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匡扶后周 >

第70部分

匡扶后周-第70部分

小说: 匡扶后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赫躁秃屠钛宕有稚柘孪葳澹晒σ胀蹙俺缗沙霾慷庸セ鳎米诺腥顺龌鞯目障叮窕迓示勒剂朔锵韪奈鞒牵土嗝茉阂残形谋碚茫」僭撕嗤ǖ亩窕澹菟狄丫惶岚挝戴庑N荆俳咨酱悠咂飞稀L邓苷躁偷纳褪叮铱垂涣硕嗑茫鼓芰⑾虏簧僬焦Γ玫礁嗟姆馍停 �
    赵匡胤恶狠狠地说道:“父亲,能想办法将他调离凤翔府吗?如果让他继续升官发财,我心实在不甘,能不能将他和解晖从侍卫亲军马军都调到咱护圣军来?咱们既然已经投靠了皇帝,就有了靠山,只要多想想办法,总能收拾了这董遵诲!”
    赵弘殷叹了口气,“我想想办法吧,将他调回来实在不容易,人家正是受赏识的时候。至于将他们调往护圣军,你想都不要想,他们俩人可是史弘肇的宝贝疙瘩。这样吧,我看能不能请李洪义将董遵诲调到河中府去,反正那里一直是死水一片,就算待得再久,也不会立下战功!”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成都,也不平静。刚刚赶到此地的王德让带着仅剩的三名随从,来到了蜀国皇宫,求见皇帝。值守此地的侍卫们见到王德让出示的印信,不敢失礼,立即前去禀报皇帝。
    孟昶此时正与宫女嬉戏,听说是王景崇的独子王德让前来拜见,连忙换上皇帝的行头,宣他到大殿晋见;同时孟昶考虑到王德让此来定是前来求援,于是他下令紧急召集群臣,商议政事。
    不久,王德让来到了大殿之中,献上凤翔府的舆图及王景崇的印信,哭着说道:“陛下,家父自从投靠大蜀以来,从没有想过背弃,为我大蜀抵御汉朝军队,殚精竭虑。如今赵晖、李彦从夺取了凤翔府的西门,占据了西城大片地区,凤翔府岌岌可危,还望陛下及早增援啊!”
    孟昶本就有出兵的打算,连连劝慰,命人搀着王德让下去休息。孟昶看着凤翔府的舆图,把玩着王景崇的印信,心中一片火热。蜀地困锁一隅,虽然疆土边境容易防守,但是也难以逐鹿中原。幸好前不久王景崇等人反对汉朝,蜀军趁机占据陇州,得到了不少实惠。如今只要将凤翔府握在手里,就能在关中建立一个扩张的基地。蜀军多年休养、神精气足,而汉军连番征战、疲惫不堪,只要谨慎行事,肯定能击败汉军、赢取胜利!
    不久,众位大臣来到了大殿之中,孟昶大声说道:“刚刚凤翔府的王景崇派他的独生儿子王德让前来皇宫,献上凤翔府的舆图及印信,向我大蜀求援。朕意已决,准备派出大军救援凤翔府,争霸关中地区,众卿可有异议?”
    大家都知道争霸关中乃是孟昶的心愿,谁也不愿意触霉头,都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做起了缩头乌龟。
    只有左仆射、同平章事毋昭裔上前说道:“陛下壮志可嘉,不过微臣觉得如今并不是咱们涉入关中的最好时机。老臣为官已久,见过后唐庄宗志在西土派兵征讨,也曾听说前蜀帝王打算北上秦州经略关中,但他们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不仅徒劳无功,还耗费了国力,削减了发展的底气!当时他们朝中不少人上书力谏,可是两位帝王却一意孤行,没有听进去一句话!前世之事后事之师,这两位皇帝的事,足可作为鉴戒!陛下,汉朝皇帝初立,还没有建立威权,正是拔剑四顾的时候,而且汉朝虽然与三地诸侯对峙,但是根本未损,兵力占优,咱们切不可贸然行事啊!”
    孟昶好不容易才找到这进军关中的机会,岂能轻易放弃,他见毋昭裔上奏后,旁边也有人蠢蠢欲动,就笑着说道:“毋大人的意见也有些道理,不过相对而言,太过于保守!如今上天给咱们蜀国一个进军关中的机会,怎能不加以利用?如果死守边境,对得起老天给予的机会吗?!
    毋大人年老体弱,也该多加休息,这样吧,你不是关心文教吗?前几天有人向我进献了雍都旧本《九经》,你明天就去帮着修订一番,既摆脱了纷繁的政事困扰,也免得士子们学到错误的知识。至于你的本职,等修订完《九经》后再说吧!”
    孟昶几句话,就相当于罢免了毋昭裔的左仆射官职,毋昭裔老泪纵横,也只能领旨谢恩。大家见此,哪能不引以为戒,谁也不敢出声反对。
    于是孟昶命令山南西道节度使安思谦率领大军立即出发,经兴州、凤州,直驱散关,救援凤翔府。同时,命令雄武军节度使韩保贞,率军经大震关进驻汧阳,会同驻守陇州的人马,牵制汉军主力。
    四月二十六日,安思谦率部越过散关,派出斥候侦察汉军情况。他很快得到消息:四月二十四日,汉军派出一部士兵,假扮蜀军沿南山而下。王景崇误以为真,命令公孙辇坐镇凤翔府,张思练率领三千主力部队前去接应。不料接应部队陷入汉军的重重包围,张思练左冲右突,先是被董遵诲重伤,接着被解晖砍去左臂,最后被老将药元福枭首,所部人马全部被汉军歼灭!
    安思谦大怒,命令全军集合准备进攻。不过这与董遵诲却没有了多少关系,他已经接到调令,命他立即前往河中府助战。董遵诲有些个诧异……
第163章 转战西关城
    李彦从有些个尴尬,他前几天刚刚拉拢了董遵诲,没想到就接到了让董遵诲调离凤翔府的命令,这让自己怎么开口啊?!
    李彦从很是明白,眼看着董遵诲频频立下战功,中央禁军中就有人嫉妒羡慕恨。尤其是作为皇帝亲信的他消息比较灵通,据他刚刚得到的消息:赵弘殷、赵匡胤已经写下了效忠书,发誓效忠皇帝。而皇帝的舅舅李洪义正和赵弘殷一道,悄悄收买护圣军的上下将官。所以尽管这调离的要求有些个无礼,可李洪义还是欣然答应。反正董遵诲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营指挥使,有什么可以顾惜的?!
    李彦从不由得感到一丝愧疚,战士们在前线出生入死,这些魑魅魍魉却跳出来捣乱,实在是让人气愤!不过,牺牲一个董遵诲来成就皇帝的亲政,这交换——其实也是值得的!
    所以李彦从尽管有些愧疚,可他还是对董遵诲说道:“道安,我都没脸来见你,更别说来宣布调离你的命令。可这毕竟出自上命,咱们即便有心反对,也不得不从。这样吧,我给你将兵力、马匹全部补充完全,你带着一个营的骑兵前往河中府,也能多些建功立业的把握!”
    董遵诲连忙表示感谢,依依不舍地说道:“虽然末将在大人麾下的时间较短,但是也能感受到大人对下属的爱戴与体贴。既然收到命令,那末将坚决执行,绝不给咱们侍卫亲军丢脸。解晖解大哥那边我就不去告别了,省得婆婆妈妈让人笑话,还望大人帮我转交这个小包裹,对他表示歉意。”
    李彦从点了点头,从董遵诲手里接过那个小包裹来,有些沉,好像是金银等物。
    就听董遵诲说道:“这里面是末将的积蓄,本来我和解大哥商量好,一起奋勇杀敌,谁牺牲了,另一个就要为他照顾父母。如今我要去河中府孤军作战了,解大哥有您的照顾,肯定能建立功绩、活着返回开封。这些积蓄就交给他,等日后转交给我的父母吧。”
    李彦从眼睛有些个湿润,他有些个感动,轻轻拍拍董遵诲的肩头,对他说道:“道安,你一定要保重!这包裹你自己留着,我相信你一定能亲自交给自己的母亲!对了,我与王秀峰(王峻)是多年的老朋友,我这就为你写上一封书信,让他多多照看与你。”
    董遵诲深深拜倒,恳切地说道:“多谢大人!”王峻可是河中行营兵马都监,那可是能与都部署白文珂分庭抗争的二把手,有了这封介绍信,相信自己肯定能在河中行营中站稳脚跟。
    不久,董遵诲率部离开凤翔府军营,前往河中府。不过,无论是赵弘殷还是赵匡胤,两人都不会想到,董遵诲这次离开凤翔府却躲避一场灾难。
    四月二十七日,后蜀安思谦派眉州州长申贵率领三千人悄悄前往宝鸡西南的模壁,在竹林里设下伏兵。
    同日,赵晖命令李彦从、解晖率领两千士兵前往宝鸡,延迟蜀军北上的步伐。
    四月二十九日凌晨,安思谦命令马步使高彦俦率领五百士兵直逼宝鸡汉军大营。李彦从见蜀军人少,立即出营攻击。高彦俦兵败后撤,李彦从、解晖留下千人驻守宝鸡,带领不到一千名士兵展开追击,很快抵达模壁,中了蜀军申贵的埋伏!
    是役,李彦从重伤,解晖身受七创,在亲兵们的拼死保护下杀出重围,余部全军覆灭!受重伤的李彦从再也无法从事军旅生涯,被任命为濮州刺史。在缠绵病榻两年之后,死于任上。
    赵晖见状,立即动员州县军队增援宝鸡,同时任命药元福担任宝鸡壕寨使。安思谦见后汉军队不断增援宝鸡,不敢继续攻击,加上粮草辎重等物资都需要翻越散关等山地运过来,路程遥远、储备不足,于是下令退兵。五月十四日,安思谦退回凤州,五月十七日,安思谦退回兴元。
    再把视线转到董遵诲身上,四月二十九日,董遵诲到达乾州,在那里休整片刻,对部队进行再次整编推选,并声明来去自由,让士兵们自己选择。
    新补充部队的二百余名士兵中有五十余名士兵选择离开,剩下的士兵在老兵们的劝说下都留了下来。老兵们都坚决支持董遵诲的领导,他们在董遵诲的领导下,屡立战功,从胜利走向胜利。而董遵诲也不吝封赏,且从不克扣军饷,得到了大家的感激与信任。董遵诲随后在当地招收壮士,很快就补足队伍中的差额。
    五月初二,部队抵达咸阳,并出示赵晖的手令,从咸阳武库中补充了军械物资。在这里的驿站里,董遵诲得知了李彦从兵败的消息。他很是惊讶,连忙找人询问详情,这才得知李彦从、解晖等人重伤的消息。
    沉默良久,董遵诲露出一丝苦笑:如果自己还留在军中,这次肯定会跟着一起中伏,就连武艺高超的解晖也受了重伤,那自己这个时常爱走神的家伙不知道要伤到何种地步。他倒有些个感激那个将他调离凤翔府的家伙,看来真的是世事无常。
    一天后,董遵诲在驿馆中终于找到要去凤翔府的信使,他托此人向李彦从、解晖表示问候,并献上慰问品。稍后,董遵诲就率领部队继续北上,很快就来到了保义军的原驻地耀州。不过保义军已经开拔,并没有如董遵诲预料般在耀州驻扎。
    经过询问,董遵诲才知道:原来前段时间董遵诲攻下凤翔府的西门之后,一直停滞不前的郭从义、王峻(白文珂)两部受到刺激,不甘落后的他们连忙对河中发动了攻势。
    白文珂虽然年老体弱,但是经验丰富,而王峻年富力强、协调能力很强,两人齐心协力,率先取得进展,部队很快攻克河中府的西关城,并在黄河的西岸扎下营寨。不过,因为郭从义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白文珂等人害怕侧翼受敌,不敢继续攻击。
    董遵诲打探清楚以后,立即率部向西关城方向行进,因为他隐约记着,在那里好像发生过一场让郭威也为之称赞的战斗,希望自己还来得及参战。
    【感谢“豹子头琳儿”的打赏,谢谢!】
第164章 郭威出征
    白文珂、王峻虽然占据西关城,但郭从义所部并无进展,白文珂害怕侧翼被敌军攻击,不敢继续前进,便在黄河西岸扎下营寨。此时,征讨叛逆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三个来月,后汉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全都困顿不堪。
    三司使王章绞尽脑汁,这才保证了朝廷的基本用度和平叛军的各种消耗。不过他征收赋税的手段,越发刻薄峻极:过去民间缴纳田赋,每斛之外,要多缴纳两升,称为“雀鼠耗”;而王章命令再在这基础上缴纳两斗,称为“省耗”。过去唐朝的时候,政府兑换货币为一百钱一串,现在战乱不止,一串钱严重不足数,通常也就八十余枚,可王章还嫌不够,他下令政府以七十七钱为一串向百姓兑换,称之为“省陌”。
    除此之外,王章严令禁止贩卖私盐、私矾、私酒,即便贩卖一粒盐、一块矾、一滴酒,只要被官府逮住,那就要斩首!百姓们深受其害、人人愁苦怨恨。
    朝廷也知道这是在饮鸩止渴,可是苦于没有好的办法,也只能维持这样。刘承祐虽然最近老是在四位辅政大臣背后搞些个小动作,但也知道这样下去,对他的统治不利。随着时局的动荡,刘承祐的威信可谓是明显下降,要想迅速平定三地的叛乱,必须派出高阶层、重量级的官员到前方去督战!
    在刘承祐看来,杨邠如今已有尾大不掉的趋势,肯定不能派他出战;苏逢吉动动嘴皮子还可以,真要他打仗,那就是对大汉的天下不负责任。史弘肇这个人凶暴残忍,如果让他前去主持平叛,三个地区非得烧成空地!而且史弘肇还要负责京城防务,有他坐镇虽然有些残暴,可宵小之辈皆不敢作乱。相对而言,一向恭谨的郭威最为合适,何况他精通韬率、熟悉军旅,可在最快凝聚军心平定叛乱。最重要的是据密探打探,那郭威对家人十分重视,而他自己又体弱多病,只要以他的家人为人质,郭威一定不敢有别的心思!
    刘承祐打定主意,于是放下身段,亲自前往郭威府中探望。在屏退侍从之后,刘承祐将目前朝廷上的困境全盘托出,而后对郭威说道:“朕欲烦公可乎(朕可以麻烦你做件事吗)?”
    郭威的回答不卑不亢,很符合他一向的脾性:“臣不敢请,亦不敢辞,唯陛下命!”
    刘承祐对他的回答很是满意,于是任命郭威为河中四面招讨使,节度诸军,总督平叛!
    三地的叛乱已经严重影响到后汉的安危,大家都是在后汉这条船上混饭吃,又岂能看着船底出现个大口子?!剩余的三位辅政大臣并无异议,就连一向与郭威不和的苏逢吉也欣然同意,在皇帝的诏书上副署。
    郭威接到正式命令之后,并没有立即出征,而是来到了冯道府上,向他问计。冯道可是混迹官场多年的重臣,对百姓生计很是重视,年前只有他奏请修缮河堤就是明证。在郭威看来,平定叛乱,不光是消灭李守贞等人的放抗力量,更是要震慑各地节度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