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国重工 >

第374部分

大国重工-第374部分

小说: 大国重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口?嗯嗯,明白了。”
    “另外就是涉及到环保、农业、国家安全等等,只要愿意想办法,理由总是会有的。”冯舒怡在旁边乐呵呵地插话道,她是当律师的,这种把戏见得多了,此时也忍不住要提点侄子几句。
    冯啸辰点头不迭,冯华他们说的这些,冯啸辰也是知道的,现在听他们一说,他就更踏实了。徐振波要的不就是一个理由吗,正如冯舒怡所说,只要愿意,理由总是有的。
    春节过后,冯华一家三口便返回德国去了,晏乐琴留了下来,准备在国内多住一段时间。冯啸辰和冯凌宇都已经有了孩子,晏乐琴作为曾祖母,也希望能够和第四代亲近亲近。老太太今年已经是80高龄,但身体还很好,和冯姗玩上半天也不觉得累。
    冯啸辰可没有那么清闲,过完年,长谷佑都便催着要重开谈判,徐振波和石福林也表示不宜再拖延了,冯啸辰只能与王根基一道,重新坐到了长谷佑都等人的对面。
    “长谷先生,我们今天想讨论一下合资之后原来秦重职工的待遇问题。有消息称,三立控股秦重之后,会将秦重原有职工的工资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一倍,请问贵公司是否的确有这样的打算?”冯啸辰问道。
    长谷佑都正色道:“我们并没有做出这样的承诺。不过,我们控股秦重之后,会采取我们三立的工资制度,那些对公司有重要贡献的职工,工资是会得到大幅度提升的。”
    “也就是说,并不是全部职工的工资都能够得到提升?”
    “不是的。”
    “那么,关于这一点,你们是否向秦重的职工代表说明过呢?”
    “这个……恐怕没有必要吧?”
    冯啸辰掏出一份资料,说道:“我这里有一份总工会和浦江晨报在秦重做的调查报告,其中有几个数据,希望长谷先生能够关注。第一,在这项涉及到835个样本的调查中,有95。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支持三立控股的前提是三立控股之后能够将他们的工资提高至少一倍。如果三立无法做到这一点,恐怕职工代表大会对于这桩合资案是会投反对票的。”
    “有这样的调查,我怎么不知道?”没等长谷佑都说什么,秦重的厂长陈琨已经瞪圆了眼睛,表现出惊诧的神情。
    冯啸辰道:“这项调查是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的,为了避免厂方的意见影响调查的客观性,第三方机构没有与厂方沟通,这也是国际惯例,长谷先生应当懂吧?”
    “呃……这倒是允许的。”长谷佑都讷讷地应道。
    这项调查,自然就是冯啸辰受了冯华夫妇的启发之后,指使小姨子杜晓逸去做的,至于说总工会那边,杜晓逸巧舌如簧,请他们出个名义还是很容易的。
    杜晓逸设计了一份问卷,拿给冯啸辰看的时候,直接就让冯啸辰笑喷了。就比如说刚才冯啸辰举的那个数据,问卷上的原题是这样的:
    请问,在以下哪种情况下你最愿意支持三立控股秦重
    a。工资提高一倍以上;
    b。工资提高50%以上; 。
    工资维持不变;
    d。工资下降一半。
    “你们平时就是这样设计问卷的?”冯啸辰看到这道题目的时候,有些不敢相信地对杜晓逸问道。
    杜晓逸自豪地回答道:“当然,我在学校专门学过民意调查的,我们老师是全国知名教授呢。”
    “他一定是教艺术体操的……”冯啸辰断言道。
    尽管知道这份卷子是多么不靠谱,但冯啸辰还是非常支持小姨子去做这项调查的。事实上,西方国家搞民意调查的时候,也没少玩这种把戏,这就如同后世郭老先生经常用的一个梗:你是喜欢我呢还是喜欢我呢,还是喜欢我呢?
    用这样的问卷去做调查,如果选a的达不到100%,那才是咄咄怪事呢。要说起来,老企业就是老企业,总还有那么几个另类的,所以最终并没有得到100%的结果,这倒使得数据看起来更唬人了。
    反正我做过调查了,你觉得我的调查不科学,我们可以讨论啊,实在不行,我们可以重做啊,只要你能耗得起时间。
    长谷佑都并没有看到这次调查的问卷,他虽然满腹怀疑,但却无从驳起,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就这个问题,我们愿意向秦重的职工做一个解释。另外,石主任和陈厂长是不是也可以帮我们做一些解释工作。”
    “这就涉及到我要引用的第二个数据了,89。2%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三立能够把这项承诺明确写到合同中去,因为他们对三立的口头承诺持不信任的态度。”
    “……”
    “还有第三……”
    “冯助理,我觉得这种调查也不一定非常客观吧?再说,职工的意见当然是很重要的,但企业并购不能完全以职工的意志为转移,咱们还是要讲一点民主集中制的嘛。”石福林听不下去了,赶紧出来打断冯啸辰的话。
    “是啊,冯助理,这毕竟只是媒体的一家之言,不足为信啊。”徐振波也附和道。
    冯啸辰道:“石主任,徐司长,企业并购要征求工会的意见,这也是国际惯例,我们不能破这个例吧?长谷先生,你认为呢?”
    长谷佑都只觉得脑袋有点晕,他完全明白这又是冯啸辰想出来的拖延计策,但要让他说不需要征求工会意见,他也说不出口。冯啸辰既然敢这样说,自然是做足了功课的。日本企业到美国、欧洲等地去兼并当地企业的时候,是遭遇过这种阻碍的,冯啸辰只要有心,就能够找出这样的案例,让他无话可说。
    “我想,我们会充分考虑这个问题的,我们既然想控股秦重,自然要尊重秦重职工的要求,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长谷佑都敷衍着回答道。
    于是,一次谈判又这样被耽误下来了。长谷佑都再次向公司求助,而公司也只能再次与通产省联系,通产省则再次联络中国外贸部进行磋商,最后商定各退一步,三立公司承诺在合资后给职工增加一些福利,而中方则愿意做好职工的安抚工作,避免与三立方面的冲突。
    当徐振波臊眉耷目地再次来到装备公司,向冯啸辰通报此事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一个更骇人听闻的消息。
    “什么,国防机密!”
    徐振波直接就从凳子上蹦起来了,这怎么又和国防扯上了?
    “的确涉及到国防机密。”冯啸辰严肃地说道,“我也是刚刚从秦重的前总工胥文良同志那里了解到,60年代我国研制核武器的时候,秦重承担了一部分离心机的制造工作,不含胥总工这些已经退休的同志,全厂还有将近1200名在职职工参与了这项工作,如果三立控股秦重,这些同志必须调离。”
    “冯助理,你是跟我开玩笑吧?”徐振波急眼了。有资格参加核工程的职工,最起码也得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现在过了30年,这些人肯定都是厂里最有经验、技术最好的那批老工程师、老工人,如果把这些人调离,秦重还能剩下什么?就几个食堂里洗菜的大妈,三立还会愿意合资吗?
    冯啸辰拿出一份文件,递给徐振波,说道:“徐司长,我一点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了解到这个情况之后,我向科工委进行了确认,科工委给我们出具了文件,指出所有参与过国防重点建设的企业,如果要与外商进行合资,尤其是涉及到外商控股的情况,一定要注意保密要求,尽可能将相关人员调离原单位,以免泄密。”

第六百零三章 变成了摇钱树
    徐振波没有接冯啸辰手里的文件,而是没好气地斥道:“冯助理,我知道你和科工委的关系好,讨一个这样的文件不成问题。可是,这样的借口,是不是太生硬了?”
    冯啸辰嘻嘻笑道:“徐司长,你上次不是只要求我提供一个理由吗?国防安全,这个理由还不够吗?”
    “现在冷战已经结束了,用这样的理由去敷衍外商,说不过去的。”徐振波不屑地说道。
    冯啸辰道:“徐司长,三立如果这样说,你就请他们帮我们在日本采购高精度的五轴联动机床和高性能控制芯片,只要他们能够帮我们买到,秦重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再插手。”
    “唉……”徐振波无语了,作为外贸部的干部,他哪会不知道冯啸辰提出的要求是日方不会答应的。冷战的确结束了,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高技术禁运并没有结束,高精度机床和高性能芯片都属于对华禁运的范围,其中的理由恰恰就是国防安全问题。
    “你是打算在下次谈判中出示这份文件吗?”徐振波问道。
    冯啸辰道:“是的。不单是秦重,其他的一些装备骨干企业,也都有类似的要求,如果外资要对这些企业进行控股,那么企业中参与过国防重点工程项目的职工必须全部调离。”
    “这个条件,三立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徐振波说道。
    冯啸辰耸耸肩:“whyi_ares?”
    “这个问题……,我需要向主管部长汇报。”徐振波无奈地说道。
    回到部里,徐振波第一时间便把装备公司这边的情况向分管的副部长曹海明做了汇报。曹海明听罢,沉吟片刻,对徐振波问道:“振波,对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我感觉,装备公司是在想一切办法阻止这项合资工作。”徐振波应道。
    曹海明摇摇头,道:“这是很明显的。我的意思是说,你对于三立控股秦重的事情,是什么态度?”
    徐振波迟疑道:“这件事,我主要还是从我们外贸部的角度来考虑的。招商引资是我们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三立入股秦重,是与我们的目标相一致的。此外,日本通产省对这件事也非常积极,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复关谈判……”
    “这就是你的视野问题了。”曹海明道,“振波,我们是做外贸工作的,但我们必须时刻记住,我们是为国家做外贸,我们做外贸的目的,是为国家的建设服务,所以绝对不能为了做外贸而不顾国家整体利益。我们复关的目的是什么?是扩大出口创汇,是消除国外的贸易歧视,为国家采购更多急需的设备和原料。如果为了复关而放弃国家利益,那这个关不复也罢。”
    “我明白了。”徐振波哪会听不出领导的意思,既然有领导撑腰,那么日本通产省的呱噪他也就不必放在心上了。很明显,领导的意图与冯啸辰的诉求是一致的,而在冯啸辰的背后,也有罗翔飞、孟凡泽、国家经贸委、科工委等一干高级别领导。这些高层的官员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政治观点,但在富国强兵这个方面,是高度一致的。
    “可是,西北省那边,我们怎么答复呢?”徐振波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曹海明微笑道:“西北省那边,也放弃这件事了。他们省里刚给我来了一个电话,说他们也觉得秦重这样的骨干企业被日资控股是一个重大损失,所以希望我们能够替他们挡住日方的压力。”
    “这是怎么回事?”徐振波惊讶道。
    曹海明道:“很简单,秦重刚刚签下了两个大合同,金额都是过亿的,西北省才不会把这棵摇钱树送给日本人呢。”
    此刻,滨海省霞源市最好的饭店里,一场盛大的宴席正在举行。被邀请的一方,是秦州重型机械厂的厂长陈琨、销售处长邓攀、总工程师崔永峰等人,而主人这方,则是霞源市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霞光钢铁厂。
    “陈厂长,感谢你们对我们霞钢的支持,我啥也不说了,都在酒里。”霞光钢铁厂厂长屠可纯手里端着二两装的大酒杯,拉着陈琨,微微卷着舌头说道。他已经明显有了几分醉意,但脸上的笑容是那样兴奋。
    陈琨一手扶着屠可纯的肩膀,另一只手也端着酒杯,说道:“屠厂长,这感谢的话我可不敢当,这明明是你们给了我们业务,救了我们厂,怎么还反过来说感谢我们呢?应当是我们感谢你才对啊。”
    就在下午,霞光钢铁厂刚刚与秦重签订了采购一条薄板热轧生产线的合同,合同金额达到3亿多元,抵得上秦重两三年的营业额了。加上此前与新阳省一家国营钢铁厂签的另一条生产,秦重未来几年都不愁吃喝了。这还仅仅是新年伊始,看过去一年全国钢铁行业的生产形式,可以想象今年还会有新的大单来临,秦重可以说是迎来了春天。
    也就是这个消息传回西北省之后,西北省对于三立控股秦重一事的态度马上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由原来一心想把秦重当成包袱甩掉,变成担心秦重被三立拿走,使省里损失了这样一个利税大户。
    陈琨原本对于三立控股这件事态度有些摇摆,签下这两个大单之后,他就坚定地站在反对的一方了。手上有几个亿的订单,他这个厂长说话也有底气了,到省里去也有地位了,还有必要去给日本人当下属吗?
    也正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一次与霞钢的签约仪式,陈琨亲自参加,并表示要设宴感谢霞钢的一干人等。谁料想,屠可纯却反过来向他表示感谢,这可让他有些惶恐了。
    听到陈琨的话,屠可纯哈哈大笑,道:“陈厂长,你能到我们霞源来,就是看得起我。你应该知道的,我老屠就是一个农民出身,放在五年前,你打死我我也不敢相信能和你陈厂长坐在一起喝酒,更不敢相信你们秦重这么大的企业,能够专门帮我们造一条生产线,这简直就是我前世修来的福气啊。”
    “瞧屠厂长说的,你们霞钢在钢铁行业里也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了,以后我们这些搞冶金设备的,还指着你屠老板给口饭吃呢。”陈琨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道。
    其实,别说屠可纯想不到,放在五年前,陈琨也想不到一家民营钢铁厂有资格向秦重订购轧钢生产线,秦重的客户哪个不是响当当的国家大型企业,民营企业难道不应当是那种规模小、技术落后的小作坊吗?什么时候能够建得起价值3亿多元的大型连铸连轧生产线了?
    可这样的事情恰恰就发生了。霞光钢铁厂原本只是一家乡镇小厂,是从乡农机厂的铸造车间分立出来的,年产量也就是几十吨而已,炼出来的钢材也谈不上有多好的品质,仅能用来做一些钢门窗之类。屠可纯是个能吃苦的人,带着十几个工人艰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