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惯性,哪怕没有“先入关中者为王”这句话,刘季和项策羽还是一南一北的分开来应对秦军的攻击。
如果在正常历史上,因为项梁找来了熊心,立作楚怀王,接下来在自己死后失去了对楚怀王的控制,反而被楚怀王夺取了权利,并且立下“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许诺。
但是,立楚怀王是在张楚政权彻底消灭,没继承人的情况下,项梁才做出的政治决定。
而在这剧情中,陈泽乡死后项梁倒想立熊心为楚怀王,不过被范谋给劝阻了。
因为这么做会直接导致楚国分裂,李适与项梁很可能会因为谁是楚国的正统打起来。
所以,为了统一楚国的反秦力量,项梁没去立楚怀王。
在项梁眼中,李适是看懂了自己对他的容忍,也没有去称王,双方默契的都不让自己脑袋上多个王,各自在自己的地盘横行。
当然,因为没有楚怀王存在,那自然也就没有所谓“先入关中者为王”的话语了。
这时候,项梁信心十足意气风发,身上披风一甩,仿佛无风自动,点齐楚魏齐三国精锐三十万向北而去,一时间身后运送物资的车辆都有种浩浩荡荡的感觉。
合纵大军来到了新乡,李适自然是宴请了项梁、田詹、魏豹和李骥,觥筹交错间,李适随口问道,“周市丞相怎么不在?”
“周市丞相在大梁统筹粮草,至于魏国的军队则交给魏豹公子了!”一旁的项伯说道。
而魏豹看了一眼李适,冷哼了一声,显然知道李适跟周市的关系走得近。
李适看到这幕,却有几分若有所思。
李适倒也没感觉项梁安排有什么错误,毕竟让积极进取的魏豹作为先锋统帅,而成熟稳重的周市负责调度联军后勤,尤其联军中是真需要一个人坐镇大梁来保证粮草供应。
因为地理原因,这个人肯定从魏国中选择,选中周市既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也是对联军安全的考虑,但魏国也是北上主力,那魏豹自然也得到了任免。
如果周市有称王的野心,那也许会死握住兵权绝不放手,但很可惜,周市要是有野心的话,那么也就绝对不会自己不坐魏王,让出来给魏咎来坐这个文字了。
“怎么张圣也不在?”李适又是好奇的问了一句。
“秦军南方来攻,我便是让刘季协助他去抵挡南方的部队去了!”项梁回答道。
李适点点头,端起酒杯说道,“那可就辛苦他们了,我在这里祝诸位武运昌隆!”
李适对这三十万的军队,也只秉承着照顾他们吃好喝好的原则去应付着差事。
然后跟项梁提出进攻新乡自己的军队伤亡惨重,需要暂时休整,就不跟大部队北上了。
听到李适这话,好几人都流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尤其是魏豹还对李适笑了一下。
项梁思考,李适到底是刚刚立功了,接下来的大战若是继续用他,如果又立功了,那齐国与魏国两方面的将士却也并不好看,便同意让李适暂时在新乡休整,甚至休整得长些时间。
总而言之,自己获得更多声望,进一步下降李适声望,这才能让自己有望收服他!
是的,没有错,项梁依旧打着收服李适的主意。
至于理由,自己是贵族,取得平民阶级的忠心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哪里来得那么多理由,这就是来自贵族的自信!
李适把这三十万大军伺候好后,便把他们向朝歌城送过去了。
反正李适感觉王离应该没有那么好对付,但这几个家伙一个个的都不把秦军放在眼里,李适怀疑他们这一战怕是会吃大亏。
而想要战场上活得久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别跟猪队友在一起。
因为你自己遇到难以匹敌的对手,不说反败为胜,至少靠自己的能力有活下来的可能。
但你身边跟着猪队友,你往往活下来靠得不是能力,而是命硬。
几天过去,风平浪静,就在李适认为自己疑神疑鬼,过度揣测了项梁时。
原本驻扎在朝歌的项策羽与范瑾瑜两人带着他们的部队从朝歌回到了新乡。
因为项策羽在朝歌大肆屠戮来镇压秦军反抗,误杀了不少赵国人跟李骥起了冲突。
项梁为了顾忌双方的关系,便把项策羽打发了回来去护送粮草,也是保护项策羽。
“张圣不在,刘季不在,项策羽这个版本之子都不在,就算我也被丢在了新乡……
项梁到底哪里来的胆子敢跟秦军决战的,老子怎么感觉他头顶上的死兆星格外耀眼啊!”
李适深吸了一口气,马上让陈守白去把所有人都给召集过来,需要好好商量了。
第72章 先算败
随着李适的命令,陈知白在侧,韩知兵、陈云、李归、郭七、朱明、钱到和甘平几人全部都来到了营帐中,此刻一脸严肃的进行开会。
“可是项梁等人要让我等北上作为炮灰?”朱明倒是怀着最大恶意揣测项梁。
“他们可不会管我们,一个个还怕我们抢了他们的功劳!”李适从容道。
“那李帅你这么着急的把我们招过来是做什么?”李归对李适问道。
“如果他们败了,那我们能不能力挽狂澜!”李适思索一会儿,却是认真说道。
“败?不会吧,他们可是有三十万人!对面秦兵看起来也不是很强的样子!”朱明道。
“如果秦军全部都有我们进攻新乡时候的水准,那战败的概率的确很高!”韩知兵道。
听到了韩知兵的话,陈云等人脸色带着几分惊愕,继而认真思考了起来。
对于韩知兵,众人基本已经认可了他。
不论韩知兵指挥能力如何,单一手随意捏军阵,让众人体会一把自己前进方向的能力,便足以让除了陈云和甘平以外的其他战部统帅认可。
至于陈云则想要继续挖掘曙光天赋,不需要什么新的天赋。
而甘平则认为,自己有老哥甘章在背后指导,至少不会比韩知兵的指导要差。
但无可否认,韩知兵已经靠着攻克新乡展现出的能力融入到团体中。
“说说你的分析!”李适看着韩知兵,对韩知兵鼓励道,因为李适也想想听听专业分析,而不是靠着自己玄学的猜测。
韩知兵倒也没有任何的拒绝,解释说道:
“实际上,在见到过曙光军团与秦军士兵交手后,我可以肯定,三国合纵军也许到达正卒水准,但跟我们相比还差一个档次,这是合纵军的第一个弱点!”
“合纵军第二个弱点是合纵军是三国联盟,虽然拥有三十万人当时相互间做不到令行禁止,与之相比,二十万秦军浑然一体,同样的指挥,两者发挥出来的效率自然不同!”
“至于合纵军第三个弱点是指挥者的能力不足。
项梁将军能把他那十万项家军队指挥得利索便要谢天谢地了,现在却陡然增加到三十万。
他怕是第一次指挥这么多军队吧!
与之相比,王离到底有多少的能力我不知道,但他与这群秦军驻守边疆多年,多少清楚自己的实力。
如果说这场交手比得是谁的错更少,我更看好王离!”
韩知兵一一的分析着自己的理由,而随着他的话语在场人脸上越来越严肃起来。
虽然一个个家伙都恨不得合纵军吃大亏,免得这群人从上到下鄙视自己等人。
但他们到底被李适按着脑袋读过点书,尤其他们的道家老师陈知白就在身边,怎么可能不知道祸福相依的简单道理。
自己到底是合纵军的,若是合纵军倒了大霉,自己也跑不了!
“以最恶劣的情况来说,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我们这六万人能不能对得上二十万秦军!
不求打死秦军,只求打平,能让我们能够从容撤退到!”李适道。
“没跟秦军大规模的作战过,我无法保证。
但如果真到那种情况,我们需要舍弃新乡,另寻战场!”韩知兵很是认真的说道。
“放弃新乡?!”听到这话,朱明先叫起来,“哪里有不据守城池的道理。”
韩知兵简单的解释道:“新乡这地方的城防我们攻城时应该能体会到有多么简陋了。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粮道会被断掉,到时候秦军围而不攻,我们便会非常棘手!”
“那你想要怎么做!”李适直接道。
“用兵之道,在于天时地利人和,若是真出现那合纵军溃败的局面,天时肯定在秦军,人和也未必在我们,我的建议是至少要把地利这一项给抓紧在手里。”
“所以真到了那时候,我们放弃新乡,引导秦军向着黄河边撤退,让秦军以为吃定了我们,然后我们背水与秦军一战。”韩知兵神色郑重道。
“背水一战,这不是自绝了死路!”听到这话,陈云却是开口说道。
“正是自绝死路,志得意满的秦军才会骄纵的对我们发动攻击!”
韩知兵指着李适桌子上的地图,划着线道,
“背水一战的目的,并不是指望我们六万士兵将将二十万秦军反杀。
而是要把他们给死死的纠缠住,让他们指挥僵化,再也运转不能。
接下来只需要一支偏军从侧翼杀出,脸面夹击即刻!”
韩知兵总结道,“所谓背水一战不过只是掩饰,真正致命一击,却是侧翼部队!”
“这也就是兵权谋中的正奇相合了!”李适略带着几分恍然大悟的总结道。
李适听到韩知兵的解释,到底明白了所谓的背水一战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军神级的战术很多军神用起来就是游刃有余,后人用起来就有几次死几个。
最典型的就是背水一战。
一般上军事上陷入到了绝地中,那就是士气低落,军团奔溃。
就算是你激发出了求生的欲望,面对着围剿过来的敌军,那也顶多是困兽之斗。
若说靠着这股气势就想反杀对手,这是要多看不起对手的战斗力啊。
毕竟对于真正的强者来说,强就是强,碾压就是碾压。
现在李适明白了,人们往往只记住了背水一战的决绝,却忘记了背水一战的结局是韩信还有支部队狠狠捅了赵军的屁股,两面夹击让赵军大乱,干掉了对手。
实际上,隐藏在背水一战背后的那一支尖刀似的部队,才是这场战役最精彩的一环。
背水一战,实际上是正奇相合兼具跨区域作战的兵家艺术。
李适说道:“按照知兵的规划,来做一份备用计划来以防万一。
由有李归的占卜来做这支奇兵,这些天知兵你辛苦一下,通过玄襄军阵让李归尽可能熟练掌握自己的战部天赋!”
“诺!”韩知兵与李归两人双手抱拳道。
这时候,陈知白在这军事会议中突然开口,道,“若真出了这样的事情,我觉得有支部队也许比李归将军更适合这个任务!”
“嗯?”李适带着几分疑惑的向陈知白看过去。
“项策羽!”
第73章 摩擦
“项策羽去了大梁,若是算上军队的话却有三四天路程。”李适皱着眉头说道。
李适的言下之意,便是真等到秦军大军压境,自己想要联手项策羽可没有那么多时间。
陈知白倒是坦然一笑,开口说道,“若说是邀请项策羽过来,借口自然容易。
此刻冬季将临,黄河结冰,水路不再适合运送粮食,项策羽不是被安排粮食运输嘛。
我们要求他亲自护送一趟军粮,测算一下粮食的运送时间,想来也差不多了。
等到他带着军队来到新乡,好吃好喝照顾着也就是了,难道还真指望他来押送军粮不成。
按知兵所说的,秦军战力之强超过合纵军,那么秦军肯定会在合纵军反应过来前决战。
否则让项梁心中有了防备,那他可就不会有三十万大军打败二十万秦军的想法了!
所以最多半月便能出结果,留项策羽半个月的时间,应该能做到吧!”
听到这话,李适思索了一下,感觉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到时候大不了自己舍得脸面,舔项策羽几下就好了,毕竟自己是年轻人,他也是年轻人,很有共同语言啊。
李适想到了这里道,说道:“若如此,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另外其他人,这半个月时间尽量去准备挡板,以及打造黄河边的防御设施!
虽然合纵军赢了自然是最好的,但真要是输了,至少我们要能撤下来!””
“诺!”所有人都大声答应,开始为自己能够在这场战争中平安下场做准备。
至于想要在大军主力已经溃败的情况下完成反杀,说实话,就算是韩知兵也没有这底气。
几乎是第二天,陈知白便是动身前往大梁。
新乡到大梁的距离虽然不远,但是道路却算不上好走,大军走陆路要三四天时间,但顺着黄河顺流而下,几乎只是一天时间便到了大梁。
可惜这黄河冬天会结冰,就算是不结冰也会出现浮冰,这就适合再运送粮食了。
所以,陈知白来到了大梁,便是找项策羽说明了情况,希望项策羽带着部队从陆路运送一次,测试一下粮食运送的时间。
“瑾瑜,李适派遣陈知白过来,让我去给他送次粮食,这事情你怎么看!”
项策羽听到陈知白的话,心中多少有几分跃跃欲试,对着范瑾瑜兴致勃勃的说道。
毕竟项梁把他丢在了大梁是想要让他好好反省的,对于项策羽来说这日子可不舒服。
“喜欢,那就去呗!”范瑾瑜从容一笑,却是支持着说到道。
范瑾瑜的目光略带着几分担心的向北方看过去,说实话,他更当心北方的战事。
作为协同项策羽攻下的朝歌的范瑾瑜,他非常清楚,秦军并没有表现出来的弱小。
能够连续的夺下新乡与朝歌是有着一定的巧合性的。
毕竟能在自己统兵,项策羽冲锋的情况下,秦军不论是果断让将士断后,还是主力从容撤出朝歌,这都说明了秦军的精锐。
这种精锐不只是指挥者的精锐,就算秦军的素质也非常强。
范瑾瑜回过神来,沉默了一会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