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兵道争锋 >

第54部分

兵道争锋-第54部分

小说: 兵道争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话,这四十万的军队听起来好像是很厉害,但实际上就算项梁也明白,这所谓的四十万大军,未必比自己上次组织起来的三十万大军要强,甚至还要弱上几分。

    无论怎么说,有着这四十万大军打底,至少能给项策羽麾下精锐摇旗呐喊。

    项梁在知道项策羽的血巫体系能够囊括四五万将士后,项梁便感觉自己这侄子有点猛得过分了,至少秦军残部几乎抵挡不了项策羽的冲锋。

    而项策羽虽然对项梁依旧尊敬,但对所谓的四十万联军却也没给他们什么好脸色。

    至少在项策羽看来,不论是自己麾下的五万直属军团,还是李适的曙光军团想要打败眼前的四十万联军也只是几个冲锋的事情。

    毕竟这些所谓的联军士兵分明就是拉来的农民。

    说实话,这种豆腐渣般的军队,项策羽是真心觉得跟他们待在一起,远没跟着李适的红衣在一起时舒服。

    反正项策羽感觉跟着他们待得时间多了,自己的实力与档次是不是停滞不前,甚至会掉落档次了。

    就在这是,李适的邀请函送到了。

    “叔父,李适送来了邀请函,邀请我们前往关内鸿门,一同商议天下大事。”项策羽倒对李适的观感不错,即刻便把邀请函交给了项梁。

    项梁接过之后,看着上面的邀请内容微微动容,然后把这份邀请函交给范谋。

    范谋看过后,把这份邀请函交给范瑾瑜,不过范谋开口:“将军是时候出发了!李适已给我们发出了挑战书,若我等不应,怕这天下尽归李适所有!”

    项梁点点头,在这时候对着范谋说道:“我等率领四十万大军,召集六国王族,便去函谷关拜访李适!”

 第一百二十一章 接收遗产

    这些天的李适在送出了邀请函之后,就没去管这件事情了,而是在忙着接手大秦遗产。

    虽然李适很希望能和平解决封王事情,但李适也从没有寄希望在谈判上。

    毕竟自己缺少的能够治理整个天下的秦吏集团,而不是缺少能够镇压天下的军事武力。

    虽然自己面对战力全开的项策羽也有点小怂,但真要打那打就是了!

    当然打完之后,李适感觉项梁说不定会死,但自己怕也统治不了关中了。

    毕竟自己军队核心也不过只是红衣军七万人。

    至于后续收拢过来的秦国的军队,李适对他们的评价也就只是摇旗呐喊的杂兵而已。

    毕竟大秦这时候被灭国,秦国人这时候都处于浑浑噩噩中。

    有人因为面子不想投靠李适,有人唾弃投降李适的赵贲和杨熊,也有人选择跟李适合作。

    总之,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官方定论,大秦宗室也没有什么人站出来摇旗呐喊,说什么驱除李适,再建秦朝之类的,所以一时之间,秦人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对待李适。

    只不过李适来到咸阳后,也没做什么坏事,咸阳百姓自然习惯性接受了政府管理。

    毕竟,赵高管理的实在太烂了,李适只要维持在正常水平,两相对比下,就能把大秦民众的好感度刷爆。

    只不过,李适非常清楚,不论自己未来打算用大秦做什么,现在自己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增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

    李归去寻找粮食,很快便回报在阿房宫中储备了大量粮食,其丰富程度甚至能够供养整个咸阳一年有余,而整个咸阳人口哪怕赵高与秦二世疯狂的作,依旧还是有四十多万。

    可以说,仅咸阳这一个城市,便顶得上整个大秦五分之一的人口潜力。

    随着粮食统计而出,李适不由松了一口气,接着朱明找来大秦的铁官司马昌。

    司马昌告诉李适想要武装整个红衣军的七万具的青铜甲那是真没有,就算秦国重步兵的青铜甲,一年产量也没超过一千件,甚至要生产这些青铜甲,还要停了其他金属项目才行。

    毕竟秦军也不是全员都是重步兵,说穿了也不过只是一支重甲精锐而已。

    见到这,李适觉得这铁官也没什么用,感觉要不撤了,换个能干事的上来。

    不过,也许是感觉到生存危机,司马昌倒给李适指出了另外一条道路。

    虽然铁甲金属甲的这些铠甲产量不够,但皮甲却是有,而且是牛皮制作出来的。

    这些牛皮甲主要是当初蒙恬击退匈奴后,从匈奴手中夺过来的牧牛,其中有很大部分因为不习惯长城这边的水土被养死掉了。

    当时便用这些牛皮制作出不少牛皮甲,差不多到了现在才完成了所有的工序,给步兵用效果相当的不错,而李适自然是笑纳了,这些皮甲便是能够拉高红衣军数个档次的生存力!

    尤其李归看起来挺喜欢穿着这牛皮甲的,他比划了几刀,的确相当的舒适。

    此刻李归便是向着李适提议道,能不能把这些牛皮加全部都染上银色,最好是映衬着金属规则的那种银色,这样能够让他的折光技巧使用起来更加便利几分。

    李适对银色能不能拥有这效果表示怀疑,但对李归的提议表示尊重。

    但银色这种染布技巧,李适是真不知道这个时代能不能做出来,做出来后有没有什么严重影响,毕竟理论上来说水银涂一层那也是银色,就是不知道用多了会有什么下场。

    为了保证李归不会把自己给玩死,李适表示顶多外面多穿一身白色的素布,或者等到哪天丝绸的产量上来了,给你们制作一身丝绸让你晃瞎别人的眼睛,银色暂时就别想了。

    李归听到李适的话,也只能答应下来,他打算通过装备提升自己军团战部的技巧才迈出第一步,然后就因为李适太穷而走不下去了。

    当然,对于李归会有这个念头,这一切还要从韩知兵这边来。

    因为他为了给医疗营弄出军团天赋,最近有着走火入魔的趋势,便去拆解曙光天赋解析天赋基础。

    李适弄出的曙光天赋,在李适看来就是种无限潜力的意志类天赋而已。

    但韩知兵对曙光天赋进行拆解后,因韩知兵对阶级性质的认识不够,无法完成对曙光天赋更深层次的稳定诞生原因,但这并不影响韩知兵对于曙光天赋本质的认识。

    至少韩知兵对于曙光天赋的理论认识,比李适这个依葫芦画瓢的家伙来得深刻多了。

    他直接便说明曙光天赋是一种一体双生的特殊天赋,它可以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纯粹意志类,比如说郭七的意志锁链,朱明的意志伤害,以钱到的意志箭。

    但另外一系则是光属性的天赋,需要统帅一定程度上相信光才能弄出这种天赋来。

    比如说,李归掌握的折光天赋。

    折光天赋是来自光无法穿透某些介质的隔绝效果和光辉折射力量的具现化。

    当然这是李适听了韩知兵对曙光天赋的介绍后,对李归天赋得出来的结论。

    但对这种东西,李适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给李归进行解释毕竟指望一个识字不到百的家伙明白初中级别的物理知识,李适感觉还是有些过分了。

    所以李适便给李归推荐了墨家学说去自学

    毕竟这时代的墨家学说已经有小孔成像之类的简单光学知识了。

    李归能学到什么地步,就看李归自己的努力了。

    所以,随着折光天赋被韩知兵这么解析后,李适就明白,原本自己打算拿来做正面拼杀的兵种,实际上刺客才是它最具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但自己能够怎么办呢,只能支持李归继续把这条路走下去啊!

    毕竟李适也发现了,曙光军团中,意志类的家伙比较好凸显,但这种相信光存在的家伙好像寥寥无几。

    若自己能找到一个,那自己心心念念的aoe级别省钱天赋碎光箭想来就能研究出来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训练秦弓手

    说到碎光箭,简单的说就是箭矢射到第一个目标后,然后向四周进行溅射的一种aoe箭矢天赋。

    最重要的是这东西消耗天地精气与战士体力,除了威力小一点几乎没缺点,最重要的是省钱。

    而现在弄不出来,那自然是要去弄替代品,而大秦的多重箭自然而然要提升训练日程。

    相对李适那非常简陋的曙光体系,当初王离指挥的秦边军这才是完善的军队体系。

    有作为壁垒的秦重步,有掩杀追击的秦边军,有破阵的秦战车,有打击数量的秦弓手,以及定点打击的秦强弩,可谓相当的完善。

    至于秦轻弩则因为秦军弩箭技术优秀,作为辅助战部,而不是主力核心构架。

    某种程度来说,这五个核心构筑成了一个军团的核心构架,而这种军团,只要配上一个大军团指挥,基本上就算是遇到了四圣级别的人物,只要自己别送,也能交手几个回合。

    而李适拿着曙光军团去对应,就算钱到的意志箭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未必优过秦强弩,至于其他战部的对位比较起来那就更是差得差,缺得缺。

    自己能赢下王离那真是曙光军团的集体爆发,以及韩知兵与项策羽两人对王离个人的绝对压制,而不是红衣军本身的配置足够优秀。

    而秦重步,秦边军与秦战车都不是简单能够培养出来的,但秦弓手不一样,它的主要问题与其说是训练程度,还不如说是箭矢这种物资储备的情况。

    只要挑选出能够拉的开弓,素质足够的将士,在箭矢不限量的供应下,应该能速成一批秦弓手,而李适对他们的定位就是清理杂兵与对面的弓箭手!

    还是那句话,李适并不害怕项梁,但忌惮项策羽。

    如果项策羽莽起来牵制住了自己的主力,到时候项梁手下的杂牌军,士气上头真一股脑莽上来,想要乱拳打死老师傅,那自己应对起来也会非常头疼。

    所以自己需要专门定位清理杂兵的秦弓手来针对这种情况!

    李适却是果断找来了赵贲与杨熊,杨熊原本是在武关与刘季对峙的,但在李适突破了函谷关之后就火速回了咸阳。

    但他没有想到回到咸阳之后,秦二世已经被赵高杀了,而咸阳更在这愕然间被攻破。

    杨熊也就随着大势投降了,当时他真不知道应该忠心谁了。

    “见过李帅!”两人到底没有喊李适令尹,而是选择称呼李适为李帅。

    “你们来的正好,你们中谁更擅长训练秦弓手,我需要他们去训练一支新的秦弓手!”

    李适直接开门见山道:“不指望精确瞄准,只要距离适中,射出的箭矢力道合格,能杀些普通正卒级别的将士就足够了。”

    赵贲与杨熊两人对视了一眼,感觉这是李适在接纳秦国降将的信号。

    不论如何,李适既然已经交出了橄榄枝,那自然不能说不能。

    赵贲果断道:“杨熊将军熟悉军典,相信能够完成任务!”

    “在项梁入函谷关之前,把这一支军队给训练出来,有没有问题!”李适看向杨熊道。

    杨熊应达到道:“望将军给我准备十万支箭,我定然在一月之内训练成军!”

    “嗯!”李适点点头,开口说道,“那杨熊将军便是先下去吧,一月后我看成果!”

    杨熊便退了下来,李适看了看赵贲说道,“你近期可否有去看过王离。”

    “贲怎敢私自去探查!”赵贲果断低头,小心谨慎道。

    “去看看王离吧,看能否劝降他,我想要重建秦国军制,如果有王离协助相信一定能够快速将其搭建起来!”李适带着几分叹息道,但确是相当认真的说道。

    “属下领命!”赵贲听到这话,也打算去牢房中的王离谈一谈。

    李适让赵贲去的原因,便因为连赵贲这个当前宗室的代表都投降了,那王离投降自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然就算失败,至少依旧有着回旋的余地。

    李适为了避免打扰到正常处理政务的家伙,便是直接找上了司马昌。

    实际上这时候总领咸阳内政务的就两个人陈知白与张恢。

    陈知白在整理那些图册书籍后,李适直接便把他按在御史大夫的职务上。

    主要任务是监察百官,辅佐丞相,现在丞相不在那他就暂时承担丞相的职务。

    陈知白靠着还算不错的体魄,以及天生的智慧,还有当初带过一段时间流民的经历,总算把咸阳大大小小的政务打理起来。

    而张恢按照李适的要求梳理秦国法律,并在陈知白需要配合把法律给发布出来。

    只要李适不进行朝令夕改,那秦国人还就吃这套法律规则配合行政调配的政府指挥。

    两人联手打造出一个初步框架,至少把整个政局给撑起来,至少算是稳定了咸阳局势。

    “大人!”司马昌见到李适,也忍不住额头流汗。

    毕竟早上才刚见过自己,现在又找上了自己,司马昌总归感觉这不会是什么好事。

    李适对司马昌道,“我想要你给我一份整个大秦的矿石分布图和炼制场分布图。

    今年的炼铁暂时先囤积起来,除了主要支付杨熊的箭矢箭头,以及正常武器保养以外,我打算把所有的铁全部都用来做开垦农具。

    毕竟今年兵灾连连,百姓怕是饥不果腹,来年春耕我打算把这些农具租借给他们,也是我等这些人唯一能够做的事情了!”

    “李帅仁慈!”司马昌松了一口气,道,“秦国多数使用青铜器具,锻铁工艺并不成熟,若李帅希望大规模打造铁质农具的话,还望将军能把相里氏的几位大匠调度到我手下听用。”

    “相里氏……”李适微微眯起眼睛,终归是接触到他们了。

    相里氏作为墨家入秦的精锐工匠,更帮助秦国一手建立了标准化体系的代表,就现代人来说,充满了神秘而有带着几分对古代哲人的憧憬。

    李适说道,“你若需要,那便把他们调配给你听用便是。”

    “谢李帅!”司马昌此刻恭敬的说道。

 第一百二十三章 邓陵矩与相里氏

    李适继承的秦朝工艺,基本上是以青铜技艺为主,比如青铜重甲,青铜长戈,青铜箭簇……正是因为青铜技艺的惊人发达,导致铁器发展受到限制。

    而李适也不想要去改变大秦现在的工艺布局,因为自己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