菜鸡,估计首映的时候都不一定知道展映厅门朝哪。
展映厅在老电影宫。
其实电影节的新竹席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上任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除了不让华夏电影进入主竞赛单元,还打算修建一个新的电影宫。
可惜,修了一半。
挖地基的时候,挖到了石棉等有毒物质。
而且地质也不适合继续施工,于是计划就凉凉了。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不得不中止了这个项目。
电影还是要在老电影宫展映。
在展映之前,会有新闻发布会,评委出来和大家见面,回答媒体的一些问题。
林冬和杜启喜在电影宫的新闻中心和各个场馆到处溜达。
辣妞确实不少,但是林冬换了皮之后似乎就不符合她们的审美了,而张三胖那就更别提了。
除非他能够十根手指全部戴上大宝石,脖子拴上大金链。
那样或许也能勾搭上一些做生意的辣妞。
白天还有一个《地心引力》的新闻发布会,林冬和杜启喜去现场看了。
不是他们多么的喜欢这部电影。
也不是他们成了主演桑德拉·布洛克和乔治·克鲁尼的粉丝。
他们只是去看看别人家新闻发布会怎么玩的。
乔治·克鲁尼已经老了,但是欧美的男人,越老越有味道,不过桑德拉·布洛克老的就没啥韵味可言了。
欧美的女人,老了之后能看的不多。
稍微晚一点的时候,还是有一个红毯开幕式。
红毯很重要,非常重要。
至少对于想要走上红毯蹭一波热度的人来说如此,每当这个时候,女星们都如同呲毛的叫花鸡。
回顾近10多年的威尼斯电影节红毯上,总少不了华人女星的风采。
从2000年初的巩煌、章采薇、杨子琼,到2011年身着亿元天珠装的黄圣芳叱诧红毯,到去年身穿天蓝色薄纱裙缓缓走来的赵燕子。
威尼斯电影节向来是女明星的福地。
得奖事小,露脸事大。
可惜今天没有。
不然也能看看美人风采。
不管传回国内的照片有没有修图,美人穿着华服,想来应该也是很好看的。
红毯上先是走过了意大利明星,其中一个似乎是爱娃·洛克波诺,她应该就是开幕式的主持人。
至于场外主持人,这里没有。
所以嘉宾们走上来,如果没有人知道你是谁,也挺尴尬的。
林冬和杜启喜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
估计都有人会以为他们是来蹭红毯的,是传说中的华夏毯星。
林冬和杜启喜没有多做停留。
让国内过来的媒体拍个照完事。
就算咱是毯星,至少也应该自带一种云淡风轻的从容气场,就好比武侠小说中真正的绝世高手,不需要大枪长剑喧宾夺主。
但国内媒体知道他们俩啊。
这可是内地唯一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
相机顿时就闪个不停。
进去之后,开幕式就和国内的差不太多了。
区别在于没有啥歌舞表演,讲完之后就开始看电影,大家一起看《地心引力》。
《地心引力》其实是一部3D电影。
这也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史上第一次选一部3D影片当开幕片。
据说,在桑德拉·布洛克之前,安吉丽娜·朱莉、娜塔莉·波特曼、蕾切尔·薇姿、凯瑞·穆里根、玛丽昂·歌迪亚、斯嘉丽·约翰逊都曾是考虑过出演本片。
杜启喜当场就感慨了,如果能把这些个辣妞收入房中,人生该多么完整啊。
而男演员,一开始的时候考虑的是小罗伯特·唐尼。
梅林个胡子,林冬必须为托尼·史塔克默哀几分钟,他如果接了这部片子,奥斯卡小金人不在话下。
当然,虽然林冬更喜欢屎大颗,但是真要是换了演员,这部电影能走到什么地步还真不好说。
“都是CG,这得花多少钱啊。”杜启喜感慨。
他也想拍这样的片子,可是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制作成本一点五亿……美金!”林冬给他科普了一下。
算下来就是十个亿啊。
国内真心没有这么大胆的,也没有投资公司承受得起。
这部电影只有空间站内部的大部分戏份是在搭建的布景中拍摄,而本片中带来逼真感受的外太空其实都是CG的功劳。
所有的——都是CG!
“冬子,咱们搞自己的CG制作团队吧。”杜启喜异想天开。
在他看来,《地心引力》这种片子,最贵的也就是演员片酬和CG,十个亿有点太过分了。
有这个钱,还不如自家养一个CG团队呢。
什么时候想用就什么时候拿过来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以后再说吧。”林冬需要考察一下做CG赚不赚钱,如果赚钱的话,那铁定不做。
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剩下来的两天也差不多就是这么过得,看看电影,吃一吃威尼斯的美食。
顺便欣赏一下贫苦到穿不起完整衣服的洋妞。
咳咳,这里的消费是真的高。
电影节期间,预订水上出租车每小时的费用高达250美元。
几家比较著名的酒店,比如希普里阿尼酒店的套房每晚8000美元——乔治克鲁尼就住在这家酒店里。
还有鲍尔宫的皇家套房每晚收费8500美元。
如果你想更浪一点,格里蒂宫的某些套房可以看到大运河的绝佳景色,不过每晚要10000美元。
所以,不是华夏文艺片不爱来威尼斯电影节。
而是真的来不起。
好在杜启喜那边还有《推拿》的宣发预算,而林冬又从系统这里申请到了一部分。
所以两个人才能在一家日收一千四百美金的廉价酒店悠哉悠哉。
两个人住一间屋。
两张床。
只是杜启喜打呼的声音让林冬恨不得对他使用阿瓦达索命咒。
最后实在下不去手,换成了“无声无息”咒。
整个世界顿时都安静下来了。
吃的也不好。
威尼斯算不上是意大利的美食之都。
用脚趾头想一想都知道,这城市就坐落在一小破岛上,物资贫乏,要说特产,恐怕只能想到海鲜。
而作为一个华夏人,所能想到的恐怕就只有意大利面。
吃了几天的意大利面,林冬觉得还是一种墨鱼面算是别有风味。
墨鱼面是威尼斯的最有名的特色菜之一,主要酱汁是黑色的墨鱼汁,配上橄榄油,和丁点奶酪和大蒜,有一些墨鱼肉块,加上面条。
看上去妥妥的黑暗料理,吃的时候嘴唇都能上色。
不过味道还可以,不然林老板也不至于隔三差五的就吃一次。
至于其他的所谓美食,已经被华夏美食养叼了胃口的巫师之王大人真心不太能看得上。
苦苦等了两天,终于等到八月三十一号。
没错,八月是有三十一号的。
第201章 幸运女神BUFF加成
《推拿》也像模像样的弄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姜小军帮忙操办的,还请来了评委会的坂本龙一和维吉妮·拉朵嫣,外加他老婆,这么六个人坐成一排,也挺招人喜欢的。
维吉妮·拉朵嫣很漂亮。
但是林老板并不认识。
坂本龙一,林冬倒是知道。
这位先生参演过《紫禁黄昏》,还为这部电影配乐,并且获得了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配乐奖。
不过,林冬最喜欢这个霓虹先生的《Merry Christas Mr Lawrence》也就是《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
是他为同名电影制作的配乐。
这首音乐知名度不算高,却堪称传世经典。
“杜启喜先生,请问你这一次带来了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几个国内媒体问了几个问题之后,一个外媒的记者又问了一遍。
看来他听不懂中文。
林冬只好用英文帮着杜启喜将他刚才对国内媒体介绍这部电影的话重复了一遍。
国外媒体顿时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难得碰到英文说得这么溜的娃。
于是,林冬从原本的无人问津,瞬间就成了外媒的香饽饽。
“这位林冬先生,请问您在剧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您在剧中是主演吗?”
“我只是主演之一,谢谢。我扮演的角色小时候因为意外,失去了光明,于是就成为一位盲人按摩师,在工作的地方,我遭遇了自己青涩的爱情……”
林冬用流畅而又平缓的语调的讲述了这部电影,讲述了小马这个角色。
或许正是这种流畅,让外媒记者也愿意为了这部华夏电影浪费时间。
按照姜小军的估计,即便他帮忙请来了坂本龙一这位音乐大师,还有维吉妮·拉朵嫣这位法国美女,记者发布会也很难撑半个小时。
毕竟记者们都很忙,都有自己的采访任务。
没想到林冬竟然和这些外媒记者越唠越投机,很有没完没了的架势。
林冬甚至即兴翻译了一下原著里的两句短诗。
“如果有来生,我愿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对面走过来一个人,你撞上去了,就是爱情;对面开过来一辆车,你撞上去了,就是车祸。但是呢,车和车总是相撞,人和人总是相让。”
用词极为考究,很有莎士比亚时代的文艺气息。
甚至还有外媒记者闻讯赶过来。
一场原定二十五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估摸着这就是记者不耐烦准备退场的时间,没想到一下子开了两个多小时。
姜小军尿急憋得难受。
就是不知道维吉妮·拉朵嫣这样的大美女会不会尿急。
开完新闻发布会,口干舌燥、饥肠辘辘的林冬和杜启喜找个地吃了两个12寸的披萨。
一个铁板的,一个芝心的。
下午,杜启喜和林冬蹲在四号展厅门口。
等待着19点15分的到来。
一部参展的电影,需要得到两种认可。
一种是评委会的认可,就是拿到奖,回家也好交代,理所当然的可以刺激一下票房。
另一种就是展映观众认可,那么就可以在电影节卖钱了。
这就是所谓的海外版权。
其中包括海外发行,海外播放,海外信息网络传播权、复制权等多项权利。
很多文艺片,导演就靠这个赚点钱回去拍下一部。
最典型的就是贾科长。
林冬投资文艺片,一般都会把这部分收益交给导演和主创。
隔壁展厅的《乔》人潮拥挤,观众们都去看尼古拉斯赵四,哦不对,是尼古拉斯凯奇。
和凯奇一起搭档的是泰尔·谢里丹。
这位96年生的小正太国内可能没有多少人认识,但是几年后,他会主演《头号玩家》,风靡国内,比米国本土的票房还高。
路过《推拿》这里的观众,往往就是扫了一眼,然后径直去了隔壁。
“老大,我觉得咱们完了。”
杜启喜上一次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待遇可不是这样的,不说众星捧月吧,但是几个大帅哥在门前一站……
胡哲、古少龙、沈多余、杨秋,总有你喜欢的一款吧。
《新路》吸引了大量的女观众。
而且那会儿鹿特丹又在举办以华夏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交流节日,当地大半的外地游客都是华夏人。
和今天冷场的待遇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再等等,急什么,这才不到六点。”
过了半个小时,终于有人来了,但也就是姜小军带了一些朋友,满打满算都没有三十个人。
加上零零散散的一些路人,绝对没有五十个。
这可是能坐280人的中型放映厅啊。
如果只坐这么几个人,杜大导演的脸都被丢尽了。
“早知道就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