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得不说,东胡因为靠近华夏,实际上华夏的语言他们的还是听得懂的。
毕竟东方文明之光的语言,对这些异族来说向往肯定是向往的。
他们用得也多是华夏语言,另外匈奴与华夏间肯定也有渊源,因为华夏与匈奴之间基本上没有所谓的语言沟通问题。
比如在原本的历史中,刘邦白登山被包围,陈平说服匈奴阙氏给冒顿一个战和的台阶,也没说需要谁去翻译,中行说一直在燕国王宫中的老太监,协助匈奴改革,也没遇到语言上的阻碍。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整个东亚,至少东亚上层在沟通上没有什么问题。
当然,如果李适看开这应该归功大秦,大秦“书同文,车同轨”之类的行径,统一了整个华夏的文华,甚至形成了一种官方的语言。
当初大秦又派出蒙恬把匈奴按着暴打了一顿,不论匈奴是不是华夏的支脉,至少匈奴幕强的心态,让他们很容易接受强者的语言。
正因为有着同样的语言作为基础,至少双方的沟通成本自然就下降了很多。
不过,萧何没第一时间去安排这些人干活,而是在做完俘虏统计后,马上找上陈云。
因为萧何大局观优秀,清楚现在最重要的不是为了所谓开凿良田,而是要为陈云来服务。
这些异族胡人自己自然能把他们投入到田地里面,开垦良田积蓄物资,但同样也能用来修桥铺路,加速粮食的周转,说实话,萧何更倾向于后者。
所以,在做出这些人员与物资的统计后,萧何第一时间便是找上了陈云。
同样的,追逐了好些天的朱明压抓着白羊王回来了。
“萧太守,你物资已经统计好了?”陈云看到萧何过来,欣喜的对陈云道。
“这是账册的目录,一应账册全部都在军营中,还请陈帅派人核查!”萧何道。
“放下吧,我知道了!”陈云点头道,“朱明消息来报,已经抓住白羊王一起见见!”
陈云虽然相当好学,但想要看出萧何这种专业的文人做得账目那是真的看不懂。
但如果萧何真克扣贪污了什么,曙光军团的战士们只要一叫委屈,陈云肯定会知道。
毕竟曙光军团某种程度上算是李适禁军,如果萧何连曙光军团的账目都敢贪污,陈云表示萧何绝对是活腻了。
至少作为李适亲自塞进来的人,陈云不认为萧何这么没脑子。
萧何放下了账册,对陈云的信任表示感动,但萧何还是对陈云道,
“将军早日进军朔方(黄河后套),唯取得此地,才算真正在这河北之地立下根基!”
“嗯?”陈云听到萧何的谏言不敢小视,认真听着萧何接下来的话语。
因为陈云清楚,自己目光没这些文臣这般的长远,当然也有最近有点见钱眼开了!
毕竟曙光军团是穷苦出身,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牛羊,那是一只都不敢漏掉啊!
所以,面对白羊王实际上接受了一部分的东胡遗产,结果一股脑的落入到曙光军团口袋中,甚至原本还相当头疼的粮草,靠着这些牛羊的存在,突然就直接解决掉了。
所以陈云有点飘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取得九原后在这里驻扎,而不是继续进军。
“将军,速速派人去取朔方之地,以大秦修筑的长城为屏障,靠这河套之地进行滋养,只需五万将士,便能自给自足无需再担心粮食的问题!”萧何开口劝道。
而萧何的话语才刚刚落音,朱明押送着白羊王进来。
白羊王听到了萧何的话,说道:“朔方怕是已经属于匈奴了,你们可以去问一问匈奴愿不愿意让出来!”
朱明听到白羊王的话一把抓住白羊王,大声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我离开前曾经告诉了我的部落,如果我没有活着回去,那就放匈奴的左贤王进入河套。
你们放我了,我的部族愿意以狼神的名义起誓,永远镇守河套,永远帮你们抵挡匈奴人!”
白羊王这时候连忙的展现自己的价值,他只是想要自己跟自己的部族活下去!
“杀了!”陈云声音都没来得几分波动,说道:“拿他的脑袋,让白羊部落的人明白,他们是俘虏,他们没资格在我们面前讨价还价!”
。
第三百三十一章 干翻匈奴
白羊部落的牧民与降卒看到了白羊王的脑袋在九原城之上挂着,一个个忍不住打寒战。
他们明明看着白羊王带着白羊精锐逃了出去,但就结果而言,这些秦人居然带着士兵追上了白羊王,然后把白羊王给砍死了。
这般凶残的行径,怎么不让白羊部落的寒战若惊。
对草原民族来说,战败后投降,成为其他人俘虏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尤其他们投降后居然能吃到两餐,每餐都有香喷喷的面粉馒头,顿时就安静了下来。
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秦人的奴隶,比做白羊部落的人好多了。
至于所谓的民族与信仰,真不好意思,也许华夏多少还有一点华夷之辩,但其他民族,至少现在还没所谓民族荣耀,越是底下的民众,忠诚的价钱就越低,低到一餐两个馒头。
所以用白羊王卜金的人头,很快就稳定了白羊部落降民的秩序。
这时整个曙光军团,以及萧何与夏侯婴,全部参加了针对匈奴的会议。
因为白羊王卜金放匈奴进入河套,所以将会遇到比白羊王更强的杂胡!
是的,哪怕到现在为止,陈云等人哪怕知道自己遇到的是匈奴,但在潜意识中遇到的还是杂胡。
这不能够怪他们,因为曙光军团有限的知识中,顶多对大秦有着少许了解。
他们知道大秦害得自己等人起义的原因就是因为要建筑长城抵御杂胡。
但就他们所知道的历史,李牧各种吊打胡人,蒙恬各种吊打匈奴,甚至战国七雄之中排不上强的燕国,一样稳稳压住北边的胡人,压根就没有因为胡人产生危机。
所以,哪怕他们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敌人是匈奴,他们也产生不了危机感,打就是了!
“匈奴能进来跟我们打一场,对我们来说有风险,但这是件好事!”
萧何并没因为这件事有什么焦急感觉,反而严肃道,“最好来一场大决战!”
“你先说说!”陈云看着萧何,并没有对萧何说李适对匈奴的重视。
因为世界地图这件事情,还只是在高层中流传,除了文官需要制定战略,也就几个元老知道,就算是张良,如果不是他献了韩国,之后又背刺了秦朝遗老作为功勋,也没这资格。
所以在场的人中,只有陈云是知道匈奴的,而且心中也肯定了一定要跟匈奴打一打。
因为官方需要对匈奴来一场评估对方战斗力,才能制定相应的策略。
原本陈云还在思索着自己应当怎么样说服众人,却没想到萧何先站出来了。
萧何见到陈云支持自己,倒是定定心神,开始解释:
“回归最初战略,大王需要我们驱逐异族重新夺回云中、九原与朔方这三处河套精华,并且让我在此地辛勤耕耘,最起码要能维持住对驻军的供给。
我猜测大王是打算在这里分担赵歇的兵力,不论是奇兵也好,是杀招也罢,最起码能够威胁到赵歇,为下一次的讨伐赵歇做准备。
所以我们必须要把云中、九原与朔方三处拿到手。
缺了一处,我们不但无法完成自给自足的体系,甚至需要咸阳不断的运送粮食过来填入到这无底洞中,让我们不断失血,让大王失望!”
萧何的目光转了转,在场曙光军团的将领多了几分凝重。
萧何很清楚,曙光军团作为李适一手拉起来的战力,比较起所谓的大局,还不如直接把李适丢上来,单是为了不让李适失望,萧何感觉这些家伙应该就能奋不顾死!
不过,战略方面的事情,稍稍点题一下就好,能激发起众人战斗意志,让这些人明白战略是要实现什么东西就足够了。
“第二点,就是我们的对手是匈奴!”萧何神色严肃道。
“不过胡人而已,还有个称王的,脑袋还挂在了城门上呢!”朱明撇撇嘴,倒是看不上!
“莫要小视了对手!”听到朱明这般话语,陈云先一步道。
因为匈奴是李适都表示要重视的对手,所以陈云不会把匈奴当做是普通的杂胡来看,否则就是看不起李适。
“知道陈帅你谨慎!”朱明撇撇嘴,倒也不以为意,毕竟胡人能有多强啊!
萧何目光撇过,对众人道,“朱明将军您觉得,为什么要修建长城?”
“为了抵挡胡人……”朱明倒是对着萧何回答,回答完这一句话,不由愣住了。
萧何点头道,“我不想要夸赞胡人的强大。
因为我们所知道的胡人的确是被李牧设计袭击,或被蒙恬率领秦军击溃谁。
但这两人在我华夏历史上也是有得数的名将,被他们两人击败未必是胡人太弱了,而是我们参考的标准太高了!
虎狼之秦,铁血之赵,悲歌之燕,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之中都有着非凡精锐的国家。
但最后,他们都还是修筑起了城墙,去抵御北方的胡人。这是为什么?
至少在三个国家的有志之士看来,他们没有任何的优势,只能靠着城墙去阻挡!
正因为,李牧、蒙恬这般人物是少数,所以我们才歌颂至今啊!”
听到萧何的说法,众人不由回过神来,却也明白了萧何的意思。
如果自认为是蒙恬、李牧这样的统帅,那自然有资格不把胡人放在眼里。
否则,你拽个屁啊!
萧何也知道,他的话要是说到这里就结束,怕是等一下回去就会被人套上麻袋暴打。
所以萧何继续,“匈奴对是非常好的一块标杆,是证明当今大王比祖龙更优秀的标杆!
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威震匈奴,誉为大秦第一勇士。
现在我们只要以十万人击溃进入到朔方匈奴,把他们彻底的驱逐出去。
那是不是证明我们比当初的蒙恬更加优秀,大王也比祖龙更加的优秀!”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的眼睛更是亮了几分,不论是所谓第一勇士的称呼,还是为李适证明李适比祖龙更加优秀的信仰都让他们相当的心动。
说到底,李适是反秦起家的。
在他们看来,把自己从泥潭中拉出来的李适肯定是比祖龙优秀。
但这种事情说归说,没有证据啊,但现在好像干掉匈奴后,证据就来了!
“对,就在这里干翻匈奴!”朱明第一个大声咆哮起来!
“叫什么叫,老子才是统帅!”陈云一把按下朱明,“老子要干翻匈奴,谁跟上!”
“我!”“我!”“我!”……
。
第三百三十二章 水土不服
看着众人踊跃,陈云满意的点点头,而萧何也相当识时务的站到一边去了。
毕竟战略上的事情自己懂,但要落实到具体实际操作上,还是要看陈云等人。
自己插嘴说了那么多的战略,也只是想要激发起众人的战意,以及让他们清楚这场战争不可以轻视,需要他们小心应对。
陈云见萧何给出为什么要打的解释后便站在一边,没再指指点点什么,倒是相当满意。
陈云站起来手指着地图,“匈奴从北方而来,应该都是骑马的精锐,速度相当迅捷。
不过与白羊战部和娄烦战部交手,他们没有所谓的马镫与马蹄铁,说明他们的正面战力应当不如我们,我们在军团交手时可以制造这样的局面。
不过在战部级规模尽量避免交手,以免他们学了过去,毕竟能多一分胜算终归是好的。
具体消息如何,李归,你的战部先行,用折光天赋进行探查匈奴情报。
如果匈奴还没有进入到朔方区域自然是最好,你占据有利地形与防御设施等待支援。
但匈奴已进入朔方,那就回来从长计议!”
“诺!”李归听到陈云的话双手抱拳,接下这个任务。
陈云对着朱明命令:“朱明,你的战部是我们军团的唯一骑兵,你们跟在李归战部后。
如果李归战部能够拿下秦留下来的防御设施,那就协助李归战部进行驻守等待后援。
如果匈奴已经进来,那就尽早撤离,等待我们大军到达!”
朱明与李归两人双手抱拳,便走出营帐,李归先行一步,率领自己的战部前去探查。
“哎!好慢啊,要是能成为骑兵就好了!”李归率领战部离开九原城。
借助折光的效果让自己隐身,但到底只是步兵,这双腿的速度终究受到限制。
李归的眼睛滴溜溜转动,说实话,他现在有点想要转职成高贵的骑兵大爷了。
李适手下骑兵部队实际上不算少,陇西精锐基本上是骑兵,再加上朱明战部和吕泽战部。
其中吕泽原本是战车战部,但后来随着骑兵的马镫、马鞍和马蹄铁三样骑兵专属的装备,原本作为正面冲击的战车地位开始直线下降,毕竟战马要比战车灵活的多了。
最重要的是一辆战车上不仅要骑手,还有其他或辅助或战斗的战士,所以韩知兵直接把战车给拆了,吕泽战部成为了骑兵,同时其他的战部,也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一批精锐士兵。
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算得上是战车推倒,全军吃饱,就算是吕泽本人也不敢反对。
但除了这三支战部,李适手上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多余骑兵多出来了。
倒不是李适不想要继续的培养,但事实就是,李适养不起马了。
李适不可能把所有资源用来养马,哪怕有陇西这一块算得上是不错的地方,但是人口基数与饲料本身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所以李适也变不出马匹来,只能让时间帮忙。
想要让战马的数量突破上限,要找块能放牧的天然草原,比如内蒙古大草原就是能孕育出一个帝国根基的大草原,这样培养起马匹来自然会容易很多。
其次,要就努力发展生产力加强粮食产量,让畜牧业脱离逐水而居那种粗放式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