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扶后周-第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宗本点了点头,“不仅如此,我随州守军中约有半数以上士兵的家眷都在城外,如果敌人以他们的家眷为要挟,说不定有人就会背叛随州、调转枪头!”
众人连连点头,强制将所有守军的家眷搬入城中,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许多人祖祖辈辈务农,在他们看来,失去了田地就失去了根本,要是强制搬迁,不用南唐发兵,这些人也会逃离随州!可如今该怎么办才好呢?
董遵诲看着舆图,皱着眉头问道:“父亲,您对这李金全有没有印象,他有没有可以利用的缺点?”
董宗本捋着胡须想了半天,这才说道:“李金全这个人出生于吐谷浑族,晋朝(后晋)时担任安远军节度使。为父虽然没与他共事,但听说他虽然骁勇善战,却因为贪婪残暴的缘故得不到重用!后来失去了晋高祖(石敬瑭)的欢心,暗暗投靠南唐,却被大将马全节率军击败。从那以后,这个人遇事非常小心谨慎,没有完全的把握绝不擅自出兵,在南唐用兵也算是出了名的谨慎!”
董遵诲一拍巴掌:“不如来个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将他一举吓退。大家听说我,咱们这般这般……”
众人连连点头,立即依计行事。
再说李金全这边,自从进入汉境之后,多派斥候侦察,唯恐中了汉军的诡计。虽然一举拿下申州,但李金全并没有丝毫得意,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留下两千老弱驻守申州,自己亲自带着一万六千名士兵往随州而来。
这一天,部队行军至中午,李金全命令就地休息,并派出大量斥候,侦察汉军动态。但是到了中午,斥候们大多没有回营,李金全心中顿时大惊!
第190章 计退南唐(下)
李金全不能不担心:马上就到吃午饭的时候,斥候们却大多没有回营,他们可都是些老兵油子,绝对不会错过饭点!不回来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被汉军擒获或斩杀!斥候们大多都是骑兵,要擒获他们,汉军应该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才行。而且汉军的这一行为分明是在屏蔽战场信息,打扰唐军的判断。那什么样的活动才需要汉军骑兵这样做呢?一定是前方有敌人的埋伏!
李金全捋着胡须暗道:对面的汉将是条狡猾的狐狸,如果遇见别人尚能蒙混一二,可你遇上我这样的好猎人,再狡猾的狐狸也只能束手就擒!于是他立即下令:“传令下去,全军就地扎营!”
马上就有传令兵去传达命令,如今乃是战时,士兵们一天可吃三餐,不像平日里只有早晚两餐。很快,士兵们就架起大锅,扔上了野菜,熬上了稀粥。
李金全的亲兵们也开始为他准备伙食,专门从金陵请来的厨师傲慢地指导着士兵们做菜。仅是一个中午饭,就要为李金全准备清蒸鲤鱼、溜肉段、烤羊排、油焖小龙虾等四个菜,和两份炒青菜。还要蒸上满锅的大米饭,从中取出最饱满、最白嫩的米粒来作为李金全的饭食。
这时突然传来了马蹄声,有一个斥候兴冲冲地冲了过来,刚滚鞍下马,就对李金全疾声禀告道:“启禀大帅,据此地十里处有一长涧,涧南有汉军驻守,不过四五百人,且都是老病羸弱!大帅,咱们进攻吧!”
李金全看看他的衣裳,除了尘土之外并没有丝毫破损。李金全便皱着眉头问道:“你发现那里都是老弱士卒之后,他们有没有向你发动攻击?”
那斥候得意地说道:“他们都是些老病羸弱,岂能发现我呢?!大帅,敌人根本就没有任何防备,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李金全怒声说道:“蠢材!难道就你运气好,没有被汉军所发现?我那会派出了百余斥候,就你一人活蹦乱跳地跑回来,你就不会想想其中蹊跷?这分明就是汉军的圈套!”
那斥候不敢说话,却梗着脖子无声抗议,自己的运气本来就很好,要不然从军三年来岂能毫发无伤?
李金全见他梗着脖子的样子更是生气,连声命人将他赶走。自己气呼呼地坐在餐桌面前,看着色香味俱全的午饭,却愣是没有兴致吃下去,只是坐在桌子前发呆。
不久,李金全的手下将领们吃完了各自的午饭,来到了中军帐前,看到李金全面前摆着的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大家羡慕地直流口水。
李金全见众人来此,便匆匆吃了些菜肴,险些又被鱼刺卡着喉咙。气得他将菜肴都甩到了地上,下令抽那厨师五鞭子泄愤。
看着卫兵们分外卖力地鞭打厨师,李金全冷着脸对手下的将领们问道:“老夫尚未击鼓聚将,你们过来有什么事吗?”
他手下的这些将领并不是他过去在安远的旧部,而是南唐本土培养的军官,这些家伙并没有与汉军交手的经历,他们过去最大的战绩不过是清剿些山贼、水贼而已,所以这些人对汉军并不惧怕,相反,他们对自己的力量很是迷信,对汉军也有些轻视。虽然李金全鞭打厨师的行为也算是发出了警告,但大家还是不在意。
其中有一人冲着李金全随意拱了拱手,大声说道:“将军,刚刚斥候报告,据此十里处的山涧处只有数百老弱汉军驻守,请将军下令,咱们立即将他们剿灭,也好取个开门头彩!”
众人纷纷唱和:“将军,快下令吧!”、“将军,机不可失啊!”、“将军,这可是敌人的疏漏,咱们可得把握这机会啊!”……
帅帐前面顿时成了菜市场,将领们乱七八糟地提着请求,一直要求立即出兵。有人言辞甚至有些不客气,直指李金全畏战不前!
李金全猛地一拍几案,怒声说道:“还有没有一点军纪?我是主将,是否出兵我说了算,轮不到你们插嘴!传我将令,敢言出战者,立斩不赦!”
众人有心抗议,却被吹胡子瞪眼的李金全所震慑,只能怏怏退出。大家虽然不敢抗命,暗地里却悄悄议论,嘴里没有李金全的半句好话!
两三个时辰很快在修缮营地的过程中度过,夕阳西下,暮色苍黄。李金全突然下令:“营内各军、营,务必保持整齐队形,不得随便走动。所有人披甲备战,不得擅自卸甲吃饭。各营门守备部队,全部做好战斗准备,不得妄动!”
众人很是诧异,刚刚你不让我们出击,现在快要吃晚饭了,你又折腾个什么劲?大家牢骚归牢骚,可军令如山,谁也不敢怠慢,全都依令行事。
不久,李金全命令辎重兵烧起锅灶煮水,炊烟一起,就听到远处鼓声大战,四面八方,皆有军队冲来。尤其那行军途中溅起的沙尘,遮天蔽日,声势浩大!
李金全营中将士看到如此声势,全都瑟瑟发抖,不敢出战。尤其是刚刚牢骚最多的那几个都虞候,手脚都在颤抖,连站也站不稳当!
远处那部队冲到近处,就见人人贯甲,全是青壮汉子,显然是汉军的精锐部队。汉军也不知有多少人马,前军已经出现在营地周围,后军却犹在集结,惹出偌大的烟尘。待到冲到近处,汉军的两三千先锋部队立即发动攻击,以作试探,很快就攻破了唐军一个小寨。李金全全力指挥,这才将小寨夺回。随后而来的大股汉军见唐军早有准备,只能悻悻而回。
一个时辰之后,周围再无动静。李金全这才命令部队埋锅做饭、卸甲休息。众将来到李金全的帐前,全都拜伏在地:“大帅料敌如神,让我等幸免遇难,末将佩服之至!不知大帅是如何判断出这敌军的阴谋呢?”
李金全也有意建立自己的威信,就详细解释道:“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军能派出斥候,汉军岂能没有防备,难道说远道而来的我军,讯息方面还能超过本土作战的汉军不成?!我见斥候大多没有回来,知道汉军肯定是怕泄露行踪,这才扣押、剿杀他们。山涧处设有羸弱士兵,分明就是在引诱我军出击,他们好一拥而上,将我军分割包抄。等到太阳落山,汉军的伏兵没有发挥作用,岂会甘心?他们当然要冲到此处,鼓噪骚扰,乱我军心。等他们来到此处,见我军早有防备,无隙可乘,虽然多为精锐,也只能知难而退!”
众将心服口服,纷纷拜倒行礼。不久,李金全见汉军人数众多且早有防备,为稳妥起见,便率军返回申州。不过,他的粮秣部队多次遭到汉军突袭,粮草越发紧张。李金全审时度势,下令全军撤军,退回南唐。
而董遵诲此役凭借三千士兵、一万余名民夫,就营造出大军来袭的假象。势单力薄的他们率先发动攻击并夺取唐军小寨,也让李金全怀疑他们身后有大军坐镇,最终迫使李金全下令撤军,退回南唐。
【今天去妇保院陪老婆做体检,预产期5月22,很快就要与宝贝儿子见面喽。】
第191章 平定叛乱
逼退李金全之后,董遵诲第一次在家过年,这已经是他在古代过的第二个年头。去年过年的时候,董遵诲还待在开封府里,因为防控瘟疫的事情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心惊胆颤的他愣是没有过个舒心年。今年他屡立战功,不仅坐上了六品官的位子,还娶了个如花似玉的老婆,最重要的是,能陪在父母身边,总算是老天有眼!
董遵诲不会想到,历史上的这个时候,随州已经被敌军攻破,就连他的老母亲也飘落在外,受尽了苦楚。他一直以为自己在按照历史发展行事,却没有想到自己早就改变了历史。
郭威只批给他一个月的假期,正月二十二日,就是假期结束的时候。可是新婚的董遵诲和高桂英两人正香甜如蜜,又哪里舍得分离?!
正好郭威命令董遵诲将乐安护送回京兆府,反正乐安与高桂英相熟,董遵诲就让高桂英与乐安作伴,一同返回京兆府。不过因为乐安的缘故,董遵诲并没有和她们同船,有莹莹伺候她们两人,董遵诲也很是放心。
董遵诲可怜莹莹的身世,年前特意将她带回家中,本来是想献给母亲做丫鬟。可母亲总觉得自己身边人手够用,便将这莹莹送到了高桂英的身边。没想到这莹莹与高桂英、乐安很是投缘,三个人凑到一处,老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来时顺流而下,时间用得很短。回去的时候却要逆流而上,纵使有风帆相助,船速也降得很慢。不过郭威很是体贴自己女儿乐安,特意来信让董遵诲不要急着赶路,也让女儿有更多的时间游览风景。董遵诲收到信后哪能不乐意,简直一蹦三尺高。直到二月初,船队才离开襄州,向京兆府进发。一路上,董遵诲时不时乘坐小舢板来到高桂英的船上,偷香窃玉忙个不停。
反正又不急着赶路,船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抵达商州。这时已经是三月中旬,郭威麾下各部汉军仍处在囤积粮秣、休养训练阶段,并没有发动进攻。董遵诲便命令部队在商州下船,休整三天。他作为一军之长,虽然有些缠绵儿女情长,可也不能耽误正事。这三天他与士兵们摸爬滚打,愣是将过年时攒上的肥膘全都减了下去。
三天之后,部队继续上船往京兆府进发,在四月上旬抵达京兆府汉军大营。郭威少不了埋怨董遵诲一顿,不过有女儿乐安在旁打诨,郭威要维护自己慈爱的形象,也只能笑骂董遵诲一顿了事。
乐安是郭威的第三个孩子,也是他的第一个女儿,最受郭威宠爱。有乐安的说情,董遵诲只是被笑骂了一番,就被轻轻放过。再说了,董遵诲不过是个六品官,就算推迟一点回营,也对大局无碍。而且,郭威刚刚得到好消息,王景崇麾下大将公孙辇派人悄悄献上降表。
原来,随着李守贞和赵思绾的相互败亡,凤翔府城中已是愁云一片。加上赵晖眼馋白文珂、郭从义等人立下的功劳,不顾寒冬腊月,频频向城中发动进攻。城中有识之士都知道,破城之日,为时不远。
王景崇的谋士周璨就有了投降的念头,他对王景崇说道:“主公,您过去与那李守贞、赵思绾两人相互呼应,互为表里,所以才坚守到现在。可如今他们两人都已被汉军击败,就剩咱们一镇固守,一旦郭威进军此处,咱们根本无法反抗!我知道主公多次派人向蜀国求援,可蜀国连续两次都被汉军击败,实在是不足为据!主公,趁着郭威的主力还没有抵达,咱们还是降了吧!”
王景崇长叹了一口气,低声对周璨说道:“我一时失策,连累了你们,实在是追悔莫及!你劝我投降汉军,也是为我考虑,不过城破了死路一条,投降了难道就能免死?前段时间赵思绾不是投降了吗,结果不还是被王峻、郭从义处死!”
周璨长叹一声,说了几句宽慰的话语,起身告辞。周璨心中暗道:赵思绾虽然死了,可他的手下并没有被全部处死,只要没有参加赵思绾最后的反叛,就能保住一条性命。看来主公忒自私,居然要拖着我们一起死。大难临头各自飞,事到如今也怨不得我了!
周璨悄悄来到了公孙辇的府上,与他偷偷策划投降的事情。公孙辇并没有参与对汉军的几次攻击,也没有像张思练那样,与汉军有杀亲之仇,所以被周璨稍微一劝,就同意与他合谋,投降汉军。两人偷偷招来许多有志于投降的军官,大家情投意合,王八瞅绿豆,便写下血书遣人悄悄送往郭威帐下。
而王景崇也没有闲着,虽然身处绝境,也没有自暴自弃,天天在城楼上督战。他见赵晖天天督促士兵攻击,汉军上下无不效命,冒着矢石奋勇向前。赵晖的主攻方向放在了凤翔府的城北角,所部士兵多次冲上城墙,又被打了回去。
王景崇看着看着,突然萌生一计,他召集周璨、公孙辇、张思练等亲信将领,对大家说道:“我看赵晖的精兵,都集中在城北方向,不如来日五更天的时候,公孙辇所部烧毁东门诈降。赵晖看到东门火起,肯定会将所有兵力调至东门,趁机攻城。而我和周璨就能率领精锐部队,被北门杀出,攻击赵晖的部队。如果侥幸得胜,咱们就整编全军,退入蜀国;如果攻击失败,也不过是一死而已,比起束手待毙来,要强上许多!”
众人齐声领命,王景崇又想起手下呈上来的情报,说那周璨与公孙辇往来密切,如今防人之心不可无,王景崇就又吩咐道:“思练将军,你与公孙将军一道在东门据守,不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