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国重工 >

第241部分

大国重工-第241部分

小说: 大国重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啸辰微微一笑,道:“当然不是全新的。我不是还没有拿到章先生投入的资金吗?这些设备,是我在西德请我的叔叔帮我贷款买下的,总共花了不到400万美元的样子。”
    “原来是这样。”章九成点了点头。冯啸辰这个表态,又给他提供了不少信息,一是冯啸辰办事有头脑,知道用二手设备代替全新设备,以减少投资;二来则是冯啸辰已经获得了一笔来自于西德的贷款,额度至少在400万美元以上。西德的银行家自然也不是做慈善的,对于冯啸辰的信用肯定会进行充分的评估。西德的银行愿意向冯啸辰发放贷款,章九成的投资风险也就没那么大了。
    冯啸辰道:“刚才章先生说这是你最吃亏的一次投资,我觉得现在说未免为时过早。我敢保证,不出五年时间,章先生一定会为这笔投资感到骄傲的。”
    “我现在就已经感到骄傲了。”章九成笑道,“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这笔钱投到你身上,绝对是超值的。”
    “谢谢章先生的信任。”冯啸辰向章九成微微欠了一下身子,说道。
    “我想修正一下我们之间的协议。”章九成道,“我希望追加一条,在未来五年内,如果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有意扩充股本,章氏财团将拥有优先参股权。”
    冯啸辰道:“哈哈,我完全可以答应,我相信我们之间会有长远合作的。”
    带着与章九成草签的协议,冯啸辰、杨海帆及张国栋一行从鹏城入关,返回了南江。资金有了,设备也有了,甚至连盖车间用的钢梁钢架等等也都预备了不少,再往下的工作就是申请土地准备兴建厂房了。
    在得知即将成立的辰宇工程机械公司有包括德国菲洛轴承公司、港岛章氏财团在内的外资和港资背景之后,南江省的各级政府部门都对这件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按照冯啸辰的要求,南江省在北部靠近长江的玄阳市为他们划拨了一块1000多亩的土地,并承诺帮助完成当地的拆迁工作。玄阳市政府答应未来几年对公司减免若干税费,并在其他一些方面提供足够的便利。
    冯啸辰没有时间去应付这些事情,因为时下已经是八月初,社科院即将要开学了,他必须马上返回京城去。这样一来,建立一家新工厂的工作,便落到了杨海帆和张国栋的肩膀上。

第三百八十六章 同学
    京城。
    月坛北小街的一个小院子里,坐落着两幢苏式风格的四层楼房。社科院经济战略研究所,就设在其中的一座楼上,占了一层半的面积。后世的冯啸辰也曾到这里来拜访过,不过那时候办公楼已经经历过几轮修缮,虽然外表看上去仍如时下这样朴素厚重,但走廊里已经铺上了防滑的瓷砖,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空调,一些办公室甚至还有指纹识别的门锁。
    与后世相比,现在这座办公楼里的陈设只能用寒酸二字来描述,走廊上偶尔走过的人也都穿着有些显旧的服装,脸上带着岁月留下的沧桑之色,与后世的农民工没什么两样。但冯啸辰却知道,这些人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他们的名字都是会频繁出现在各种书籍上的。
    “你就是冯啸辰?看起来比档案上要老成得多嘛,我还一直担心你岁数太小,生活不能自理呢。”
    在战略所的行政办公室里,教务秘书兼生活秘书刘雅惠验过冯啸辰的报到证,又上下打量了冯啸辰一番,笑吟吟地评论道。
    刘雅惠是京城机关单位里很典型的那种中年大妈,在单位上工作了好几十年,上上下下的人头都熟悉,一副热心肠,说话口无遮拦。她早就看过冯啸辰的档案,知道这个新生是23岁,说起来也不算是小孩子了。不过,她的思维被冯啸辰档案中的“学历”一栏给带偏了,总觉得冯啸辰就是一个初中生,那自然就是图样图森破的那一类了。
    “我14岁就到知青点当知青去了,生活自理方面没什么问题。”冯啸辰也笑着回答道。刘雅惠说的这个“生活自理”实在是太容易让人误解了,不过冯啸辰并不打算予以纠正。
    冯啸辰的自我介绍让刘雅惠顿生了怜悯之心,她摇头叹息道:“才14岁就去当知青了?啧啧啧,真不容易,一定吃了不少苦吧?”
    “还好吧,周围的其他人都挺照顾我的。”冯啸辰道。
    “嗯嗯,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嘛!”刘雅惠发了一句不着调的议论,随即又说道:“没关系的,在战略所上学,有什么生活上的事情就来找我,我会给你们安排好的。对了,我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年纪大一点的同志和你同宿舍,他叫啥来着对了,叫王振斌,是国家计委的一位处长,今年40岁了,60年代的大学生,是你们班的老大哥。”
    “是吗,那可太好了,我可以向老大哥多多学习。”冯啸辰敷衍着说道。对于这种热心大妈,你必须要随时附和她的话,让她觉得你又谦虚又谨慎,是一个可教育好的孩子,这样未来她就会对你百般照顾。反之,如果你对她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流露出厌烦情绪,你就会进入她的黑名单,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弄得你狼狈不堪。冯啸辰前一世的单位里就有这样的大妈,他是很擅长于与这种人打交道的。
    果然,冯啸辰的态度让刘雅惠颇为高兴,她说道:“小冯啊,你有这样的态度就非常好。我看过了,咱们所这一届的6个学生里,你是学历最低的,只有初中凭。不过不要紧,只要你有努力学习的精神,迎头赶上没什么困难。你的导师是沈老师吧?他是一个好人,所里的人都知道沈老师的脾气特别好,对学生也特别好,你算是找对人了。”
    “是啊是啊,经委的领导安排我来学习的时候,也说了这一点。”
    “来吧,我带你到宿舍去,顺便给你介绍一下战略所的情况。”
    刘大妈的好意,是冯啸辰无法推辞的,他只能乖乖地拎着自己行李卷,跟在刘雅惠的身后,下了办公楼,来到对面的那幢楼上。
    这幢楼被称为教学楼,其中一、二两层是教室、会议室、仓库等,三、四两层则是学生宿舍,以及年轻老师的宿舍。
    月坛北小街的这个小院子里一共有三个研究所,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也就是20来人,因此宿舍颇为宽裕。学生都是两人一间,每人配有一张床、一个桌子、一个柜子和一个书架,这样的条件,甚至比一些单位里的单身职工都要好得多。
    冯啸辰在京城有住处,但按照研究所的规定,研究生是必须住校的,在入学通知上也明显写了要带行李来报到。冯啸辰找人侧面打听过,知道研究所在这方面管得不算太严,平时也没人会去查寑。一般来说,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有不少课程,所以学生大多数时候还是住在所里比较方便。到了二、三年级,没有什么课程的时候,学生如果愿意回家去住,也是无妨的。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不要太张扬,你违反规定回家去住,还发个朋友圈显摆,那就是作死了。就算所里不找你麻烦,院里的领导能饶得了你吗?
    刘雅惠领着冯啸辰,一路喋喋不休地介绍着各种情况,很快来到了分配给冯啸辰的宿舍门前。宿舍的门虚掩着,显示出里面已经有人了。刘雅惠站在门外喊了一声:“小王,小王,和你同宿舍的小冯同志来了。”
    话音未落,门便被拉开了,一个40岁上下、衣装整齐,带着很鲜明机关干部特征的中年人出现在他们俩面前。中年人先向刘雅惠打了个招呼,随后便把目光转向冯啸辰,伸出手热情地说道:“你就是冯啸辰同志吧?欢迎欢迎。我叫王振斌,原来在国家计委工作。早听刘老师说过,和我同宿舍的是个年轻同志。我岁数大了,脑子笨,学东西慢,以后还要请你多多帮助呢。”
    冯啸辰与对方握了一下手,说道:“王大哥客气了,刚才刘老师已经跟我说过了,我是咱们班上学历最低的,只有初中毕业的化。王大哥是60年代的大学生,水平高,以后学业上的事情,我还要请王大哥多多帮助呢。”
    王振斌道:“哪里哪里,我学的那些东西,早就落伍了,你们年轻人的知识面广,要多帮助我才是。”
    听到二人互相吹捧,刘雅惠在一旁叫好道:“哈哈,你们俩这个态度可真是太好了,都很谦虚,以后你们就互相帮助吧。小王,我把小冯交给你了,你在生活上要好好照顾他。我还有其他事情,就先走了。”
    “刘老师再见!”
    “谢谢刘老师!”
    看着刘雅惠走开,王振斌伸手接过冯啸辰手里的行李,把他让进了屋子,然后指着靠窗的一张床,说道:“小冯,你睡这张床怎么样?如果你不习惯,咱们换换也可以。”
    一个房间里放两张床,靠窗的位置无疑是更好的,光线更充足,同时也不像门边的床位那样喧闹。王振斌来得比冯啸辰早,却占了靠门的床,把好位置留给了后来的舍友,这一个小细节让冯啸辰对他顿生了几分好感。王振斌事先是知道冯啸辰的情况的,无论是从资历上说,还是从行政级别上说,王振斌都比冯啸辰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这样低调行事,也反映出了王振斌处事的态度。
    “王大哥,你岁数比我大,还是你睡窗边吧,我睡靠门的位置。”冯啸辰客气道。
    王振斌便明白冯啸辰看懂了自己释放的善意,他笑着说道:“不必了,我睡得沉,靠门边也无所谓。”
    “这怎么合适呢?”冯啸辰装出为难的样子说道。
    “没事,能够住一块是缘份,你就别计较这些了。对了,你也别一口一个大哥的,你还是叫我老王吧。”王振斌帮冯啸辰把行李放到靠窗那张床上,乐呵呵地说道。
    “叫你老王八?这样不太合适吧,这不是骂人吗?”冯啸辰眨巴着眼睛说道。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怎么会是骂人”王振斌一开始还没发现自己的语病,不过,当他发现冯啸辰的脸上露出一个调侃的神情时,不禁愕了一下,随后便反应过来了,哈哈笑道:“哈哈,看不出来,你这个小冯还挺损的,我不一留神就着了你的道了。”
    “是你自己说的嘛,我可啥也没啥呀。”冯啸辰装作委屈的样子说道。
    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开过,两个人立马就熟悉起来了。王振斌原本还担心冯啸辰过于年轻,不太好相处。因为像冯啸辰这种年轻人,要么是少年得志,看不起年纪大的同学,要么就是自惭资历太浅,在他这个有资历的官员面前显得局促。现在看来,冯啸辰的表现堪称是不卑不亢,一方面对王振斌挺尊重,另一方面又并不怯场,还能够很轻松地跟他开玩笑。这样王振斌的两个担忧就都打消了。王振斌的家也在京城,但按照规定,他也得在宿舍里住上一段时间,有一个开朗机智的舍友当然是很愉快的事情了。
    “小冯,你先铺下床,拾掇拾掇,一会咱们一块出去吃饭。咱们班6个同学,昨天已经到了5个,你是最后一个,也是班上的老幺。大家已经商量好了,等你一到,咱们就出去小聚一下,庆祝咱们战略所84级硕士班正式成立。”

第三百八十七章 天子门生们的闲聊
    “欢迎老幺!”
    “感谢各位哥哥姐姐!”
    六个玻璃杯一共举起来,五男一女的六名研究生哈哈笑着,把各自杯子里褐黄的啤酒一饮而尽。
    这是在月坛北街上的一家小餐厅里,战略所84级的6名硕士生进行了第一次聚会。
    这6名研究生,有3人是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录取的,另外3人则是由部委推荐的,算是委托培养的性质。冯啸辰和王振斌都属于后者,除他俩之外,还有一位名叫于蕊的女生,也是由单位推荐过来的。她今年32岁,是1972年上大学的工农兵大学生,读研之前在国家体改委工作。这一次体改委推荐她到社科院来深造,是打算等她读研回去之后予以重用的。
    3名通过考试录取的学生都是男生,分别名叫祁瑞仓、谢克力和丁士宽。说来也巧,这三个人都是78级的大学生,毕业后工作了两年,才考了研究生。这其中,毕业于京城大学的祁瑞仓年龄较大,已经是28岁了,毕业于人民大学的谢克力和毕业于浦海大学的丁士宽都是24岁,正好比冯啸辰大那么一点点,所以冯啸辰便成了班上的“老幺”。
    “老幺,你刚才说你原来在重装办工作,这个单位是干什么,怎么听起来挺神秘的样子?”
    酒过三巡,大家分别聊起自己过去的工作。丁士宽对冯啸辰的经历颇有一些兴趣,便向他打听起了重装办的背景。
    “重装办是个简称,全称是国家重大装备办公室,负责全国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协调工作。”冯啸辰解释道。
    “你们那个重装办,影响力挺大的,我们计委的很多工作,都要围绕着你们的要求去做呢。”王振斌在旁边评论道。
    “这个机构我听说过。”祁瑞仓道,“不过,我倒是觉得,这个机构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老祁,你这话可过分了哈,人家小冯就是重装办的人,你说人家的机构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不是当面拆台吗?”谢克力半开玩笑地指责道。
    祁瑞仓不以为然地摇摇头,道:“小冯这不是已经离开重装办了吗?再说了,我是对事不对人,我又没说咱们小冯不行,我只是说这个机构过时了。纯粹计划经济的产物,完全不适合于商品经济的时代。”
    “哈哈,老祁,你这可是一竿子打了我和老王两个人了。老王就是计委的,你说计划经济的产物不好,这不是矛头直指老王了吗?”冯啸辰笑着说道。
    “我是计委的不假,可我们计委也并不是只讲计划经济的。据说,国家马上就要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样一个提法,届时我们计委的工作也会照着这个思路进行调整的。”王振斌说道。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底是以计划为主,还是以商品经济为主,现在还有一些争论,我们体改委的一些专家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于蕊补充道。
    丁士宽道:“我感觉,国家的改革方向,应当是越来越偏于商品经济的。现在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得非常迅猛,而乡镇企业的经营是游离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