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张九章学自法家与儒家,不论是哪一家都不喜欢人口买卖这回事。
反而是陈知白若有所思道,“大王说得是雇佣……若是雇佣那么自然便是有期限,若雇佣期到了应该也要怎么样处理?”
陈知白是道家出身,对他来说很多事李适提出来了,那他也很愿意顺其自然的解决。
当然如果实在是不能用顺其自然或者拖一拖这种官场手段解决的事他也不会同意。
“还是按照当初的政策来,五年的学习期,五年的考察期,若是能融入我华夏文明的,且为建设我华夏文明付出过努力与贡献的,便授予他们户籍,让他们把这件工程给修好后赐予相关的姓氏,从而增加他们的归属感!”李适说道,“从而一定程度的减少劳动力。”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陈知白思索道:
“大王可以鼓励让没有拥有户籍之人代为服役,服役后根据表现对其上户。
到时候国没户籍之人会越来越少,同时其中的富户为了寻找没有户籍之人,想来应该会想到去异族购买劳动力进行顶替。
如此对富户来说方便不少,对异族来说,更是给他们一个融入我华夏的机会!”
李适一脸果然如此的看着陈知白,陈知白一脸肃穆,这话语说出来甚至带着几分神圣。
这政策好吗,自然是好的!
对富户来说,能用钱解决服役问题又有什么不好的,对异族来说,没这户籍的他们来到中原他们也活不下去啊。
最重要的是这种事情只允许没有户口的人来替代服役,对官方来说,能尽可能增加手下户口,自然也就能增加税收!
而且政府有参加人口买卖什么的事情吗?没有。
政府只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中原土地,没有户口的人一个拥有户口的机会,这妥妥是来自官方的关爱啊!
不论
李适可以想象,这政策如果发布出去,以后不论是对北方,还是对南方,捕奴行业怕不是全面兴盛起来。
第五百二十五章 户籍的福利
兴盛便兴盛吧,毕竟自己又不是把他们当做是奴隶用,只要他们十年努力,就能跟广大大汉百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身为外族之人又有什么不满意的,现在的大汉可是世界灯塔啊。
“不过,这样的话需要进一步提高户籍价值!”张九章道:“拥有户籍的百姓是要交税的,若户籍价值降低,很有可能会出现百姓隐藏户籍到富户世家麾下,豪门给与百姓庇护藏匿,甚至几年后故意让百姓的孩子不上户口,专门给富户来顶役的情况!”
“这的确是需要考虑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姓虽然短视,但可并不是不聪明!”
李适摸了摸下巴道:“户籍经过刘喜君的编撰,我们已经掌握得七七八八。
但天下大乱,有多少百姓逃入了深山之中不肯出来,有多少百姓被豪门世家收纳成为了他们的奴仆家丁,这些人可都是我们顾忌不到的人!”
说实话,这世道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哪怕李适乘着天下大乱编辑人口,但李适非常清楚,不论从战国遗留下来的世家贵族,还是些本地豪门大户,趁着天下大乱收拢些百姓,吞食些田地,几乎是地主阶级本能行为。
像关中,三河,两淮之类的地方还好,因为这里是战争最激烈的地方,凡有什么豪门大户的肯定被路过的起义军或者官军给吃得干干净净。
但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就不一样了,像项梁在会稽郡起兵,转眼就拉出了十万人马,显然会稽有不少项梁这些世家的下属。
项、赵、魏、燕、田、韩六国余孽手中的力量随着从反秦开始到自己即将统一天下,这几家的力量已经在这动乱中被吞噬的吞噬,消耗的消耗,已经没什么了。
但这个世界上的地主也不都是像是这六国起来直接反秦,然后割据为王的。
比如齐国朱家,他就守着齐国的一亩三分地。
当初还反抗过项策羽,不过在项策羽展现出了云气能力,再加上田氏死绝,也就顺势的投降了项策羽,让项策羽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临淄。
而项策羽倒也在范瑾瑜的劝告下放过朱家,而朱家的任务便继续造盐,贩盐。
比如儒门孔家,一直以来他们家都不沾惹是非,田氏掌权他们就吹田氏,项氏掌权他们就吹项氏,一副我丝毫不会去做官的清高态度,等到天下真正平定再说。
总之就是一副努力苟下去,只不过在这过程中,他们家也多了那么几千亩的田地而已。
当然对李适来说齐地的那些世家倒是真的好解决,毕竟等到自己杀到了齐地,到时候想要杀就杀,想要废就废,真正的问题还是自己势力范围的巴蜀地区。
巴蜀地区,像出过张若蜀郡张氏,出过樗里疾的严氏,出过李冰的都江堰李氏,而且还有巴清氏、卓氏等等富豪,可以说典型的庙小王八多,里面关系更是说不出的盘根错节。
如果实在蜀地发生了动乱,自己大军派遣过去直接扫荡,自然能把这些家伙给扫荡干净。
但现实就是蜀地不但不动乱,而且该上缴税收的上缴税收,该上缴粮食的上缴粮食,一副我已经躺下了,您请随便的姿态,这让李适很难受啊!
如果蜀地肯反抗一下也好,自己二话不说便是派兵过去把蜀地给平了。
但现在蜀地什么都不做,这让李适没有借口把这些渣渣都给收拾了啊!
“必须要让百姓对户口身份的有所重视!”李适道,“强制去办理户口,肯定反而会闹得民怨沸腾,就算不会发生起义,也会让我们民心大失,所以还是稳一点,诱之以利吧!”
“怎么样诱之以利!”听到李适的话,陈知白道,“还每年年末给有户口的人送糕点?”
“中秋送月饼,端午送粽子,过年送糕点倒也也不错!”李适喃喃道,“与之相比,我觉得他们更需要的是生而为人的权利,只有成为了我大汉户籍上的百姓,才能拥有这权利。
首先是农业补助,比如只有上了户口耕种时可以半卖半送的把我们的铁制农具给他们。
比如需要耕牛时,能够有资格获得租借耕牛的资格。
然后是教育上,只有上了户口的百姓的孩子才能入小学读书。
再然后是道路上……”
“道路?!”张九章听到这词倒是有所敏感,因为作为总负责人的张九章最是清楚,道路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吞金兽,不论是钱粮还是人力,只要丢到这里面就消失不见了。
“道路需要建立官用,民用,以及两用的通道!”李适神色严肃道。
“大王请细说!”张九章听到李适的话,到是神色一正道。
李适道:“像传递紧急军情的道路,除驿站马匹以外谁都不能用,这道路修建标准最高!
至于两用通道,如果进入战争时期,这道路专属军队开拔所,物资运转等等。
而非战争时期,这里可以给民间百姓运输所用,不过百姓走这通道需要交钱,因为国家为了修建这道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这一条道路的修筑标准次之。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为隐性的商税,毕竟直接向商人收取,终归是不好的,不过他们想要把手中的货物快速的运转贩卖,这过路费还是要上交的!
至于最后民用的,基本上是只郡县内相互连通的正常道路。
这种道路也能到临近郡县,但因为不收费,所以人多一些,标准是三种公路之中最次的。
当然具体的标准我并不清楚,你与王二宝商议着制作也就是了。”
“遵令!”张九章听到李适的话,到是低头对李适保证道。
“除了这以外,便要把图书馆给复制到一个个教社中,凡学子,凭借户籍与学生证明,便允许在图书馆中进行阅读,至于借阅则需要拿出一本书进行交换才行。”
李适笑容满面的说道:“就先这样吧,以后有什么能加的福利,都慢慢加到户籍上,我要让所有没有户籍的人都羡慕户籍的重要性!”
第五百二十六章 暖阳高照
冬天已至,就在李适、张九章、陈知白等人商量好了户籍的事宜,天空中已飘起雪花,这雪花白茫茫的绵连不绝,而且有着越来越大的趋势。
显然,刚刚才离开了长安不久的项策羽与孟西白接下来怕是要冒雪赶路了。
“既然准备要发糕点,今年糕点准备的怎么样了?”李适对张九章问道。
“已经在准备了……而且百姓手中也收到了不少的预收款项,一份二十刀币!”张九道,
“今年发年节礼物,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不会像上次那般匆忙了!
尤其今年安排了不少要回乡探亲的将士,让他们顺路把这些面粉运送到他们故乡去!”
“一份二十个刀币吗……”李适的嘴角抽搐了一下,对政府来说也没有什么赚不赚的,就是图个年节到来的喜庆,赚钱……自己的目的从来就是不是赚钱。
但不论怎么说,李适还是从这里面赚到了一点点的。
只不过所谓的年节福利闹到最后居然还能够赚到钱,李适表示随着整个体系的磨合,这钱自然就这么的磨合出来了。
在这过程中的原材料是自己种植出来的,人力成本更是几乎没所谓的人力成本。
毕竟自己动用的人手要么是官府,要么是军队,总而言之,基本上都是体制内的人。
而体制内的人干活怎么可能给钱,这都是体制内的任务与工作啊!
而那些大厨有了第一年经验,第二年再做这些时,不説游刃有余,至少一个个做起来也是熟门熟路,少了许多磨合时间。
再加上去年糕点制作出来还不错,多少积累了些信任,今年百姓怀着大过年的,别人家都买了一份便宜糕点,吃得开开心心,自己自然也要买。
而更重要的是,原材料自然是李适命令人统一采购与配送,但制作时,肯定是一个郡县一个郡县各自命人制作,虽然每个郡县制作出来的糕点不一样,但大多数都用得是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哪怕一开始有些生疏,但到后面生产出来的自然越来越标准。
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糕点,味道每个郡县有每个郡县的风味,至少不会让本地人嫌弃。
说实话,真出现贪污这些糕点的贪官污吏其实也没什么事,有教社里面的百家弟子盯着,有归乡的军旅之人看着,如果贪官污吏真的伸出这手,有了迹象多得是有人回来报告。
实际上,百姓们也是很聪明的,如果吃亏了,下一年预订少了。
上面也就多少能知道些马脚来,某种程度来说,这算是百姓与最上层的一种沟通渠道。
“这雪有越来越大的趋势,看起来明天要安排人进行扫雪了!”陈知白抬起头看着外面,略带着几分感叹道,“不过到底瑞雪兆丰年,对明年来说,应该是个好兆头!”
“你们不是研究出了呼风唤雨的技术了吗?能不能把这风雪天给驱除掉?”李适问道。
“……”张九章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一下嘴角,而陈知白更开始翻白眼了。
张九章弱弱的说道,“您大概要变多大范围的天气?”
“整个国家能做到吗?”李适听到张九章的话,顿时兴致满满。
若真能做到,那以后自己的国家也就是风调雨顺,再也不需要担心自然灾害问题了。
“做不到!”张九章一副你还是杀了我的表情,道,
“就算是觉醒了精神天赋的文臣一般上能够变天的范围也就只有一郡甚至一县。
至于持续的时间,在没对抗的情况下,大约能够持续二十四小时。”
“没有对抗?”李适听到了张九章的话,到时略带着几分的疑惑。
“额……”张九章解释道,“比如说天气正在下暴风雪,结果变天要驱散风雪天,这本身就是跟天气对抗。又比如拥有变天能力的两个人进行直接的变天对抗,都会减少时间。”
“不论怎么说,拥有变天能力,在战争中相当大的占便宜,以后我们的军队是不是应该安排一个随军的文士,来协助呢!”李适摸摸下巴若有所思道。
“这……”陈知白赞同的点点头道,“大王英明,便让他们作为随军军师好了。”
说实话,这么安排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战功封爵问题。
文臣能战功分爵的机会通常只有三种,一种是初期的战略制定,一种是后勤处理分润战功,还有就是守土有功了。
对绝大多数文臣来说,想要获取到战功的渠道不像是武将那么的直接。
这就让因功受爵的背景下,文臣会相对吃亏。
陈知白自认为多少算是一个文臣,增加文臣战功封爵的正规渠道总归是一件好事。
“那就按照你所说的!”李适点头道:
“今年我们正式平定了河北,项策羽更是愿意西行,统一天下已经指日可待。
天下我还管不到,但关中从今年起正月一日到五日,必须要暖阳高照,不许雪雨!
就让大学里面诸子百家的各路学者,过来驱散云雨吧,总之,那几天我不许是阴天!”
开玩笑,这雪继续这么的下,怕是迟早会成为雪灾。
如果没有解决的手段,那也就算了,但是有解决的手段,自己凭什么还要忍着。
一个个在大学里面的学者,别以为我的教育资金是这么好拿的,一个个给我出来干活,统统给我去变天!
什么不会变天?靠,那你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做什么?!我怎么能让你继续误人子弟!
李适已经想好了,变天这项技能必须要想办法普及开来。
别得不说,至少有这呼风唤雨的能力,对百姓们来说,足够保障他们的生活了。
张九章与陈知白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再看看李适那看起来高大宏伟的形象,自然明白李适纯粹是看天气不爽而已。
不过这两人也对这下雪天不是很爽,最重要的是,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