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国重工 >

第150部分

大国重工-第150部分

小说: 大国重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斌却没这么顾忌,他说道:“什么叫技术稍微落后一点,分明就是老古董嘛!他们焊条焊缝都要返工,怎么能比得上你们日本人的水平?”
    “你们就是为这事生冲突的?”乾贵武志问道。
    “是啊。”郑斌答道,“我说我们坚决不让他们参与,他说这事由不得我,他们会去找上面的关系。我一气之下,就和他打起来了。”
    乾贵武志道:“他说上面的关系,是什么意思?”
    郑斌道:“当然就是中央罗,他们是部属企业,来头大,随便找几个领导出来说话,我们也只能是听着。”
    “这么说,你们中国政府是支持他们一方的?”乾贵武志道。
    郑斌点了点头,不吭声,只是把眼前的清酒端起来一口喝掉了,像极了一个失意者的样子。其实,郑斌这番表现也还真不能算是表演,他心里的确是觉得窝囊得很。如果没有打架这件事,他是能够旗帜鲜明地反对国产化的,相信王时诚他们也没法给他施加压力。可现在自己的把柄被王时诚握住了,王时诚又明确表示了要站在国产化一边,郑斌知道自己的使命恐怕很难完成了,那份郁闷真是无人可说。
    “郑先生,你不用担心,合作制造这件事情,是不能单听你们中国一方的。我们对于合作制造并不感兴趣,你可以把这话带给你们的领导去听。”乾贵武志说道。
    “那我们只能是白跑一趟了。”郑斌说道,“我们领导已经说了,如果日方不同意转让技术,他们就绝对不会同意引进设备,还说这事没商量。”
    “这是为什么?”乾贵武志一惊,连忙问道。
    “那个鳖孙上头有人!”郑斌恨恨地说道。
    “别笋”小秘书傻眼了,这个中国人说的是什么意思啊?
    郑斌看看小秘书,自知失语。其实鳖孙这种骂人话并不是滨海的方言,他是跟邓宗白学来的。他尴尬地咳嗽了一声,说道:“洋子小姐,你就说那个邓先生是个坏人,就可以了。”
    小秘书把这话译给了乾贵武志,乾贵武志看着郑斌的脸色,觉得不像是作伪,于是沉声问道:“那么,这样一来,你们的化肥厂怎么办?你从前不是跟我说过,你们省里的官员要求你必须把化肥厂的设备谈下来吗?”
    郑斌道:“有什么办法呢?我让他们拿住了把柄,我们那个团长说了,如果我不听话,他就把打架这件事情的责任全部栽到我身上,还要说我和你们串通起来要坑害国家利益。你是知道的,这样一个罪名在我们国家意味着什么。”
    乾贵武志不吭声了,郑斌说的这个情况,让他感觉到了为难。在此前,他和几家化肥设备厂商都已经商量好了,要一口咬住,绝对不向中国人转让技术。他们相信,中国人对化肥的需求远比对设备制造技术的需求更为迫切,从一般的道理来说,只要他们坚持不转让技术,中国人就只能屈服了。
    可现在情况却生了变化,照郑斌的说法,邓宗白走通了上层的关系,考察团里的官员们都已经统一了口径,要么转让技术,要么就放弃采购。连此前一直与他们勾勾搭搭要求全盘引进设备的郑斌,此时也改了口,这就意味着他们原来的如意算盘可能要落空了。
    日本人自认为对中国极为了解,在他们看来,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国家,到现在又加上了一条非常讲政治的特点。只要是和政治相关的事情,中国人是会把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放在一边的。
    郑斌说的情况,恰恰就是一个政治问题,邓宗白找到了上层的靠山,将引进技术变成了一项政治任务,这就意味着日本人想打经济牌已经非常困难了。乾贵武志坚信,如果自己非要和中国人对着来,中国人绝对是有勇气拂袖而去的。
    如果换成一家日本企业,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了。日本人在国际上被称为“经济动物”,一向是唯利是图,只要有足够的利润,他们可以抛弃一切。
    他们基于日本人的价值观所设想的方案,在遇到中国人的时候,恐怕就不灵了。
    当然,这也是乾贵武志等人对中国的了解还流于皮毛的缘故,中国的智慧远比这种标签式的刻板印象要高明得多。在这个项目中,中方的策略是虚实相交,让人摸不透真正的底牌。而乾贵武志他们的心思都在利润上面,反而能够被中国人一眼看穿。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太遗憾了。”乾贵武志装出一副失望的样子,对郑斌说道,“我们是不可能把技术让渡出去的,所以,郑先生这一趟可能真的要白跑了。”
    “是啊,太遗憾了。”郑斌道,“这些天让乾贵先生破费了,生意没有做成,真是挺对不起你的。”
    “无妨,大家交个朋友也好嘛。”乾贵武志道。
    “是啊是啊,乾贵先生有去中国的时候,千万抽时间到我们滨海去走走。我们滨海有一个天下第一汤,那可乾隆泡过的温泉,至今那里还留着乾隆皇帝的御笔呢。”郑斌又做起滨海的旅游广告来了。
    两个人虚与委蛇,互相都知道对方的轻松是装出来的。乾贵武志想看看郑斌到底想不想做成这笔生意,郑斌同样想看看乾贵武志会不会妥协。临到最后,乾贵武志也没能探出郑斌的虚实。其实这也不能怪他,因为从兵法来说,郑斌就属于那一类“死间”,连他自己都相信王时诚的决心已下,在乾贵武志面前,他又怎么会有别的表现呢?
    “联系米内隆吉、川端弘嗣、内田悠等几位董事长,让他们到协会办公室去,我要向他们通报一下最新的情况。”
    送走郑斌之后,乾贵武志对小秘书吩咐道。

第二百四十章 还没有尘埃落定
    “俺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昂昂昂……”
    这两天,邓宗白的心情异常地好,进进出出都哼唱着时下最流行的歌曲,只是经常跑调跑成了豫省梆子而已。
    “冯处长,吃了吗?”
    在宾馆大堂里,看到刚从电梯间走过来的冯啸辰,邓宗白满脸堆笑地迎上前去,没话找话地问候着。他们早餐是在一块吃的,当时冯啸辰就坐在邓宗白的对面,邓宗白这样问,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有点老年痴呆的前兆了。
    “邓厂长好心情啊。”冯啸辰笑着应道。
    “我这个人一贯性格乐观。”邓宗白道,“我长这么大年纪,就不知道什么叫作犯愁。你看那个郑斌没有,成天拉着个脸,像吃了苦瓜似的,你说至于吗?”
    说这话的时候,邓宗白脸上有一种幸灾乐祸的表情,他也并不忌讳把这种表情在冯啸辰面前表现出来。他说自己一贯乐观,这纯粹是说漂亮话了。前些天,郑斌在考察团里散布有关新阳二化机产品质量低劣的消息,邓宗白每天都气得五迷三道的,要不也不至于在宾馆大堂里与郑斌大打出手。
    没曾想,打了一架,他的事情却峰回路转了。王时诚找他谈了话,虽然是严肃地敲打了他一番,但却给了他一个承诺,那就是这一次与日本人谈判的目标是引进技术、合作制造,而不会像郑斌希望的那样全盘引进日本的成套设备。这样一来,邓宗白到日本的目的就实现了,他要的就是能够从日本人这里引进技术,分包一部分设备的制造。
    与滨海省的想法一样,新阳二化机希望引进技术,也是公私兼顾的。于公来说,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培育自主能力,当然是一件大好事。于私来说,从日本引进技术就意味着大量的出国机会,还有大笔可支配的外汇,掌握所有这些资源的人要想从中为自己以及关系户谋点利益,那是轻而易举的。
    邓宗白开心了,郑斌自然就郁闷了。看到郑斌成天愁眉苦脸,邓宗白岂有不加倍欢喜的道理。
    在邓宗白看来,冯啸辰与自己应当是一条战线上的,因为重装办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这些制造企业提高制造能力。如果郑斌得了势,滨海省的大化肥项目采取全套引进的方法,重装办的工作也会受到挫折的。
    冯啸辰的确是希望采取合作制造的方式来建设滨海省的化肥项目,但郑斌向他讲述的那些情况,他也还是记在心上的。看到邓宗白如此得意的样子,冯啸辰心里有了几分不悦,他微笑着说道:“邓厂长说得对,其实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郑处长这样苦恼,完全没必要的。”
    “是啊是啊……咦?冯处长,你怎么会说事情没有尘埃落定呢?”
    邓宗白下意识地附和了冯啸辰一句,才意识到冯啸辰话里有话。明明王时诚已经做了安排,要求考察团从上到下统一口径,坚决要求日方转让技术,否则就放弃采购。冯啸辰怎么会说事情没有落定呢?
    冯啸辰道:“关于是全盘引进还是合作制造的问题,我们最终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的。如果国内的企业没有能力承接日方的分包任务,那么虽然我们不太情愿,也只能是接受全盘引进的方案了。”
    “怎么会没有能力呢?”邓宗白急了,“冯处长,你是知道的,我们新阳二化机,那可是国内响当当的化肥设备制造企业,分包一些非核心的设备,怎么会没有能力?”
    冯啸辰淡淡地笑道:“是这样吗?郑处长说你们给滨海省造的那套5万吨设备,返工很多次,这是不是实情?”
    “这个不能算什么事情。”邓宗白脸上有些挂不住,支吾着说道,“分子筛容器那个事情,是我们出了一点纰漏,这也要怪他们催工期催得太紧嘛。我们有一个王牌电焊工,那段时间家里人生了病,他一时走不开,我们是派了他的徒弟去滨海焊的,技术有点不过关,这是实情。”
    冯啸辰毫不留情地说道:“这不是个别电焊工的问题,而是反映出你们新阳二化机缺乏质量控制体系。一个电焊工家里有点事情,就能够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如果承接这套30万吨合成氨项目分包的时候,你们又有哪个工人家里有点什么事,我们怎么保证你们的产品能够按时、保质地完成呢?”
    邓宗白这个时候才彻底反应过来,冯啸辰似乎不是在跟自己开玩笑,或者在用某种方法敲打自己,而是真的在考虑是否要引进技术的问题。冯啸辰是重装办的干部,如果他突然倒戈,转而支持全盘引进的方案,那么整件事情是完全可能翻盘的。
    “冯处长,咱们重装办这边,不是一直都在推进装备国产化吗?”邓宗白小心翼翼地问道。
    冯啸辰道:“我们罗主任的态度很明确,推进装备国产化是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如果我们在某个领域的装备制造能力的确跟不上,那我们也不能为了装备制造业一家的利益,而牺牲用户行业的利益。大化肥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大事,如果因为我们装备制造业的缺陷而耽误了设备投产,重装办也是不会答应的。”
    “你凭什么说我们会耽误设备投产!”邓宗白瞪起了眼睛,大声地反驳道。事关企业的利益,他也顾不上去考虑冯啸辰的身份了。这一刻,他甚至怀疑郑斌是不是做通了冯啸辰的工作,或者说得更直白一些,郑斌给了冯啸辰什么好处,以至于冯啸辰会突然站到郑斌的立场上去说话了。
    冯啸辰没有跟着叫嚷,而是平静地问道:“邓厂长,你确信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吗?”
    “我……”邓宗白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的鸡,声音一下子就弱下来了。声音一弱,他的气势也就消了,这才想到冯啸辰是上级部委派来的人,自己还真没资格和他叫阵。他压低了声音,说道:“冯处长,这事情是明摆着的,国家有引进技术的政策,我们又是国内实力最强的几家化工设备企业之一,如果我们做不成,换成其他家来,也是差不多的。”
    冯啸辰向旁边走了几步,躲开陆续下楼来的考察团成员们。邓宗白也紧紧跟上,站在冯啸辰的身边,等着他发话。
    冯啸辰道:“邓厂长,如果的确像你说的那样,那我们只能是暂时放弃大化肥国产化的目标,先练好内功,然后再考虑这个问题。国家虽然确定了11套大型装备的研制任务,但并没有强制要求所有的装备都要同步完成。”
    “不不不,不是这样的。”邓宗白结结巴巴地说道,“冯处长,王司长跟我说的并不是这样,他说你们都已经商量好了,这一次一定要逼着日本人转让技术的,你现在这样说,有没有和王司长他们商量过?”
    冯啸辰道:“我会和王司长他们商量的。没错,王司长他们最初的想法的确是要优先考虑国产化问题,但非常遗憾,我没有看到你们对这件事情的重视,只看到你们弹冠相庆,觉得只要有国家政策保护,你们就可以高枕无忧。如果你们是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引进技术就没有任何意义,它除了让国家多花一些钱,让用户遭受一些不必要的误工和质量损失之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这……”邓宗白明白过来了,自己这些天的得意,是让冯啸辰改变初衷的直接原因。他扪心自问,冯啸辰说的还真是没错,自从知道王时诚打算给自己支持之外,他的心态是极其放松的,用弹冠相庆来形容也不为过。至于说如何引进技术,引进之后该如何消化吸收,这些问题还真没有进入他的考虑范围。
    也不仅仅是他了,新阳二化机从上到下对于这件事都没有做什么准备。在他出发来日本之前,厂长奚生贵对他的交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争取到合作制造的结果,其他的问题一概没说。照奚生贵的说法,只要合作制造的事情定下来,厂里就能够引进一大批进口设备,还要申请资金扩建厂房,顺带加盖两幢宿舍楼,届时全厂的日子都会好过得多。
    至于说如何保证引进的技术能够全盘掌握,奚生贵没说,邓宗白也没琢磨过。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算不能全盘掌握日本人的技术,也不算什么过错,谁让咱们和日本人的技术差距太大呢?可是只要引进了设备,能够学到个三瓜两枣的,在国内市场上自己就有说话的底气了。
    这些想法,邓宗白并没有向其他人说起,并冯啸辰却看得清清楚楚。也正因为恼火于邓宗白的不求上进,冯啸辰才会放出狠话,表示引进设备的事情还没有尘埃落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