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兵道争锋 >

第250部分

兵道争锋-第250部分

小说: 兵道争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如果不愿意升迁的,在这里做养老院也可以。

    真正需要胆颤心惊的是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

    他们进入到这御学司后,至少头三个月基本上都跟外界失去了联系进行封闭化学习。

    因为这三个月是考核期,凡进入其中的官员开始被张恢带领的廷尉府,进行严格的审查,以及确认他们在职过程中的表现。

    官场讲究的是人走茶凉,尤其御学司这种新建的,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职能的组织。

    而很多人干活,也基本上都是欺上不瞒下,所以这些违法乱纪的家伙进入到御学司后,他们的下属可没有为他们鞠躬尽瘁的必要。

    甚至真查到他们,他们现在被封闭式的教学中,他们下属哪怕有忠心也联系不上他们啊。

    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官员一开始,还在里面认真的学习,但学习着学习着,就被张恢把人给带走了。

    说实话这对这里面的官员多少还是有几分心理阴影的。

    但等到三个月封闭学习期结束,他们可以联系外面时,发现基本上在这里面走了一圈的人都顺利升官了,而且基本上都是一千石的职务。

    同时这些人也成为了整风运动的种子,伴随着他们被安排到关中各个不同的城市,宣布了整风运动的全免铺开。

    毕竟有资格来考试,说明有政绩,能够通过审核,说明能尊法,最后考核通过,说明这些人能够领会上面的意见,这些人不用,那要用什么人!?

    这些拿到官位的人,不论他们的本质到底如何,至少他们在行为上无可挑剔,思想上与李适一致,到了新职务上,那自然也需要表现表现的。

    所以,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在他们离开御学司后,才算真正开展了起来。

    这到底能够有几分用处,李适不知道,但李适弄出这东西只是两个目的,一是要向外界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依旧是百姓立场,就算是统一了天下,自己也一样是泥腿子。

    所以你们当官的给我好好当官,别以为当官了,就以为自己高人一等了。

    第二点,就是对官员进行警示。

    除非你们有能力,在自己离职半年后,依旧隐瞒自己在职务上违法乱纪的事情。

    如果做不到这点,那每次升官,就是你们的夺命琐。

    当然,如果真能做到这点,那基本上就是说明了司法,行政和制度全面完蛋。

    这国家基本上没救了,李适表示,自己不是神仙,这样的国家还是让后人推到重来吧。

    整风运动,李适基本上针对的只是官员,尤其是那些六百到一千石左右的中层官员。

    李适并没想扩大整风运动,因为只是中层清理一批蛀虫,还是很容易填补进来的。

    但如果把这扩大到上层或者下层,那就很容易失控。

    因为向上容易形成党争,向下容易形成暴乱,而中层属于有实力但实力又不够强,且目标清晰,想要收拾一收拾一个准。

    当然,整风运动的目标只是为了整顿一下风气,梳理梳理目标,其他的李适并不着急。

    还是那句话,李适在入主关中后,基本上走得就是稳扎稳打路线了。

    哪怕进行整风运动,实际上还是希望麾下官僚心思收一收,给我继续干活继续生产。

    所以春天到来,李适自然把精神给重新放到春耕上了。

    虽然冬小麦已经在冬天就大面积的种植了下来,但除了冬小麦,还是有很多农作物基本上都需要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所以到了春天,对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王朝来说工作量暴增。

    政府、屯田营、农家,教社,各种与农业有关的组织都开始变得繁忙起来。

    尤其李适制定了五年计划,来调整整个国家的种植体系,这是第一年,工作量自然多得有些吓人。

    比如南阳、河南、淮河、齐地、尤其去年刚打了战的河北,一处处地方都能见到官员、老兵,以及广大百姓繁忙的身影。

    李适对这年还是相当看重的,毕竟这批粮食丰收了,百姓们也能享受到国家统一带来的利益,这对维护整个社会稳定与发展有着别样的意义。

    所以整个春天,李适的政治体系都在满负荷的运转。

    而等到春去夏来,甘章终于拿出了李适想要的成果,准备要动身前去汉中了。

    另外这一次,陈云跟韩知兵也跟着来了。

    是的,这一段时间李适一直都没有去找甘章,除了李适忙与春耕,而且甘章正在与韩知兵,白起一起闭关。

    简单的说给李适弄出从军能打战,回家能耕田的专业兵种。

    而李适也没催促的意思,因为这东西也不容易捏。

    原本李适感觉最迟能到盛夏如果还没研究出来,那就会把甘章赶到汉中去,毕竟秋天需要在汉中开拓土地种植冬小麦。

    但现在,甘章能这么及时的拿出成果,作为甲方的李适还是很满意的。

    “大王,这是由武安君和淮阴君联手设计的战部天赋,暂时称之为传承!”甘章道。

    “传承……”李适听到甘章的话,疑惑的看了看陈云与韩知兵,这东西听起来不靠谱啊!

    甘章看着李适满脸写着,你别看我是百姓出身,但你别骗我的表情,倒连忙解释道:

    “大王您是知道的,一般上来说,想要完成技巧熔炼的,只有技巧类天赋。

    您想要让百姓适应各种农具什么的,靠着掌握器具这个天赋也能达成。

    但想要我训练出兼具素质、意志、云气、技巧等多种效果,可独自行动,也可以集体协作,从而提升来提升百姓们的耕种效率的战部天赋。

    如果有异族入侵华夏,百姓们能随时放下农具,便拿起武器与敌人进行搏斗的农民。

    一般上来说,有这么多要求的天赋是不符合兵法规律的!”

    “对于淮阴君与武安君来说,他们就是写兵法的,所谓兵法不符合规律,对他们来说,只是要改一改兵法内容就好了吧。”

    李适表示,自己身为甲方就是要五彩斑斓的黑。

    李适目光看向了韩知兵,李适表示,我家兵仙就是这么强,就应该这么强!

    韩知兵站出来,因为接下来的内容怕需要自己进行解析了:

    “就算能做到,但这东西弄出来不仅仅只是我跟武安君两人能够随意掌控,要是如此反倒是简单了。

    像意志贯彻,曙光天赋,或者由军乐衍生而出的共鸣都能达到你的要求。

    但这天赋有个问题,我们能使用,但扩展到整个将校,甚至需要让百姓掌握。

    正常的战部天赋,对于组织力与素质的要求都太高了,所以真正的难度是在这里。”

    说实话,白起与韩知兵两个家伙越是研究,越是能够感觉到李适的要求不是自己想要弄就能够弄出来的。

    要知道就算孙武填进去,也就弄出了一个协力,而这种东西顶多涉及到组织力,想要向着技巧与意志衍生,省省吧,填进去两个军神,那也做不到啊!

    所以,白起与韩知兵两个家伙就在争论时,张良也参与了进来,主要是为了感谢韩知兵真弄出太阳,处于利益自然要过来拜访一下。

    而张良在动手操作上没这两个家伙强,但在战略上张良绝对能够跟这两个家伙拼一拼。

    再加上思维敏捷,以及自己最近在弄御学司的事情,就反问了一句,“有必要真的全民皆兵吗,难道不能弄出一个半成品?!”

    然后,白起与韩知兵两个家伙马上转化了思路,传承这个战部天赋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那传承具体效果到底是什么?”李适听到了韩知兵的话,不由询问道。

    韩知兵听到了李适的话,到底是热心的介绍了起来,

    “因为百姓到底只是百姓,百姓并不是兵。

    大王希望通过百姓参军,目的不是让百姓打战,而是让百姓从军队退伍后,能增加对军队归属感,以及离开军队后,也能快速的适应他原来的生活环境。

    所以,我们结合了曙光的美好向往,靖灵殿的意志浸染,禁卫军的素质打磨,以及技巧的返璞归真,打造出了这个战部天赋。

    简单的说,就是让百姓从军队中走一遭。

    让他接受曙光的信念,靖灵殿的香火,禁卫军的训练,以及农田技巧熔炼后,等到他退伍,他依旧只是普通百姓,只不过是经过全方位训练的普通百姓!”

    “感觉我白白花费了物资,然后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李适怀疑道。

    “不!”韩知兵脸色严肃道,“我们给他们留下了传承的种子,以及一望无际的未来!”

    李适看着韩知兵的目光,总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但韩知兵、白起、甘章和陈云……他们总不可能联合一起忽悠我的吧!李适默默的想到。

    “好,让甘章去汉中屯田,先尝试尝试!”李适正色说道。

 第五百五十一章 陇西的道路

    经过了最终的磨炼,自己把一片空白的农民,训练成了一片空白的退伍兵……

    当然李适十分清楚,经过这样训练的农民,若谁说还把他当做是农民来看,那才是蠢货。

    毕竟真的在军队之中走了一圈,通过军队的扫盲能够识字,而禁卫军的训练与伙食更是给了他优秀的体魄,军队之中的屯田技术因为李适主张军转民的政策之下,绝对是最先进的,最后定期去靖灵殿祭拜来增加信念,可以说,等到这些农民退伍,还真不能小视,不说退伍之后书写什么兵王传奇,以后遇到外敌真需要他们转职,几乎转瞬间就能够直接上手。

    可以说,这几位兵家大佬一起出手,的确满足了李适的要求。

    哪怕李适是任性的甲方,但是此刻看着他们一个个这么有把握,自然也要让他们试一试!

    甘章倒也不客气,马上给李适准备好了清单,显然早就在这里等着,就等李适掏钱了。

    李适也没有拒绝,毕竟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那这一笔钱自己也掏得心甘情愿。

    李适看了看清单上面的数据,倒也见到甘章详细的列出了具体的数量与效果,至于多少钱甘章倒是没有列出来,因为甘章一直感觉,让李适掏物资总是能够掏出来,而且贼便宜。

    而李适则看着清单上的项目,自己的估量,比如说靖灵殿的建设,伙食标准的制定,师资人员的调度,还有物资的调度等等,真量化成钱算上工资,每人每年支出都没到5000刀币。

    当然,如果算上一年一发的从军工资,还要要贵一些,差不多也就一万刀币左右。

    另外,这年头还算风调雨顺,虽然连年打战,但是物价还平稳,一斗米也就五个刀币。

    实际上,一人一万刀币真算不上多,也许第一年稍微多一点,但李适如果以后决定了定死了只收十六到十八岁的青年,按照人口比例来说差不多也就是2%到3%左右的人口,换算两千万人口,也就六十万人,六十亿刀币,当然换成直接物资支付,那就便宜的多了。

    而且这些人也不是光吃饭不干活,单是把汉中开发出来就足够这个价钱,以后有什么需要大型开发的建筑工程,这一批人,完全都能够成为生产建设兵团,在需要建设地点的地方进行屯田,为以后进行工程建设做好铺垫,可以是职能的更进一步的细分。

    而且这是长期的计划,就算是短期之内,甘章也就只是吸收汉中与蜀地的人而已。

    把汉中打造成桥头堡,为即将开始的沟通长安到蜀地的高架桥计划做好屯田准备。

    总而言之,李适批了甘章的借条后,甘章就带着五万左右的预备役离开了。

    随着甘章一起离开的还有王威,这家伙一直以来都被白起教育,几乎没什么实战经验。

    而甘章因为秦系将领中将才虽然有,但帅才太少,找来找去,最终还是落在王威身上。

    因为甘章的年龄已经大了,只要不突破到天人水准,那在寿命上到底还是正常人。

    虽然比常人也许延寿一点,但也不可能长寿太多,所以甘章多少也需要一个接班人了。

    而王威便是甘章选种的人,拥有王家的传承与白起的敲打,王威若说有多么强的指挥能力这未必有人相信,但若说谨慎与苟命的态度,绝对已经被敲打得深入骨髓。

    而对甘章来说,在大王手下干活,你还真未必要有多么的强大,只要会苟命就足够了。

    因为以现在大汉的体量,往往只要能够把局势给拖住,那任何对手往往就被拖死了。

    所以,甘章开始着手培养王威,先让他跟着自己去尝试调度与建设一项工程,从而明白如何指挥几十万人,甚至百万人规模的工程,在这项工程结束,他差不多快三十岁了。

    最重要的是,这个工程执行的目标之一就是挑选合格且优秀的人进入军队。

    而这某种程度上就是给王威铺路,以后他执掌相应军队也不算是空降,多少有些人脉。

    再之后,自己该教的也都教了,该铺的道路也铺好了,只要王威不死,靠着一路学来的苟命技巧,想来哪怕是靠熬资历也应该能让他稳稳成为李适麾下三大军团的大军团指挥之一。

    当然,如果他能像是白起一样,三十岁执掌一个军团,然后一战刷满战功,那就更好了。

    所以,甘章把王威从白起的手上要了过来,自然跟着他一起入川去了。

    而对甘章的做法,李适倒也没反对,因为大型工程上人力资源的调度,未必会比战场上的人力调度简单,甘章自己走得就是先工程调度,然后军事指挥的路线。

    所以甘章在带新人时也走这条道路,自然就不奇怪了,毕竟李适给甘章创造了客观条件。

    只不过当初的甘章是修建阿房宫,而现在李适要甘章修建条贯穿,长安到蜀地的高架桥。

    当然,现在甘章过去只是起个头,现在汉中扎下根,先把土地开垦,做好粮食储备。

    甘章带着部队离开,开始去汉中进行开垦,李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