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第4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请国际同行帮助鉴定的时候了。
这些想法,菊池十郎是不会全部说出来的。说到底,这件事情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完全是内田悠犯的错误。内田悠的心里有被冯啸辰接连打击带来的阴影,他怀着报仇的心态,这已经犯了大忌。此外,他还过于自负,觉得能够耍弄对方,想让对方栽个跟头。可谁曾想,对方利用了他的这个错误,为自己争取到了时间。如果钌触媒工艺真的能够实现,那中国人就可以摆脱对池谷工艺的依赖,这样一来,不仅仅是阿根廷项目要落入中国企业的囊中,未来国际市场上的其他大化肥项目,池谷制作所也将陷入与中国企业的残酷竞争了。
这种话,现在对内田悠说,还有意义吗?除了让他恼羞成怒,甚至迁怒于自己之外,已经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了。
“你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件事,是不是!”内田悠盯住了赵辛未,恶狠狠地问道。
最快更新 www。
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让客户使用落后工艺
“冯先生,祝贺你们,你们刚刚完成的钌触媒合成氨工艺,是过去20年中合成氨工业最令人兴奋的成就,这项突破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合成氨工业的强国了。”
“我敢预言,在未来20年内全球新建的所有合成氨项目都会采用这种新工艺,除非它的业主甘心落后。”
“我认为这项工艺是成熟的,它是建立在欧洲企业提供的数十项核心专利基础上的,没有人需要怀疑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滨海第二化肥厂,来自于十几家欧美化工设备厂商的代表在参观了整座工厂,并听取了由浦江交通大学教授王宏泰亲自做的关于钌触媒合成氨工艺的介绍之后,纷纷不吝溢美之辞,对这种新工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西方人并不像东方人那样含蓄,而是喜欢把话说得很满,让人听着就那么有信心。
同时被邀请来参加观礼的阿根廷农业部副部长哈格纳混在人群中,听听这个人的话,又听听那个人的话,已经进入了懵圈的状态。在此前,他已经听说了关于池谷制作所拒绝向中国企业发放合成氨工艺许可证的事情,他这趟来,本想和中方就此事进行一次最后的磋商,如果中方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拿到许可证,他就打算放弃与中方的合作了。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中方居然声称自己开发出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氨工艺,而且这种工艺的效率比池谷工艺以及欧洲企业拥有的其他几种合成氨工艺的效率还要高出10…20%,这简直是一件让人无法相信的事情。
中方似乎也知道哈格纳不会相信他们的话,于是一口气请了十几家国际知名企业来给自己站台。哈格纳不算是很懂工业,但诸如德国勃朗公司、荷兰埃尔公司、美国克雷默公司之类的名头,他还是听说过的。这些企业的高管都口口声声说中国开发的新工艺技术水平高,哈格纳又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呢?
“可是,你们在这之前并没有提到过这种新工艺啊!”
哈格纳找到蒋宪宇,满头雾水地对他问道。这一次中国企业参与阿根廷大化肥项目招标,是由北化机和新阳二化机两家挑头的。蒋宪宇作为北化机的技术处长,哈格纳与他打过交道,在哈格纳的印象中,蒋宪宇一直都在跟他谈池谷工艺的事情,丝毫也没有流露出还有一种新工艺的意思。
蒋宪宇呵呵一笑,说:“哈格纳先生,不瞒你说,我们这种钌触媒工艺,开发出来已经有六七年的时间了,一直都在进行技术细节上的完善。我们原来也没想到技术定型会这么快,所以没有向贵方提起使用这种工艺的问题,因为我们是不会把一种不成熟的工艺推荐给国外客户使用的。”
“可是,你们现在为什么就能够把这种工艺定型了呢?”哈格纳问。
蒋宪宇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子,说:“这是因为,我们要对客户负责啊。”
“……”哈格纳凌乱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哈格纳先生,还是我来给你解释吧。”冯啸辰不知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哈格纳到中国来的时候,冯啸辰出面宴请过他,所以哈格纳认识冯啸辰,而且知道冯啸辰是分管装备工业的政府官员,说话的份量比蒋宪宇要重得多。
“按照正常的进度,我们的钌触媒工艺还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技术验证,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要承担阿根廷的大化肥项目,就只能使用落后的日本池谷工艺,或者同样仅仅是比池谷工艺稍微先进一点点的荷兰工艺。我们手头明明有非常先进的工艺,却要让我们的客户去接受一种落后工艺,这是我们的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
冯啸辰滔滔不绝地说。蒋宪宇在旁边暗自惭愧,这些话冯啸辰是教过他的,但他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原因无它,是他的职业道德让他不能说谎。不过,冯啸辰的话还真算不上是什么谎言,因为中国对于钌触媒工艺的研究的确已经有很多年了,也在中型合成氨装置上进行过验证。这一次,装备公司不惜工本,组织大会战,促成了工艺的迅速成型,这样的过程如果忽略掉与池谷制作所耍心眼的成分,也的确是可以说是为阿根廷方面着想的。
“那么,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哈格纳被冯啸辰的一通大话给忽悠住了,不禁顺着他的话头问道。
冯啸辰道:“我们把原本需要花两年时间才能完成的工艺验证,压缩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为此我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我带你去看看我们的废料场,你就明白了。”
哈格纳被带到了位于厂区一角的一个废料场,在那里,横七竖八地堆着上中国人搞出了新工艺,这种新工艺的效率还挺高,并且得到了十几家国际知名企业的认同,哈格纳的心理天平就向中国这边倾斜过来了。
“伯利,回去之后你就开始启动招标程序吧,让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分别提供他们的标书,我们把选择权交给招标委员会的专家们。”
哈格纳对伯利说道。
第六百九十六章 这是我们高校的职责
轰轰烈烈的一场技术鉴定会结束了,勃朗公司、埃尔公司等西方企业的代表带着装备公司赠送的丰厚礼品,离开了中国。哈格纳则带着伯利等随从,由蒋宪宇、赵赫等企业里的干部陪同,前往北化机、新阳二化机在其他省份的几个工地继续进行考察,这种考察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增强他们对中国制造的信心。
送走各路外宾,冯啸辰这才有时间会见专程从浦江过来做技术报告的王宏泰。这一次,冯啸辰是打着技术研讨的旗号,把那十几家欧美公司的代表请过来的。钌触媒工艺是时下化工领域的一个热点,而中国在这方面颇有一些建树,所以大家都想看看中国在钌触媒合成氨工艺方面有些什么样的创新,这些创新是否能够对他们有所启发。
王宏泰作为钌触媒领域的权威,他的出现无疑提高了这场技术研讨会的档次。无论蒋宪宇等人在背后如何嘀咕,他们还是不得不承认,王宏泰的学术地位是比他们这些企业工程师要高得多的,只有他出面才能镇得住场子。那些外国公司的代表所以会对中国的钌触媒合成氨工艺给予高度评价,一定程度上也是看在王宏泰的面子上。
王宏泰对于滨海二化的工艺情况了解不深,他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完全由博士生徐致远撰写的,甚至于在与国外专家讨论的时候,有一些地方都是由徐致远替他说的,否则他还真有可能露出破绽。不过,王宏泰对此倒没什么纠结,博士生的成就也就是导师的成就,这是学术圈子里的规则,不管具体的事情是谁做的,最终的风头都是属于他的,这就足够了。
“王教授,非常感谢啊,这一回如果不是王教授亲自过来主持研讨,勃朗公司和埃尔公司的那位专家,可能就不会这么好说话了。”冯啸辰请王宏泰在自己的临时办公室坐下,笑呵呵地向他说道。
王宏泰带着几分矜持,笑着说:“冯总言重了,钌触媒工艺是我多年的心血,在我看来,和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孩子要成家立业,我怎么可能不来看看呢?”
“王教授这个比喻好啊。”冯啸辰赞了一句,“能够把科研项目当成自己的孩子,难怪王教授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学术成果。”
“其实,钌触媒工艺的研究能够取得成功,与冯总和吴教授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我始终都不会忘记,我最早到京城去参加项目答辩的时候,冯总和吴教授是如何力排众议,给我提供了50万元的经费,这在当年可是非常了不起的一笔经费啊。”
“那是因为王教授的选题有价值,今天滨海二化项目的成功落成,证明了王教授当年的判断是如何具有预见性。”
“这也就是瞎猫碰上死老鼠吧……”
两个人都装出热情的样子,回顾了当年的友谊,做了一番表扬与自我表扬,最后才慢慢把话题收敛到了眼前。
“王教授,我有一个不情之请,不知道合适不合适说。”冯啸辰坐直了身子,郑重地说。
王宏泰面带微笑,缓缓地说:“瞧冯总说的,你是领导,有什么要求就尽管提出来吧,哪有什么不合适说的。”
冯啸辰说:“这次的事情你也看到了,我们突击修改了滨海二化的工艺设计,把传统的池谷工艺换成了钌触媒工艺,也取得了试生产的成功。下一步,我们肯定要继续完善设计,并将这种工艺应用到阿根廷的四套大化肥设备中去。就我们目前了解到的情况,阿根廷方面对于我们的方案还是比较感兴趣设备报价比日本化工设备协会要低20%以上,这对于外汇与我们一样短缺的阿根廷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判断阿根廷最终会选择我们的方案。”
“的确如此,这次陪着哈格纳部长前来考察的那几位阿根廷的工程师也去参加了我们的研讨会,在会上提出了不少问题,我想他们应当是对我们的设备感兴趣的。”王宏泰说。
冯啸辰点点头,接受了王宏泰提供的信息,接着说:“这样一来,我们下一步的压力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出口订单容不得半点疏漏,北化机和新阳二化机有生产大化肥成套设备的丰富经验,但在钌触媒工艺原理方面积累不足,非常需要你们学术界的专家给予他们大力的支持啊。”
“这完全没有问题。”王宏泰满口答应是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嘛,这样说吧,我的实验室大门永远都向你们装备部门敞开,任何时候,你们有什么技术上的困难,都可以到浦交大来找我,我一定尽全力帮助你们解决。当然了,我是说在我能够解决这些难题的前提下。”
“呵呵,那我就代赵厂长、蒋处长他们感谢王教授的大力支持了。”
“应该的,应该的嘛。”
“另外呢,赵厂长、蒋处长他们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想借你的博士徐致远到他们那里帮帮忙,因为有些技术上的问题,恐怕需要到现场去看才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个……”王宏泰这回没有刚才那么痛快了。
冯啸辰微微一笑,说:“其实呢,赵厂长他们最希望的,是能请王教授到他们厂里去挂个职,以你的水平来指导他们的工作,当然比徐博士要强得多了。未来阿根廷那边的工程开始建设,肯定还得隔三岔五地请王教授过去看看,给他们把把关。”
去阿根廷,而且还是隔三岔五,你这是打算要我的老命吗?王宏泰在心里骂着,他断然道:“这是不可能的,我在学校还有教学任务呢,另外,我手头还有几个科研项目,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冯啸辰说:“赵厂长他们当时提出来,说是不是可以由经贸委出面,直接和国家教委联系,由教委发函调王教授你到企业去帮忙,这样教学任务方面的事情就很好解决了。”
“这……”王宏泰傻眼了,这算个什么事啊!冯啸辰和吴仕灿到浦交大去请他,他可以婉拒,甚至可以置之不理。但如果真的由经贸委出面,向教委请求调他到企业帮忙,王宏泰还真没法回绝。这倒不是说教委会对他采取什么强制行动,而是他身为大学教授,声望、待遇之类的都是掌握在教委手里的,得罪了教委,他可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
“王教授你别着急,我已经很严厉地批评过他们了。”冯啸辰笑嘻嘻地给王宏泰吃了一颗定心丸,说:“我跟他们说了,王教授是国家的财富,不是你们这样两个小企业能够独占的。”
“这倒不是,主要是……我这边正在搞一个教改研究,意义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半途而废,就有些可惜了。”王宏泰讪讪地解释道,说罢,他又想起了什么,连忙补充道:“其实,致远的水平也是很高的,有些动手的能力甚至还在我之上,让他代替我到企业去指导一下,应当是没问题的。”
“可是,这样一来,会不会影响你这边的科研工作?我听说,徐博士可是你的得力助手呢。”冯啸辰心中暗笑,脸上却流露出体贴的神色。
王宏泰装出惋惜的样子,说:“影响是肯定有影响,不过,支持国家的工业建设,这本来就是我们高校的职责嘛,让致远早点到实践部门去学以致用,对于他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那可就太感谢王教授了!”
“应该的,应该的!”
话说到这个程度,王宏泰心里也明白了。眼前这位冯总,是看中了自己的博士生,要来撬墙角了。徐致远是王宏泰的学生里最能干的一个,可以这样说,王宏泰这两年出论文可都全指着徐致远呢。这一次,冯啸辰去浦交大请王宏泰出山,王宏泰自己不乐意来,便派了徐致远过来,原想着就是应付一下,谁知道徐致远表现如此出色,居然让冯啸辰动了抢人的念头。
依着王宏泰的想法,他可以让徐致远临时到滨海二化来帮忙,但绝对不能容忍徐致远到北化机、新阳二化机等企业去长期挂职,因为这样一来,徐致远就不可能有时间呆在实验室里帮他做实验,也没时间帮他写论文。招博士的目的不就是找个免费而且听话的民工吗,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你冯啸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