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争锋-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义帝这种东西,本来就是项梁弄出来制衡李适的工具人,现在感觉自己比李适大了,那这个工具人反而成了制衡自己的人。
如此,还不如把他的工具属性发挥到极致,成为进攻李适的借口。
而宋义的麾下却也是他偷偷积累出来的精兵,但面对已经全面普及血巫体系形成灵云的楚军来说,宋义精兵根本就抵挡不了在云气加持下的楚军!
几乎没有一会儿,宋义麾下便被范谋带着的人给杀了干净,就算是宋义本人的脑袋,也直接被朱鸡石用刀砍下来,只不过那双眼睛瞪得大大得,不甘心的睁着。
“宋义联合关中王李适谋反,导致义帝蒙难,今有楚王顺应天命,讨伐罪臣李适,为义帝报仇雪恨!”
范谋捡起竹简,竹简上写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第两百零九章 战争启动
“他们的动作倒是挺快的,先是用宋义的死做文章,已经起兵平了陈郡,渡过了鸿沟,显然对方清楚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过了大梁,到达了中牟,想来快要到达荥阳了!”
陈知白说着得到的情报,道,“先锋十万,领兵之人是蒲将军,乃项梁麾下的得力将领。”
“嗯!”李适点头道,“项梁手上到底有多少牌,就让陈云去试一试,只要项梁第一战没办法攻克荥阳,那荥阳便能够成为项梁最大的阻碍,把项梁的血一点点放干!”
“当初甘章去荥阳进行修建道路时,就是为了修建一条从荥阳到函谷关的临时官道,现在战争爆发的时间虽然提前了,但一个半月时间足以把这条官道修出来,方便我们粮食的运输!”张九章倒是非常快的报出了相关数据。
“让王二宝在保证郑国渠灌溉区修建的基础上,腾出人来优先去铺设函谷关到咸阳道路的官道,齐头并进,尽可能把官道修建时间压缩到一个月以内!”李适道。
听到李适的话,陈知白点头道,“我们需要陈云守住荥阳一线,至少坚到项梁出阵,并且想一鼓作气拿下荥阳时,这是最好一战彻底拿下项梁的机会!”
“到时候我会亲自去!”李适听到陈知白的话,顿时明白自己想要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就必须要要在荥阳把项梁给打败,甚至项梁本人要么杀死,要么擒拿。
否则以项梁在楚地的威望,肯定会形成持久的拉锯战,多打个两三年也是很有可能的!
那么稍微有点恢复的楚地,怕就是彻底的糜烂一片了。
“我们现在需要进行动员了!”李适看看众人,最后目光落到张九章道,“九章,你坐镇后方,负责后勤调配与战略物资调度,张恢,刘喜君二人来配合你进行管理。
另外让王二宝加快进度,郑国渠灌溉区必须要在今年内完成主体,这茬粮食是救命的!”
“诺!”张九章听到李适的话,却双手抱拳,接应下了这件事。
“叔孙通,你马上去写一篇文稿,去驳斥,楚王杀害义帝,却栽赃陷害于我们,并且同时宣布我也要到东征楚国,将其剿灭。”
“诺!”这时候的孙叔通自然是马上答应了下来。
而李适非常清楚,这种舆论阵地,如果自己不去争取,那别人就会去占领。
周围其他地区的人相信不相信其实无所谓,重要的是让自己辖区的人相信自己正义。
还是那句话,这世界上真的很少有人会自愿做个毫无底线的恶人,所有人都会本能的找一个光面堂皇的理由,去给自己的行为做修饰。
所以舆论战这种东西,肯定要抓紧了。
而这也是李适把孙叔通挑选出来的原因,他的文学素养不错,所以他就是自己手下职业喷子,帮助自己去占领自己地区的舆论高地。
毕竟指望没读过书的百姓看清楚真相那是痴人说梦,至于以士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这阶级基本上不独立存在,而是依附其他阶级,他们的屁股坐哪里,那就会帮助哪边说话了。
说实话,虽然李适建立了一个让士子能自由进入其中读书的图书馆,足以能让很多士子学到知识,但这年头只要屁股做歪的,你知识越多,获利越多,反而看什么都阴谋论。
毕竟人聪明了,就容易胡思乱想。
吩咐下了自己的嘱咐后,李适继续道:“到时候还是知白随我随军而去。
张恢,关中治安就交给你了,那些退役后进入城管中的老兵,我不会带走,全部都留给你,等我走后,想来很有可能会有霄小扰咸阳,到时候用重刑就是了!”
“诺!恢,定不会有负使命!”张恢认真严肃的对李适回答道。
“邓陵矩,你与陈禾继续做好你们的研究工作,这次战争不会影响到你们!”邓陵矩听到李适的话,不由双手抱拳表示明白。
而李适又道,“不过给我让相里氏给我全部运转起来。
这是战争时期,需要他们把流水线发挥到最大,把与军功相关的流水线效率尽量提高!”
“诺!”听到了李适的话,邓陵矩却也一脸面不改色的答应下来,显然信心十足。
反正干事情的不是自己,自己让相里氏去干流水线的活本来不就是天经地义的吗!
而李适则继续道,“知兵,让你与禁卫军进入待命状态,随时做好进攻河北之地的准备!”
“诺!”韩知兵听到李适的话点点头,他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
韩知兵知道李适给了自己最大的发挥空间,让陈云去抵挡项梁就是让陈云去做脏活,真正灭国的功勋也还是要交给自己来。
任何将领谁不希望自己的功勋之中,拥有灭国的勋章。
李适见到韩知兵没什么反对就答应下来,倒也没有太多意外。
说实话,如果为了政治考虑,最好的选择是让韩知兵去抵挡项梁,然后让陈云去攻击河北之地。
因为陈云是自己的直属手下,红衣军更是自己起家的军队,拥有绝对稳定性。
在就算陈云灭了河北数国,也不会造成政治失衡的问题,但是韩知兵的话,就不一定了。
这就是让李适很无奈的事情。
有时候,要讲究效率就不能去讲所谓政治平衡,想要把人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有时候靠得绝对不是所谓政治平衡,而是要单纯的用这个人,信任这个人,赌这个人!
简单的说,开疆拓土就是要赌将帅人品,维持稳定就需要要去搞政治平衡。
李适是清楚韩知兵的实力,知道只有他能摧枯拉朽的横扫河北之地。
这是李适明确知道的,所以李适愿意放开手脚,让韩知兵去尽情展现自己的战争天赋。
但自己也不得不对韩知兵进行的警告,以免韩知兵破坏自己与他的君臣情谊。
禁卫军不是快要出征了嘛,自己身为大王也应该在韩知兵陪同下,去禁卫军中慰问慰问将士,鼓舞鼓舞士气,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上位者的温暖了。
第两百一十章 热火朝天
李适告诉韩知兵自己过段时间会对他的士兵进行检阅,让他先回去进行准备。
韩知兵非常自信的告诉李适,自己治军较严,准不准备一个样,现在去也行。
李适拍拍韩知兵的肩膀,对韩知兵称赞道,“我过一段时间过去,你先回去准备准备。”
很快,韩知兵便被李适支开。
而李适第一时间给张九章发命令开始散发出消息来。
因为去年的粮食都拿来大兴土木了,自己完全没有准备与项梁的战争,从而导致粮价开始上涨,所以开始高价收购粮食作为军粮。
李适知道,在打一场战争前,第一要打得就是一场经济战。
而自己也早已经为了这次经济战做好了铺垫,更打算借用这次经济战办点私事。
首先是经过一年多铺垫,自己辖区的商人甚至周边商人都已经习惯在大宗商品交易上用钱庄推出的银票作为信用凭据,毕竟只有神经病才带着一堆现钱去交易。
有了银票这种大面额的信用凭据,才打破交易上限,大宗贸易的期货市场才开始逐渐变得火热,否则交易规模终究是会受到流通工具的限制。
而有了这种货币存在,才有了李适接下来操作的基础。
简单的说,所有人都知道,战争开始了,那粮食价格自然会自然而然上涨。
而李适则果断以更高价格,来吸引商人们向着咸阳进行运输粮食,自然收粮食的价格开始不断提升起来,一时间,整个咸阳的粟米价格都不自觉的有所抬升。
当然,这样的行为肯定导致咸阳哀声哉道,一个个在咸阳的百姓只是感觉,这才刚刚的打战,怎么会粮食价格会增长的这惊人。
但看着李适主动出来直接以两倍价格进行收粮,所有百姓都认为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便马上本能的开始去囤积点粟米。
对百姓抢粮的行为无可厚非,只不过李适的储备粮食倒是还够。
这些百姓想要买,李适倒也果断卖了出去,不过也就每石加了五文钱,也就表示赚取个人力费用。
而李适这般行为,对百姓影响很大,但百姓此刻也只能一边骂李适,一边掏钱买粮食。
但对本地富豪,以及大秦遗留的权贵吸引力更是大。
这些家伙就仿佛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几乎是一瞬间,便盯了上来。
李适接收原本秦国一切时可没毫无顾忌的乱杀。
自己的军队中既有着甘章这样任劳任怨的元老,也有杨熊和赵贲两个入关后投入团队的秦国新贵,这些人本身就本能的回去维护大秦降人这个圈子的利益。
这样的情况下,自己不可能像是闯王对待地主一样,直接杀人分田。
除非自己打算一步跨过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直接奔向社会主义,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王莽很好诠释了扯着蛋的下场,李适实在不想在这历史中成为王莽吸取教训的对象。
说到底,这到底是政治经济的问题,而杀戮只能解决人,是解决不了问题本身的。
总而言之,这些秦朝遗族虽然手上没太多政治权利,但不论是手中土地,还是自身财富,可以说这些秦朝遗族的手上并不缺少。
而伴随着咸阳发展,这些人更靠着曾经的积累,算整个关中恢复实力最快的一批人了。
这点就算李适也没办法,毕竟只要不是猪,基本上手上拿着资金,想要搭上时代的红利真不是什么难事,因为任何一处准备腾飞的地方方方面面都缺少起步资金的。
这时候随着粮食价格节节高升,这些人自然便一窝蜂的涌入到期货市场中,这更进一步推动了粮食期货价格的上涨,几乎每个人的目光都仿佛变得赤红了。
而李适看着粮食的价格节节高升,一个个来来往往的商人们全部都在讨论着粮食价格。
至于其他的商品,仿佛都没有粮食价格来得吸引人了。
李适这时候果断推出粮食的等价物粮票,只需要把粮食运输到了钱庄指定的粮仓中,那就会根据粮食的重量给与粮票。
只不过同把钱换成银票只需要支付银票的成本费用有所不同,如果粮食存入其中则需要交出千三的印花税与运输税。
另外因为保存粮食的不方便,想要用粮票换取粮食,则有一周的调取期,不是你想要调取,当天就能调度的。
虽然李适的条件倒也挺苛刻的,但对比起把粮食运输到咸阳之中参加这次盛宴。
使用粮票的话,只要把粮食运输到陈仓、武关、函谷等关卡要塞,就能直接换取到粮票,然后再拿着粮票去咸阳的期货市场直接进行买卖,这自然方便多了。
而随着消息的发酵,大量商人还是主动的把粮食运输过来,尤其是巴蜀地区。
实际上,这巴蜀地区因为李冰父子的努力,本地的确不缺少粮食,真正的难点运输问题。
但即使如此,这个年代的运输问题也远没有汉末的时候来得惊人,因为从蜀地运输粮食到咸阳,也许都未必消耗四倍的粮食,而从汉中运输粮食到咸阳更是消耗两倍就够了。
现在不需要汉中把粮食送到咸阳,只需要送到陈仓换成粮票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这时代嘉陵江的上游是古汉水上游,由于河道淤塞,水流不通,这些江水就在上游留存下来形成一个相当大的水泽,这大型水泽的存在使得关中、汉中还有蜀地都可以联通,交通极为方便,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暗度陈仓时,可以快速通过军队了。
而在利益的驱动下,对于巴蜀地区的商人们来说,军队能过的地方他们能过,军队不能过的地方他们一样能过,现在谁都不能阻拦他们赚钱的热情。
同时,李适这时候也顺势的推出服务,只要存入钱庄的粮食足够多,那享受到的印花税优惠就越大,甚至能到达万一,让他们充分享受到资本的便利。
也正是如此,整个期货市场里面人们一手举着银票,一手举着粮票,激动看着交易的数字张涨跌跌,这幕看得期货交易所的豪门商人们都看得相当火热,更敢于砸入大价钱进去。
李适代表官方,情真意切的宣布,这米价有点偏离实际了,大家注意风险啊!
但已经没有人去听李适的话了,他们已经疯了,只能注意期货市场的数字了。
而李适也没时间去理会疯子了,而把自己的目光投向遥远的荥阳,因为自己与项楚间的第一场战争要爆发了。
第两百一十一章 兵进管地
这时候,蒲将军带着十万大军,在占领陈郡后,便果断跨越鸿沟这条双方心照不宣的边界,以排山倒海的势头,直接向荥阳扑过去。
正所谓兵贵神速,作为项梁麾下先锋,蒲将军是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发动攻击的。
目标自然是摧枯拉朽的直接解决荥阳,入侵三川郡,扣破函谷关的大门。
这也是蒲将军率领的楚军,会这般迅疾的向着荥阳打过来的原因。
“楚军这般迅疾,显然他们完全没有把我们放在眼里。”陈云道。
面对楚军气势汹汹的向着自己冲了过来,陈云第一时间召集众人主持军事会议。
“就应该要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