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兵道争锋 >

第158部分

兵道争锋-第158部分

小说: 兵道争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三百五十五章 产业发展

    兰明乎与呼衍莫一起撤离,不多时便来了一些,从黄河上游过来的匈奴骑兵。

    他们神色慌张的向这边跑来,一直见到兰明乎大军,脸上这才出现欣喜。

    “见过左贤王,见过左谷蠡王!”这支骑兵的将士们向两人恭敬行礼。

    “什么人?!”呼衍莫的看着这些人跟自己从相反的方向而来,不免带着几分疑惑。

    “是我安排的人!”兰明乎看着这些人的到来,道,“计划出现了什么问题?”

    “是的,我们遇到会隐身战部的偷袭,根本抵挡不住,只能撤离了回来!”这些人道。

    呼衍莫看着这一幕,略带着几分疑惑道,“到底怎么回事?”

    呼衍莫说道:“我原本想如果我们拿不下河套地区,就用黄河之水淹了河套。

    我们无法拥有,那么秦人同样也无法开发这里。

    不过现在看起来,秦军先一步觉察了我的想法,让那支隐身战部去解决了这件事。

    下一次想再进攻河套,怕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秦人有勇士,也有智者。”呼衍莫神色凝重道,

    “把这场战争的上报给冒顿单于吧,相信他会对秦人有一个新的认识。

    下一次再与秦人交手,我们定不会吃这么大的亏!”

    匈奴带着核心精骑,以及少量跟上部队的步兵撤离了河套地区向草原而去。

    而李归战部带着自己的战利品回归,不过整个战争却也已经结束。

    李归战部虽有几分郁闷,但也很快的接受了这件事,因为他本来在正面战场就很难发挥。

    而陈云也没什么闲着,马上便开始编辑俘虏到俘虏营中等萧何接手。

    对于外族的战士,陈云是相当嫌弃的,或者说现在只要是华夏体系的人对于外族都是相当的嫌弃。

    所以陈云也没指望把这些异族吸纳入自己的军团补充战力,而是准备把这些人给丢过去去修理长城,毕竟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说,接下来的日子依托长城防御才是最好的。

    而萧何在知道陈云成功驱逐匈奴后,以最快的速度过来了。

    萧何比陈云可清楚的多了,知道河套地区的定位是北御匈奴,东抗赵燕,所以河套地区至少在现在是以军事化的发展为主,成为李适势力在北方的屏障。

    以这个为基础,所以这些从异族俘虏的俘虏,肯定是优先修缮长城,并与夏侯婴一起建立起可靠的城墙体系,开垦周边肥沃的土地,在河套平原扎下跟来。

    让边军能依托河套平原自给自足,若指望咸阳送粮食的话,就真的太远了。

    不过,在河套平原地区,萧何在离开前便得到李适的授意,把河套平原作为大型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除了需要开垦田亩以外,更是要利用异族饲养善于饲养牲畜的能力,来发展畜牧业。

    同时,李适手上懂得青储蓄技术,饲料种植技术,畜牧业卫生管理技术的农家和医家子弟全部都给萧何送了过去,甚至一部分的新修水利的墨家底子也送了过来。

    所以,萧何清楚,在陈云成功的驱除异族后,接下来就是自己的任务了。

    不过,萧何手上的东西也不少,原本在咸阳地方的养殖基地,也复制了一份产业过去,主要是灰鹅。

    咸阳靠着郑国渠耕种出来的良田,也只能建立个鸡鸭鹅之类的小型养殖基地。

    不过,这些养殖基地的产业到底是能复制的,而河套地区又正好气候温和、地势平坦、牧草丰富、活水缓流,用来饲养灰鹅倒是不用担心这些灰鹅养不好。

    等到灰鹅成熟,找个过年过节找个机会把灰鹅送一只两只给一些擅长养殖的牧民。

    这些人一般上不可能短视的第一天把灰鹅到手,第二天灰鹅就入锅了。

    一般上都会养一段时间,等吃到灰鹅的蛋,多少能增加不少的幸福感,继续饲养下去。

    对于已经拥有完整工业链的官方来说,灰鹅哪怕骨头成为了渣渣都能够用来施肥,所以不存在浪费一说。

    更重要的是,有了灰鹅这条看起来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参照,等建立牛羊的产业链时,人们会本能的进行模仿。

    这就是为什么李适无论如何都要把禽类基地的产业链构建起来的原因。

    因为只要有条完全可复制的产业链存在,哪怕人们不懂这东西到底是什么,但有产业链作为参考,那人们总能找到合适另外一种产品的产业链。

    最难的是想要从一无所有之中摸索出一条道路,但有了参考之后,就简单多了。

    所以李适把一个禽类的产业链复制给了萧何,就是希望萧何能够根据这个产业链来复制牛马等畜牧业的产业,完成畜牧资源的快速整合。

    当然就算是萧何自己不去这么做,见到这个模式的普通牧民,也会出于自己利益的本能,去模仿这一个产业链。

    当然,李适跟萧何说的肯定不会说什么产业链什么的,因为整个解释太麻烦了,最重要的是李适也只知道原因,想要让李适解释出来,那也太高看李适的理论知识了。

    而萧何自然不会反对,因为灰鹅的羽毛能够制作箭羽,灰鹅的蛋可以食用,甚至到了必要的时候,灰鹅的肉制作出来的军用肉干,也在骑兵之中相当的受到欢迎。

    所以灰鹅这个产业自然就在河套地区落地生根了,成为河套地区产业链的一枚小种子。

    对李适来说,将来要跟匈奴争交手,那自己自然也要把这个前沿阵地给打造好。

    毕竟自己总不能够真跟汉武帝一样,一百石的粮食运送到战场上只有一石,结果为了运送这一石的粮食马匹都不知道死了多少万,说实话,李适还真没有这般的奢侈。

    所以,李适期望的是,在陈云驱逐匈奴后,就必须要保证当地产出在养活本地居民后,还能养一支归属中央的正规军。

    这样的话,在平时这支正规军进行军事防御,去积累粮草。

    等到真的需要从这个方向出兵进攻匈奴时,也能够有足够的粮草能够支撑起一场战争。

    当然,为了确保忠诚,避免出现封疆大吏,那基本参军三年,继承军队会去郑国渠区域的预备役营地进行更优秀的训练,之后可以选择退伍,或者换个地方进行论职。

    这些基层或者中层的军官,会去大学之中学习更先进的战术知识,可以选择退伍或轮值。

    至于最顶层的高级统帅,同样每三年进行一次由皇帝亲自参与的战略规划调整会议,主要是汇报这三年的工作,并且参与接下来三年战略规划,以确保贯彻帝国的意志。

    。

 第三百五十六章 回归咸阳

    除了把这么个产业链丢给了河套平原进行复刻以外,李适也提议萧何多多种植树木。

    协助当地的农家弟子挑选合适的树木,在库布齐沙漠周围开始种植白杨树,白蜡树之类的能够防风固沙,便于饲养的树木,最好连百姓都跟着去种树。0

    李适倒不是出于环保主义的思想去建设数目,而是尝试在当地发展一点军功产业,让当地百姓多个活路。

    像白杨树,白蜡树让他们在当地种植上一批,然后每年收些木材制作箭杆,或者收集些制作枪杆,总而言之,让当地百姓也能够在农闲时打点工,增加创收。

    而对李适来说,直接在九原城修建个较为初级的兵工厂,主要就是负责箭矢和木枪木盾之类的武器制作,至少在国家统一前,不会把铠甲制作的工艺放在这里。

    总而言之,建立这个兵工厂的目的,就是为了整合河套地区的各种资源。

    然后,自己则通过每年拨款的方式,从百姓们手中去收购他们农闲砍伐的树木,将之制作出箭矢、长枪之类一些基础武器,以支持这些在边境生活的百姓低于匈奴骚扰。

    自己收的木头,出手的是长枪,再加上几乎能工业化的生产的速度,怎么也不会吃亏。

    而对百姓们来说自己也能掰着指头算出,屋前屋后种植些白杆树和白杨树创收。

    只要第一年卖了钱,之后肯定每年争着去种植,毕竟谁还不想要多几个小钱钱了。

    至于萧何管辖的官方更是乐意这一种交易。

    毕竟这里是边境,异族们一旦因为某些原因活不下去,那肯定会组织起来进攻长城边疆。

    而夏侯婴这五万预备役能够守住这三个城池吗?萧何不知道。

    但萧何知道的到时候哪怕多些人摇旗呐喊也总归是好的。

    总而言之,萧何想要构建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河套体系,还是相当艰辛的。

    首先要对长城进行勘察修补,避免匈奴军队再次进入到了河套地区来。

    然后需要开发河套地区的田地,兴修水利设施,在粮食上完成自给自足,甚至能有余力供养一支军队。

    接着需要发展畜牧业提供足够马匹,能与异族部队在草原上厮杀,而不是单方面被攻。

    最后则在这些的基础上,给与当地百姓一定实惠,让他们参与到兵工厂原料提供商中。

    这一套体系下来,河套地区,绝对会成为北方的一处重要基地。

    说实话,这些任务不好完成,就算是李适也未必有这把握能够做到。

    但这次自己委以重任的人是萧何,那个能做到“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的萧何,李适感觉这世界的人政治能力进行量化,那萧何绝对是天花板级别的人物。

    所以自己提出相应目标,李适相信萧何靠着自己的才华,以及河套地区的本土资源肯定能完成好这个任务。

    因为除了他,这世界上其他人想要做到这点李适是真想不到。

    而在匈奴被确认全部击溃,赶出阴山地区后,萧何也开始努力干活。

    因为萧何也清楚,自己能不能进入到中枢,拿到九卿之一的位置,很大就看这次表现了。

    事实上,李适也多次有意无意的表露出,将会把治栗内史之中拆分出大司农,交给萧何来掌管天下谷物的仓储、运输、分配、价格调控等等。

    而原来的治栗内史,则是专业去管理农作物的选种生长科研等一系列技术方面的任务。

    这也是萧何动力的来源。

    此刻,陈云打败匈奴人的主力,接下来主要的工作便是剿匪。

    毕竟任何战争打完,战争军团本身对所在地的破坏是相当有限的。

    但溃军就不一样了,他们会无序的破坏当地环境,让整个生产区域变得糜烂。

    所以往往大型的战争打完,需要好几年的休整才能够让本地区恢复元气,有很大原因便是溃军在本地区的无序破坏,直接导致当地处于失控局面。

    这时候,已经打赢了主要战争的陈云开始呈请上报,并收拢部队进行休整准备回咸阳。

    而接下来的剿匪任务则交给夏侯婴来处理,毕竟夏侯婴是预备役,原本就有着让他们这一群人驻守边疆的意思,现在这些溃兵也正好方便夏侯婴练手。

    因为这场战争刚打完没有多久,就算夏侯婴驻守边疆,需要面对的战争也不是那种决战性质的战争,肯定是相互之间小规模骚扰的骚扰战。

    这清剿匪军增长点经验,也能让夏侯婴的预备役快速成长了。

    所以,曙光军团在河套地区休整了差不多待了一个月左右,便是返回咸阳了。

    主要是这一段时间河套地区进入到了雨季,导致行军会有不必要的战损,所以等到了七月末八月份等到雨季过去,河套地区的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了。

    当然,在陈云回归到咸阳时,李适自然到十里外亲自迎接陈云与曙光战部的归来。

    而陈云看着咸阳的环境,有些意外道,“感觉街上没有当初那么的热闹了。”

    “你离开的这半年,已经有些官府,先一步搬去长安了,所以咸阳这里比不过当初那般热闹。”李适道,“等到秋祭时,想来就差不多要到长安那边生活了。”

    “真不知道,长安会是什么样的风景!”陈云也略带着几分期待的说道。

    “那是一片等着我们去一起开拓创造的土地。”李适从容的说了一句,对陈云的脸色一正,道,“晚宴别喝醉了,之后还谈谈有关匈奴的情况,尤其是他们的战斗力!”

    “诺!”陈云听到李适的话,恭敬的鞠躬表示知道了。

    晚上宴会开始,一行人倒也是一边吃着精心准备的菜肴,喝着可口美味的美酒,一时间倒也相当尽兴。

    等到流程走了一遍,给与那些将士们赏赐之后,宴会也到达了高潮,不久便结束了。

    然后,陈云、张苍、陈知白、张良、四人留在议事厅中,商议匈奴方面的事,李适到是开门见山的对陈云道:“匈奴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

 第三百五十七章 商议匈奴

    “我们已看了你送过来的报告,但有的事情,还需要你亲自的说一说!”陈知白道。

    “匈奴的战力很强!”虽然自己驱逐了匈奴,但陈云并没有小看匈奴。

    陈云继续道,“他们的核心以骑兵为主,拥有的马匹也都是骏马,至少比我们从陇西培养出来的马匹速度更快,爆发力也更强。

    如果不是我们装备了马镫、马鞍和马蹄铁,怕朱明未必能跟对方交手中占到便宜。

    而且对方相当擅长学习,跟我进行军团的交手时,他们基本上已经掌握了马镫与马鞍两项技术,倒是马蹄铁,我无法判断出他们是否掌握!”

    陈知白若有所思,开口道:“马镫与马鞍对以骑兵为主的军团来说的确是质变!

    如果对方真如我们所想是一个帝国,那想要完成骑兵马蹄铁的换装应该不难。

    根据你的情报来,他们追击东胡残军,顺手收服河套地区,便动用了十万精骑。

    以我们自己作为参考,他们能动用的精骑不会少于三十万人,真是恐怖的数字。”

    骑兵跟步兵到底是不同的,养一名骑兵的钱,去养十名步兵的费用绰绰有余。

    所以如果以自己预备役加上正规军的比例,至少在陈知白看来,作为一个帝国给十万精骑换个马蹄铁应该不难吧,至少以以前大秦的国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