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兵道争锋 >

第178部分

兵道争锋-第178部分

小说: 兵道争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墨家的出现直接提升了天文学的档次,那就是家里建不了冰室,不能打磨出一架能在冬天看天体星辰的望远镜,你压根就不配叫做天文学专家,只能叫天文学爱好者。

    而事实上,就算冰室能够制作出来,想要打磨出合适的冰透镜,还是要求到墨家的头上。

    这就让原本跟着五行术数靠拢的天文学家们开始向墨家靠拢。

    现在,李适则想让医家尝试着向着墨家靠拢。

    毕竟在李适的意识中,医学这种技能是相当吃装备和资源的,拥有墨家的支持能够让医学的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实。

    而另外一点就是,墨家这个学说有点太先进了。

    这种先进导致它跟封建专制制度有几分格格不入,自己需要的是他能够尽可能的与其他的学说形成相互支撑的关系,让它的触角能够涉及到方方面面,把墨家打造成干实事的模样。

    看着李适与公孙阳庆把话题转移到了冰镜的方面,韩知兵站出来道:

    “这个经络体系只能够算是一枚种子,想真正让全军普及云气,哪怕做到炼精化气掌握气感,还有相当远的道路,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执行办法?”

    “一般上想要掌握炼精化气,有什么标准吗?”李适听到韩知兵的话问道。

    “若是说标准的话……”陈云率先回答起来,“第一步是要吃得饱,如果吃不饱几乎是没有可能掌握气感。

    而到达了这步后,最大关卡就是气感了,但到底怎么样掌握气感,也只能去战场上厮杀!”

    陈云略带着几分的不自信,因为如果真的杀人就能够掌握气感,那自己的红衣军早就应该全部都到达炼精化气的水准了。

    但现实却是,依旧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没办法做到。

    “我觉得很简单的啊?”李适看着这些人,道,“陈云为天人,你负责把五禽戏进行改编,改变成适合军旅的拳法,从而激发将士们对气感的接受程度。

    知兵你擅长军阵,负责用军阵模拟适合将士们感知气感的环境,让将士们能够成功的进入到炼精化气这一基础境界。

    唯一可惜的是当初胡人们的祭歌还没有解析出来,否则配合将士们进行训练应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祭歌的话,就交给我来处理吧!”白起倒站出来道,

    “当初义渠融入秦国时,也有一部分祭歌研究,比如秦风就是祭歌的变种。

    实际上祭歌也是血巫体系的一部分,不过后来随着取消人祭之类的事,祭歌体系也就慢慢消散掉了,没想到居然被异族所继承了。”

    “哦……”李适不由带着几分意外,对白起道:“那就拜托武安君了。”

    。

 第四百章 全员内气

    因为关乎战斗力的增幅,三个家伙告别了李适后,马上便开始兴致勃勃的研究起来。

    白起向张良那边申请了研究资料与样本,靠着自己对祭歌的了解,进展相当迅速。

    不过他还缺少试验品,因为他比较重要的试验品去西域了,还没有回来。

    孟西白已经在路上了,因为随着蒯通与陈锴在西域站稳脚跟,陇西骑兵在那里除了横行爸道(真没打错),倒也没有其他事情。

    加上立国典礼在即,王陵便拿了西域十八国的称臣文书,带着孟西白他们回来了。

    实际上李适等人也是在等着王陵回来,再举行立国典礼。

    毕竟立国什么的,除了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来的神兽神迹,还是这种其他诸侯国的称臣文书来彰显自己的国威最恰当。

    而陈云的主要任务是以五禽戏为根基,想办法推演出一套类似军体拳的拳法。

    毕竟五禽戏这种拳法固本培元,强身健体对医家来说是套很不错的养生拳法。

    但对士兵们来说,那就是有些太过软绵绵了。

    陈云需要以这个为根基,修改出来的拳法更加的有杀伤力,同时也能有天地精气跟着拳法在经络中游走,从而帮助士兵们记忆经络的拳法。

    而这种事情陈云只能靠着自己来慢慢磨,因为只有他到达了天人的水准了,才能感受到这细微精气在体内精气流动的触动,至于其他人只有到达炼气化神才能有所感触。

    但具体从哪条经络到哪条经络,想要让这些粗汉们形容出来,怕也做不到。

    而陈云感觉自己身兼重任,自然要把这件事情做到尽善尽美。

    所以过去了一周连一个初稿都没有拿出来,然后李适等得有点不耐烦,就自己找陈云过来询问询问进度了。

    因为,李适感觉有五禽戏作为参考,一般上来说一个晚上抄抄改改,不应该拿出初稿吗?

    自己又不要求来个成品出来,有这么困难吗?

    李适直接对陈云问道:“初版怎么样了,能不能拿出来用用了?”

    “还没尽善尽美!”陈云叹了一口气道,“这是我的进展。”

    陈云说着便是拿着一份拳谱递给了李适,继续道:“我觉得还要继续的改进!”

    李适看了看陈云交给自己的资料,然后自己便轮着拳头打了一套,虽然精气一进入到自己的身体,就被自己的肌肉给吸干了,但李适能感到,天地精气的吸收的确变快了。

    “这不是很不错嘛,有效果啊!”李适很是不解的看着陈云,李适感觉挺完美的。

    陈云摇头道,“这份军体拳还不是很完善,比如杀伤力不够强,动作不够简练,虽然是锻炼经络,汲取精气为主,但对身体的锻炼也不能放下……”

    陈云伸出指头来一个个的数落着这军体拳的差劲之处,听得李适不由捂住了脸。

    李适无奈道,“好了好了,初版到这里就够了。

    我们的目的是把这东西辅助士兵们顺利从普通人到炼精化气的感受内气的阶段。

    可没有打算让他们靠着这份军体拳就能够直入天人!”

    “不再细细的改改?若有不足,想要再调整就有些麻烦了!”陈云担心道。

    “没事,只要能加速感悟到内气就足够了,这东西是作为根基用的,你不拿出来给人大规模的训练,是很难确定它到底有什么缺陷,然后又怎么样进行补强的!”李适道。

    听到李适这般的话语,陈云多少还带着几分犹豫。

    在他看来这东西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再给士兵们练,这到以后不是会误人子弟啊!

    李适看着眼前陈云,开口道,“我说你啊,别一开始就把这个体系给定死了。

    你要把他当做是当初的兵道体系来看待,给他制定下标准的规则,然后最广泛进行传播。

    以后学的人多了,天才出现的多了,自然会把这个体系不断进行补全,甚至可能出现真正的天才打破你所制定下来的基础规则。

    就好像武安君跟韩知兵打破孙子兵法的规则一样,你不用想着把这东西制作多么完美。

    在我看来,能制作出一个动作走一条脉搏,组成二十个动作,让脉搏都走通就差不多了。

    这世界哪里来的十全十美,我给后人留下一个无尽的世界就足够了,而不是给他们树立一块让他们磕拜的丰碑。”

    “明白了!”听到李适的开解,陈云倒没再继续纠结,如同李适一个招数走一条脉搏的建议倒是贯彻下来,通宵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便给了李适一份初稿。

    李适也不客气,因为李适清楚,基本上通宵赶出来东西都是精华。

    看了看后,便让陈云这一份初稿,去找红衣军去做实验,毕竟不论杀人还是待遇,红衣军都是自己军队中待遇最好的。

    讲道理如果这份东西没有让红衣军完成全体炼精化气的蜕变,那就没有推广价值。

    当然,虽然做实验李适相当舍得红衣军,但还是要保护好他们的身体健康。

    李适专门让公孙阳庆的医疗营,盯着这期间红衣军将士们的身体状况。

    毕竟真出现传说中走火入魔的情况,有医生也有几分概率能救回来。

    而韩知兵则从军阵方面进行研究,他的想法是,自己能不能直接用军阵制造出一个外在经络体系,形成内外天地精气间的交流,增加成为炼精化气的概率。

    总而言之,李适麾下军方三位大佬都开始了对天地精气的专研。

    李适看着他们既然的研究不是一个方向,便牵头让他们形成了小组专拿红衣军做实验。

    大约在一周后,三个家伙兴高采烈的过来李适出货了。

    李适便站在高台上,看向下面的演武场上站立的红衣军。

    在韩知兵搭建的军阵中,白起命人传唱祭歌,陈云指挥红衣军一板一眼的操练拳法。

    不知道为什么,李适的脑袋中冒出了广播体操四个大字。

    不过就效果而言,红衣军到底全军成为了炼精化气,成为全员感知内气的军团!

    。

 第四百零一章 隐性的条件

    李适看着红衣军全员完成了炼精化气的锻炼,不由流露出满意神色。

    到此为止,因为医家的经络体系终于有了切实的用处。

    不止士兵们,就算朱明和郭七在修行这新版炼军体拳后,也顺利完成从炼气化神到炼神反虚的突破,更证明这个初版军体拳,至少能让人到达炼神反虚。

    当然,若说缺点却也是有的。

    最直接的一点是这过程中,整个军团的伙食质量被迫提升了。

    虽然主食还是馒头,但配菜的菜蔬比例有些下降,但禽肉、羊肉、猪肉和牛肉的比例开始上升,如果不是有不断扩建的鸡鸭鹅的禽类养殖基地,怕还真养不起他们。

    而如果自己想把这东西推广到全国,那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们的伙食问题。

    这点,李适想解决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自己掌握的地盘,真正生产粮食的也就只是关中平原与洛阳盆地,顶多加上南阳盆地,其余的地方都不算主要产粮区。

    蜀地都江堰虽然也能生产处丰盛的粮食,但这笔粮食运输到关东来还是太远了。

    李适的指示是让蜀地粮食尽可能送到汉中,然后由汉中到关中这秦岭这段比较难走的区域建立粮食驿站。

    主要用作储蓄粮食所用,官方人员途径这一段区域时方便就近觅食。

    而蜀地主要的税收还是以那种容易储存,便于携带的作为国税上交。

    所以蜀地虽然因为都江堰的存在所以粮食相当发达,但因为交通不便,李适计算粮食时,一般上不会把蜀地的粮食给计算上。

    而现在李适发展的畜牧业规模开始遇到瓶颈,想要继续的发展,变得困难起来。

    牛羊之类的牲畜随着河套地区的开发还会更进一步的发展,但鸡鸭鹅之类的禽类,随着李适大力支持,却也已经逐渐的接近了瓶颈,或者说整个畜牧业都会有一个瓶颈。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饲料上,畜牧业想发展,饲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就拿现在的中国举例子,中国自己的耕地完全能做到自给自足,但即使如此中国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大豆、玉米、土豆等等粮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用来制作饲料。

    想要实现十四亿人的吃肉自由,那这些动物们所吃的粮食,其实不会下于中国人口所需,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会更高。

    如果这些粮食纯粹由本国饲料或粮食提供,那就注定了畜牧业的生产上限,甚至严重一些会出现人跟牲畜抢粮食的情况。

    在这样的情况下,向外界进口粮食自然成为了最优选择。

    第一是因为这样买来的粮食更容易突破本国畜牧业的上限。

    第二点是,中国土地虽算不上穷乡僻壤,但就整个世界来说的确算不上是最优越。

    其他国家的粮食成本哪怕加上了运费,都比中国的粮食成本要低。

    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口外界粮食制作成饲料,实际上反而相当合算。

    而李适现在的问题是,纯粹靠着国内粮食供应,想实现讯牧业的大突破是不太可能的。

    自己的禽类养殖基地,交给祝鸡翁饲养的鸡鸭,每天的出栏就超过了二十万,鸡蛋更超过三十万,但这些东西先被军队拿走八层,剩下来的两层又多被长安的权贵拿走。

    剩下来的想要把这些普及到百姓层面,不是李适不想要去做,而是李适真做不到!

    除非李适能拿下河北等地,开发彭城等地区,但到时候,李适麾下的百姓规模增加,那就必然需要让更多百姓吃到肉,这样就陷入了死循环。

    因为在农业社会,只靠国家本身想要让百姓们实现肉自由真的是很难很难的。

    当然,如果百姓过年时能吃上肉就算盛世,那李适感觉自己还是抹脖子算了,自己的脸面实在没有野猪皮来得厚实啊。

    所以,至少在工业革命没有到来前,生产力没有提升到一定程度,李适如果想要实现全民炼精化气,要么等待生物繁殖,过几十代把不会产生内气的基因自然淘汰掉,容易产生内气的生存下去,否则还是去想象怎么样增加百姓蛋白质的摄入吧。

    除了食物方面的限制,第二个就是医学上的限制了。

    因为这种功法被陈云改成军中功法,而在军中将士手中,又会自然而然的将其微调整。

    这些调整真的太细微了,如果将士们用顺手了,很可能会慢慢沉淀下暗伤来。

    甚至会出现那种你修为越高,实力越强,结果反而死得越快的情况,又或者你缺少某些营养,但是军中的伙食之中又没有提供。

    总而言之,各种奇怪的病症都有可能会出现。

    这就需要医疗营每个月对将士们进行一次体检,告知将士们的身体状态,等到确认他们掌握内气,且没有造成什么暗伤,才会放过他们。

    但享受这些待遇是什么人?是李适的嫡系部队红衣军。

    他们自然有着最好的食物与医疗,但想把这一份初创的炼精化气的方式进一步在曙光军团,甚至整个军队中推广开来,怕还需要好好的磨一磨。

    哪怕让它的效果下降,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