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请大王明示!”听到这话,张九章倒有种震耳欲聋的感觉。
李适指着地图说道,“我将设立陪都,你们也可以理解为由我们中央直辖的特殊城市。
这些城市会受到我们政策上资源上的照顾,其中第一个便是洛阳!
洛阳在天下心腹位置,提升此地地位,有助于我们把握天下的局势。
同时形成长安与洛阳两处的城市圈,使得关中与三河之地形成共振。
一处为政治中心,一处为经济中心,形成不同区域的地区优势。”
“听大王的意思,像这样的陪都不止洛阳!”陈知白最先从李适描绘的蓝图中清醒,神色严肃的对李适问道。
“是的!”李适点头,看着众人说道,“但你们感觉我们统治的极限在哪里?”
“统治的极限”听到李适的话语,众人一时间难以回答上来。
因为他们从没有考虑过这一个问题,或者说,自从见到祖龙统一天下后,哪里来有什么极限,分明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是军队!”已经改名成张良的张圣,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开口道。
李适点头道,“凡军队三个月能够到达的地方,是我们影响的极限,凡粮草三个月能够运输的地方,便是我们统治的极限。
而想要提升粮草运输的能力,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交通效率。
到现在为止,我只找到了两种办法,一是修路,二是修运河!”
听到李适这话,其他人脸上露出了几分恍然,倒是王二宝略带着几分畏惧的问道,
“大王是准备全国进行修路,全部连同到洛阳,再从洛阳联通到咸阳?”
“自然不是!”李适斩钉截铁的对王二宝道。
这话听王二宝极其的感动,他深怕李适一个激动,便把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交给自己。
李适道:“全国公路的修建,虽然也有考虑,但这不是首选,还是当做百年工程慢慢来。
第一期的工程,只需要把洛阳到长安之间的道路修好,接下来的工程是运河。
我希望从南到北修一条运河,然后从北到南同样修一条运河,两者的连接点便是在洛阳。
从此之后,南北可以联系,商品可以交流,最重要的是,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处理起来,有运河相互勾连,至少军队一个月定能到达!”
王二宝听到这话,不由自主的晃了晃身子,双目带着几分的茫然。
原本在他看来,自己干完郑国渠的改造,完成长安乡城市基础建设,就应该能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了,但现在李适的这个规划下来,自己好像只能干到死了。
王二宝不由向周围同僚求救,看看谁能够看在这革命友谊的份上拉自己一把。
结果这些家伙一个两个家伙看头顶横木的看头顶横木,数地下蚂蚁的数地下蚂蚁。
他们全部都避开了王二宝的目光。
开玩笑,要是李适一句话,他们说不定自己就陷进去了。
祖龙修了几个奇观那都把整个天下逼反,现在李适要建立南北联通的运河,一听就是一个奇观工程。
这种东西,谁有把握一定能干好啊!
还是你王二宝一直以来干得很是不错,就继续多担待一些吧,大家会思念你的。
第两百九十一章 议论
李适看着王二宝哭丧着脸的样子,便出面安慰道,
“你放心,运河这种事情还远着。
今年你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明年立国大典开始之前修建好长安城。
至于另外一个项目,便是修出一条长安到洛阳再到荥阳的通道,方便在荥阳囤积粮草。”
“大王对我的信任真是刻骨铭心!”王二宝神色激动道,“但这到底是两项工程,我能要几个人过来帮忙吗?”
王二宝说完这句话,身上仿佛冒出黑色的不详气息,虎视眈眈的看着臣团。
臣团成员不约而同站在一起,眼中冒光的怒视,仿佛同心协力斥责这家伙不讲道德。
“这样啊,你向来跟刘喜君搭档不错,就让他来协助你好了!”李适道。
“大王圣明!”除了刘喜君,其他臣不约而同对李适道。
只留下还在与王二宝用目光对线的刘喜君在风中凌乱着,我在哪?我的战友呢?
“大王,我们扩张了数郡之地,我要编辑人口,怕要明年年初才能够过去帮忙啊!”
怀着自救的心思,刘喜君果断表示自己正在干活,时间不是很多啊!
“那你年后来帮忙好了,我记得治粟内史内有一副官,名叫萧何,勤勉异常。
现天气逐渐入冬,他的工作量清减不少,便让他在今年年末来协助王少府。”张九章道。
张九章非常清楚,如果王二宝没让其他人来干活,那自己怕就要来干这活了。
毕竟自己算是丞相,兴建国都这样的事交给自己也是正常的,所以还是先塞个人吧。
“萧何”李适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就让萧何来给你帮忙吧!”
“谢大王!”听到李适同意,张苍连忙感谢,毕竟能拉一个人来算一个。
而李适继续道,“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话郑国渠灌溉区的兴建你是完成了!”
“大王等明年收成便是!”王二宝相当自信道,“陈禾给我保证过,从今以后只要郑国渠灌溉区一地,便足以供应整个关东的口粮。”
李适点头道,“既然这样,也是时候让陈禾去推广他所发明的种植方法了!”
“大人可是要官方把陈禾的种植粮食的方式在我们领地推广开来?”张九章道。
李适道:“陈禾不喜欢做官,只喜欢跟田里的作物打交道。
不过关中百姓已知道陈禾的厉害,只要是带着陈禾名头的种植方式推广开来并不困难。
不过仅是这,还是不够的,陇西、蜀地、南阳和以及三河地区,还有很多的能种的田地。
我们要让他培养出来的弟子,把他发明的种植方式,以及种植作物的讲究,传播出去。
毕竟每亩多一两也是好的!
至于陈禾本人既然郑国渠已经完成了,那就让陈禾去洛阳进行调研开辟新田地。”
听到这话,原本众人还想要开口说大王仁慈的众人在这时候都闭上了嘴。
一个个心中感叹还好陈禾在试验田没过来,不然天知道会不会冲上来掐死李适算了。
不过,王二宝却有几分不好预感,开口道,“不知道,陈禾的劳力从何而来?”
“自然是项楚俘虏,总不能让他们跟异族一样,去做需要拿命填进去的活。”李适道。
听到了这话,王二宝却是不由感觉到了可惜。
真说起来,王二宝早就已经瞄准李适从项楚带回来的楚军俘虏了。
因为按照李适的规矩,基本上都是先丢到俘虏营里面干几年活,通过俘虏营之中的改造,让他们变得充满纪律,原本还以为自己能多些随便用的劳力,但现在看来是不可能了。
李适感叹道:“先把粮食区先尽可能的打造出来吧!等我们统一了天下拿到中原地区,就不需要这么斤斤计较的把每一寸土地都用来种植粮食了!”
“大王,粮食乃是立国之本,可轻忽不得!”听到李适的话,深怕李适飘起来,王陵倒果断站出来,连忙给李适泼冷水。
李适摇摇头说道:“我知道,只是我们关中与地区实际上更适合种植经济作物而已。
北至涿郡,南到会稽,你不觉得这一片区域才是种植粮食最好的地方吗。
实际上在我们这些地方用于种植粮草,实际上有些浪费地利了!
算了,我们现在还没有统一天下,就先将就着种植粮食吧。
经济作物什么的,我先让治粟内史把种植方式与种子给储备起来好了。”
众人一阵肃穆,他们能从李适口中听到那种天下为棋盘的气魄,但想要真正把这片土地给运用起来,普通修路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一条运河。
因为陆运交通条件再好,跟水运比较起来还是差得太多了。
不过想要修建一条运河,这所付出的代价,绝对不会比修筑一条长城来得低。
听到李适描绘的景象,他们一个个都明白,从战略上来说绝对是正确的。
就单从统治稳定性上来说,哪怕一百年,这条运河也要修建起来。
但现实是,真要去修建这条运河了,他们看着这匪夷所思的距离,还是很抓狂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不论是会稽,还是涿郡,都不在李适的手上。
所以李适这话也就只是说说,真等李适去修建,至少也要等到李适统一天下再说。
而李适继续道:“不过,经济作物虽然没有着落,但粮食的丰收,到底能衍生出两个方面的发展,一个是酿酒,一个是畜牧业。”
听到这话的王陵却是一震,酿酒这东西不归自己的管,属于太医令那边的,但畜牧业尤其是马匹是由王陵来负责的。
李适对着王陵说道:“我记得我跟陈禾说过,研究出一种长得快的牧草你可以去问问。
另外还有种冬天储蓄牧草的技术,你一样拿过去,去陇西那边试验试验。
骑兵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陆战主力,地位就如同过去的战车一般。
你从现在开始,可以尝试去大规模的饲养马匹了,至少要积累下相关方面的人才!”
“诺!”王陵对着李适郑重回答,王陵自然明白这件事情的意义。
李适缓过神,思索着自己接下来的事,道:“卫生还需要等到把煤炭资源完成整合。
需要研究出蜂窝煤技术,能低价格贩卖蜂窝莫,这才能让人人喝上开水。
医疗还需要看医生与药材的储备,最起码要做到每三千人能享受到一名医生的医疗。
商业的话,富先修路到底没错的,利益自然会驱动那些商人去行商。
只是商税除了印花税之外,是不是再开点,专职经营税?店铺交易税?或者奢侈品税?
哎,等没钱了再开好了。
所以接下来最应该要做得事情,就应该是教育了!”
第两百九十二章 教育
“我们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要围绕着教育来了!”李适说道。
“教育……”听到李适这话,在场的几人不由面面相觑。
张九章第一个反应过来,站出来道,“大王可是要开办类似儒家的私塾?”
“嗯!”李适点头道,“我到底从黔首中来的,就算是识字本身,还是九章你教的。
我希望像能有更多黔首能像我一样读书识字,唯有如此,他们才有可能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命运。
毕竟读书识字未必能发达,但不读书识字却是连发达的资本都没有。”
李适明白,教育这种东西必须要有官方投入,只靠私人教育会自然形成垄断。
就古代而言世家便是知识垄断的产物,就现代而言,美国反智现象也是私人垄断教育资源导致的结果,从根子上就不给平民任何机会,所谓快乐教育不过娱人愚己而已。
“大王仁慈,却不知道我等需要建立几座官塾?”刘喜君问道。
李适看了一眼刘喜君,道,“是全民扫盲,全民识字!”
听到李适的话,所有人都不由瞪大眼睛,一时间整体都寂静下来。
“大……大王,您是说全民……”张九章的话有些战战兢兢。
身为荀子弟子的他最是清楚,几乎每个读书的人,本身就是脱产的人。
读书识字这种东西,虽然是当官的必要条件,但也不是读书馆识字的人就能去当官的,而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漫长的水磨工夫的事情。
现在李适提出了全民扫盲,所有人都明白这投入根本就是无底洞。
李适道:“只要我建立的国家还在,那全民扫盲就必须要进行下去。
第一我需要让所有人明白,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而不希望在我后继续分裂与造反。
这一代人,我可以用军队与强权镇压,但之后,就只能靠教育让他们拥有统一的归属感!”
听到李适这般的说话,在场众人想劝说的心思却也消弭了不少。
就好像是刚才的运河计划一样,如果为了李适个人私欲,那自然没有人愿意接受。
但如果是为了整个统治安稳,身为官僚的他们天生会赞同这意见,因为他们也希望传承。
“但这需要海量资源投入,教师、场地、教材,以及学员,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
陈知白这个跟李适一样出身底层的,都赞同全民普及教育,但这些直接问题都需要解决。
李适点点头,说道:“全民扫盲这种事定是当做百年计划来做,很可能我与诸位都入土了,这一件事都还未必进行一半。
但即使如此,该做得还是要做,却是容不得片刻的怠慢。
而我想要将其分成三个部分,一是大学教育,二是成人教育,三是正规教育。”
“还请大王明示!”王陵上前一步,恭敬对李适道。
李适点点头,道:“所谓大学教育,我想把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流派全部囊括其中。
唯有在这里面的流派,才是被我们所认可的流派,每五年我们在指定国家发展计划前一年,大学每个流派需要提交一份议政纲领。
我们会根据诸子百家的议政纲领,对我们的计划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使得我们制定的发展计划,更加切合国情。
所以这里的教师便是诸子百家自行提供,教学场地在阿房宫,教材由各家自己编撰,经过我们官方鉴定认可后进行教学。
至于学员其中的可以告诉各家,需得留出二分之一给我们官方。”
“如此定能重现稷下学宫的盛世,大人不如由我做这学宫祭酒,为这学宫尽几分心意!”这时候张恢反应了过来,连忙道。
“我乃是图书馆管理员,理应由我来做这个祭酒才是!”王陵精神道。
说实话,这一下不仅是他们,就算是张九章、陈知白、张良等人都有几分跃跃欲试。
“别吵了,这祭酒的位子是留给我挂名的!”李适道,“因为这里面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