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兵道争锋 >

第26部分

兵道争锋-第26部分

小说: 兵道争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李适派遣陈云等人扫清了陈郡周围的盗匪,让道路变得通畅,这才把自己的的求贤令向着周边的颍川郡,砀郡,泗水郡等地传播开来,否则求贤令也不过只是在陈县打转。

    至于更加遥远的距离,想等李适的求贤令继续传播开来怕是需要更长久的时间了。

    此刻,颍川郡的张恢手中拿着《慎子》一卷仔细研读。

    在这大争之年,对法家来说有几分流年不利,因为他们的偶像商君重法,帮助秦国统一了天下。但却没办法守住天下,甚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农民起义,对法家学说是个重大打击。

    而张恢是法家的传承者之一,他重新回到法家学说中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其中便有《慎子》,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而不是商君重法。

    而这一日,在听到李适这个陈泽乡后的继承者,不但继续高举起了农民起义旗帜,更发布了希望天下贤达之士,一同前往陈郡,进行治理的想法。

    张恢想了想,感觉这也许是自己观察所谓的农民起义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机会。

    毕竟不论春秋,还是战国,最大也不过只是出一个盗跖而已。

    但在大秦统一之后,为什么反而会出现农民起义这一种前所未有的事情,那法家对这新事务又有什么作用,这让张恢很是好奇。

    张恢准备好干粮,背起了行囊,除了《慎子》一策,便是向着陈郡而去。

    消息继续沉淀依旧还是在颍川,陈氏旁支陈禾,听到农民起义军占领了陈郡,并且向着四方贤达求教的态度,顿时忍不住的热泪盈眶,直接收拾好行囊向着陈郡出发。

    在离开颍川之前,他对宗族先辈上香,尤其对其中两个牌匾三跪九叩。

    这两个牌匾上留着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做陈相,另外一个叫做陈辛。

    消息沉淀,为了躲避秦军追捕,从邓陵迁徙到上蔡的邓陵矩看着贴在上蔡城墙上的素布,以及进入上蔡后,与其他军队截然不同,对于上蔡几乎秋毫无犯的红衣军,陷入沉思。

    邓陵矩沉默的看着城墙上的素布沉默了半响,粗布赤脚向陈郡而去。

    总而言之,随着李适的部队清剿陈郡匪患,打通了来往道路,李适的求贤令出现在楚国的视野中,很多对农民起义有着好奇之心的,或者自认有才的人,开始向着陈县到来。

    对李适来说,在这一刻才算是真正算在这个国家,发出了自己的一点点声音。

 第58章 粮食到达

    “求贤令?”魏豹看着陈知白在大梁离开大梁时发布的素布,流露出几分不屑。

    在魏豹看来李适不过只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农民,打败了一个不入流的秦国少府而已。

    又不是跟大秦正规部队作战,这有什么好嘚瑟的。

    这种人就算是发布了求贤令,又有什么人会有眼无珠的过去呢?

    真正的贤达之人肯定是向着自己这种拥有王族血统的人而来。

    魏豹心中这么思索着,很快有人来报说魏王魏咎召见。

    等到魏豹到来之时,却见到周市也站在了一层等待着,魏豹看着周市,目光中流露出几分的凶狠,因为在魏豹看来,周市这个家伙独霸朝廷,一点都没对自己的王族血脉尊重过。

    “魏豹,不日大梁将会举行义军聚会,便由你出使一趟齐国田氏市,邀请他们一同参与。”魏王咎对魏豹道。

    “诺!王兄!”魏豹答应了下来,看了一眼周市,依旧目露凶光。

    因为魏豹知道,这肯定是周市把自己从王兄的身边调离,方便自己独掌魏国朝廷。

    魏豹离开后,魏咎叹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不满意周市独掌朝廷。

    但魏咎更清楚,自己这个魏王都是在周市推举下得来的,至少现在没与周市抗衡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秦军反扑在侧,自己哪有时间浪费在这内斗上,还是把他从朝堂调离,以应对秦国反扑才是正事。

    毕竟秦国的南方军团虽然没什么北上迹象,但大秦北方驻军却已经有着南下了迹象了。

    对魏国来说,如果秦军走函关谷这一条路,韩国、魏国都是首当其冲的啊。

    魏咎看着周市说道,“丞相为何给张楚李适粮草,却又不愿意当这合纵长!”

    周市双手抱拳,对魏咎认真的回答道:“回禀大王,我与李适同出张楚一脉,更有战场情谊,若大秦如泰山倾倒,能救魏者必楚也。

    今日之粮食,不过只是想救明日之自己。

    至于合纵长一事,当今能与项氏争夺合纵长之人寥寥无几。

    其他人,或是失于血脉,或是没于名声,或是不懂兵道,除了项氏世代楚将且实力最深,由他们做合纵长才可整合反秦力量。”

    魏咎听到这话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我们便做好这东道主吧!”

    而周市原本想要说什么,但思索了一下到底没有说。

    因为他虽然光复了大魏,但现在看着李适或是军队屯田,或是招贤令,这一天一个条子的变化,总感觉有一种莫名的畏惧感。

    是旧时代的人,对于新事物生命力的恐惧。

    但周市本人总不可能因为这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就跟一直以来交好的李适处恶了。

    说到底,他们对外有大秦作为压力,对内还要联手制衡项梁,双方关系自然密切。

    不过,随着陈知白这次的到来,李适到底是跟大梁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比如魏国的粮食从鸿沟运送而来,同样的陈县的货物也能够运送到魏国去。

    只不过相对来说,这时陈县还在开发中,没什么货物好运送的。

    随着魏国粮食到达,李适让张九章计算出了军队所需要的粮食后,便开始招募流民,清理淤泥,修筑道路……一项项的工程安排下来,一副老子就是要大干一场的样子。

    说实话,对于这么伤民力的事情张九章是绝对不同意的。

    毕竟春耕才刚刚的过去,日子到了初夏,农间的事务的繁忙程度有所下降。

    但即使如此,这时候的太阳可不舒服,如果强征百姓劳动,说轻了是苦役百姓,说重了会激发民变,张九章自然不能让李适乱来。

    张九章不让,但百姓们不乐意啊!

    因为李适做事给饭吃,能剩下自己家的粮食啊!

    都是在陈县,距离又不远,早上尽量把田间的事做完,中午午时过后去李适那里打短工,还能吃口晚饭,为什么不乐意啊。

    当然,属于陈县本地的百姓终归只是少数。

    真正流民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那些出去扫荡盗贼的将领,他们俘虏过来的贼寇。

    李适说过了,要尽量的留活口,再加上除了甘平的黑鹰锐士,其他的人都是平民出身,多少也有点同情心,所以也就没杀了,而是丢过来了。

    这些人,李适自然不可能把他们放回去,而是丢到了甘章的手上。

    不过这时候春耕已经过去了,就算开拓出田亩来,想要种粮食也要等明年了。

    甘章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自己手上越来越多的预备役,在春耕结束后,甘章手上的预备役也有些劳动力有些过剩。

    不过,李适这种人什么时候会嫌弃甘章手上的预备役多的。

    既然有了劳动剩余,那自然是找事情给他们做,疏通水道,修路铺桥,难道这世道还有劳动力过剩的道理不成。

    这部分因剿匪弄过来的俘虏,只要往死里用,用不死说明他们罪不至死。

    反正经过劳动改造后,李适感觉对方应该能够融入到曙光军团中了。

    倒是另外一种,就是那些真正因为战争而产生的流民,这些人真不能用这么粗糙的办法。

    因为军管这种东西的确是万能的,但指望这一种办法管理天下,大秦就是榜样。

    所以,李适果断重新建立信誉,你只要在我这里干活,那我就包吃住,仅是这便是来了不少的流民。

    李适更是清楚,只让他们吃饱饭还不足以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

    所以每工作三天,李适便给他们一斤的粟米,这是李适给他们的基础物资。

    有了这粟米,你总是要吃的吧,李适让陈晨开了一个卖碗筷和火石的店铺。

    哦,你想要储存这些粟米,没关系李适让人开了一个陶器的店铺,尤其是大米缸。

    哦,你想要用这些粟米换取一些衣服,第二天,隔壁便出现了一个裁缝铺。

    哦,什么你想要用这些粟米去换取女人,滚!老子都还没有呢,自己解决去!

    总而言之,随着粮食不断注入,整个陈县的活力开始被一点点被激发出来。

 第59章 求贤馆

    就在陈县热火朝天的发展时,张恢来到陈郡,而跟他同行的是陈禾。

    因为都是从颍川郡向着陈郡而来,双方自然遇到了,而且双方的关系也算是融洽。

    毕竟就学术派别来说,陈禾的农家一直都是法家下面的小老弟,双方有着天然盟友关系。

    而来到陈郡后,张恢作为法家,很快便觉察到陈郡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让陈郡与其他的地方相比,显得格外的充满活力。

    在这里不论是谁,看着他们的样子都不像处于战乱中的人,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这至少说明在李适的统治下,这些人相当得民心,而民心这种东西,对法家来说在颁布与执行法律时很重要,毕竟当初商君原木立信,立得就是民心。

    两人根据指引来到求贤馆,在这里李适专门安排了酒水与点心,让人们畅饮。

    同时告知如果只是求一份工作来谋生,那求贤馆便是会提供相应的工作。

    毕竟整个陈县热火朝天的干着,不论哪里那都是缺少人手的,能识字自然最好,不识字的也没有关系,毕竟搬砖只要有手就行。

    而第二层,则是期望为吏的,只要用秦文默写一份语句通顺的百字以上文章。然后回答出张九章设定的算术题目,并且写清楚算术的方式,答对之后就通过了。

    第三层便以自己百家的身份写一份伦策,交给李适,用来推销自家学说。

    李适虽没纸张,但至少提供笔墨和竹简,足够一些学派的弟子们发挥了。

    说实话,李适对人才挺渴求的,只要确定是你识字的,那基本上这人就走不出陈县了。

    不愿意这学子愿意不愿意留下来,李适都准备把他们绑了,至少能让他们来教书识字。

    因为李适并不在乎推广什么学说,而是要强化自己军队的文化建设。

    很重要的原因是李适不是那种顶尖的大军团指挥,比如甘章调度二十万人毫无压力。

    李适相信未来碰到这种怪物会越来越多,但对李适来说自己五六万人就是极限了!

    自己在军事指挥的缺陷,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军神过来指挥,

    但没遇到啊,那李适会从其他地方去尽量的弥补。

    统一的天赋体系,优秀的基层干部,以及丰富的物资储备,这些都是李适去弥补的手段。

    说到底,打战看起来好像双方兵力拼死决战,但实际上这场较量一开始就是全方位立体化的交锋,就算遇到自己正面打不过的对手,那就盘外招把对方干掉。

    某种程度来说,甘章就是这么被干掉的,如果大秦政治清明,甘章在整个大秦的加持下,几乎是无敌的,至少李适拿甘章没有一点点的办法。

    而就算是甘章的原型章邯,在投降项羽之前,如果大秦后方给力,手上也还整整有着二十万的大军能够与项羽抗衡,最重要的是项羽的后勤比章邯的要更差,只要章邯据城死守,苟到项羽军队崩溃肯定是能做到的。

    总而言之,李适对军队的目标就是建立起完善体系,哪怕屡战屡败,依旧能卷土重来。

    所以求贤馆,实际上算是工作介绍所,把人介绍到需要去的地方。

    但对第三种,这些推销自家学说的诸子百家,只要写了论策来推销自己学说的,那有一个算一个,李适都第一时间去安排他们与自己见面,就是要把求贤若渴的名头给做足了。

    而张恢很快便进入到李适的眼中,两人交谈后,李适把张恢调度到张九章手下。

    因为两人都是法家出身,相互间的理念也相差不远,相处起来应该不会太差。

    张九章考核过张恢后,便把律法这块能拿出来交给张恢,让他因地制宜的进行调整。

    对于张九章来说,自己也总算有个工具人可以压榨,不用自己抗着了。

    张恢的到来,让李适的所在陈县的工作效率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而对于李适来说,最是意外的是陈禾,因为陈禾自称是农家,自己上辈子玩这游戏的时候,可没有听说过农家,毕竟就算是种田,李适也是一键点击完成,又没有自己种过。

    就算是有什么农家的人才,至少上辈子的游戏之中,怕也只是某些偏门的玩家能遇到。

    在现实之中,这种农家的人才可是大腿,李适既希望这家伙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份农民起义的理论基础,又希望这家伙能够改进农业种植技术,从而增加产量。

    但很显然,陈禾只能够做到后者,尤其是现在已经过了春耕,虽然后续的浇水施肥什么的也一样会影响到粮食的产量,但远不如春耕的时候来得重要。

    李适把陈禾丢给甘章,并且对着陈禾提出了试验田和优中择优的选粮种的办法,希望他能够通过实践,慢慢的培养改良出优秀的良种来,至于杂交水稻,太高端了还是先等等吧。

    说实话,这种东西真不是你一个奇思妙想能够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耐心的等待着粮食们一代代的蜕变与进化,这真正是一个水磨功夫的,需要有大毅力的人才能去做,

    但陈禾对李适这个提议显然非常感兴趣,便一头钻了进去,就不知道能不能爬出来了。

    不过,陈禾的到来解决掉了阳庆的最大一个问题,那就是药材种植。

    随着在李适的提议与支持下,阳庆建立的医疗体系越来越完善了。

    因为护士们的救助工作越来越是娴熟了,有的甚至能够在伤口上秀出花来。

    但在这医疗体系越来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