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匡扶后周 >

第138部分

匡扶后周-第138部分

小说: 匡扶后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得出皇帝的心情明显变好,不但叫着王峻的表字,还跟他开着玩笑可王峻却不会趁热打铁,只是在一旁傻笑,一遍遍地炫耀自己盖的大殿
    当天下午,郭威与兴冲冲的王峻喝了不少酒,说了不少知心的话,最后醉倒在地等到随从们将郭威抬上这白虎堂的时候,他都有些站不稳当,甚至有些个神志不清
    董遵诲一直侍立在旁,不敢贸然离去这时郭威悄悄攥了攥他的手,董遵诲便扶着郭威上了乘舆董遵诲正要离开,郭威却睁开了眼,一点醉意也没有他长叹一声,没有说话,董遵诲却出了一身冷汗
    不一会,董遵诲护送郭威入宫,在大殿外面发现了一具鲜血淋淋的尸体郭威冷着脸冲着一旁的内侍问道:“他招了什么没有?”
    那内侍连忙跪下说道:“这武德使武德司头目只是口说冤枉,说是贪慕钱财的事情做过不少,可欺瞒陛下的事情却从来没敢做过”
    “没敢做过,恐怕是没敢少做今夜召集所有内侍,观看这家伙的死尸”郭威冷笑着说道:“对了,从今天起你就是武德司的任都监,干得好有功劳——要是欺上瞒下,他就是你的榜样”
    那内侍连忙跪倒在地,连连叩首,不敢妄言郭威这才回寝宫安歇,并命令董遵诲今夜留宿宫外侍卫处,等候旨意
    等到第二日,也许是受到了房子的诱惑,郭威也命人在皇宫中盖一座小殿消息才传出去一个多时辰,就收到了不少的谏章,王峻甚至亲自跑过来,毫不客气地问道:“陛下,你的房子已经够多的了,怎么还要盖这个?免不了劳民伤财”
    郭威就算是再老实,也受够了王峻的聒噪,他冷着脸反问道:“枢密使,枢密院的房间也不少,你怎么也盖呢?”
    就像是历史上记载的那样,王峻羞愧不能对,匆忙走开按理说王峻应该向皇帝立即请罪,请求皇帝宽宏大量,原谅自己的不敬可是王峻却毫无动静,第二日继续上朝,继续保持自己趾高气昂的样子
    不几日,王峻好了伤疤忘了疼,一大早就冲进宫里来,对还没吃早饭的郭威说道:“臣看李谷、范质两位宰相,实在是不称职,行事不顾及国库的承受能力,也不考虑长远,只是以奉承陛下为乐,长此下去,恐非我大周之福微臣建议陛下立即撤换他们,以安国兴邦”
    郭威轻轻皱了下眉头,李谷为人厚重刚毅,范质又是自己亲自提拔,他们俩的能力都是上乘,现在被提拔为丞相一职,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王峻不过是看着两人很有骨气,不肯投向自己,这才在皇帝面前胡乱告状而已
    郭威皱着眉头,低声问道:“李谷、范质俱有才能,如今大周初立,少不了他们效忠你今天贸然提出将他们撤换,难道你还有可替换的人才不成?”
    王峻连忙说道:“端明殿学士颜衎、秘监陈观,才可大用,陛下何不重用?”
    郭威眼光一冷,颜衎、陈观都是投向王峻的大臣,郭威本准备将他们悄悄贬官,没想到这王峻居然迫不及待地将他们推荐出来
    王峻也没有察言观色的习惯,根本不知道皇帝已经恼怒,他还对皇帝说道:“大内都检点李重进素无战功,毫无威信,贸然将他提拔到如此高位,虽出自陛下的恩典,可军中也颇有怨言……”
    王峻这番话倒是出于公心,李重进与郭荣在名义上享有同样的继承权,两人虽然都没有多少威信,却都在名义上担任高官,长此下去,国家必将陷入夺嫡之争
    王峻不敢直接提及立储之事,只能对郭威旁敲侧击,可是郭威却没有耐心继续听下去,心中已是怒火万丈:你不过是替我打工的一名臣子,居然来质疑与你同级的两名丞相人选,还对侍卫亲军的人事安排指手画脚,到底你是皇帝还是我是皇帝?你撤换李重进之后,是不是就要推翻我的皇位?……
    郭威越想越是生气,他冷着脸对王峻说道:“枢密使大人,朕还没有吃饭,这些事情都留到饭后再谈如何?何况今天还是休沐日,官员们放假在家,你有什么事咱们可以明天再谈”
    自视甚高、志得意满的王峻并没有听出郭威言语中的冷淡与愤慨,他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皇宫,得意洋洋地向颜衎等人报喜
    第二天一早,郭威便命令董遵诲在早朝前进入皇城,侍卫在侧;又命令李重进挑选十余劲卒,在早朝的大殿前列班
    不久,早朝的时间到了,就见王峻一马当先,兴冲冲走进了大殿,随后就被埋伏在附近的劲卒们将他拿下,押送到偏殿郭威的亲密战友副统帅,就这样被郭威亲信擒下,毫无反抗之力
    郭威长叹数声,对冯道等人说道:“王峻是朕的患难兄弟,朕总是念着与他的往日情分,在任何事上都对他很是宽容可王峻却没有体谅朕的情谊,居然要撤换丞相、翦除朕的羽翼,而且朕的孩子们也被他百般欺凌像这样目无君上的家伙,哪个皇帝还能忍受?朕就算日后被史责骂,今日也要将他关押起来,等候处置”
    众人连忙表示对皇帝的同情和慰问,体谅皇帝的苦衷,拥护皇帝的英明决定郭威于是撤掉王峻的枢密使一职,将他贬为幽州司马,协助节度使等人戍守边疆
第299章 再除王殷
    卷三'第299章再除王殷——
    第299章再除王殷
    公道的说,郭威对王峻的处置还算是宽厚,虽然免去了他枢密使、平卢节度使等职务,却还是让他当上了幽州司马,并没有将他一撸到底。
    王峻很是沮丧,狼狈地离开了开封府,不过他并没有完全失望:幽燕之地乃是刚刚归附大周,正需要能臣干将帮着郭威收拾局势,将自己发配幽州,未必不是郭威对自己的考验。只要自己能痛改前非、低头做人,就一定能重返大周高层。
    不过,王峻虽然能够接受这结果,不代表别的大臣也能理解郭威的深意。比如说天雄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王殷,对于王峻的贬职,就有些个狐死兔悲的伤悲。
    不得不说,作为郭威的起兵之地,郭威在邺都拥有很高的影响力和极高的威望。很快,王殷的异常反应就被人禀告给新重组的武德司,而武德司立即将此情报上交郭威御览。
    郭威看到情报,不由得暗叹数声,同时也有些着急。王殷的位置十分重要,郭威曾经颁布命令,凡是黄河以北征集的部队,一律受王殷节制。而幽燕内附之后,邺都更成为幽燕地区的强力支撑,天雄军倘若不稳,那幽燕地区定将生乱!考虑至此,郭威立即召见王殷的儿子飞龙使王承诲,命他前往邺都,向王殷面述王峻的罪过,以安抚王殷之心。
    不过,郭威没有想到,见自己的儿子王承诲来到邺都,王殷一下子放宽了心。看来皇帝对自己还是非常看重的,甚至还让有实无名的“质子”前来劝慰自己,那自己还担忧什么?于是王殷继续对邺都附近横征暴敛,根本不顾及郭威的各项惠民减负政策。
    很快就有百姓受不了这横征暴敛,托人给自己从军的孩子捎去书信,希望他们能够帮着家人向上反映情况。邺都从军的士兵,现在最差也混到了什长的级别,加上又是在侍卫亲军中当差,很快就将邺都的情况反映给了皇帝。
    郭威对此很是愤怒,你王殷安享荣华富贵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胡作非为。邺都出身的士兵现在都是军中的底层军官,正是我控制军队的有力武器。你现在对邺都百姓横征暴敛,日后我的手下就会对我离心离德!
    于是郭威马上给王殷写了一封书信加以劝诫,不过为了给王殷面子,这封书信的用词并不算是严厉。书信的大意是:朕自起兵邺都、中原即位以来,国库充足,即便应对辽国和南唐的冒犯,军费也游刃有余,国库在支取军费之后也有盈余。所以你只要按照往日的税额来征收赋税就行,万不可自行加税,更不要额外追税,绝不可以让百姓们再有怨言!
    王殷对郭威的书信并没有太在意,不以为然的他一如既往地盘剥百姓,邺都百姓怨声载道!
    王殷如果仅仅是贪财,郭威倒也并不在意。他执掌天下,理论上所有的财物都归于天子,以天子的名义赏赐王殷部分财物、取消邺都百姓今年的赋税,就可以收买人心,凝聚士气。王殷就算是盘剥得再多,郭威心里也不会犯憷!
    可是王殷不知怎地,居然还开始调动军队,而且不向枢密院进行任何报备!对此,郭威很是介意,邺都那边盛产雄兵,而这些精壮的士兵却全都在王殷的掌控之中,中央政fǔ根本无法加以控制,现在辽军根本没有南下的迹象,你王殷到底想要干什么?!
    郭威决心重重地敲打这王殷一番,恰好过几天就是郭威的生日,各地节度使都派出使者相贺,请求自己入朝参见,顺便与自己在开封府为质的家人会面。王殷也不例外,长子王承诲早就返回开封府,也不知道他学业上有点进步没有。几个小儿子一直待在开封府,也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认识自己这个父亲。想到这里,王殷很是激动,特意命人立即送上请求朝见的奏章,期待郭威的恩准。
    按照常理,郭威会同意任何一个有心返京的节度使的觐见奏章,可是此处郭威却对王殷的请求予以断然拒绝。王殷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一点,收到郭威批复的时候,爱子心切的他已经率众来到了开封府的近郊!
    王殷这次可就傻了眼,入城的话,自己就是擅离驻地、蔑视皇权;可是就此离开,自己又舍不得近在咫尺的父母家人。
    左思右想,王殷决定再次上奏朝廷,请求觐见。这一次他亲自上殿,乞求郭威的恩准。当郭威收到消息的时候,王殷已经率领数百名骑兵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开封府的街头!
    郭威心中不由得连连生疑,这王殷想要干什么?居然公开挑衅朝廷的威仪!尤其是武德司报告,王殷的这批随从个个骑着高头大马、彪悍异常,战斗力极其强大!这数百名骑兵的战斗力足以睥睨三千步兵!
    郭威越想越是生疑,他立即命令壮武将军董遵诲前去迎接王殷所部,将他们安排到侍卫亲军的军营之中,方便侍卫亲军对他们进行监视、防控。
    可王殷在邺都城里野惯了,根本不在乎开封府的禁令,居然愣是率领部队返回自己在开封府的家中,拒绝了董遵诲的引导。
    按照年前颁布的诏令,这已经涉嫌违法,足以致命。可王殷觉得自己和皇帝过去就是铁哥们,现在皇帝又依仗自己掌控天雄军;而且王峻新近被贬官,郭威一定也会宽厚待人,免得引起大家的恐惧!这样盘算下来,皇帝肯定会对自己从宽处理,自己根本不需要与那董遵诲客气!
    于是王殷便命令护卫将这董遵诲乱棍轰出,侍卫们虽然嚣张,却也不敢随便对董遵诲动棍子,恭恭敬敬地向董遵诲通报情况,然后希望他能自己主动离开。
    眼前这个局势,多说无益。董遵诲便离开王殷的府邸,立即前往宫中觐见。此时皇帝也得到了武德司的通报,对据实汇报的董遵诲很是满意,也对那嚣张的王殷十分愤怒。
    郭威便对董遵诲说道:“如果天下间的节度使都像你这般就好了,朕也不用天天做恶人!”
    董遵诲连忙叩首答道:“陛下心系百姓,恨不能对每件事都亲力亲为,这才劳心劳力。如果天下间的节度使都能学到陛下万分之一的爱民之心,则百姓幸甚,天下幸甚!”
    郭威微微一笑:“你这个小滑头,实在是油嘴滑舌,老是忘不了拍马屁。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王殷?”
    董遵诲连忙说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陛下处置王殷,又岂容外人插手,一切但听陛下的圣裁!”
    郭威笑着说道:“今天这大殿中只有你我二人,朕的为人你也清除,现在你可以畅所欲言,不必顾虑!”
    董遵诲想了一想,低声进谏道:“在微臣看来,王殷虽多有不法之事,可毕竟反迹未现,不易过多惩戒。不过王殷桀骜不驯,再留在邺都也容易导致祸事,朝廷应该对他调换岗位,也是对他的成全。”
    郭威连连点头,董遵诲又叩首说道:“前几日陛下刚刚处置了王秀峰(王峻)大人,如果今日陛下再过度处置王殷大人,那天下各节度使就会人人自危,对大周离心离德!当然,这些事情陛下肯定都能考虑周全,微臣只不过是给陛下提个醒而已。”
    郭威微微一笑,董遵诲说的很有道理,无论是从公议,还是从私人感情上,郭威都不应该处死王殷,而是将他贬官处置。看着很有大将风范的董遵诲,郭威笑着问道:“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王殷每次出行都会携带数百名强壮骑兵做护卫,你有没有什么法子不动刀兵,让那王殷乖乖就范!”
    董遵诲挠着头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来,急出来一脑袋汗。郭威这才得意地说道:“道安,要不朕是师傅、你是徒弟呢,你要学习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朕完全可以就邺都军政之事宣王殷觐见,在皇宫中将他抓捕,至于他的那些个卫士,就算是精锐异常,又岂是数十倍与他们的我大周侍卫亲军的对手?!”
    其实董遵诲并不是毫无办法,他其实早就想起了这对策,可是作为一个臣子,表现得过于机灵其实也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面对好为人师的皇帝!
    第二日,郭威在滋德殿召见王殷,商讨邺都的军政大事。王殷立即带着拉风的数百名精锐骑兵,来到了皇宫的面前。
    面对皇宫,王殷也不敢怠慢,更不敢率众入内。他大体吩咐一下,就孤身入宫拜见皇帝。于是没过多久,王殷就被执勤的侍卫们拿下,秘密送入诏狱。至于王殷的数百名拉风护卫,则在侍卫亲军弓箭手的震慑下抛下武器、举手投降!
    事后,郭威免除王殷身上的所有职务,将他发配至登州。至于王殷在邺都的家产,则全被没入国库。
    王殷并没有吸取教训,牢骚满腹的他很快就被人再次告密,在前往登州的路上,就被数名皇家侍卫悄悄取了性命!
    ……
第300章 确立储君
    卷三'第300章确立储君——
    第300章确立储君
    其实仔细研究一下,郭威将王峻贬官幽州、将王殷发配斩杀,并不是临时起意。很多时候,更是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