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匡扶后周 >

第204部分

匡扶后周-第204部分

小说: 匡扶后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个时常反复的地方武装更是被彻底清除,当南唐军调集全国兵力沿着长江一线严防死守的时候,郭荣主导的后周却将淮河沿线彻底消化,成为了固有国土。
    这一日,郭荣率领近卫部队出巡泰州,隔江遥望南唐国土。见江面上有敌舰数十艘,正停泊在江心,与周军隔江对视。
    郭荣皱了下眉头,对董遵诲说道:“唐军好了伤疤忘了疼,居然又有胆量觊觎江北,此例万万不得开!想必这一支舰队乃是唐军前来试探咱们虚实的棋子,如果咱们不做反应,唐军下一步就会渗透过江,对咱们新占地区进行骚扰!”
    董遵诲对郭荣行了一礼,大声请战道:“末将愿率领一千人马南下,击败敌军舰队!”
    “好好好!”郭荣连赞三个好字,随即说道:“一千人马太少,朕给你三千人马,去将唐军彻底击溃,并焚烧其水寨,震慑敌军!”
    董遵诲立即答应下来,随即率领一支舰队向唐军冲了过去。唐军领军将军观察旗号,见对面乃是“董”字战旗,心中大惊,难道是那匹马敌万军、斩将复夺旗的董遵诲?眼看着周军战舰越冲越紧,远处更有大队人马、艨艟战舰待命出击,唐将不敢迎战,连忙率领所部人马顺流而下、迅速撤离。
    唐军这么一走,董遵诲所部再无阻拦,顺利渡过长江,直扑唐军水寨。水寨里的零星唐军人马根本不是周军的对手,被董遵诲率军杀得四散而逃,水寨更是被董遵诲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由此,唐军士气更为低落,士兵们不敢再与周军争锋。
    当夜,郭荣便接到董遵诲的奏报,称审问俘虏得知,南唐军在东沛州悄悄集结了数百艘战舰,准备切断周军与吴越之间的联系,避免受到后周与吴越的夹击。
    郭荣岂能让南唐军如愿,第二日,郭荣命令都虞侯慕容延钊、右神开统军宋延渥率水陆兵马沿江直下,并在东沛州一带大破唐军,从此江南震动!
    趁此良机,郭荣派出许多细作,悄悄混入南唐,用糖果引诱小儿唱童谣“檀来也”。
    自古童言无忌,童谣就有着天意的代表,南唐百姓听到耳中,心中很是差异,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许多人占卜问道,却始终得不到答案。而周军东进之后,先锋骑兵大多唱着蕃歌,南唐百姓恍然大悟,更对周军有了敬畏,不敢再与抗争。
    此时已是后周显德五年,也就是唐主李璟中兴元年(保大十六年),李璟接到了郭荣身处长江北岸的消息,害怕他立即率军南下,可是他自己又羞于取消皇帝的尊号,做后周的臣属。思来想去,李璟就有心传位于弟弟李景遂,让他出面求和。
    李景遂也不是傻子,皇帝即便传位于自己,自己也只会成为一个傀儡皇帝,所有的权利都会被李璟掌控在手中,自己却要承担与后周媾和的骂名。李景遂马上献上奏章,说自己才能有限,无法引导南唐对抗周军,愿意出镇一方,帮助皇兄对抗敌军。
    李璟暗骂一声小狐狸,只能够顺势任命李景遂为晋王,兼任江南西道兵马元帅;为安定政局,李璟还任命齐王李景达为浙西道元帅,兼任润州大都督。同时,李璟立皇子燕王李弘冀为太子,参知政事,并派出枢密使陈觉,携带奏章觐见郭荣,进献贡品,并说明自己将传位于太子、去除帝号,希望郭荣能够谅解自己先前的冒犯,收兵北返。
    陈觉来到周军帐中,并没有得到皇帝的立即接见。相反,郭荣命令董遵诲率领一众亲兵,引导陈觉参观周军的威武之师,参观那如山的投石车方阵,参观那如林的长矛锐士。尤其是当陈觉看到周军武库中堆得满满的军械物资、看到粮库中垛得高高的粮食后,心中更是担忧,对周军南下充满了惧怕。
    此时,郭荣才正式接见陈觉。陈觉在献上李璟的求和书信后恭敬地站在一侧,态度极为谦恭。
    郭荣微微一笑,说话却毫不客气。就听郭荣大声说道:“你家主公如果真要诚心归顺,又何必传位给儿子,让他来顶缸?而且长江以北的郡县中,尚有庐州、舒州、蕲州、黄州四个州郡,已经鄂州的汉阳、汊川两个府县没有归顺我军。如果你家主公真心求和,那就献上这几个地方以表诚意!或者,你们希望朕亲自领兵去取,顺势南下!”
    陈觉不敢反驳,也不敢贸然答应,只是在郭荣面前连连叩首,祈求宽容。可是面对如此利益,郭荣岂会放任自流,依旧坚持自己的要求。一旁董遵诲也以言辞不断施加压力,让陈觉越发胆怯。思来想去,陈觉只能托辞自己无权决定,需要派出随员,前往金陵府面呈李璟。
    郭荣点头同意,随即对陈觉说道:“朕欲取江南,并非是什么难事,何况以如今的局势,即便我大周军马停步不前,也有荆南、吴越人马为我效力。他们急于向朕表忠心,早就派出使者向朕求战,只是朕压着他们的请求,没有立即答应而已!”
    见陈觉似有不信之意,郭荣便命令内侍取出几封奏章来,交予陈觉观看。
    陈觉拿到手里,草草一看,心中大惊。就见其中一表乃是荆南王献上,称自己已经率领本国水军,东进至鄂州,等待皇帝的进一步命令;另有一表乃是吴越王献上,称自己已经派出四百艘战舰、一万七千名水军西进,随时听候皇帝的指令。
    陈觉也曾看过荆南、吴越两地送来南唐的国书,上面的印信与奏章末尾的印信一般无二,知道这两封奏章并不是出于郭荣的妄言。陈觉回想下自己在那董遵诲引导下参观的周军舰队,战船如林、兵戈如蚁,大有气吞江南的威势。如果再加上荆南、吴越等地的协助,那唐国定将危矣!
    他越想越是害怕,冲着郭荣磕了无数的响头,乞求皇帝的宽恕。郭荣这才对陈觉说道:“朕南征的目的,不过是征讨唐国的不臣之举,并不想灭亡唐国。你速速派人回去禀报,及时献上江北土地表示诚意,并献上举国内附的奏章,朕就看在你们恭顺的份上,不再南下征讨!”
    到了此时,陈觉哪里还敢讨价还价,他永远也不会知道:江面上遮天蔽日的舰队,远处只是民船充数;而武库中堆得满满当当的军械,其中有许多只是徒有其表的样子货;粮仓中垛得高高的军粮麻包,很多中间填充的乃是稻草。其实周军接连征战,已经耗尽了国库的积蓄,无力再去南下,要不然岂会轻易罢兵?!
    陈觉不知道周军的实际情况,却被董遵诲营造的假象所蒙蔽,被郭荣的气势所折服,被荆南、吴越两地趁火打劫的行动所恐吓,他退出郭荣的御营之后,立即派出随员返回金陵,诉说周军威势,劝说李璟迅速割地求和!李璟心中大乱!
第426章 南唐内附
    第426章南唐内附
    南唐国主李璟此时已经被周军吓得失去了分寸,加上群臣又在一旁反复劝说,终于下定了内附的决心。只是一下子显出四州两县之地,李璟也觉得颇为心痛,迟迟不肯做出决断。
    见此情形,郭荣立即命令董遵诲率领万余军马,在长江一带做战前训练,并征调大批运输船,在董遵诲营地附近集结。消息传到南唐,举国震动。唐主李璟再也不敢拖延,立即命令阖门承旨刘承遇赶赴郭荣所在的迎銮镇,献上四州两地的舆图,表示自己愿意将这些地方献给上国,只求保留海陵一带的盐场。
    郭荣也是穷怕了的人,岂会轻易答应,立即否决李璟的请求,并让那刘承遇前往董遵诲营中,观看渡江演习!
    不过李璟选择刘承遇出使周营,也算是有识人之明。那刘承遇虽然被董遵诲的演习吓得三魂七魄乱跳,却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只是将保留盐场的请求降低为每年获取盐土三十万石。
    海陵一带盐场产出很是丰富,三十万石虽多,却还不到它的一半产量,郭荣对那刘承遇很是欣赏,最后破格答应下来。当然,陈觉、刘承遇也答应下来:唐国从此以后要奉后周为正朔,甘居藩属之国,每年也要献上大批土特产作为岁贡。
    于是郭荣同意罢兵回朝,当然日后如果后周国库恢复过来,足以支撑大战,郭荣也不介意将这南唐彻底吞并。为了安抚南唐百姓,郭荣特意颁下诏书:
    “皇帝恭问江南国主无恙。使人至此,奏请分割舒州、庐州、蕲州、黄州等州郡,画江为界之事,朕已尽数知晓。顷逢多事,莫通玉帛之欢,始自近年,遂构干戈之役,两地之交兵未息,蒸民之受弊斯多。日昨再辱使人,重寻前意,将敦久要,须尽缕陈。今者承遇爰来,封函复至,请割州郡,仍定封疆,猥形信誓之辞,备认始终之意,既能如是,又复何求!边陲顿静于烟尘,师旅便还于京阙,永言欣慰,深切诚怀。其常、润一带,及沿江兵棹,今已指挥抽退;兼两浙、荆南、湖南水陆兵士,各令罢兵,以践和约。言归于好,共享承平,朕有厚望焉!”
    陈觉、刘承遇两人历经千难万险,终于与后周达成了和议,心中大乐,便向郭荣辞行。虽然和议的条件对南唐有些个苛刻,可是两人毕竟阻止了后周对南唐的进一步侵略,也算是立下了功劳。回到朝中之后,不说是加官进爵,也能够足慰平生。
    郭荣对达成和议的两人也比较满意,为了进一步拉拢南唐朝中的投降势力,为了让他们回朝后能顺利交差,郭荣笑着说道:“你们回去之后,可以对你们国主说那传位之事,尽可不必。只要你们国主能够真心侍奉我大周正统,那朕就会庇佑南唐。”
    于是郭荣又差人写了一封诏书,命那陈觉两人送给南唐国主李璟。数天之后,李璟收到了这封书信,也得到了后周不追究他责任的承诺。李璟赶紧打开书信一观,就见上面写着:
    “别睹来章,备形缛旨,叙此日传让之意,述向来高尚之怀。仍以数岁已还,交兵不息,备论追悔之事,无非克责之辞,虽古人有引咎责躬,因灾致惧,亦无以过此也。况君血气方刚,春秋甚富,为一方之英主,得百姓之欢心。即今南北才通,疆埸甫定,是玉帛交驰之始,乃干戈载戢之初,岂可高谢君临,轻辞世务!与其慕希夷之道,曷若行康济之心。重念天灾流行,分野常事,前代贤哲,所不能逃。苟盛德之日新,则景福之弥远。勉修政务,勿倦经纶,保高义于初终,垂远图于家国。流芳贻庆,不亦美乎!特此谕意,君其鉴之!”
    看完书信,李璟心中大安,任命同平章事冯延己,给事中田霖,为江南进奉使,献入犒军银十万两,绢十万匹,钱十万贯,茶五十万斤,米麦二十万石,附以表文:
    “臣闻孟津初会,仗黄钺以临戎,铜马既归,推赤心而服众。皇帝量包终古,德合上元,以其执迷未复,则薄赐徂征;以其向化知归,则俯垂信纳。仰荷含容之施,弥坚倾附之念。然以淮海遐陬,东南下国,亲劳玉趾,久驻王师,以是忧惭,不遑启处。今既六师返旆,万乘还京,合申解甲之仪,粗表充庭之实。望风陈款,不尽依依。”
    冯延己等人来到扬州之后,很快就面见皇帝,献上了表文。李璟唯恐因为恭顺不周引来郭荣的怒火,又马上派遣汝郡公徐辽、客省使尚全两人,献上买宴钱二百万缗!
    李璟还亲自誊写了一篇四六表文,献给郭荣:
    “伏以柏梁高会,展极居尊,朝臣咸侍于冕旒,天乐盛张于金石,莫不竞输宝瑞,齐献寿杯。而臣僻处偏隅,回承睠顾,虽心存于魏阙,奈日远于长安,无由觐咫尺之颜,何以罄勤拳之意!遂令戚属躬拜殿廷,纳忠则厚,致礼则微,诚惭野老之芹,愿献华封之祝。”
    郭荣接连得到了李璟两篇表文,知道李璟的担忧之意,特意在行宫赐宴,并将冯延己、田霖、徐辽、尚全等人,一并请来赴宴。徐辽等人代替唐主李璟为郭荣祝寿献酒,并献上金酒器、龙袍、犀带、金银锦绮鞍马等物。
    郭荣很是高兴,也对他们送上些不值钱的干果做礼品,而且郭荣还在众人面前,亲笔写下诏书,向吴越、荆南两国国主下诏,让他们各率兵马,返回自己的国土。同时,为了嘉奖两人,郭荣特意赏赐吴越国主钱弘俶两万匹绢帛,赏赐荆南国主一万匹绢帛,并下令在庐州建立保信军,任命右龙武统军将军为节度使。
    一切安排妥当,郭荣于是准备启程回京。他一面命令水军主力移师淮河操练,一面命令宋延渥率领三千水军,常驻长江,往来巡逻。郭荣还下令挖掘汴口,引导黄河水进入淮河。自从以后,淮河与周边江河之间的运河,水量丰富,军队可以畅通无阻,即便长江沿线出事,周军水军也可迅速抵达。四月四日,郭荣自扬州正式回京。
第427章 三碗酒!
    就在郭荣返京的同时,南唐皇帝李璟为了避后周太祖郭威高曾祖父郭璟的名讳,特意改名为李景,并下令取消皇帝的称号,改称“江南国主”。凡是过去所用的皇帝礼仪及制度,都自降一等,废除自己的年号,改用后周的年号,即显德五年。并到南唐祖庙,向历代祖先禀告。
    李景的这一番举动,立即被后周坐探禀告给郭荣,郭荣这才下令,命令董遵诲率领后军撤离扬州,返回京师。同时郭荣还命令聚集在淮河、长江沿线的民夫返回各自家园,结束此次徭役。
    民夫们听说能够返回自己的家园,顿时兴高采烈。而因为南唐向后周输送了大量的金银钱帛作为战争赔款,后周暂时并不缺钱。郭荣命令有司拿出其中一部分钱财来,购买牛马,以三年为期,租赁给返家的民夫们。只要民夫们返家之后,拿出支前的凭证来,就能从官府租到一头牛或者一匹驽马,三年间所支付的租金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三分之一,三年之后,该牛马归所租赁的民夫拥有。
    其实这相当于拿出一部分战争红利来分发给百姓,提高后周的战争潜力。如今后周尽得淮南十四州六十县,户数增加到二百三十多万,百姓数量更是达到近千万的规模。郭荣有实力、有底气来做这些事。
    郭荣的诏书公布之后,民夫们欢声雷动,大家都跪在地上,遥拜京师。希望郭荣这个明君长命百岁!许多人更是摸着肩头分发的粮食、粗布,紧握着官府发给自己的服徭役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