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兵道争锋 >

第101部分

兵道争锋-第101部分

小说: 兵道争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适自然而然的顺利把自己多发的粮票重新从地主阶级的手中收拢了回来。

    至于自己花费的银票,对比起自己当初在高点卖给这些地主阶级的价格,基本上一进一出八倍利润,加上借助杠杆收来的田亩与资产,也就小赚了一点点。

    而更重要的是,通过了这次机会,这些豪商帮助自己直接在陈仓,武关,函谷关就地建设了大量的粮仓,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粮食,省得自己还需要运送粮食到前线去。

    至少就函谷关的粮食,已足支撑得聊陈云的红衣军继续跟着楚军在鸿沟对峙了。

    毕竟说到底,红衣军虽然是吃三餐的,但也只是七万人,顶多这次战争的伤员只要确定是重伤的会被运到荥阳去养伤,而在荥阳的甘章则是抽出预备役的队员去前线最快速度的补入到了红衣军之中。

    至于甘章自己,则是继续在修建荥阳到函谷关的道路,从而增加运输的粮食速度。

    所以,这次粮食风暴对前线影响并不大,尤其红衣军开始沿着鸿沟开始布置防线,与楚军再次进入到了对峙的阶段,这时候对比起楚国,重心反而是放在了阳翟的韩国身上。

    李适看着这么多粮食,却也没打算把他们都存着,毕竟小麦已经成功收割了,接下来或是种植些绿豆来增加土壤肥力,对土地进行维护,毕竟冬天还是要继续种小麦的。

    不过,这次弄来这么多粮食,虽然很想把它们全部制作成饲料进行大规模养殖,但李适还是忍住了。

    主要是因为这只是一次性的,想大规模产业养殖,需要饲料供应是要相对稳定。

    但把其中一部分粮食拿出来进行大规模酿酒总算是能进行了。

    酒水这种东西,到了冬天,那就是战略物资。

    尤其有了这么多粮食,自己完全可以开始尝试去酿制高浓度的烈酒,用来替代医用酒精。

    就这一点上来说,自己士卒的损失比例应该会更进一步的下降,所以李适回归这一次的粮食风暴,自己还是很满意这效果的。

    李适找来将作少府的邓陵矩,主要是彻底掌握了粮食后,李适打算把触手伸向另外种战略物资布匹。

    不过见了面,李适还是先对邓陵矩问问以前的研究情况:“水泥,你研究的怎么样了?”

    “大王,水泥的试验品已经研究了出来,正在给王二宝去测试,若好用的话,就让相里氏去想办法标准化制作,形成量产产品!”邓陵矩对李适恭敬回话。

    “嗯嗯!”李适满意的点点头,说实话这个速度还是让自己有些意外。

    果然继承整个大秦的科研体系后,想研究什么完全能用举国之力来搞,真方便了很多啊。

    李适想到这里对邓陵矩道,“上次让你研究的纸张、水泥和高炉炼铁,你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两个做得很不错,我很满意。”

    “回禀大王,属下惭愧。”邓陵矩听到李适的话,道,“前两者有大王提供的方向,将作少府才能进展迅速,但对高炉炼铁,属下迟迟无法入门!”

    “没关系,一年不成五年,五年不成十年,这种技术本来就不是什么立竿见影的事情!”李适到没邓陵矩这般的在意,毕竟李适十分清楚,科研嘛,不打水漂算什么科研。

    李适思索着,对邓陵矩说,“如果高炉炼铁没有进展的话,那就先研究高炉烧水好了!”

    “高炉烧水?!”邓陵矩听到李适的话眨眨眼睛,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高炉炼铁,所需要的除了炼铁本身的技术要求、矿产要求、人才要求以外,应该还有这燃料要求和交通运输要求。

    既然不能够一次性的解决所有问题,那就先想办法解决掉一部分的问题。”

    李适从容道,“高炉烧水技术如果开发了出来,首先能够做到一条稳定的燃料供应体系。

    那么以后在解决高炉炼铁技术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了一部分的技术储备。

    而且还能锻炼出一批能在高温下工作的技术工人,也算为了高炉炼铁做了人才储备。”

    “大……大王英明!”邓陵矩果断先拍一声马屁,然后才道:“但我们这些水烧起来给谁?总不可能又重新倒回到河里面去吧!”

    “你想什么呢,当然是给咸阳的普通百姓用的了!”李适叹息了一口气道,

    “百姓如果自己烧开水的话,那首先要去伐木砍柴制作柴薪,一年到头也未必能喝上几口开水。

    甚至有客人到了家里,才会烧上一点开水待客,对他们来说这开水是奢侈品啊!

    百姓们喝不上开水,我们却要求百姓知荣辱,明是非,这不是笑话嘛!”

    我们到底是来自农民,虽然现在我们成为了王侯将相,但我们的目的是让所有百姓都过上我们日子。

    而不是我们做到了这个位子上后,对百姓作威作福,忘了我们也只是平凡的百姓啊!

    所以从让百姓喝到开水开始,要让所有百姓都知道,他们是人,堂堂正正的华夏之人!”

    “大王英明!”邓陵矩听到李适的话激动,对李适道,“高炉炼铁我研究不出。

    但若这高炉烧水我都研究不出来,那我就愧为墨家子弟,这矩子不做也罢!

    我定要让天下的百姓都能免费喝上这白开水!”

    “是收钱的!”李适听到了邓陵矩的话,毫无表情的冷漠道。

    “啊!啊?”邓陵矩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李适的感情能够这般的收放自如。

    “一份开水一刀币!”李适道:“顺便你帮忙研究出能够盛放开水的器皿。

    这一刀币不是因为我想要赚这一点小钱,而是我希望百姓们明白,他们是人,他们从我们这里获得东西不是施舍,而是等价交换!

    我们虽然是官,但跟他们的关系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平等的。

    我们从人民中来,归来之后,依旧还是人民!”

 第两百二十八章 柴与布

    听到李适的话,邓陵矩不由感觉肃然起敬。

    正如邓陵矩一直以来就认为李适就是天生生而知之的圣王,是墨家世代追求的明主。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适从底层而来,但李适从没在成为大王后忘记自己从底层而来的事实,反而时时刻刻的提醒周边的人,自己就是平民百姓,自己从不高贵。

    李适自然不知道邓陵矩的崇拜,只是在李适看来,自己收一刀币是肯定的。

    自己需要对高炉烧水这产业做个测评,这个测评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需要知道买水多少能养活高炉烧水这个产业。

    只一个高炉烧水的店铺,自己可以进行福利性质的不收费,但想要把高炉烧水这个产业推广到全国,让所有的人都享受到热水,并且明白热水所带来的便利,那高炉烧水整个的成本自己需要计算出来。

    还是那句话,李适想要真正改变世人习惯,那就不能够把高炉烧水做成慈善,而是要把高炉烧水做成企业。

    因为慈善这种事情且不说投入日积月累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更重要的是,一旦慈善停止,那就会被人诟病,甚至人们都会骂娘。

    但做成能自我复制的产业,那既可以养人来维护社会稳定,也能进行自我复制在全国进行广泛的推广。

    更重要的是,这样才会把喝开水这件事情让众人给记住。

    这些开水,不是白白来的,是自己花费了刀币买来的开水。

    当然,最重要的是以后高炉烧水应该会成为国企,会遍及整个势力的国企。

    国企跟私企最大的不同就是,私企是纯利益驱动,哪里有利益,以后就会向哪里发展。

    但国企最大的目标是维稳,基本在发达地区赚取到的钱,最后都会填补到不发达地区的配套设施的上。

    这些地方建立国企分布实际上不赚钱,但为了社会稳定,以及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同样的权利,那哪怕这里不赚钱,但也必须要让他们享受到。

    用现代的高铁来举例子,好像现在谁都能够看到高铁繁忙,来来回回都是人,可以说赚飞了,但只要拿出财务报表来,基本上都是亏损的。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高铁经过的地方不仅仅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同样也有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所以赚得多,但亏得也多。

    说到底,如果人才与资源全部平均,那国企财务报表拿出来绝对非常出色。

    但现实是人才与资源是向头部城市集中,而对那些没发展潜力的边远城市,除了国企过去干脏活累活,给当地人做好国家指定的配套设施,其他私企对不能赚钱的地方是不会有任何兴趣的。

    所以,李适想把高炉烧水弄成国企,一个能在天下城市都建立分部改善百姓理念的国企。

    这时候的邓陵矩听到李适的话,道,“大王,那我便下去琢磨这高炉烧水了!”

    “等等!先别走!”李适叫住邓陵矩,开口道:“今天来找你可不是只是来建立高炉烧水的,而是来找你做另外一件事情!”

    “大王请讲!”邓陵矩听到了李适的话,倒是继续恭敬的对着李适行礼说道。

    “孤希望你们将作少府来改进织布机!”李适思索了一下对邓陵矩道。

    “改进织布机?”听到李适的话,邓陵矩微微的皱眉,道:“还请大王明示。”

    李适看着邓陵矩,自然而然道:“有两方面,一时现在社会主体是男耕女织。

    所以第一个方面是改进单一的织布机,方便普通的妇人一个人也能凭借一台织布机能够编织出布匹来,比如利用滑轮让手脚都能在织布机上借力。

    另外一种则是国企多是进行多人共同劳动,你可以让相里氏把织布的过程进行细化。

    每一个流程都由一种机器进行操作,从头到尾能够直接从丝线一直到绸缎,完成编织!”

    “属下明白了!”邓陵矩对李适恭敬的行礼,道:“属下这就跟相里氏商量,最迟一个月定然会给大王您一份初稿!”

    “嗯!”李适挥挥手道:“你跟相里氏先下去慢慢研究吧,具体我不管。最迟年末,这两个任务必须要给孤一个说法!”

    “诺!”对于李适给予的这个时间,邓陵矩思索起来感觉还是足够的。

    毕竟把一样东西的流程进行拆解,然后制作出更加标准化对其他人来说也许不习惯,但对相里氏来说,这种工作已经做得相当娴熟了。

    李适看着邓陵矩离开,心中估摸着让邓陵矩把高炉烧水与新的纺织机器研究出来。

    自己所掌握的基础生活物资便多了两样,对自己的意志贯彻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

    布的地位自然毋庸置疑,整个封建社会的很多时候布匹跟粮食都是能够当做货币来使用的,就这一点上来说,李适想要掌握布匹的定价权,那么自己就必须要掌握市场与技术。

    而现在整个布匹技术最高的自然是巴蜀地区,虽然也在自己名下,但隔着秦岭巴山,李适可不认为那里的人会乖乖听话。

    所以在把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巴蜀地区前,自己也要做好足够的储备,还是那句话,巴蜀到底是自己所掌握的地区,不是单纯杀人就能解决问题的!

    至于另外一样生活物资则是柴。这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一种封建社会的基础能源。

    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柴的地位甚至排在米之上。

    但因为这柴虽然重要,可百姓们觉得自己随手可以到野外去砍点,所以被忽视掉了。

    实际上从能源结构去分析社会,蒸汽机的出现就是用机械能代替了柴这种基础能源。

    但如果李适的高炉烧水体系能建立起来,那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等于煤炭体系能在整个国家全面铺开来,那是不是百姓就能在柴这件事情得到解放,从而促进生产力的解放,让百姓们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其他事情上。

    李适深吸了一口气,不知道自己的计划到底是不是正确的。

    不过现在,李适倒也没有再追究下去,因为随着这两件事情布置给了邓陵矩,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也处理的七七八八,接下来是要去韩知兵的兵营去看一看了。

    李适正准备要走,仿佛想到了什么似的,喃喃道,“要把这个东西给带上了!”

 第两百二十九章 申屠嘉

    李适倒是让嬴子婴驾着车来到霸下,韩信一手训练出来的禁卫军便在此地。

    李适让嬴子婴前去叫门,嬴子婴上前道:“大王来此检阅士兵,尔等还不让开!”

    一个年轻的军门卫士,开口道:“我等驻守于此,只闻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大王之诏。”

    听到这话,嬴子婴的脸上闪烁过一抹惊讶,又带着一分的窃喜,转过身高声道:

    “大王此地将士只知将军之令,不知大王之诏,不让我等进入这军营中。”

    “那就让他去禀报韩知兵,让他放我们进去便是!”李适从容道,“我们等等!”

    听到这话,这年轻的军门卫士还没有行动,但他身边看起来有些年头的老兵果断迈开腿直接向着里面跑进去了。

    显然这有经验的人就知道,这里可是危险得很。

    李适倒也没有说什么,只是从这马车上面下来了,看着眼前的军门卫士笑着道:

    “小伙子,你很勇哦,敢不敢告诉孤,你叫什么名字。”

    “睢阳申屠嘉!”这年轻的军门卫士面对着李适倒也无惧,依旧大声的说出自己的名号。

    “你就不怕我吗?”李适听到申屠嘉这般言语,倒是对着年轻卫士说道,“我可是大王!”

    “因为我乃军门卫士,需得克忠职守,若不尽职,和谈敬人!”

    申屠嘉说到这里,声音却是低了下来,却是说道,

    “我曾经听闻钱到将军曾经说过,大王在草莽之时,便是首重军纪。

    若我此次放了大王进军营,不就破坏了大王自己一手制定的军规,这才是我之过错!”

    李适听到申屠嘉的话,忍不住拍了拍申屠嘉的肩膀,感觉这家伙好像挺不错。

    面对自己有勇气说出这些话,思维倒也明晰,感觉是一个可塑之才,可惜汉初好像没有听过什么人才叫做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