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匡扶后周 >

第167部分

匡扶后周-第167部分

小说: 匡扶后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会冲塌不少房屋,你是开封本地人,对开封府的道路情况很是熟悉。一会你去军需处领取开封府中士兵名单一份,以及相应的军需批文。等到天明就带领百余人入城,去各处走访一边,帮着整修下房屋,顺便将那批文分发下去,让他们凭此去福旺钱庄兑换,也算是我这个当将军的一点心意。”
    石守信很是感动,他郑重地答应下来,连忙去军需官那里索要名单。等到天明的时候,几乎所有士兵都得到了这一消息,大家都为此而感到光荣和自豪:只有俺们才有董遵诲这样爱兵如子的将军,也只有董遵诲这样的将军才配享有俺们的忠诚!
    等到天明时分,石守信便带着百余士兵换上便装前往城中。他们本想从德胜门一带入城,只可惜那里地势低洼,存水甚多,一时难以通行。石守信连忙带人换了一座城门,绕过积水,赶紧入城。
    就见开封府大街小巷全都被积水浸透,有些地方的房屋已经开裂,更有些老房子已经在半夜塌陷。开封府的衙役们正在紧张地搜救,也有不少热心人主动前来帮忙。有时能从坍塌的房子里救出几名幸存者,可更多的时候只能挖出些尸体而已。
    石守信见此连忙将队伍分成几个小队,立即前往军中兵士所登记的住处。幸好董遵诲待人宽厚,并不克扣军饷,士兵们前段时间拿了充足的饷钱,早就将家中祖屋整修一番,塌陷的房屋相对较少,几乎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看现在这形势,给钱不如给粮。于是石守信派人将那些军需批文送到福旺钱庄,又凭此从福旺米店里取得了不少粮食,分成小袋装好,给每个士兵家中都送上一份粮食,石守信家中也不例外。
    看着这一袋袋的赈济粮,许多军属都留下了感激的热泪,就连石守信的母亲也不例外。
    老夫人对石守信说道:“儿啊,过去你父亲早亡,咱们家里又穷,这才将你忍痛送入军队。自从你遇到了董将军,不仅官职得到了提拔,就连咱们家的日子也改善了许多。咱们不仅赎回了祖宅,还对它进行了翻修整改,我们石家也在这一带出了大大的风头!董(遵诲)将军就是你的贵人,你可得好好替他效力!要是有半点贰心,就算董将军容得下你,为娘也容不得你!”
    石守信连忙点头答应下来,老夫人又说道:“军中这么多将领,这救人的善举也只有拥有赤子之心的董将军能够做出来,跟着这样的将军,是咱们石家的荣幸!你还不抓紧行事,留在这里做什么?!”
    石守信连忙听命离开,此时董遵诲也被皇帝招入皇宫参与议事。董遵诲入宫以后,见郭荣身边都是朝中一品大员,连忙恭敬地行礼,站在一旁一言不发。
    不过很快郭荣就注意到他,对众人说道:“道安和解晖过去修缮过汴河,有些治水的经验。昨夜大雨,他所在的营地因为完善的排水设施,是军中唯一一个没有积水的营地!现在开封府积水甚多,正好朕又打算对开封府进行一番整修、扩建,大家有什么主意,可以尽情诉说。”
    其实董遵诲来之前,大家已经讨论了一些方案,现在郭荣提议让大家说说,实际上就是给董遵诲一个发言的机会。有人对身为武将却胡乱搀和的董遵诲有些个不满,故意向他询问道:“董将军可有什么见解?我听说董将军每设立一个营地,都要挖好排水渠、修建公共厕所,看来是有先见之明啊!”
    董遵诲循声望去,见那人正是范质。范质本与董遵诲有些交情,只是最近董遵诲颇受皇帝重视,让这范质有些个羡慕而已,倒也说不上什么嫉妒。何况范质觉得,董遵诲本是武将出身,又懂得什么治水良策?!与其让他误导皇帝犯下重挫,还不如让董遵诲从一开始就失去指手画脚的资格!
    就见范质一边说着,一边发笑,差点就要说董遵诲还有个“厕所将军”的外号了。只是碍于郭荣对董遵诲的信任,他却也不敢放肆。
    见郭荣鼓励地看着自己,董遵诲冲众人一抱拳,大声说道:“那小子便抛砖引玉,还请众位大人多多斧正。开封府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只是大唐灭亡之后,藩镇割据、战祸连绵,流经开封府的大运河已经不能通航,黄河水患更是不断。要想根治开封府的水患,就必须从这水患的源头抓亲,不仅要整修好城内的排水设施,也要治理好运河、黄河和汴河,堵塞黄河决口,修固黄河河堤,以确保京师的安全。另外,趁着国库有钱有粮的大好时机,还应该修建水利、疏通漕运,疏浚葫芦河、汴河、五丈河等,恢复以开封府为中心的水路运输网,并使各地的粮草物资可以通过水路直达京师!”
    “好!”皇帝还没有说话,范质已经高声叫好。没想到这董遵诲如今进步甚大,懂得从全局考虑问题,再也不是过去那个青涩的少年了。
    郭荣也连连叫好,对众人说道:“道安所说甚有道理,我看咱们的治水方略,就以此为基础来绘制!”
    众人齐声响应,对董遵诲很是夸奖。董遵诲倒有些个不好意思,羞涩地低下了头……
    ……
第353章 御营副先锋
    卷三'第353章御营副先锋——
    第353章御营副先锋
    一场大雨,更坚定了郭荣整修开封府的决心,他着眼于帝王之都的长远发展,下令拆除城中的违章占道建筑,将城中道路进行拓宽,交通要道更要维持在三十步以上的宽度。
    此外,郭荣还下令将城中的坟墓全部迁出,重新安葬。这种让“死人给活人腾地方”的做法虽然高瞻远瞩,却也需要极大的勇气,也遭到了许多人的非议与唾骂。加上前不久,郭荣对佛教逾越之处的严厉打击,开封府中非议声不断。
    可是郭荣是谁?那可是愈挫愈勇、勇往直前的帝王,在他有限的执政生涯中,从来不会因为他人的非议来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且在郭荣看来,掌控了绝对力量的自己,又何必在乎这些小虫子的无病呻吟呢?!
    面对大臣们委婉的劝诫,郭公满不在乎地笑着说道:“最近,京师的拓宽工程,对在世的人和地下的鬼魂,都有很大的惊动。可这样的事情总得有人来做,如果他们怨恨诅咒的话,全都由我一人来承担。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理解我们整修开封府的苦衷;总有一天,人们会享受到这拓宽道路、迁移坟墓带来的好处。”
    在郭荣的坚持下,在王朴带伤督促下,开封府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期间王朴的伤情也出现过反复,幸好在董遵诲派来的军医的细心照料下,总算是得以稳定下来。不仅市内得到整治,郭荣还依照董遵诲的建议,对周边水路进行疏通清淤,开封府逐渐成为中原乃至世界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经济最繁荣的城市!
    就在开封府的面貌与日俱新的时候,讨伐南唐的李谷所部也传来了新的信息。现在战事进展很是顺利,先锋都将白延遇连破来远、山口等地守军,击溃淮河守军数千人,又攻占了上窑。在李谷的指挥下,周军很快扫平了淮河以北的南唐守军,而后在淮河正阳段架起一座浮桥,直扑寿州。
    寿州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他面对淮河,往西是上游的阜阳,往东是下游的蚌埠,往南就是南唐的战略要地合肥,再往南就是南唐赖以生存的天险长江!所以寿州是南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道防线,也是南唐不可容忍攻破的生命线!对于后周来说,寿州是一定要攻破的堡垒。拿不下它,前面的所有胜利,也全都没了意义。
    对此,南唐并不是没有防备,负责寿州防务的乃是南唐大将刘仁瞻。除他之外,南唐国主李璟还命令神武军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两万火速增援寿州;并命令同中书平章事皇甫晖为北面行营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率军三万进驻定远。不仅如此,李璟还召回镇南节度使宋齐丘,命他坐镇金陵;并任命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殷崇义担任吏部尚书、知枢密院事,与那宋齐丘一道居中调度,预测周军动态。
    位于金陵的后周坐探立即将这些消息发回国内,郭荣立即命令李谷抓紧时间,趁着南唐援兵未至之际,一举拿下寿州。李谷连忙组织部队强攻,但愣是攻不破那刘仁瞻的防线。没办法,李谷只能一面率军围困,一面向中央求援。
    郭荣接到求援书,立即有了御驾亲征的念头,他马上命令侍中郑仁诲向南方战区调拨军需物资,做好大军出征的准备。
    也许是积劳成疾,再加上年老体弱,郑仁诲接到任务不久就生了重病,居然一病不起。郭荣得知消息后立即亲自赶往郑府慰问,不由得流下泪来:大业未成,又失臂膀!
    没隔三五日,郑仁诲便离开人世,郭荣立即准备前去吊唁。临行前有人出来阻拦:“陛下出征在即,不适合前去吊唁。而且今日正与陛下相冲,万不可离开皇宫!”
    郭荣连连摇头,“君臣义重,今天是我与郑爱卿相会的最后一天,又哪里顾得上这时辰凶吉?!”
    于是郭荣亲自来到郑府,哀哭数次,这才含泪离开。不久,郭荣就下令追赠郑仁诲为中书令,并追封其为韩国公、谥号忠正。果然弄个还命令翰林学士陶谷为郑仁诲撰写神道碑文,并将郑仁诲的安葬费用全都交由官府承担,以示恩惠。
    郑仁诲一死,后周的军事调拨立即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御驾亲征的军马迟迟不能南下。而此时寿州已经被后周强攻月余,刘彦贞率军抵达来远后,立即调集南唐水军接应,率领所部士卒悉数上传,马上奔袭正阳,准备烧毁后周建立的渡桥。
    刘彦贞打得主意很好,只要烧毁了正阳的后周军渡桥,就能将李谷所部全都留在寿州城下。到时候他与寿州守军里应外合,后周军定当大败。
    李谷得知消息后大惊失色,立即派出部队前去抵挡,并迅速派出使者向朝廷再次求援。于是郭荣下诏御驾亲征,攻击南唐。他任命宣徽南院使、镇安军节度使向训,暂时担任开封府留守;任命端明殿学士王朴担任其副手,任命彰信军节度使韩通任侍卫司统领,继续担任在京内外都巡检一职。
    同时,郭荣还命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归德军节度使李重进担任先锋官,率军前往正阳,命令河阳军节度使白重赞率领三千亲兵,进驻颍上。考虑到最近调拨的物资有限,而刘彦贞的大军正在向正阳靠拢,郭荣任命董遵诲为副先锋官,率领三千人马抢先出发,迅速奔袭正阳。
    然而就在董遵诲率部出兵之后,李谷上奏道:“南唐舰队战力非常,已经击破我军多重阻击,正在向正阳驶来。我军以北方人居多,不擅长水面作战,敌军如果切断正阳附近的浮桥,我军将受到敌军腹背夹攻,局势将变得危险至极!不如我军就此撤兵,全力守卫浮桥,等候陛下的御驾。”
    奏章尚在路上,李谷已经有些个着急,他下令全军整点行囊,随时准备北犯。而在此时,董遵诲正率军奔袭淮河!
    ……
第354章 伏击追兵
    卷三'第354章伏击追兵——
    第354章伏击追兵
    董遵诲此次出征正阳,麾下只有三千人马,略显薄弱。不过这也没有办法,后周一共才只有多少匹战马?要不是王峻在幽燕地区竭力筹措,后周连这些战马都不能凑出来。能够一次武装出三千骑兵,并提供相应的后勤辎重,这已经是后周枢密院目前调度的极限。
    董遵诲一面命令张逸率领百余骑兵先行侦察,探查正阳方面敌我双方状况;一面派张毅乔装赶往寿州城下,告知援兵已至的消息,让他们不要慌张。
    接到命令,张毅立即换上那身道士行头,带着两名侍从迅速赶往寿州。得益于他那身行头,路上遇到的南唐小股部队并没有为难与他,张毅得以平安来到寿州城附近,距离城下不过十余里。
    然而就在这时,张毅却看到了远处营中摇曳而上的黑烟,看到了大堆大堆燃起的火光,鼻子里更全是烤焦粟米的味道!难道是被敌军袭营了?张毅很是诧异,随后他就遇到了北撤的周军士卒,连忙上前打探。原来李谷已经下令撤兵,并纵火焚烧带不走的粮草物资。
    张毅大吃一惊,立即策马往李谷营中赶去。在出示董遵诲的印信之后,张毅很快就来到了李谷身前,对李谷稽首说道:“贫道(道士身份不用下跪)受开国伯董遵诲将军委托,特意前来向李将军禀告:陛下已经御驾南征,委派李重进将军为先锋,董遵诲将军为副先锋。为防浮桥有失,董将军所部正抓紧时间赶往正阳!”
    李谷长叹了一声,低声说道:“你来晚了一步啊!我布置在淮河一线的防御部队已经被刘彦贞所部击溃,刚刚我已经下令烧毁大营中带不走的器械、粮食,为撤退做准备!早知道援军来的这么快,我岂会凡是这等错误?!”
    张毅这个人,虽然喜好道法,但对军事谋略也有一定的见解。何况董遵诲在他临来之际,反复向他提点那刘仁瞻的厉害,也给他打足了预防针。张毅便对李谷说道:“贫道随从师门游历天下,也曾听说过这刘仁瞻。这个人志军严明、骁勇善战,贫道从十余里外就能见到大营里的黑烟,刘仁瞻在城墙之上,看得应该格外清楚。按照他的脾性,一定会出城追击,将军可要小心!”
    李谷大笑,“来得好!正愁他缩在乌龟壳里不出头呢!只要他敢出寿州城,我就让他有来无回!这样吧,道长替我向陛下献上奏疏,就说:
    南唐刘彦贞所部兵力雄厚,加上南唐舰队又在淮河中央行进,布置在淮河两侧的弓箭手根本无法施以有效进攻,我阻击部队已经被他们悉数击溃。如果浮桥陷落,我军军心势必动摇,极有可能全军覆灭,微臣不得已,这才烧毁物资,准备后撤。如今淮河水位日益见涨,陛下如果御驾亲征,万一被那南唐舰队断绝了粮道,则大事去矣。还请陛下暂留陈、颖二州,陈兵威慑。而臣等到李重进抵达之后,便会与他携手作战,攻击刘彦贞所部。不过,在臣看来,只要咱们能够充实战备,就算是一时退却,也能够卷土重来,还望陛下勿怪!”
    张毅连连点头,表面上很是体谅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