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工-第4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总,你们这是打算撤了?”郭明翰明知故问道。
朱菊兰抬眼看了他一眼,用手指了指电视,苦涩地说:“能撤就是万幸了,你看电视上正在说什么……”
郭明翰扭头看去,只见电视上播放的正是中视的焦点节目,这是一档著名的舆论监督节目。节目已经开始了一会,从屏幕下方可以看到节目的标题:会安闹剧的背后。
“这事居然上了焦点?”郭明翰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忙在朱菊兰旁边的一张沙发上坐下,聚精会神地开始听主持人的讲述:
“据兰苑地产公司的公关部经理高巍交代,他受公司某高层的委派,分别联络部分媒体记者以及军,大肆编造谣言。同时,他还收买了一批会安本地的无业人员,指使他们围堵极限制造基地的大门,拦截基地运输车辆……
“被兰苑地产逼着必须搬迁的这个极限制造基地,是一个什么所在呢?记者来到了基地,采访了基地主任顾施健,据他介绍,极限制造基地的职能是为国内重点装备企业制造各种超大、超重的工业部件,这些部件将被使用在千万吨级炼油设备、你这个基地有这么金贵,打死我也不敢朝它多看一眼啊!
朱菊兰更是面如死灰,电视里一口一个房地产公司、房地产商,说的不都是兰苑地产和她朱菊兰吗?其实,她还得感谢电视台发了善心,只点了高巍的名字,到她这里就变成了“公司某高层”,看起来是打算放过她这个人了。她没事了,但公司能逃得过去吗?被中视的焦点节目点过名的公司,还有几个能够不凉的,兰苑地产看起来是凶多吉少了。悔不该啊,谁知道这个什么基地居然是这样一块铁板。
“朱总,你不是还认识上面的领导吗?要不,你给他打个电话,让他周旋周旋吧……”郭明翰好心好意地建议道。
朱菊兰木然地点点头,拿出了自己的小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电话接通的瞬间,她强打起一个笑容,对着听筒甜甜地说:“李叔啊,我是菊兰……”
“菊兰啊……”电话里传来一个苍老而疲惫的声音,“中视的节目看到了吧?是我给他们打了招呼,让他们不要直接提到你的名字,毕竟你也是一个商界名人,这样直接点名不合适。不过,你们公司的招牌,在节目里是不可避免要出现的,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李叔,谢谢你一直这么关心我这个晚辈。这件事情,我们是有些做得不对了,我们愿意改正,出点钱也可以。我想能不能请李叔帮我们说一说,让有关部门高抬贵手……”朱菊兰央求着。
“这件事,我恐怕已经无能为力了。刚才领导给我打了电话,让我打报告申请退休。我这一退下去,你们的事情,我就管不上了……”
“什么,退休?喂喂,李叔,您听我说……”
朱菊兰对着听筒大声地喊着,回答她的,只是一阵又一阵的忙音。
完了,彻底凉了,这是朱菊兰晕倒之前最后的一个念头。
第八百一十四章 冯总的名字可止小儿夜啼
几天后,国家某领导的内部讲话开始在各级部门传达,这次讲话正是针对会安的这场闹剧而来的。领导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实现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制造业是重中之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只能是经济发展的辅助,绝不允许用房地产绑架地方经济,绝不允许要求制造业为房地产业让路。
在讲话中,领导还特地批驳了前一段时间某位官员的讲话,指出重型装备制造业就是皇亲国戚,是全中国13亿百姓的皇亲国戚,只有坚定不移地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业,才能使我们的国家稳如泰山。
这番话,算是对会安事件进行了定性,也给当前国内正在蓬勃兴起的房地产业划定了范围,让各地的房地产热稍稍降低了一些温度。有些地方也有类似于要求极限制造基地搬迁这样的事情,在领导的讲话传达之后,当地官员悄悄地收回了成命,不敢再做这种尝试了。
焦点节目播出之后,兰苑地产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各地的银行纷纷上门催讨欠款,一言不合就直接封账。想借贷新的资金已经毫无可能,原来与朱菊兰关系甚密的那些银行领导现在一个个都对她避之不及,实在躲不过去了也要苦着脸解释,说对于这样一家被焦点点过名的企业,总行是绝对不允许发放贷款的,自己只有这点权限,实在是没办法了。
土地方面也是同样。原来说好要批给兰苑的地,现在都没有下文了。有些地块已经开工建设了,当地政府也找上门来,劝说兰苑最好及时退出,不要再在当地呆下去了。如果兰苑敢于拒绝这些要求,那么什么工商、劳动、卫生之类的部门就会一拨接一拨地上门来找麻烦,把朱菊兰当初建议对极限基地使的那些招都使在她的头上。
还有几个楼盘,已经进入了销售阶段,却出现了业主要求退房退款的热潮。大家都在到了一些传言,说兰苑地产犯事了,这些楼盘没准会烂尾,如果不赶紧把钱要回来,可就全被套上了。谁家买房都是拿出了一辈子的积蓄,谁敢让这些积蓄遭遇风险?一时间,各个售楼处都被要求退房的业主挤爆了,兰苑地产的资金链咔嚓一声就断成了两截。
公司凉了,朱菊兰会有什么下场,大家不得而知。受到此事连累最多的,还有会安市政府,首当其冲的就是郭明翰。高巍供出了郭明翰与朱菊兰商议制造舆论压力的事情,除此之外,郭明翰坐视当地群体事件发生而无所作为,缺乏大局观,缺乏政治意识,都是非常恶劣的错误。
还好,经过调查,发现郭明翰在这件事情里并没有经济上的问题,他的确纯粹是为了地方gdp而出此下策的。这样一来,他也就免了牢狱之灾,但撤职处分是躲不过去的。他被贬到一个下属单位去当普通职工,昔日里在他面前唯唯诺诺的下属,现在成了他的顶头上司,这让他情何以堪。最终,他选择了辞去公职,下海经商去了。这就印证了王根基此前对他的威胁,他的工龄的确是到此为止了。
“明明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却让你闹得这么大,这是何苦来呢?”
在孟凡泽的家里,老领导用手指着冯啸辰,用半开玩笑半带埋怨的口吻批评道。
这一次的事情,从一开始冯啸辰就向孟凡泽和罗翔飞做了汇报,请求他们向中央领导报告此事,并请领导在关键的时候给自己撑腰。听说有房地产公司要打极限制造基地的主意,孟凡泽和罗翔飞都红了眼,当即就表示要出手教训教训这帮不知轻重的家伙。以他们的威望,即便是已经退休在家,要收拾一家房地产公司和一个地级市的官员还是非常容易的。
但冯啸辰拦住了二老,说这件事先不急,要等等再说。他表示,自己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保住一个极限制造基地,而是要利用这次事件,在国内进行一次制造业地位的国民教育。当然,教育的重点是各地方官员,要让他们知道制造业才是国之重器,你们想发展房地产,增加gdp,大家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房地产的发展要以牺牲制造业作为代价,那么我就杀一只鸡让你们看看,给你们长长记性。
就这样,一干人手里握着大杀器,却迟迟不出手,只等着事情愈演愈烈,直到各方面都无法退缩回去的时候,才突然收一群大鱼小虾都给兜上来了。张和平那边的关系是由王根基去联系的,国家安全部门也有保障经济安全的职责,更何况极限制造基地承接着不少军工装备的制造任务,是有重大国防意义的,安全部门介入就更是顺理成章了。
郭明翰和朱菊兰他们策划给极限基地施压的事情,早就在张和平的团队监控之下。高巍与那些记者、混混们的联系,在安全部门面前更是毫无秘密可言。看到时机成熟,冯啸辰通知各方同时行动,这才有了这样一场暴风骤雨般的打击。
“装备工业发展了这么多年,积累下来不少财富。我们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如果仅仅是把会安市的那几个臭虫打下去,日后还会有张安、李安的跑出来生事,我们哪有那么多精力去和他们纠缠。现在这样多好,从上到下收拾了一大批人,估计地方官员们都吓破胆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怕是没人敢向我们装备制造业伸手了。”冯啸辰笑呵呵地解释说。
孟凡泽也笑道:“我听一些同志说,你冯啸辰的名字,现在已经有止小儿夜啼的效果了。那个叫郭明翰的,也的确是有些消息不够灵通,居然敢触你冯总经理的霉头,这算不算是咎由自取呢。”
冯啸辰连连摆手,说:“孟老,您可别这样说我,好像我挺能惹事似的。其实,自从罗总退休之后,我接替了他的职务,就变得非常老实了。”
“你再老实,也是名声在外的。”孟凡泽说,随后,他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对冯啸辰说:“不过,小冯,这一次的事情,还是给你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有些老同志说你太张扬了,明明就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事情,你却闹得一个副市长被撤了职,上面还有一些人受了牵连。要知道,谁都有几个朋友的,你可算是得罪了不少人呢。”
冯啸辰也收起了调笑的表情,淡淡地应道:“做事情哪有不惹人说的。我们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事情,要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几百年走过的路,哪有工夫去瞻前顾后。他们想说什么就说吧,我冯啸辰个人的声誉算个什么。”
孟凡泽轻轻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对。我和翔飞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看中你的。不过,我们还是希望你能够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像你这样的年轻干部,应当为国家多做几年贡献,不要因为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而影响了自己的发展。”
“谢谢孟部长。”冯啸辰应道。
这个话题也没法深入地讨论下去,冯啸辰也是40出头的人了,有足够的阅历和主见,孟凡泽也不想过多地去左右他的选择,于是便另起了一个话头,问道:“对了,小冯,说到房地产业,你对于这些年国内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是一件好事。”冯啸辰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好事?”孟凡泽对这个答案有些觉得意外,他问道:“你不是一直说不能让房地产业绑架了中国经济吗,我还以为你会反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为什么你会觉得它的高速发展是一件好事呢?”
冯啸辰说:“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现在绝大多数百姓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过去说的老三大件、新三大件,对于普通居民家庭来说也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影响居民生活水平的最大瓶颈,就是住房问题。我了解过,许多单位里还有大批的筒子楼,有些结婚好几年,甚至已经有孩子的职工,也依然住在筒子楼里。还有一些家庭,虽然分配了单元房,但户型很小,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十几平方米,根本谈不上舒适,只能说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而已。”
“你说得很对,现在全国的情况都差不多如此。”孟凡泽点评道。
冯啸辰道:“我认为,我们国家未来20年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实现居者有其屋。我们不一定要达到美国那种水平,但人均40平米的居住面积,应当不算过分吧?如果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至少要新建200亿平方米的住宅,平均每年应当达到10亿平方米。照这样算,我们国家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是太慢了,而不是太快了。”
“每年建设10亿平方米的住宅。”孟凡泽咂舌道,“这得消耗多少钢材、水泥、玻璃,咱们能支撑得起吗?”
第八百一十五章 胖子重操旧业
“这其实是我支持房地产业大发展的另一个原因。”
冯啸辰笑呵呵地说,“房地产业要大发展,离不开钢材、水泥,还有工程机械,而这将给我们装备制造业带来机会。当初,我们从西方国家引进技术,又用了20多年的时间把这些技术消化吸收,变成了我们自己的技术,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拿出来用的。这几年,因为国内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基建规模不断扩大,钢材需求猛增,各地都在建钢铁厂,秦重、浦重的冶金设备订单多得都忙不过来了。”
“是吗,有这样的事情?”孟凡泽来了情绪。他刚退休那几年,还经常过问一些工业领域里的事情,能够掌握不少信息。这几年,他年纪越来越大,精力大不如前,有些事情就不太清楚了。听冯啸辰说秦重、浦重的订单多得忙不过来,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兴奋,这说明国家的工业欣欣向荣,这也是他们这代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冯啸辰说:“的确如此。过去三年中,国内新建了12条1700毫米以上的热轧和冷轧生产线,新增轧钢能力超过4000万吨。这12条线中间,有6条是咱们自己生产的,而且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此外,国内目前在建的火电站有40多座,总装机容量超过5000万千瓦,80的设备是国产的。”
“就是龙山电机厂他们引进的技术?”孟凡泽问。
“是的,是龙电、东电几家引进的技术,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化完了,有些设备的设计水平甚至超过了美国西易公司,能够跻身于世界一流行列了。”冯啸辰自豪地说。
“干得好啊!”孟凡泽拍案赞道,“这充分表明,咱们国家当年做出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另外,你们装备公司的工作也是非常得力的,没有你们牵头组织全国装备企业积极攻关,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快就形成自己的设计制造能力。”
“我们做的工作非常有限。”冯啸辰谦虚了一句,接着说:“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是一个大国,有着庞大的市场。我们引进的技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得到应用和检验,又通过市场的反馈加以改进。有些小国家就算获得了技术,也很难找到用武之地,想发展也没有空间。”
“的确,这就是大国的优势啊。”孟凡泽感慨道。
冯啸辰向孟凡泽汇报的,绝非虚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的住宅、道路、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