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国重工 >

第58部分

大国重工-第58部分

小说: 大国重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长达三年的努力,第一台120吨电动轮自卸车终于下线,让罗丘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为之欢欣鼓舞。报纸也连篇累牍地报道了这条喜讯,用了不少诸如“零的突破”或者“翻开新篇章”之类的煽情表述。
    可随之而来的事情,却是大家始料未及的。自卸车造出来了,却找不到一处矿山愿意接受它开展工业实验。整整两年时间,这台长11米,宽6米,高5米的庞然大物,一直都静悄悄地蹲在罗冶的厂区里,无法施展自己的身手。

第九十二章 工业试验
    一台新装备在工厂下线,仅仅是装备研制完成的第一步。接下来,装备要送到工作现场去进行试运行,检验装备是否能够适合实际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工业试验。大型装备的工业试验有完整的试验大纲,有些需要分成若干个阶段,包含数以百计的试验项目和性能指标,只有完成所有的试验项目并达到指标要求,这种新装备才能通过验收,转入正式生产。
    为了保证装备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够正常运行,工业试验往往要选择最恶劣的工作场合开展,而且还要设计一些超出正常工作强度要求的试验环节,还要持续足够长的一段时间,以检验设备的可靠性。
    以罗翔飞刚刚说到的120吨电动轮自卸车来说,工业试验大纲的初稿已经编制完成,在试验开始之后,还要根据试验现场的情况进行逐步完善。按照目前的工业试验大纲,自卸车需要在花岗岩地貌的矿区连续运转3个月,运载超过25万吨以上的矿石,完成1000次以上的载重下坡,并且要求主要部件不得损坏,否则此前的一切的试验结果清零,从头开始。
    这样的试验要求,罗丘冶金机械厂方面是早有思想准备的,以往他们开发过吨位较小的自卸车,工业试验也是这样走过来的,这种要求对于他们来说并不觉得稀罕。让厂长们抓狂的事情是,两年时间过去,居然找不到一个矿山愿意接受这台自卸车去进行工业试验,而工业试验不做完,车辆就无法定型生产,前期付出的心血就完全白费了。
    当初立项研制自卸车,是机械部、冶金部等几个部门联合发起的,全国有十几个矿山都表示了支持,有些矿山的领导还在部里表示过对自卸车的期盼,颇说了一些“望眼欲穿”之类的话。自卸车在罗冶下线的时候,这些矿山也纷纷发来贺电,盛赞罗冶的干部职工为矿山冶金系统又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个时候,正值国内的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由于自卸车主要用于铁矿、铜矿等金属矿区,所以这个项目划到了经委冶金局的管辖范围之内。负责此事的罗翔飞决定趁热打铁,及时推动自卸车的工业试验,以便发现问题,完善设计,使装备早日定型。他以冶金局的名义,向几家矿山发了函,商讨开展自卸车工业试验的事项。
    公函反馈的速度慢得异乎寻常,罗翔飞让手下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反复催了若干次,直到他的耐心快要耗尽了,才陆陆续续地得到了回音。各家矿山的回函相似得几乎像是从后世的网络中拷贝下来的,不外乎先是用好几百字的篇幅陈述电动轮自卸车的重大意义,讴歌罗丘冶金机械厂自力更生造出大型自卸车的丰功伟绩,随后画风突变,开始强调自己的各种困难,或是说生产任务太紧,抽不出时间来开展试验,或是说当地条件过于恶劣,这种粉嫩粉嫩的新产品,是不是先到温暖湿润的地方去锻炼锻炼,别到自己这里来闪了小胳膊小腿。
    罗翔飞按着心里的恼火,开始和各家矿山的领导进行沟通,有时候是趁着他们到京城来开会的时候直接去招待所拜访,有些则只能通过长途电话来联系。断断续续地谈了一年多时间,冶金局的电话费花了无数,得到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有些矿山实在拗不过,答应讨论讨论,结果要么是矿长得了鸡眼无法参加会议,要么是书记去现场慰问矿工尚未回来,总之讨论二字就再能拖上一年半载,让罗翔飞恨不得揪着对方的耳朵问问:你们特喵的就从来没有开过一次囫囵会吗?
    当然,事情一直推不动,也有罗翔飞这边的原因。作为冶金局最懂业务的一名领导,他分管的事情千头万绪,经常要如救火队员一样飞到全国各地去协调重要的事项,没有精力一直盯着这件事往下追。再加上他只是一个副局长,有些事情他自己无权拍板,需要再请示局长,这也影响了他的工作效率。
    时下,原来的老局长到点退休了,罗翔飞当了局长,拥有了把控全局的权力。接替他位置的新任副局长史玉峰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有一些经验,也有一些闯劲,分担了他的不少压力。罗翔飞于是重新提起自卸车工业试验的事情,决定这一回无论如何也不再拖下去了,一定要毕其功于一役。
    “这件事,现在安排了矿山处的常处长来负责,担任自卸车工业试验推进工作小组的组长,矿山处的王伟龙、技术处的冀明担任副组长,你到工作小组当个干事,跟着他们一块去跑跑。”罗翔飞对冯啸辰说道。
    矿山处的处长名叫常敏,是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干练泼辣,素有巾帼不让须眉的美称,冯啸辰和她只是认识,没有什么过多的交往。王伟龙和冀明二人倒都是冯啸辰的老朋友,王伟龙自不必说,冀明在这次出访德国期间,与冯啸辰是住同一个房间的,后来在换外汇之类的事情上,也得了冯啸辰不少好处,早把这个有能耐而又懂事的小年轻当成了自己的小兄弟。
    听说自己未来是和这么几个人一起工作,冯啸辰心里踏实了不少,他对罗翔飞问道:“罗局长,那么我的职责是什么呢?”
    罗翔飞道:“常处长有矿山工作经验,擅长于和那些矿长们打交道。王伟龙本身就是从罗冶出来的,是设计自卸车的副总工程师,了解自卸车的技术情况,还有就是便于和罗冶那边的试验团队沟通。你对行业不熟悉,而且人也太年轻,这一次主要就是去锻炼一下,平时帮着整理整理文件,跑跑腿啥的,没有具体的任务要求。”
    “我明白了,我会给各位领导做好服务工作的。”冯啸辰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罗翔飞微微一笑,道:“说你没有具体的任务要求,并不是让你去当服务员。当然,你是小字辈,有些出力流汗的事情,你多做一些也是应该的。不过,我更希望的是你能够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我对你的头脑一直是非常看好的,这次派你加入这个工作小组,也是存着一些期待,看看你是不是能够独辟蹊径,在别人觉得走不通的地方,帮我们走出一条路来。”
    冯啸辰假意地苦着脸,道:“呃,罗局长这个评价……恕属下不敢接受。”
    “怎么不敢接受?我明明是夸奖你好不好?”罗翔飞笑着调侃道。他是一个工作作风严谨的人,平常是很少和下属开玩笑的。但在他心里,一直觉得冯啸辰就是自己的子侄一辈,纵然他在其他人面前会显得严肃一些,在冯啸辰这里也就只是像一个慈祥的邻家大叔了。
    冯啸辰道:“我怎么觉得罗局长刚才是批评我不走正道,专走歪门邪道呢?”
    罗翔飞道:“你这样理解也不错,你这个人,有时候的确是喜欢走走歪门邪道。上次孟部长派你去明州,好端端的一件事情,愣是让你弄成了一个阴谋,还把人家一个干了十几年的老厂长给坑了,你说说看,这算不算歪门邪道?”
    “这个嘛……”冯啸辰无语了。帮着徐新坤算计贺永新这件事,他没有向罗翔飞说得太详细,但架不住孟凡泽会向罗翔飞提起来。如果要认真追究,冯啸辰做的事情的确不那么光明正大,在正人君子面前是有些说不出口的。
    罗翔飞见冯啸辰面有尴尬之色,摆了摆手,道:“这不是批评你,当然也不能算是表扬。做人需要光明磊落,这是我们一向提倡的。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现在社会上的确有一些不良风气,包括官僚主义作风,还有一些盲目追求金钱的腐朽作风,这些不良社会风气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做工作有时候的确需要借助一些策略,这也是难免的。”
    说到这里,罗翔飞的脸上也显出了几分无奈,其实又何止是冯啸辰,就算罗翔飞自己,哪里又没有对社会风气做出过妥协?有些时候,罗翔飞甚至很佩服冯啸辰,同时也是很羡慕冯啸辰。冯啸辰搞的那些阴谋,罗翔飞一方面是想不出来,另一方面也是不便于去做,毕竟他还是一个需要爱惜羽毛的高级领导。而冯啸辰则没有这样的负担,他是一个年轻人,没有级别,没有资历,做点什么出格的事情别人也无话可说。
    罗翔飞这一次把冯啸辰吸引到工作小组里去,心里也是存着用冯啸辰这杆枪去搅搅局的念头。常敏、王伟龙他们都是在体制内混了十几二十年的人,思维上有很多禁忌,行事也不可能无所顾忌。推动矿山接受工业试验这件事,难度很大,不出点阴招损招,恐怕还真没法办成。
    罗翔飞把冯啸辰派去,就是希望发挥他这方面的特长。当然,这句话罗翔飞是不能直接说出来的。

第九十三章 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以冯啸辰的聪明,哪会听不出罗翔飞话里的潜台词。先说社会上有不正之风,然后说允许有一些策略,这不就是鼓动冯啸辰去搞阴谋吗?看来,这位罗大叔也是被那些矿长们给挤兑急了,才不惜放出冯啸辰这么一个大杀器来。
    聪明人之间的对话,讲究心照不宣,罗翔飞都说到这个程度了,冯啸辰也就不需要多问啥,反正到时候捅出漏子,老罗肯定会负责收拾,自己只管去惹事即可。有了这个底,冯啸辰笑着问道:“罗局长,我能不能先了解一下,依您的看法,这些矿山拒绝接受自卸车的真实原因,会是什么呢?”
    “第一,怕麻烦。矿山担心装备的质量太差,给他们添麻烦。”罗翔飞竖起一个手指头,开始给冯啸辰做科普。圈子里这点事情,谁也瞒不过谁,那些矿山拒绝自卸车的理由千差万别,但罗翔飞是老冶金系统的干部,岂能猜不出他们的真实想法。
    “工业试验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需要矿山上提供配合。新装备肯定会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从前就有这样的情况,工厂生产出来的设备,到矿山之后,干活的时间还没有维修的时候多,有时候还占着工作面,影响到人家的正常生产。矿山都是有自己的任务指标的,因为帮我们做工业试验而影响了指标完成,这个责任算谁的?”罗翔飞说道。
    “这其实应当算是我们的责任吧。”冯啸辰道,“咱们的产品质量不可靠,给别人添了麻烦,怨不得别人。”
    罗翔飞点点头道:“你说的也有道理,我们的确是需要下力气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故障,不能让矿山去承受这些损失。”
    “那么第二呢?”冯啸辰继续问道。
    罗翔飞露出一个苦笑,道:“第二嘛,就是矿山担心装备的质量太好。”
    “呃,这是什么缘故……”冯啸辰懵了,矿山嫌装备质量不好,这还情有可原,装备质量太好,怎么也成一个缺点了?
    罗翔飞道:“矿山担心的是,如果进行工业试验的装备质量太好,上级领导直接大笔一挥,就把装备留下了。等到以后系统内要进口国外同类装备的时候,领导说你这里已经有一台国产装备了,进口装备就分给其他单位吧。这样一来,矿山不就吃亏了吗?”
    “……”
    冯啸辰真是无语了,这么强大的理由,让他想吐个槽都找不着由头。
    进口设备比国产装备的质量好,这是一个共识,你再喊100遍的爱国主义也白搭。对于矿山来说,能够用进口装备,当然不乐意用国产装备,就算是质量“达到国际同等水平”的国产装备,实际用起来也不如进口装备省心。且不说故障率、万吨公里油耗、备件消耗之类的经济指标,就是人家那车子的舒适性、噪音水平之类,就是国产车绝对无法比拟的,傻瓜才会放弃进口装备而选择国产装备呢。
    国家在力推国产装备,但国产装备即使是定型量产了,产量也是有限的,肯定还需要进口一部分同类装备来补充。矿山担心自己留下了国产装备之后,未来进口装备就轮不到自己了,这种心态还真是无可厚非的……
    且慢,真的是无可厚非吗?冯啸辰在心里嘀咕着,这分明就是崇洋媚外,是为了小集团利益而不顾大局,是自私自利,怎么能叫无可厚非呢?可是,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做的,你现在表现出大公无私,到时候生产指标落在别人后面,领导才不会管你是不是大公无私,各种批评处分那叫一个铁面无私。
    不是有诗人说过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在这个体系内,或许曾经是有过一些大公无私的企业领导,但他们都因为吃亏太多而被淘汰了,留下来的都是那些擅长于抢装备、抢资源的卑鄙者,你能奈何?
    其实,这也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现象,早在战争年代里,各级领导就是鼓励下属各显神通的。虽然那些来自于总部、野战军的命令都是号召下属部队要发扬风格,但真正受到青睐的都是擅长于在战场上和友军争装备的所谓“两头冒尖”部队。
    建国之后,这种情况同样不少,各省市、各部委哪个不向中央伸手要钱要物?等钱和装备到了地市或者部委之后,下面的市县、企业同样是拼了老命地争抢。你如果不去抢,领导还要琢磨了:这家伙是不是在消极怠工啊,有钱都不抢着要,还想不想干了?
    这个道理,罗翔飞是懂的,冯啸辰也懂。但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矿山不愿意接受工业试验的安排,就让人淡定不能了。
    “这个问题,也算是体制问题吧。”冯啸辰怯生生地说道,“国家是不是应当有一个统一的政策,对于积极配合装备行业搞技术研发的,应当有一定的激励措施,最不济也不能鞭打快牛,让老实人吃亏,是不是?”
    罗翔飞道:“是这个道理,我准备在经委的会上提一提,请大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