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适点头,道:“知白,这件事情就交给你来处理吧。农家、医家、墨家各选一位家室合适,知书明理的女子,作为我之嫔妃!”
“我?”陈知白不由发愣,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一件事情会落在自己的身上。
而且看看李适选择的农家、医家、墨家三方面各选一个,这本身说明了李适的政治倾向。
那就是继续加强自己是农民出身的人设,让所有百姓知道李适是为底层服务的大王。
李适想自己这个大王已经够可以的了,有没有规定女人要长成什么样,毕竟自己脸盲,只要是美女自己就不挑剔。
陈知白没想到这么一个锅居然会从天而降落到自己的身上,陈知白清楚,这种事情做好了未必有什么人记得自己,但做坏了,李适第一个就饶不了自己,真是麻烦啊!
“那我等应该如何拒绝项伯姻亲的提议!”张恢神色如一开口道。
“只要把握打算选妃的事情在秦地传播开来,相信项伯这个聪明人自然知道我的意思。”李适道,“如果开口被拒,还不如就选择不开口来得体面。”
“若如此,怕项梁不会安心我等会坐看风云啊!”张恢说道。
“无事,我等跟着他们一起去打齐国的秋风好了!”李适道。
至少现在随着齐国因为内斗,谁都看齐国是一块肥肉,都想要扑上去咬上一两口。
吃饭睡觉打齐国嘛,毕竟七国中,也就齐国不但富庶,而且容易被欺负。
很快的,这次李适选妃的消息随着蓬勃发展的咸阳开始传递了出去,人来人往之间仿佛所有人都知道了李适打算选妃的消息,自然而然在关中之地流传开来。
等到项伯来到函谷关后,听到李适选妃的消息也忍不住皱起眉头。
因为项伯清楚,李适这时候发布民间选妃的消息,就代表着李适拒绝了项氏的联姻。
“真是一个从骨子里透着傲气的家伙!”项伯此刻却是忍不住的感叹了一句。
“也正是如此,他才是李适!”项伯身边,范瑾瑜却对项伯感叹道。
“瑾瑜,你跟在我的身边真的没事?我总感觉羽儿会惹出什么事情来!”项伯道。
“应该无事!”范瑾瑜思索了一下说道,“整个颍川的春耕已经完成的七七八八,剩下的事情交给下面的官吏来处理又能够发生什么事情。
还不如借此机会与伯叔您一起进入函谷关看看关中发展,毕竟他才是我们最大的对手!”
“你自己做主就好!说实话,在三川郡却也还没有感觉如何,但过了函谷关后,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了!”项伯道,“感觉整个函谷关内的人都在辛勤劳动,一点也没有被灭了国的那一种颓废之感。”
“张九章真乃是能吏。”范瑾瑜也赞同道,“难怪当初李适让张九章镇守后方,如今所见,张九章的确是相国之才,关中农耕恢复迅速,也可见李适想要出关的心思多么炙热。”
这时候,范瑾瑜的目光在农田里面略过,见到了很多铁质农具,不由留下心来。
虽然对关中地区青铜器才是主流,但这些铁器这么大规模的用于农业用具,也让范瑾瑜暗暗担心因。
为关东国家的铁器生产出来绝大多数是用来制作武器,但李适所处的关中,铁器却已经能够作为农业用具了,细微之处可见端倪,关中的恢复速度比自己预料的要更加的快速。
一路上,范瑾瑜与项伯两人一步一步的来到咸阳城下,看着咸阳城周围车水马龙,繁荣异常的样子,范瑾瑜与项伯两人都有几分说不出的震惊。
因为此地的热闹全然不像是去年自己等人带着六国军队前来拜访的破败。
这时候的咸阳城已经充满热闹与喧嚣,南来北往的商人才在城门口排出了老长队伍。
第一百六十四章 目标大月氏
此刻,在项伯与范瑾瑜两人前往咸阳时,王离也在云中郡眺望着咸阳方向。
“父亲,现在我们只剩不到五千人,不过粮食倒够半年所用。”王元对王离道。
王离到底从咸阳出发来到云中郡,找到了王元,接受边境残军,说出前往西域的目的地。
对这群驻守着北边的将士们来说,听到自己要前往西边,不免有几分茫然。
当然,王离也没逼迫这些人一定要向西而去,愿意留下来的留下来,愿意回咸阳的回咸阳,愿意同自己一样,前往西方去为秦帝国争取一线生机的就向往西方。
而长城军团到底是王家多年带出来的队伍,虽然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决定回归咸阳,但还是大约有五千将士,最终选择跟王离一起向西而行。
回咸阳的人走秦直道回去,而愿意西行的人最终跟随王离西行。
王离此刻自己也带着几分的茫然,但怀着对大秦的忠心,却也期望自己能寻找到一处落脚的地方,把秦的名号继续传承下来。
“足够了!”王离神色严肃的说道,“你确定跟着我吗!”
“关中王到底仁慈,让幼弟把剩余的长城军团带回去,相信不会为难幼弟的!”王元道,“至于我,自然是跟随父亲西行寻找一处地界作为秦王的封地,延续我大秦的名号!”
“辛苦你了!”王离叹了一口气,也不再多话,道,“大军西行!”
这时,王离没再有什么犹豫,带领着北地军队向西而行,进入茫然的未知之地。
王离唯一清楚的就是,李适给王离画下了一个标准,那就是咸阳兵马可在百日内到达的地方,不可以作为新的秦国所在,其他地方,李适并没有给王离任何限制。
而现在王离所希望的就是,这一路向西,自己能寻找到这么一处可以栖息的地点。
当然,在这时候的王离并不知道的是,在他离开了不久所处的东北某处,一位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败了东胡,用东胡王的脑袋做酒器。
当初,冒顿干掉他爹,收拢了单于王庭,面对东胡要千里马,冒顿给了自己最喜欢的千里马,要阏氏,冒顿送了自己最喜欢的阏氏,一直到东胡王想要土地,冒顿直接便带上了自己的本部与折兰王,开始挥刀向着东胡砍去。
折兰部一年历经十数战,最终斩杀了东胡王,彻底覆灭了东胡实力,为把匈奴的势力扩张到了亚洲东北部,甚至一直蔓延到了太平洋。
此刻的匈奴,已经超越了过往所有的匈奴,成为了新巅峰。
“单于,我们接下来砍哪里!”折兰王面对着把匈奴推向新高峰的冒顿,不由开口问道。
冒顿很是欣赏的看着折兰王,他算是自己除了本部以外最信任的利刃。
而冒顿则看着一份非常粗糙的地图,道,“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大月氏,打败大月氏,彻底统一这片草原,我们集合整个草原的力量,去报当初秦人把我们赶到草原的仇恨!”
“那就去砍大月氏!”折兰王此刻兴奋道。
冒顿点点头,目光向着南方望了过去,口中喃喃道,“等我征服了大月氏,统一了大草原,那大秦,你必定会为当初驱逐我族的罪孽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李适则来到邓陵矩所在的将作少府。
因为经过邓陵矩的不断尝试,洁白柔滑的白纸,总算被对方给研究出来了。
实际上,李适所不知道的是纸张的出现实际上挺早的,至少汉初的时候就有幡纸,只不过这种纸张的主要材料是绢帛,价格实在是高昂,根本就没有竹简来得成本低。
李适指出用树皮,麻头、破布、废渔网作为原料,又用泡、煮、晒、打、捞等工艺制造。
虽然李适只是动动嘴,下面的人跑断腿,但指明了方向,剩下来的只是一次次实验而已,每次实验都让纸张距离彻底面世又近了一步,终于把这些纸张给弄出来了。
李适二话不说便嘉奖了成功研究出这东西的人为大匠,并赐金五百。
然后找到邓陵矩,道,“这种纸张生产需要多少人手?”
“如果只是需要供应大王所用,大概只需要几个工匠而已!”邓陵矩倒自信道。
李适真的很想把邓陵矩的脑袋按在浆糊里面,但想想自己也没指望邓陵矩能预想到这纸张遍及天下所带来的力量,却道,“我的意思是这种纸张能够量产吗?!”
“若是量产的话,还是需要去问相里氏才行,还请大人您稍等一刻!”邓陵矩擦擦冷汗,马上派人去找相里轴去了,毕竟量产这东西相里轴才是专业的。
而李适这些天下来也发现了墨家的邓陵氏与相里氏两者都会攀科技,但两者的科技理念却是不同的。
邓陵氏所擅长得是那种从无到有的创造,以及集合国家的力量推动尖端科技的发展。
比如说李适要的纸张,几乎半年时间不到就给改进成功,甚至比较起自己原来世界的纸张也相差无几,只不过里面所用的材料李适甚至见到了珍珠粉这种东西。
而相里氏所擅长的是那种把尖端科技给拉到平民量产。
比如标准化这种东西,就是为了相里氏的生产效率的理念所弄出来的。
现在相里氏在标准化后,开始研究能快速加工小零件的车床,主要是用来加工箭矢箭簇。
李适亲眼看到那车床后,也不得不对相里氏感觉到肃然起敬。
毕竟这种机械化的运用能力,若跟随秦国的覆灭而丢失的话,实在太可惜了。
只不过这种车床主要的力量是需要人靠手拉或脚踏,通过绳索使工件旋转。
李适就提了一个小小要求,问能不能把人力变化成水力驱动,然后李适给了一笔钱,就让相里氏去研究去了。
李适也没指望他们能研究出来,只要这个方向继续走下去就行。
毕竟科学研究嘛,重在参与不丢脸。
但相里氏一家拿了这一笔钱后,就再也不在李适的面前跳了,一个两个的全部都躲在了家里用心专研所谓的水用床车。
毕竟李适没有感觉,但相里氏自己是在大秦混的,清楚知道大王的钱是这么好拿的吗!
若没弄出个结果来,怕不是要全族去上吊!
所以就算邓陵矩,也发觉最近相里氏好像安静了许多。
第一百六十五章 图书馆
相里轴很快便过来了,此刻相里轴看着李适略带着几分畏惧,或者说心虚。
李适先是让相里轴去弄《万金集》,接着又弄水力车船,最重要的是还给钱了。
这种受重用的样子让相里家很受感动。
当初在秦朝的时候,虽然自己也算是大秦朝的一颗螺丝钉,但却也没被这般被秦王重视,所以相里氏对李适的忠心那是蹭蹭的涨。
当然也正因如此,李适都充了钱了,他现在都还没有出货,自然心虚无比。
“见过大王!”相里轴闭着嘴巴,心中思索着应该怎么样表示已经加班加点的去研究水利车船,但时机未到所以还没出货,最好再彰显自己十分努力,就是还缺少些研究经费。
但对李适来说,相里轴没有研究出水利车床这才是正常的。
君不见一个国家有多少研究项目同时进行,结果每年真正出东西的有几样,更不要水用车床这种几乎跨时代的东西。
要是真研究出来了,李适怕是会感觉大秦朝覆灭实在太没道理了。
所以压根就没去问水利车床的事情,而是对相里轴道,“矩弄出了纸张,你派几个相里氏的大匠把纸张步制作的步骤进行明确,然后替换掉纸张的材料,使得在质地不下降的情况下提高生产产量,然后就建立个造纸厂,我要大规模生产纸张。”
“诺!大王,我定然在一个月内把造纸厂给建立起来,并把纸张生产步骤与生产材料理清,不过替换纸张材料而使得成本下降却不下降质量,要不断实验才行。”相里轴倒是直接对李适道,当然具体遇到的困难也跟李适讲清楚。
“没事,先把造纸厂给支撑起来,纸张弄出来后,把这些纸张送到张九章那里。
我会让他安排人手把所有秦国的竹简全部都卷抄一遍。”李适一脸从容道。
这时候正在批改着文章的张九章打了一声的喷嚏,略带着几分茫然,
“真是奇怪啊,春天都已经过去了,不应该感冒啊,难道是所谓的倒春寒?”
陈知白从外面回来,道,“你在里面可是舒服得紧,我可才把项氏给安顿了下!”
“与你项伯之间关系不错,可把大王的意思传递给他了!”张九章开口道。
“他们这一路既然知道大王要选秀纳妃,自然就没有再提什么联姻的话题。”
陈知白倒是脸色凝重的说道:“不过,项伯好说,但他身边的范瑾瑜倒是一直在问我有关咸阳的事务,果然不是一个易于之辈啊!”
“那他怕是问错人了!”张九章略带着几分调侃的说道,“怕是你也只是一知半解吧!”
“一知半解,忽悠他们也足够了!”陈知白倒没理会张九章的调侃反而自信说道。
“不过,项伯知道了我们拒绝了联姻,但是并没有要走的意思,看起来还是想要跟我们继续的谈下去,不知道是拉拢我们前往齐国,还是用其他的筹码进行交换。”张九章沉默。
“应该是拉拢我们前往齐国吧!”此刻一旁的王陵一笑,几分不屑道,“还把真把齐国当做砧板上的肥肉,想要怎么切,就怎么切了!合纵长,呸!”
显然对憨直的王陵来说,用这般阴谋诡计去对付齐国,显然是看不起项梁的决断。
而这时候,议政厅房门被打开,李适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到里面。
能研究出纸张,对李适有着极大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李适又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不知道大王有何喜事!”看着李适的样子,陈知白倒先开口道。
毕竟李适现在欢欣雀跃的样子谁都看得出来,此刻又有谁会扫了李适兴致。
“哈哈,纸张已经成功的发明出来了!”李适道,“对了,九章,你组织人手用纸张把大秦收录的文章抄录一份,然后再让从大秦收录的文章中进行挑选。
选出诸子百家的精益之文,然后雕刻一份雕版,直接用纸张进行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