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第1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身边的项策羽能很好提醒他,紧紧拥护李适才会有大大的前途。
与之相反的是韩知兵,这种人就是绝世神兵,不可轻示于人。
最重要的是这家伙政治才能不行,让他作为封疆大吏做久了很容易飘起来,做出让别人怀疑的事,自己需要看着点。
毕竟自己身为他的老大,如果让韩知兵陷入到某些道德的考量,本身就是老大做得不对。
所以李适便以军事休整的名义,让韩知兵带领军团主力回归关中。
另外李适私人写了一封信给韩知兵,“白起活了,要不要找他试试你的云气体系!”
韩知兵见到这份信整个眼睛都亮了起来,没任何迟疑,便马上准备动身。
韩知兵则留下钱到、周勃和杨熊三人驻守安阳、定陶和亢父,以确保魏地不失。
李适看着韩知兵留下来的人,虽然知道周勃的能力在钱到之上,但出于政治的考虑,没有道理让周勃这个没有显赫功勋的人站在钱到的头顶上,便把魏国一带的防御交付给了钱到,同时周勃与杨熊并列为副手,无形间抬了一点周勃的地位。
毕竟杨熊算是起义反正,周勃是兵败被俘,这次双方算是抬升到了同一位置。
为了避免杨熊心中不服,便多赏赐了些田亩与财务的赏赐,以安抚杨熊的心思。
杨熊也不知道这是李适的有意安排,还以为是韩知兵在向李适报告中推荐了他向来喜欢的周勃,所以也就没有多说什么,毕竟对比起赵贲自己算很不错了。
赵贲当然没有什么奖励,而且还心惊胆战的跟着韩知兵回来了。
因为赢氏反叛,对他这个前朝后裔来说没有比这更拉仇恨的了。
某种程度上让杨熊作钱到的副手,让他跟着韩知兵回归,多少已经表露出了李适的态度。
不过,李适到底多多赏赐了财物以安赵贲的心思,等韩知兵与李适在荥阳汇合,李适见过赵贲,赵贲总算放下了心思。
而等到了李适大军浩浩荡荡的从荥阳回归到了咸阳,一时间整个天下陷入到寂静。
所有人看着咸阳的方向,一时间整个天下都有了雨过天晴的寂静。
天下所有诸侯都非常清楚,挺过这次围剿的李适下一次行动,必然是石破天惊。
而李适带着大军回到咸阳,张九章已经做好迎接准备,就算陈知白也处理好魏国手尾回到荥阳,张恢、王陵、刘喜君、王二宝、邓陵矩、陈禾和叔孙通等人率领群臣出城十里迎接得胜的军队回归。
打了胜战,自然要劳师动众,让所有关中子弟都知道打了胜仗。
李适也没拒绝,回到议事厅后,第一件事情便是让军方递交赏罚目录。
毕竟自己的军队不像项策羽麾下的楚军,干得都是那种屠城的事情,为得就是让麾下军队自己去获取属于自己的奖赏,很明显的一种转移矛盾的奖励方式。
而李适既然通过军纪约束麾下将士,那在打完胜战后,就要给他们补上奖赏。
否则单纯让麾下将士们将道德,这样的军规是不可能执行得下去的。
而李适也不含糊,上层升官发财,中层爵位荣誉,下层则发放实物。
在张九章等的帮助下,李适看着物资如同流水般的被发放出去,让军方士气高涨了不少。
同时,随着冬天年关到来,李适让张九章去安排让军队主力的将士们分批次回乡探亲。
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亲眼去看看,他们当兵后的奖励有没有发放到各自亲人的手里,抚恤的钱财有没有送到同乡战友亲人的手上,以及他们的亲人有没有受到村里的欺凌。
总而言之,他们回去后,不论出了什么事情,都可以直接通报到军队里面。
李适相信自己执掌的这个政府肯定有贪腐之人的,毕竟这是人类文明发展以来都没有解决掉的问题,李适也不认为自己能够解决。
但自己必须要为贪腐划出一条线来,至少军队的钱,你贪一分,那就用命填进去,你贪一贯,那就全家填进去。
反正这年头,想要做官的人这么多,少了你一个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当然,如果出现士兵探亲,探着探着探没了。
那很快军队都会开过去,整个村子的官僚体系都会没了。
甚至连整个村子的人都会被军队全部送到郑国渠改造区中服劳役。
反正李适就是要借助自己打败项梁的威严,让整个国家的人都知道,谁都动不得军队!
当然,为了避免大家把这件事情太过关注,李适是时候的抛出要对《批判继承秦律》一类的议论,一时间,整个关中地区所有人注意力全部都被这件事关注起来。
因为李适的所作所为肯定是向着秦法靠拢,但李适到底靠反秦起家的,提出要继承秦法,哪怕是批判的继承,对这整个世界的人来说,到底是一次不小的思想海啸。
第两百八十九章 国号
“大人,您要继承秦朝的律法吗?”张恢在李适提出这议题时,两眼冒光的确认道。
对法家出身的张恢来说,法家在大秦的实践,随着大秦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推翻后算失败了。
但他没想到李适夺取天下后,依旧会遵循法家,张恢可是非常激动。
“天下的乱局,你也见到了,如果天下失去了法律与条规的约束,那所带来的就是一个混乱的社会,而想要让这样的社会稳定下来,终究是需要法律去约束!”李适道。
“诺!”张恢听到李适的话,自然相当兴奋道:“不知道大王以何为标准。”
张恢自然明白,不可能把大秦律法全部抄一遍,除非李适想这王朝二世而亡。
所以需要李适定下标准,对大秦的法律进行批判的继承,而不是囫囵吞枣的都收下!
“我又不是学习秦法,便是定下几个标准吧,第一法律乃是道德的最低标准,无需把法律定得普通人未必能做到的程度,至少我们未必能做到的事情,就别制定律法了。”
“属下明白!”张恢点头道:“子贡赎人之事,绝非法家之本意。”
李适点头,继续道,“第二希望遵循重罪重罚,轻罪轻罚,尤其那些损伤人身体的刑罚,尽量改成劳动改造。
毕竟制定刑罚不是为了惩罚别人身体,而是为了改造罪犯心灵,让他们能重新做人。”
张恢听到李适的话很是怀疑的看了一眼李适,最终道:“大王仁慈。”
李适喜欢兴建各种工程的事情,在场所有的人都知道,其爱好跟秦始皇一模一样。
只不过秦始皇的爱好更多得是私人手办,别墅和坟墓,而李适喜欢兴建的东西则更多的是能够给百姓带来便利的道路与水渠,两相比较起来,还是李适的爱好更能接受。
只不过李适的兴建工程基本上是管饭的,而大秦的劳役基本上是义务类的。
所以李适进行的工程,百姓们非常乐意进行,因为老百姓们会算一笔账,自己在农闲时多吃公家一口粮食,那自己吃自己的粮食就少一口。
而且公家的粮食重盐重油,偶尔还能吃到鸡肉,至少比自己家的粮食要好吃的多了。
所以,李适的领地中进行招工,百姓们都踊跃参与。
毕竟吃公家的百姓们向来很积极,另外其中很多最危险工作都让俘虏与异族去完成了。
百姓们过来干活干的都是苦力活而不是危险活,这也是百姓们乐意过来的原因。
不过李适知道,未来人工费用肯定会涨的,自己需要未雨绸缪的解决一部分劳动力问题。
让这些罪犯与刑徒让他们来做苦力,总比残害他们的身体要仁慈得多吧。
李适说道:“至于第三条,以后任何的法律颁布需要征询百姓的意见。
因为关乎天下苍生,所以都要提前一年放出风声,征询百姓们的意见,。
我打算把承袭秦法这件事情放出风声去,就想看看大家对秦法有什么具体的看法。”
当然,话是征询百姓意见,但实际上听还是不听,自然是自己说了算。
“大王如此行径,算得上是仁君了!”张九章对李适夸奖道。
李适挥挥手,看着张九章道,“现在我们眼下需要做一件事情,项梁已败,这场交手算是彻底奠定我们统一天下的根基,我们需要向世人宣告我们的存在,我们该立国了!”
立国!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脸色都愣了愣,却没想到李适居然会提出这个。
但他们回过神来也恍然,因为的确是时候立国了。
或者说,李适打败甘章定居陈郡时,刘喜君与王二宝便劝说过李适立国称王,但被李适给拒绝掉了。
成为了关中王后,众人劝李适立国,不过李适也没接受。
现在李适打败项梁,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天下第一势力,却也没个真正的诸侯国号。
李适已经不需要隐藏了,作为庞然大物的他也隐藏不了。
“大王承袭秦制,定都关中,乃是秦的继承人不如就叫做新秦吧!”张九章开口道。
“不对不对,陈县乃是大王的发家之地,更是红衣军的兴建之地,我等更是在陈县打败了项梁,建立了定鼎天下的基础,所以应该称作是陈才对!”陈知白在这时候说道。
“大王明明乃是楚人,如今项楚覆灭正是李楚当兴盛!”王陵也参合了进来。
李适听着这些人的争吵,摇摇头道:“你们别争了,我曾听诗经云,维天有汉,鉴亦有光。所以这国号就叫做汉吧!”
听到李适陡然决定下了这一个国号众人愣愣了,但李适是老大,他们能有什么办法。
李适继续道:
“天上每颗星星都对应着地上的人,创造了现在的基业,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吗?不是的!
是信赖我的百姓,信赖我的战士,信赖我的武将,和信赖我的你们,一起创造了这基业。
我们就仿佛天空中的星星汇聚而成,终究将共同发出光辉,一起璀璨整个星空!”
“臣等荣幸追随大王!”听到李适的话,官们恭敬的对李适回答。
而国号命名为汉,便这么的通过了。
说实话,国号这种东西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不过,李适最终选择汉这个国号的最大原因,是因为这世界的基础游戏世界。
项策羽的事让李适明白这个世界某些地方存在剧情杀,让李适不敢太过放肆。
李适怕叫了别的国号,那有汉一代的猛将谋臣可能就不会出现了。
当然按照这样的道理,如果叫了唐的国号那也有可能出现唐代的猛将谋臣。
只不过,李适不敢去赌而已。
李适还是安安稳稳的去叫汉好了,至少有汉一代这么多的谋臣武将足够自己祸害了。
另外这些历史上的名将,也不是随着时间流逝而出现的。
而是某些契机到了,那历史上的名将名臣会通过改名,同姓,各种机缘等各种匪夷所思的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但契机没有到,他们就死活都不出现。
比如卫青与霍去病出现的最基础条件,就是要先跟匈奴打起来,否则他们不会应运而生。
第两百九十章 定都
“既然立国,那便要举行立国的仪式,是否通知各个诸侯国观礼!”叔孙通见机说道。
对叔孙通来说,这年头能用到自己的地方不多,毕竟这时候还要持续战争。
对他这种只钻研礼仪的儒家弟子,好不容易有个展现自己的机会,可不能够轻易错过了。
“嗯!”李适听到了孙叔通的话,思索了一下点点头,赞同道,
“这倒是个好提议,第一我要正式向天下宣告,统一天下的愿景。
第二我希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尽可能的让一部分不愿战争的诸侯国投降。
从反抗大秦的暴乱到现在,已经过去数年时间,因为战乱而死之人,少说也有数百万人。
如果可能,还是尽量减少黎民百姓的伤亡,终归是好的。”
“大王仁慈,若如此,那这仪式的筹备怕是要放到明年了!”叔孙通正色道。
“放到明年秋收后,否则这般仪式必会影响到百姓正常生活!”李适道。
“诺!”叔孙通自然恭敬的对李适道,“属下这就下去准备。”
“大王准备休养生息一年,再行出兵?”看着李适邓陵矩疑惑的问道。
“与楚军一战,取得了整个天下最是一等的精华区域。”张九章赞同李适道,“我们稳扎稳打,到时候着急得应该是其他的诸侯国。”
邓陵矩理解的点点头,在大局观的理解上,邓陵矩到底差了张九章与陈知白等人几分。
“既然准备立国,那自然是需要定都,将军可是有选择了?”陈知白站出来说道。
“我的确是有少许的设想!既然你们都在,那我们一起谈一谈议论议论!”李适道。
众人听到李适的话不由正襟危坐,而李适则拿出大秦地图,放在众人面前。
而李适只指着地图道,“我们便在这里关中,这里是我们的基本盘,而咸阳的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但却有发展上限,我想诸位现在已经感觉到了。”
“的确!”张九章点头道,“随着往来商贸都感觉咸阳有些太小了。”
李适说道:“所以定都渭水以南,这里土地多平整,想要调度士卒也更加的方便。
我让王二宝去修筑长安乡的地下水渠,就是为了定都长安做准备。
咸阳的土地能养活五十万人便是极致,但对长安来说,说不定能养活一百万人!”
“一百万”听到李适的话,众人脸上都不由向往。
毕竟这世界上一百万人口的城市从未出现过,若在自己手上诞生,哪个臣不向往。
而李适则继续道,“关中之内安全,封闭,夺取天下时这里是天然的屏障,让我们拥有无数次卷土重来的机会,但在治理天下时,却会成为我们的政令与商业流通的天然阻碍。
因为天下统一后,我们需要得是从整个天下去思考,去运转,而不只是自己在关中玩耍!”
“还请大王明示!”听到这话,张九章倒有种震耳欲聋的感觉。
李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