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国重工 >

第349部分

大国重工-第349部分

小说: 大国重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个时期,中央和地方都在殚精竭虑地试图挽救这些濒临破产的大国企,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过十几年的时间,人们才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进入新世纪之后,许多国企陆续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变,又重新焕发了活力。冯啸辰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进程提前一些,力图使转变的代价变得更小一些。
    小轿车在厂部办公楼下停了下来,一干身着笔挺西装的厂领导快步迎上前来,领头的一人亲自拉开车门,把孟凡泽扶下车来。
    “孟部长,欢迎欢迎啊!”那人热情地说道。
    “这是榆北重机的厂长方成举。”谭德钧在旁边给孟凡泽做着介绍道。
    “哦,是方厂长,辛苦了。”孟凡泽客气地向方成举点点头。在京城出发之前,他就已经看过榆北一些重点企业的资料,也知道方成举的名字。方成举是前几年才担任厂长的,那时候孟凡泽已经退休,所以没有和他打过交道。
    “这是国家榆北振兴工作小组的副组长,国家装备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冯啸辰同志。”谭德钧又把冯啸辰介绍给了方成举。
    “我和小冯助理是老朋友了,我记得大前年小冯助理还来过我们榆重呢,是不是?”方成举走过来,一边与冯啸辰握手,一边用哈哈笑着,用夸张的口吻说道。
    冯啸辰也面带微笑,应道:“应该是大大前年的事情了,那一次我来协调大秦运煤专线铁路用的重型轨道矫正机生产的事情,方厂长给了我们很多支持。”
    “唉,唉,惭愧惭愧,因为我们技术实力有限,最后也没帮上冯助理的忙,实在是惭愧。”方成举连声说着,语气中却没有多少歉疚的意思。
    “没关系,其实方厂长当时给了我很多启发,对我帮助还是很大的。那几台设备,后来我们请秦州重机帮忙搞出来了,倒也没耽误事。”冯啸辰笑呵呵地说道。
    他们俩说的是三年前的事情,正在建设中的大秦运煤专线需要五台重型轨道矫正机,而榆北重机过去曾经有过生产普通轨道矫正机的经验,于是冯啸辰便专程来到这里,与方成举商量开发重型轨道矫正机的事情。那一次,方成举的态度倒是挺热情,但落到实处的时候,一会说有其他任务,暂时腾不出手,一会又说设备陈旧,除非国家能够给一笔技改资金,否则难以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
    冯啸辰在榆重呆了七八天,一无所获,只能转到秦州重型机械厂,找崔永峰他们帮忙。秦重参考国外同类设备的设计思路,克服了不少困难,最终拿出了合格的产品。
    从那时起,冯啸辰就感觉到榆重在走向衰落了,只是没想到它会衰落得如此迅速,短短几年时间,就陷入濒临停产的困境。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说的是不是榆重这种情况呢?
    方成举并没有在意冯啸辰说起的事情,在他心里,觉得自己没造出来的设备,被其他企业造出来,并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区区五台重轨矫正机,几百万的产值而已,算得了什么?他与冯啸辰寒暄了两句,接着便把跟在自己身后的其他厂领导一一介绍给了孟凡泽和冯啸辰。随后,一干人前呼后拥,把孟凡泽二人迎到了厂会议室。
    一进会议室,孟凡泽和冯啸辰都觉得眼前一亮,高档的吊灯、实木大会议桌、真皮靠背椅、果盘里玲珑剔透的水果,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样奢华,与厂区里那种萎靡的氛围形成鲜明的对比。穿着崭新工作服的服务员个个年轻漂亮,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让人一看就心情愉悦,乐不思蜀。
    “孟部长,冯助理,一路辛苦了吧?来来来,吃点水果,这个季节,在我们里弄点新鲜水果可真不容易,这还是办事处在省城买的,昨天晚上连夜开车送过来的。”
    方成举招呼着孟凡泽、冯啸辰在会议桌正中位置坐下,亲自给他们拿着南方空运过来的香蕉,喋喋不休地炫耀着。
    孟凡泽的脸已经有些不好看了,不过,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没有大发雷霆。毕竟方成举是一家国企大厂的厂长,级别很高,不像刘进那种小官员,训了也就训了。说难听点,以方成举的级别,对你一个退休的副部长如此恭敬,也就是给你面子,你还真以为人家怕你了?
    “方厂长,你不用客气。孟部长这次带我们过来,是想了解一下榆北这边企业经营困难的事情,确定帮助榆北企业脱困的方案。据我们了解,榆北重机在过去两年出现了连续的亏损,目前业务陷入困难,开工率不足10,方厂长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冯啸辰发话了。
    方成举已经给孟凡泽和冯啸辰各掰了一个香蕉放在他们面前,这会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想再说点什么客套话。听到冯啸辰直截了当地进入了正题,他似乎有些不适应,缓了一小会,这才笑着说道:
    “嗯嗯,对对,咱们先说正事。关于榆北重机嘛,其实我们已经是连续五年亏损了,只是前三年亏损程度不大,勉强可以算是盈亏平衡吧。从前年开始,亏损的幅度就大起来了,去年净亏损1000多万,全靠银行贷款撑着,要不我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去了。在这点上,我得郑重地向谭市长表示感谢呢。”
    听方成举说到自己头上,谭德钧苦笑道:“呵呵,方厂长,我宁可你别感谢我。你知道为了让银行给你们贷款,我们市政府费了多少力气。再这样搞下去,你们没事,榆北的各家银行都要先破产了。”
    “我有什么办法?”方成举理直气壮地说道,“国家任务减少了,可我这一万多人还得吃饭,不靠银行我能靠谁?”
    冯啸辰打断了他们的争执,道:“方厂长,你说国家任务减少了,具体是什么情况,能说说看吗?”
    方成举道:“这不是明摆着的吗?我们榆北重机,以往一年国家有8000多万的任务,多的年份能到1亿多。可从前年开始,一年的任务也就是4000多万,去年连3000万都不到。扣掉原材料、水电,剩下的钱根本就不够发工资。今年到目前为止,国家给的任务也就是1000多万,可我账上一点流动资金都没有,原材料买不进来,有些设备出故障了,买配件的钱都没有,怎么生产?”
    “那你们想过什么解决的办法没有?”冯啸辰继续问道。
    “想了。”方成举道。
    “想什么办法了?”
    “我亲自去了京城,找国家计委、机械部、能源部、铁道部。不说别的,光小汽车的油钱都花了好几千,结果一点用都没有!”
    方成举用愤愤然的口气说道,脸上满是委屈之色。

第五百六十四章 榆北是只老母鸡
    方成举的逻辑很朴素:企业亏损了,是因为国家给的任务不够。要想让企业不亏损,就要想办法让国家给更多的任务。国家如果不答应,那么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孟凡泽显然也听明白了方成举的意思,他冷着脸问道:“成举同志,你刚才一直强调亏损的原因是国家任务不足,难道你们就没有想过自己去开拓业务吗?你们厂在球磨机生产方面有30多年的经验,现在各地大搞基础建设,新建的水泥厂很多,这些厂子都是需要球磨机的,你们就没有去和他们联系过?”
    “当然联系过。”副厂长易耀忠回答道,“孟部长,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们也了解。我们派出过业务员去和各地的水泥厂联系,但没什么效果,那些新建的水泥厂,要么是从国外进口球磨机,要么就是买乡镇企业的球磨机,我们的产品,人家根本就不接受。”
    “为什么呢?”孟凡泽追问道。。。
    “为什么?”易耀忠脸上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当然这个嘲讽并不是对孟凡泽来的,他还没有这么狂,他的嘲讽是冲着那些乡镇企业去的。
    “从国外进口的,我们就不说了,人家技术好,咱们比不了。可乡镇企业生产的那些,质量跟我们没法比,可架不住人家会搞公关啊。那些乡镇企业的业务员,给回扣是公开的,我们国企敢这么干吗?还有,他们的价格也便宜,一台200毫米球磨机,我们报价是70万,他们敢报50万,你让我们怎么跟他们竞争?”易耀忠说道。
    “易厂长,乡镇企业送回扣的事情的确是有的,但你说乡镇企业的产品质量没法跟你们比,这话可能有些绝对了。”冯啸辰慢条斯理地说道,他翻开一个本子,说道,“我这里有个案例,明州省松川水泥厂,大前年买了一台你们的球磨机,使用不到半年,就出现了负载运转转速下降的情况,此外还有减速机漏油、三角带打滑等问题。请你们的工人去维修,拖了一个多星期才去,而且去了之后还修不好。他们厂还有一台明州当地乡镇企业造的同型号的球磨机,就没有这样的情况。最后他们请了那家乡镇企业的工人去把你们的机器修好了,换掉了好几个不合格的配件。易厂长,这个情况你是不是了解?”
    “这……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不能说明什么。”易耀忠的脸色有些灰了,刚才那种自矜的神情不复存在。
    冯啸辰要来榆北,自然不会两眼一抹黑地来。经委方面给工作小组准备了有关榆北的一些资料,但这些资料都是官样文章,除了统计报表之外,就是榆北市政府以及各企业自己写的汇报、总结之类,其中充满了各种春秋笔法,云山雾罩,根本反映不了什么情况。冯啸辰找到了包成明,让他去给自己准备资料,包成明在电脑里做了个搜索,足足给冯啸辰拷了一盒软盘的各种文件,冯啸辰来榆北的时候,就是背着笔记本电脑和软盘来的。
    有关松川水泥厂的这件事,是冯啸辰特地摘抄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堵住易耀忠这些人的嘴,让他们无法回避真实的问题。
    “冯助理说的情况,当然是有的。”另一名副厂长郑群接过了话头。从冯啸辰举的例子里,他能够听出冯啸辰对榆北重机是做过一些功课的,要想糊弄过去并不容易,他说道:“球磨机是我们的老产品,我们搞了30多年,现在全国很多水泥厂用的球磨机都是我们生产的。这几年,我们的技术的确有些落后了,还有就是工人的素质也下降了。刚才冯助理说我们派出去的维修工修不好自己的球磨机,这个情况我知道,那个维修工是80年代初顶替招工进厂,技术上根本就不行。这些年,我们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工人都退休了,技术上的断层非常厉害,我们也是没办法的。”
    他这样一说,场上的其他干部也都纷纷附和起来:
    “是啊是啊,要不怎么说我们是老企业呢,就是这个问题太严重了。”
    “设备老、技术老、工人老,老工人一退下去,就是青黄不接。”
    “本来就是嘛,机器老了还跑不动呢,更何况我们这样一家老企业……”
    谭德钧也找到了由头,转过头对孟凡泽说道:“孟部长,我们榆北最大的问题,就是老工业基地,和内地那些新企业没法比。我们有个比方,说我们榆北就是一只老母鸡,过去能下蛋,国家也重视。现在老了,不会下蛋了,国家也就不管我们了。”
    “怎么,你说榆北是只老母鸡,现在不会下蛋了?”孟凡泽看着谭德钧,似笑非笑地问道。
    谭德钧迟疑了一下,点点头道:“是啊,就说榆北重机吧,947年就建厂了,到现在都……”
    “947年建厂,现在就老了?”孟凡泽看了谭德钧一眼,然后转头对冯啸辰问道:“小冯,你昨天说德国西门子是哪年成立的?”
    “是847年……”冯啸辰苦笑着答道,这个梗还真是他讲给孟凡泽听的,可老爷子也别在这种场合里说呀。人家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老工业基地,是老母鸡,现在不会下蛋了,你来个西门子是847年成立的,这还会不会聊天了?
    不过,这种话也就是孟凡泽能说,换成冯啸辰这样说,估计谭德钧、方成举等人立马就要暴走了。可孟凡泽是个80岁的老领导,就算是倚老卖老,别人也拿他没办法。
    众人沉默了一会,方成举黑着脸说道:“孟部长批评得对,榆北重机陷入亏损,是我们这些厂领导的责任,首当其冲的,就是我这个厂长的责任。”
    孟凡泽淡淡一笑,说道:“成举同志,国家派我和小冯到榆北来,不是来谈责任的,而是来研究如何振兴榆北的,其中也包括了如何振兴榆北重机。目前榆北重机存在着严重的经营困难,成举同志对此有什么想法没有?”
    方成举道:“想法肯定是有的,而且我们给国家经委、机械部提交的报告上也都写到了。要让榆北重机扭亏为盈,关键是要进行技术改造。我们以往创造的利润都被国家拿走了,现在设备老化、技术陈旧,国家如果不提供技改资金,光靠我们自己,是无法完成这些改造的。这不是我们强调主观困难,这是客观事实。”
    “那么,你们需要多少技改资金呢?”孟凡泽问。
    方成举道:“我们测算过,几个车间的设备更新,加上引进国外专利,大概需要8000万的样子。其实,这8000万也就是解决了一些急迫的问题,真正要达到好的效果,没有2个亿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如果有了这8000万,你们就能够扭亏吗?”孟凡泽没有理睬方成举后面的那句话,而是针对着8000万的问题问道。
    方成举道:“这个我可不能打包票,只能说是会有一些竞争力。现在国内的市场环境很乱,那些乡镇企业不择手段地跟我们抢市场,还有一些地方崇洋媚外,明明是我们可以生产的设备,却要花钱从国外进口。这些情况不改变,我们就算改进了技术,推出了新产品,估计也是死路一条。”
    “我明白了。”孟凡泽点了点头,“这样吧,我们到生产区去看看,了解一下榆北重机目前的技术状况。”
    这就是不打算继续谈下去的意思了,大家纷纷起身,说着客套话往外走。方成举心里对孟凡泽有着十分的不满意,可还是得陪着,只是脸上没有了笑纹。孟凡泽也不在意,领着冯啸辰,在方成举一行的陪同下,走了十几个车间,还与一些在车间里值班的工人聊了聊。临到中午时分,方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