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浴血逃兵 >

第85部分

浴血逃兵-第85部分

小说: 浴血逃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锷接了过来,迫不及待的打开,在证书的中间夹着一张纸,一看就是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上面熟悉的字迹正是他们的教育长张治中将军。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醉生梦死谁成气,拓马长枪定乾坤。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

    张将军没有多余的话,一首出自增广贤无名作者的诗跃然纸上,笔力劲挺显示着将军的心情,很显然张将军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怀着恨铁不成钢的怨气,里面点点滴滴透露出的是张将军对冯锷不争气不上进的怒火。

    “谢谢教官,感谢教育长,学生一定汲取教训,争取早日踏上战场,用敌人的鲜血洗刷耻辱!”

    冯锷看着这四句诗,仿佛变成了神童,仿佛这四句诗一直在他的脑海里一样,再也无法忘怀。

    “很好,你的德国教官给你留下了几本书,没完成的课程都在这里了,希望你不要荒废,趁着养伤期间,好好学习。”

    中校军官从身后拎过来藤条箱子,放在冯锷的床边。

    “德国教官在开战之后已经全部回国了,从此之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学生再也无法得到德国教官的训练,你们十一期是最后一批,你虽然没有完成学业,但你的前期基础很好,你好自为之吧!”

    书友们之前用的小书亭  已经挂了,现在基本上都在用

    军官说完之后,叹息着离开了。

    在护士的帮助下,冯锷接过了第一本书,来自德国思想家鲁登道夫将军的总体战,这本1935年出版的总结性一书,鲁登道夫将军在书中的末尾部分把总体战和闪电战的思想结合在了一起。

    冯锷拿着英版,津津有味的阅读着,相比较于枯燥无味的伤兵生涯,对于冯锷来说,能有书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冯锷疯狂的学些着德国的军事理论,德国教官给他留下的书很多,步兵分队战术、丛林战术山地理论伞兵初探巷战防守与进攻等等,完全就是德国高级军官的教程,全英著作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没几个人能看懂,特别是这种战术理论书籍,而这个时候,冯锷不得不感谢家庭优势的好处了,如果不是中学时代自己在教会学校的读书经历,恐怕他现在看到这些英著作也没兴趣,毕竟像天书一样的东西谁都没有兴趣,这也是军校教官为什么把这些东西原封不动的还给冯锷的原因,军官虽然有英翻译,但是他们并没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翻译这些著作,就算有,这些书要翻译出来,也需要有战场经验的将军配合。

    在医院的康复中,冯锷终于等来了军政部的授衔,他被授予少尉军衔,因为淞沪战场表现出色,从即日起升为上尉,就是说他只要康复,回到十一师,现在的军衔可以让他成为一个步兵连连长。

    时间慢慢的进入十一月,淞沪战场上,国军的败退迹象越来越明显,国民政府军委会渐渐的萌发了撤兵的念头,并由各个集团军做出了详细的撤退计划。

    而日军并不甘心,日本统帅部决定将战略重点转向华中、华东。为此,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日军统帅部还于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第6、第18、第114师团,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独立山炮第2团,野战重炮第6旅,第1、第2后备步兵团等部队共约12万人,组成第10军,由柳川平助中将担任司令官,准备实施登陆作战以打开局面。同时命将在华北的中岛今朝吾第16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淞沪前线日军兵力至此增至27万人。其中包括陆军9个师团另2个旅团、海军第3和第4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

 第一百八十三章 逃兵由来

    11月5日拂晓,日本新组建第10军在柳川平助指挥下,由舰队护送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包抄淞沪中国军队防线南方的背后。苏州河北岸的日军6个师团于10月31日强渡苏州河后,迅速向两路登陆日军靠拢,淞沪地区中国70万大军顿陷危险境地。

    11月8日晚,国民政府军委会下令进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队撤出上海战斗,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由于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结果演变成全面大溃退。

    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统帅部感到事态严重,开始重视南京的防守问题。而日军攻占上海后,由于第10军并未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强抗击,部队伤亡甚少,于是乘胜西进,不愿遵守参谋本部所规定的作战地域限制线,于11月15日夜决定“以军主力独立果断地向南京追击”。11月中旬,蒋介石在南京连续召开了三次高级幕僚会议。次日晚的第三次会议上蒋介石明确表示同意唐生智的建议,决定“短期固守”,预期守1至2个月。固守南京的方针确定之后,统帅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战役措施。11月20日,唐生智发布戒严令,南京地区进入战时状态。

    12月1日,日军攻占江阴要塞;是日,日本参谋本部据松井石根的要求,下达大陆令第八号:“华中方面军司令官须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日军第10军遵照方面军的命令,部署第114师团沿溧阳、溧水公路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第6师团沿广德、洪兰埠公路,在第114师团后,也向南京南部方向攻击前进;国崎支队沿广德、郎溪公路进占太平当涂,尔后渡江迂回至浦口附近,切断南京守军北退之路;第18师团经宣城向芜湖进攻,切断南京守军西退之路。

    这个时候的南京,由于江阴要塞的陷落,彻底进入了战时状态,散步在外的伤兵营在清理搬迁进城内,参与南京保卫战的十五万部队根据自己的命令在紧急修建完善工事。

    守备南京的部队除了41和48师之外,其余全是淞沪战场撤回来的残部,现在正在接受新兵补充,准备参加更加残酷的南京保卫战,而伤兵营这个就成了香饽饽,伤愈的轻伤员部队在南京周围的,立即归队;部队没有在南京周围的,被守备部队强行征召,编进新的部队,受创严重的残部需要大量的老兵和军官充实自己的部队。

    “他们五个是怎么回事?”

    一个上校军官看着躺在床上的冯锷和四个残兵,问着医生。

    “受创严重,需要继续调养身体,现在还没有达到可以重新上战场的条件。”

    医生拿着检查记录回复着。

    “伤不是都好了吗?怎么不能上战场?”军官诧异的问道。

    在现在的部队中,就连轻伤都不是伤了,这五个士兵伤好了怎么还赖在这里?这是一个疑问!

    “根据身体检查记录来看,他们五个人现在连自己行走五百米都做不到,更别说其他的了。”

    医生拿出夹子里的检查记录递给军官。

    “那算了,我再找找其他的,看有没有能重返战场的。”

    军官懊恼的把夹子递给医生,转头离开,现在各个部队都在医院疯狂的搜刮伤兵,他不能为了这几个废物耽误太长时间。

    “哎!”医生叹着气,眼前的几个士兵身体内部被摧残的太厉害了,现在最有效的应该是滋补身体的中药,可是伤兵医院缺乏那些名贵的中草药。

    “冯锷,你们几个外伤全都好了,现在需要的是能滋补身体元气的中草药,我们这里没有,所有现在你们在医院继续呆着也只是慢慢耗时间。”

    医生叫醒了睡觉的冯锷,解释着现在的状况。

    “大夫,谢谢你,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冯锷已经很熟悉眼前的医生了,睁开眼睛表达着谢意。

    “医院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不仅仅是病床紧张,各个部队的军官现在疯狂的搜刮轻伤员,你们这里都来了几波军官。”

    “我是想说,你们看南京城里你们有没有亲戚或者朋友,你们最好回家静养,只要有充足的营养,你们的身体应该可以很快复原的。”

    医生停顿了一下,表达着自己的意思。

    “可是我们现在走不了太长的路,怎么走?”冯锷皱眉问道,

    他现在的身体外面看起来是没什么了,可是仿佛力气没抽空了,根本没办法长时间走路,更别说其他的了。

    “你们如果有去处的话,医院运送物资的车可以送你们。我让人给你收拾一下,这就送你们走!”

    插一句,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

    医生已经有点迫不及待了,让冯锷赶紧准备。

    “冯大哥,我们能去哪里啊?身上没钱,恐怕连吃饭都是问题啊!”

    陈华愁眉苦脸的看着冯锷。

    “跟我走就好了!这里不能呆了,医生说的对,我们现在的情况只需要静养,现在各部队还在筛选轻伤员,我们现在不走,恐怕会被他们强行拉走送上战场。”

    冯锷皱眉说着,希望自己家在南京的粮食店还没关门,那样自己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冯家要继续维护与上层大人物的关系,自然要在南京设立门店,而米粮店正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门店。

    冯锷是广州人,老家番禺,他的爷爷在辛亥革命中站对了位置,给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捐献了大量的钱粮,在中华民国建立后,冯家自然能享受到胜利果实,冯老爷子在广州商会会长的位置上呆了十五年,自然让冯家成为广州当地首届一指的富商。

    冯锷是冯家的大房嫡子,从小接受了这个时代最优秀的教育,中学毕业于洋人开设的教会学校,英语自然成为了冯锷的第二语言。

    冯家作为广州本地的大家,民国大家族的内斗在冯家大院自然存在,而且还愈演愈烈,因为老爷子年纪太大了,大到仿佛随时会撒手西去,面对庞大的家产,家里的嫡系们就差没有赤膊上阵了。

    冯锷,正是家族内斗的牺牲品;在冯老爷子原本的计划中,冯锷军校毕业后是要回广州本地发展的,结果淞沪会战爆发了,军校取消了每届都有的服务社会名额,这是国民政府的决定,无论多少钱都不好使。

    冯老爷子自然不会屈服,派出了家族精英,让他们带着冯锷从南京潜逃出来,再秘密出国,等风头过去了再回家,结果,冯锷被来接应的人背叛了,成了军人最痛恨的逃兵,而且还是没上过战场的逃兵。

 第一百八十四章 放弃

    羊城,深秋的冷风携带着大量的湿气,在羊城的大街小巷乱蹿。

    淞沪会战对羊城的影响非常大,因为上海的港口已经不能用了,外海到处都是日本人的军舰,大量的货船聚集在羊城,等待着卸货。

    羊城的码头上,到处都是赤膊的汉子,手里捧着水葫芦,拼命的朝嘴里灌;任凭汗水从脸上、背脊滑落,掉在地上摔成八瓣;他们现在已经不用去找货船了,港口上的货船仿佛无穷无尽,等待着这些汉子,码头上一片忙碌。

    羊城西关,冯宅。

    冯家作为广州的富商,家中人丁兴旺,可是现在冯宅却安静的可怕,只有老人的咳嗽声不断传来,秋冬时节,本来就是老人最难熬的季节。

    “咳咳咳”

    冯老爷子躺在竹榻上面,仿佛要把肺刻出来一样,一个医生正在给老爷子把脉。

    “大夫,怎么样了?”

    一个老太太皱眉问着专注的大夫。

    “哎!老爷子这是老毛病了,注意别着凉,安心静养,等开了春,就会好点。”

    大夫给老爷子看病已经有些年头,摇着头,表示对老爷子的病并没有什么好办法,关键是老爷子年纪太大了,有些药他不敢用。

    “咳咳咳呕”

    随着剧烈的咳嗽,老爷子终于吐出了一口浓痰,心口剧烈的起伏着,仿佛耗尽了所有的力气,躺在竹榻上面拼命的踹气。

    “老爷子!”

    “父亲!”

    “父亲!”

    “父亲!”

    旁边的老太太和几个儿子,紧张的呼唤着老爷子。

    “老大呢?”

    康老爷子的声音带着疲惫,转头的时候没看到自己的大儿子,蠕动着嘴唇问道。

    “父亲。”

    一个中年男人从人群的后面探出脑袋,满头的白发彰显着岁月的摧残,很明显,他的外貌显示的年龄明显太大了。

    “兆章有消息吗?”老爷子问道。

    “没有,淞沪会战国军惨败,兆章恐怕”

    满头白发的中年男子泪水弥漫了双眼,强忍着悲痛却再也无法说话。

    冯锷自从上了淞沪战场就没有消息传回广州,不只是让冯锷的父亲揪心,倾注着很多关心和期望的老爷子也非常揪心。

    “血浓于水啊!你们怎么下的去手?”

    老爷子颤颤巍巍的伸出右手,指着面前的一圈人。

    冯锷三个月前,是出了南京城在潭龙那么个小地方被捕的,消息传回广州的时候,让老爷子直接晕倒了;只是内鬼是谁,到现在老爷子也不知道,没人会在家族继承的时候得罪人,因为大房的资格眼看就没了。

    现在可能继承家产的三房都有嫌疑,因为大房就冯锷一个嫡子,要想继承家族的产业,嫡子是最基本的条件。

    “你们都走吧!”

    老爷子叹息着,挥挥手,让几个面容悲戚的儿子离开,他现在只是想一个人好好静静!

    “老头子,你感觉怎么样了?”

    竹榻前就剩下了老太太,以及站在角落的一个老仆。

    “还死不了。”冯老爷子闭上了眼睛。

    “老头子,都这个时候了,是时候订下继承人了,为了冯家,不能再拖了啊!”

    老太太看着竹榻上的冯老爷子,劝解着。

    “老头子,实在不行,把家产一分为四,都是你的儿子,这样大家也没话说!”

    老太婆看着不作声的冯老爷子,试图提供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冯家的家产传到我手上的时候有多少?你不是不清楚,在父亲那一代,冯家已经经历了一次分家;结果怎么样?我们差点连自己的祖屋都没守住,要不是”说到这里,冯老爷子突然止住了声音,他在回忆那一段刀光剑影的日子;

    “现在的家产,一分一毫都是劳资挣来的,不管我给谁,给多少,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