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章把我们商议出来的封君与诸侯王的分封规矩都发给他们,基本上你就理解,现在地图上红色的地方,我是不会拿出来分封的。
黄色的地方我允许作为你们封君封地,但在建立诸侯国后,这些地方的土地会回收,不愿意跟着你们前往诸侯国的百姓也不允许离开。
至于其他的地方你们尽管建立诸侯国,我不在意,这天下也许比我们知道的更大!”
张九章很快就把一份份纸张送到一位位将士们手中,倒把分封的规矩说清楚了。
首先第一条,想要分封就必须要拥有彻侯爵位,而现在河北之战后,韩知兵、陈云和甘章三人到达了巅峰,拥有彻侯爵位,而其他统帅基本上最多只到关内侯。
孟西白之中的白巫,以及河套之地的萧何两人平分了灭代国,导致两人都没上彻侯。
至于甘章则等他回长安后,再另外进行封赏。
最终规定,到达关内侯基本上能分封最基础的一个乡,也就是五百户到六百户。
而到达了彻侯,就能够分封三到五个乡,也就是一千五百到三千户。
等到超过了三千户,就不再是彻侯,而是到达封君水准,基本上能掌握一个县了。
李适继续的说道:“我不会直接给你们诸侯王,而是用封君过度一下。
毕竟不论项策羽,还是嬴子婴,他们都是有各自忠心的家臣与百姓,但你们什么都没有。
我就算丢给你们一个诸侯王,你们想在荒野中开辟出诸侯国也难做。
所以就用封君过度下,至少要知道怎么样的管理百姓,怎么样发展经济。
成为封君后,如果你们想去做诸侯王,就来上表,我会允许你们开府招募私人门客,去中原之外的土地去建立诸侯国。
同时你们为中原付出的所有功勋与贡献,也会记录在案,在将来你出国门时,转化成物资与允许迁徙的人口来支援你们的发展。
当然,如果你们对成为诸侯王没什么兴趣,那就继续在中原做封君,立下了功勋我继续赐予你们食邑。
不过先说清楚了,在中原地区的食邑只是单纯食邑,你们并没有独立的司法、兵权和外交权等等,而且在你们死后每代都会回收一个,一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乡为止。
只要你们后代没有犯下什么不赦之罪,都会给他们留着。”
第五百一十六章 各自的抉择
听到李适的话,在场的一众武将有些发愣,一时间,自己也不知道应该怎么说话。
不过在这时候,陈云倒第一个反应了过来,站出来大声道:“多谢大王恩赐!”
在场武将们也纷纷反应过来,这时候也都纷纷开口感谢道:“多谢大王恩赐!”
李适挥挥手,继续道:“你们都是意志跟着我的老兄弟了,也都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将领,我现在成为了大王自然也不想要亏待你们。
让你们现在就决定出自己,甚至你们家族将来的命运也并不现实,所以今天我只是以宴请的名义宴请你们。
这副地图也会在这里放上三天,这三天时间你们随来,然后把你们想纷纷的地方写给九章,告诉我你们要分封到什么地方。”
“毕竟这些食邑,如果没有出现什么意外的话,会在你们家族的手中慢慢的传承下去。
所以挑什么地方,你们自己挑选仔细了,我就不在这里了,你们慢慢选,选好了告诉我。
另外,如果有人挑中了同样的食邑,你们最好自己先私下商议好。
否则我直接按照谁的军功高,那就给谁的一刀切!”李适说着挥挥手,“明白了,我就先走了!”
“恭送大王!”众人听到李适的话,纷纷对李适行礼。
“喂喂喂,老张,你可别走!”一众武将见到张九章要走,倒是朱明眼疾手快把张九章给拉住,说道,“今天这出到底怎么回事,你给解释解释?!”
“大王都把地图拿出来给你们发封地了,你们还有什么别的要求?”张九章满脸疑惑。
“就是因为大王把地图都拿出来了,所以我们才有些发慌啊!”
郭七抿抿嘴:“他们我不知道,但我不想要去做诸侯啊。
我本来就是给大王扛旗的,继续跟大王混就是了,对诸侯王什么的,我真没什么兴趣。”
“就是!”陈云点头道:“我们跟着大王从陈郡杀出来,也就想着一直跟着大王混下去。
诸侯王又怎么样,秦王,霸王,楚王,那些个诸侯王在大王面前算个屁!”
陈云也是支持郭七的,如果不是这么纯粹对李适追随的觉悟,曙光天赋也不会在陈云的手上展现了,毕竟对很多曙光军团的战士们来说,没有李适,就没有这个世界!
“如果你们觉得是去做封君比较的好,那挑选的地方就比较靠近红色非分封区域就好。
随着大王的内政一步步的规划过来,难道还会落得你们的坏处?”
张九章听到众人的话,自然对众人进行解释。
最终张九章目光落到韩知兵的身上,这时候的韩知兵多少带着几分迟疑与犹豫。
显然对韩知兵来说,有机会建立诸侯国他是很喜欢的,尤其李适的政策将来是有军功就能够把军功存下来来换取物资,对韩知兵来说,这样的政策实在是太好了。
只不过听到了陈云等人都不选,自己去选就有点不好意思了。
韩知兵与陈云等人是不一样的,最大的不同是,韩知兵自己天生就是士这个阶级。
所以对成为诸侯,传承自己的姓氏,有着本能的追寻。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李适提出的政策,他最是期望能够分封国内的。
只不过,李适一直以来的坚持就是,中原地区汉承秦制,以郡县制进行统治,而这一次更是划定了铁律,不得在中原地区进行分封,甚至连食邑都不被允许。
不过,现在李适到底开放了相应的区域,韩知兵抬起头,对张九章问道:
“丞相,大王说军功能够换取资源,我们天下统一后,这是准备对匈奴下手?”
张九章感叹韩知兵对于军事就是敏锐,道“大王说草原必须要拿到我们的手中。
不然,等到草原休养生息,这场战争我们不打,未来我们的后代怕还是要打。
因为草原的生存环境比我们中原更加的恶劣,而匈奴人又宛若野兽,不懂得开发。
所以他们唯一能够做得就只是掠夺,这是无法避免的!”
“那准备什么时候打!”韩知兵神色严肃的问道。
张九章道:“东边至少要蓟县到长安的运河要完全的修缮起来。
至于西边,就看未来的西秦与西楚能够做到什么地步了。
我们会尽可能的维护好这条河西走廊,给那两个国家输送物资。
但他们能不能在西域之外的土地扎下根来,也就只能看他们自己了!”
“我明白了……”韩知兵点点头,继续道:“南边呢?长沙郡,庐江郡以南都能够作为封君的封地,是因为赵佗吗?要不我带兵把他给灭了好了!”
“南方最大的问题倒不是对手问题,而是气候问题与卫生问题。
所以大王派遣了医疗营前往南方,把各种预防湿热,治疗疾病的方法前去尝试与运用。
而且有吴芮在,至少牵制南方赵佗足够了,所以短时间内大王没有对南方用兵的意思!”
张九章道,“因为大王说南方地区是我们华夏民族内部问题,可以用时间去慢慢解决。
但北方是异族问题,如果现在不解决,拖下去肯定会成为心腹之患。”
“我知道了……”韩知兵若有所思,听着张九章道,“张丞相,不知道是否允许我回去思考几天,再做答复!”
张九章从容不迫的说道:“大王说了,每个人都有三天的时间慢慢思索。
严格意义上来,只有到达了彻侯,且有五个乡的食邑才能拥有开府之权,说到底也只是你、陈云与甘章有这个权利而已。
是否要动用这个权利,自然是你自己说了算!”
韩知兵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他看着眼前的地图不由自主的陷入到深思。
拥有这个权利,他自然是希望成为诸侯王的。
而成为诸侯王,那么把自己的封地建立在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上自然是最好的,等到时候封地交还时,也方便自己把物资直接从封地送到自己的诸侯国去。
第五百一十七章 韩知兵的抉择
宴会结束,分封的消息开始传播了开来。
大秦虽然苦役百姓,祖龙违背了当初的法治契约所以导致了天下纷乱。
但因为大秦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过度,结果没有足够的官吏来管理这个天下,从而让郡县制的优势发挥出来,这也是天下纷乱的原因。
所以,李适提出中原内郡县制,中原外分封制,并且给双方划定黄色的区域作为食邑缓冲区,对李适麾下的将士们来说,还是相当受到欢迎的。
因为不是什么人都想出去做一番事业的,像那种人要走出舒适区的鸡汤听听也就得了。
要真的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压上去做那肯定是脑残了。
因为所谓的舒适区的确桎梏了你的发展,但同时也是对你的保护。
不是什么人到了外面的世界就一定能够有所发展的,更多的直接就没了,能活着回来就很是不错了。
用乾卦来解释也许更适合,比如说乾卦的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和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都说明一个人取得了不错成就与功业,只不过也个是小成就,一个是大功业。
但这中间两挂的跨越是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和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这两步跨越,按照八卦来说八分之一的概率去计算,基本上六十四分之一的概率。
这个数据放在现实中,比例会更进一步放大,只要欲望不尽,这考验永远不尽。
所以像韩知兵这种国士无双之人,自然希望自己更够创造一番伟业。
哪怕自己在李适赏识下取得了天下武将最出色的成就,但即使如此依旧是不满意。
但陈云有所不同,陈云的目标原本只是感谢李适带着自己走出了泥潭而已。
哪怕到现在,陈云觉得自己跟随李适一路所获得的也已经非常满足。
他从来都只认为如果不是李适,自己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哪怕到现在的位置也都只是机缘巧合而已。
更不要说,现在自己掌握着最受到李适信任的曙光军团,难道自己到了外面,还能够拥有这样的兵力与实力吗?
安安心心的在这里做守护这个国家的统帅难道不好吗!
双方身份不同,能力不同,见识不同,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不同,自然选择就不同。
不过,诸侯分封的消息传播,对于李适麾下的武将们来说只是有所悸动,但对天下诸子流派却引发了相当大的动荡。
诸子百家为什么秦之后,仿佛整个都销声匿迹了起来,那自然是因为统一的政治政权,对于诸子百家来说几乎是绝对的强势。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有着你不用我那我就去别国混的想法,时不时就拍拍屁股就离开了。
但现在不一样了,自从大秦统一后,诸子百家就直接被祖龙碾压了。
甚至还出现了农民起义这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事情,但随着李适推动分封,诸子百家突然感觉,属于他们的时代又重新归来了。
自己就算是不受李适待见,但还有其他诸侯能选择的时代来了!
可以说,李适分封的消息才刚刚放出来,武将们都还思索着应该选择较中原的外围区域,为以后向外迁移诸侯国做准备,还是应该靠近中原区域,靠着中原繁华,自己也能多吃一点食邑。
但在大学中,各门各派因这次分封,却已经骚动了起来。
因为他们从学院中出来后,如果走李适给他们安排的职务,那自然是按部就班发展。
毕竟和平年代想要实现快步跳跃的升官是不现实的。
但如果他们投靠了一个有前途将军,这将军真成功建立了诸侯国,那自己就是一步登天。
所以这分封消息传播开来,韩知兵、陈云等功勋卓著的将士有不少学子过去投石问路。
在一些喜欢投机取巧的人看来,自己本来就应该是天命不凡之人,当初因为自己晚生了几年没有找到机会,但现在,这个机会自己可不能错过了。
只不过,陈云直接闭门谢客,什么人自己都不见,而韩知兵虽有招门客的意思,但他自己到底不是那种擅长待人接物的人,见得多了烦了,就躲在了靖灵殿,图个干净。
这时代,可没萧何月下追韩信,并且把韩信推荐给刘邦的恩情。
所以韩知兵想来想去,这时候能够给自己拨云见日的人,要么去找李适,要么就只剩下白起了。
“哟哟哟,你怎么有空过来!”白起见到韩知兵,不由道:“听闻你要分封诸侯王了!”
“是封君,跟你的武安君一样!”韩知兵看着白起,沉默了一会儿道:“但我不知道分封什么地方交好了!”
“嗯嗯?”白起看着韩知兵,道:“汉王拿出了那么大一张地图给你,让你自己从地图上挑,你有什么疑惑的。”
“就是因为给了我这么大一张的地图,所以我才会犹豫!”韩知兵道,“大王给我们的选择真的很大,西域、东北、蜀地南部,长江以南,这些地方郡县随意自取,都可作为郡县。”
“所以,你是不知道自己应该选择什么地方好?”白起听到韩知兵的话,不由道。
“嗯!”韩知兵点头说道:“正是因为这么大的地图,所以才让我感觉到疑惑。
我不知道应该选择什么地方作为我的封地,而未来又能够有所发展。”
听到韩知兵的话,白起不由摇摇头,道:
“这有什么好考虑的,李适以后的敌人在哪里,你就去哪里待着也就是了。
你忘记了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