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李适的测试,发现张仲真就只是擅长剑术,对于排兵布阵,兵家之道什么的并不熟悉,李适稍稍的思考还是让他成为了自己的侍卫长,因为张仲拥有炼神反虚的战斗力。
这时候,这壮士来到李适的面前,双手抱拳道,“在下越鹏,见过关中王!”
“嗯!”李适打量了一下这个越鹏,能看得出此人自然的流露出几分自信,几分豪气,以及几分匪气,看起来的确像是从底层出来的人物,李适道,“能有你加入,我前去阻拦魏豹就更有信心了!”
“愿意为关中王驱使!”越鹏双手抱拳,认真道。
越鹏便是彭越,自从当初打败诸侯联军,彭越听了朱家的话,便感觉自己好像失去了为齐国奋斗的动力,所以便把旧部安排在大野泽后,自己动身前往咸阳来看看。
离开大野泽,这一路几乎是从整个华夏的最东边走到了最西边。
他看得多了,见得多了,一路走来,不论是齐国,还是楚魏,底层百姓都死气沉沉的。
哪怕大秦被推翻掉了,但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变得更加的美好,反而随着诸侯乱战,各种的摊派各种的苛捐杂税落到了百姓们的身上。
他们需要为贵族服役,他们需要为贵族战斗,他们需要为贵族奉献,这样的生活方式,彭越感觉到了迷茫。
当初大秦在的时候,自己这些百姓活不下去,现在大秦倒了,自己这些百姓还是活不下去,甚至比大秦还在的时候过得更苦了,这大秦不就白倒了!
就这样带着迷茫,彭越来到荥阳,从这里开始,彭越看到得是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在这里,以李适为代表的官府会租借百姓农具,会向给百姓推广知识,甚至当百姓们出现各种因为自然灾害而导致的问题时,甚至甘章会带着义务兵主动顶上!
这幕看得彭越目瞪口呆,甚至有几分说不出的震撼,世间竟然有这样的军队。
而实际上,因为李适在制定功勋时,想到一点,那就是野战军能通过战功来兑换功勋,但对普通预备役来说,除非他们能够成为主战军团,否则从其他渠道是没办法获取到功勋的。
自己总不可能让他们把种田种出来的好坏作为战功奖励。
毕竟说到底,他们是军队,不是工人,他们是预备役军团,不是预备役农民。
所以必须要给与他们军功奖励,让他们记住他们军人的身份,否则现在乱世在短时间内还看不出什么,但时间长了,预备役说不定真就忘记了自己身为军人的身份了。
所以,李适便把救援因为自然灾难的百姓也算作了军功。
尤其那种地震、洪水、山洪爆发,等等对百姓的救援,都列入到了预备役的军功中。
李适想要继续树立自己的军队是人民军队的信念,毕竟说到底自己真是农民的军队。
对比起其他诸侯国基本上祖上都是贵族,但李适还真就是底层一步步走出来的。
李适不希望自己的军队跟百姓产生割裂,那最好的方式那就是提高军人待遇,但同时在百姓需要时,麾下军人能出现在百姓面前,帮助他们去解决,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次,两次,三次……随着时间沉淀,自然而然就是在预备役将士们心中留下一个信念,在百姓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命给填进去。
这就是李适所建立的军队来自人民百姓的最好证据。
所以,随着预备役制度的建立,这种遇到了自然灾害,灾难时第一时间救援百姓,灾难后帮助百姓进行基础设施恢复,对预备役将士来说已经成为习以为常的事。
每次灾难来临,便会有好些名士兵的爵位,能够借助灾难中的优秀表现进行升爵。
所以,士兵们对灾难并不感觉到畏惧,相反,士兵们都尽可能在灾难中去拯救更多的人。
也许正是预备役士兵们这般的行动打动百姓,让他们感觉到了红衣军的亲切。
所以几乎有预备役驻扎的地区,当地百姓都时不时会给预备役的营地去送些吃食,当然军队也会直接付钱,后来渐渐成为了官方的采购。
作为曙光体系塑造者的李适隐隐约约发现,随着预备役制度建立,原本以为会随着社会稳定让曙光体系逐渐萎靡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相反曙光体系反而成为最容易训练的体系。
比如此刻骆甲从预备役中挑选的五万将士,其中至少有三万拥有曙光天赋。
第两百三十九章 甘章留下的惊喜
“这五万人都是一天赋士兵?”李适看着骆甲拉出来的五万将士有些发愣。
这五万将士,其中三万是曙光天赋的拥有者,另外两万人是没有天赋的白板。
这就算了,五万将士全部做到技巧类天赋的熔炼,熔炼能力是武器掌握。
换句话说,这五万人实际上都能看成是一天赋士卒,是属于上战场杀了一支一天赋战部,那自己就能够晋级的精锐正卒了。
这数量看得李适有些不认识这个世道了。
骆甲看着李适的脸色,连忙站出来道:“大王,这一年来在甘章将军努力下,五十万预备役将士全部完成一天赋技巧熔炼,成功到达正卒标准。
其中四十万在郑国渠的战士,在知道是您来统兵后,三万将士自行完成曙光天赋蜕变。
剩下来两万缺口,我只能挑选其中精锐,相信他们在战场上厮杀一场,能很快完成蜕变。
可惜属下无能,无法训练出曙光天赋的战部,还请大王恕罪!”
李适道:“咳咳……甘章与你都做的很好,我有三万曙光天赋的将士就足够了!
剩下的两万人,分别交给,你、曹参与李尚来统领,打造出适合你们自己的战部好了!”
“诺!”骆甲听到了李适的话,果断答应下来。
作为李适的亲卫,彭越看着这五万将士同样有些发呆。
五万正卒,还是临时的预备役,回头想想整个齐国除了齐技击还有哪支军团是一天赋正卒吗?
没有了!双方的差距真的有这么大吗?
李适看着这些完成了第一层技巧熔炼,又自信掌握曙光天赋是将士,不免感叹。
甘章还真的是给了自己留下了好大一惊喜啊。
自己原本安排甘章总领预备役,其中很大原因是想要给甘章一个体面的养老环境而已。
毕竟是训练五十万预备役将士,只要能稳稳给红衣军与禁卫军两大军团提供兵源,那么甘章的功勋就稳稳的。
毕竟从亲近程度来说,自己有陈云率领的红衣军,从能力上限来说,自己有韩知兵的禁卫军。
与之相比,给甘章一个预备役统帅,同样彰显了李适对甘章的重视。
毕竟是其他主战军团的士兵都是从甘章手上训练出来的,换了谁都要给甘章面子。
但李适没想到甘章居然会这般能干,居然给五十万预备役将士全部完成技巧熔炼一转!
这多少是因为李适小看了大秦的底蕴。
因为大秦的主力基本上走着技巧熔炼路线,其中最顶尖的自然是李适曾经遇到过的铁鹰锐士,完成五层技巧熔炼后,自身素质拉满,看到绝大多数技能都能极快掌握。
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白板,在战场上发现自己缺什么,当场进阶就能够补齐自己所缺少的。
不过,技巧熔炼的路子也不好走,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属于技巧转素质,而只要是跟素质类有关,基本上那就是看得后勤。
就算是当初的大秦,也顶多二十万军队走技巧熔炼的路子,如果规模更大的话,更多的是走律法兵的公战模式。
理由很简单粮食不够吃!
但李适入主关中后,优先解决郑国渠问题,然后采用科学化,集约化与规模化的种植方式,直接让郑国渠区域的粮食产量大增。
至少这产量能供供应五十万预备役完成第一波的技巧熔炼,所以甘章顺手也就帮助了战部完成了技巧熔炼。
对于这些懂得技巧熔炼的统帅们来说,想要完成技巧熔炼实际上并不算困难。
这种东西对有相应天赋的大军团统帅来说,基本上是有手就行的能力。
简单的说,技巧熔炼是司马错搭进去一条命,以打造最强兵种铁鹰锐士的副产品。
它能完成技巧类兵种到素质类兵种的转化,甚至能不断增加士兵的天赋与潜能。
对秦军大规模指挥来说,自己打造不出铁鹰锐士,但技巧转素质的能力还是顺手点点。
但这还是要消耗资源的,一种是时间,一种是资源。
毕竟只要是素质类的军队,那就肯定是吃资源的。
哪怕不像韩知兵的禁卫军还要吃医疗资源,但技巧熔岩这条路的士兵在后勤资源上也非常的恐怖。
第一转的时候还好,基本上让士兵们敞开吃饭就能够完成一转。
而李适对士兵的态度就是敞开了让他们吃饭,所以甘章顺手也就点了技巧熔炼,完成了第一重技巧熔炼。
这种士兵出来基本上都到达了正卒标准,而且是那种只要有靠谱的将领带领,基本上有很大可能在战场上杀入一天赋军队的正卒。
如果完成第二重技巧熔炼,基本上这种士兵表面上是白板,但他们的战斗力基本到达一天赋士卒的水准。战场上遇到了一天赋战部,就是那种打着打着就晋级了,然后就把对方给碾压掉了的战部。
而完成第二重技巧熔炼,只是靠单纯吃粮食是不够的,还需要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至于到达第三重技巧熔炼,这种士卒哪怕是白板,在战斗力上基本强过一天赋士兵,甚至因为天地灵气的提升到达双天赋水准,这种完成三重熔炼的双天赋士卒,基本上比通常的双天赋士卒要强一个档次。
而想要完成三重技巧熔炼的士卒,伙食上基本上要以鸡鸭鱼肉之类的肉食为主。
同样还不能忽视在食物均衡上的搭配,想要养上五十万人,在封建社会基本不可能实现。
至于第四重与第五重的技巧熔炼,实际上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到达这个标准的。
因为人与人之间到底是不同的,对普通的人来说,三重技巧熔炼基本就是上限了。
想要完成五层技巧熔炼的铁鹰锐士,那是从整个秦国的士兵中挑选出一千六百人,可以说这一千六百人不论是哪个丢出来那都是兵王水准的人,是精英之中的精英。
对李适来说,铁鹰锐士不是不能复制,而是复制起来不合算。
但李适靠着国力是有可能实现,五十万预备役三重技巧熔炼的。
到那时候不说横扫天下,至少不论版本怎么样的变化,李适都有与敌人一战的资本。
第两百四十章 颍川战场
李适接手了五万将士,便直接向河西之地而去。
此刻,魏豹便率主力扼守河东蒲坂,而李适刚出郑国渠灌溉区不久,便对曹参道:
“孤给你一万士兵,许你调集船之权,为大军偷渡黄河做准备,不知道你是否接令!”
“曹参定然为大军偷渡黄河做好准备,把魏军的注意力全部都吸引过来!”曹参道。
“嗯!”李适点头道,“那接下来,便由你在河对岸吸引魏军注意力,孤率领军队从侧翼偷渡黄河对魏军发动攻击,此战胜后,你当记一大功!”
“谢大王!”曹参听到李适的话大声回答。
李适点头,目光不由向着鸿沟方向看过去。
李适自己对付魏豹李适并没有感觉什么危险,有三万曙光天赋的将士在,李适相信哪怕自己深陷死地,他们用命也会把自己抬出一条去路来。
自己真正担心的是鸿沟一线,面对着项梁,陈云可不容易。
“三处大军进攻我等,等到大王与韩侯把魏国的方向打退,我们怕才能等来援军!”
陈云接过李适直接让他负责整个颍川郡防线的任命,神色严肃的对麾下众人道。
“项梁联合陈郡军队足足有三十万人,若想要从鸿沟一线渡河,我们根本就拦不住!”李归开口说着眼前的形势。
“我知道!”陈云点头,指着桌上的行军地图道,“鸿沟西自荥阳以下引黄河水为源,向东流经中牟、大梁,折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以往魏国还未参战时,鸿沟自然能作为凭借,但此刻楚军顺溜而下,终究是能寻找到突破点。”
“那我军应当退往而处!”郭七看着陈云,直接了当道。
“颍阴许昌!”陈云道,
“我们虽然有所准备,但终究需时间进行坚壁清野,让民众向着颍阴以西撤离争取时间。
毕竟我们是从底层来的,三十万的大军过来,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我们都清楚。
我们需要在在召陵、临颍和鄢陵几处城市进行设防,争取百姓撤离!
等到百姓撤离完之后,我们便是围绕颍阴,死死把楚军给咬住就是了!”
听到这话在场红衣军稍稍迟疑,倒也没什么谁站出来说不管百姓死活。
到底是李适从底层一手带出来的军队,对这种在有条件情况下,尽可能珍惜百姓性命的行为,他们不敢说铭刻在本能中,但如果有条件的话,到底会去实行。
“既如此,便由我来驻守召陵!”左三站出来道,“跟那楚军打上第一战!”
“只有五千士兵,需要你守住五天的时间,可够?”陈云神色凝重道。
“太过小看了我,怎么也要守个七天!”左三面对陈云的话,神色坦然道。
陈云神色凝重道,“召陵不过只是我等前哨,三天时间用来掩护民众撤离已经足够。
另外两天则是重防御设施,接下来你便率军向北突围,朱明与李归两支战部来接应你!
到时候在临颍会设置新的防线,临颍后,更有颍阴这阵地,你可别逞英雄,做傻事!”
“诺!”左三点点头,说道,“五天时间,我定然守下来!”
陈云说道:“接下来,我们便围绕,颍阴为核心与楚军进行交手。
李归,你的战部想办法绕过战场到楚军后方的粮草重地进行破坏。”
“鸡肉干管够吗!”听到陈云的命令,李归第一时间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