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南明日不落 >

第222部分

南明日不落-第222部分

小说: 南明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甚至在东瀛四十多年后,宣抚司方面还正式宣布百船来航的当日,定为东瀛的公共假期,成为百船日。
    江户城此时都还是一片低矮的和式建筑,不过已经是一个规模颇大的城市了。站在江户天守俯瞰这座城市,郑森觉得有种睥睨天下的感受。
    白明修走到了他的身后,说道:“瀛王对东瀛有何打算呢?”
    郑森并没有回头,而是远望山河,平淡地说道:“东瀛归根结底还是大明之土,而我郑大木更是明室之臣,这东瀛有什么计划和倡议,应该是理政院是宣抚司的事情,我又如何能涉足?”
    白明修还是很认真地观察了一番他,来确认他这话中有多少真诚。
    结果是,真诚还是多少有一些的,不过这位国姓爷显然也没有打算真的就自外于东瀛的各项大事中。
    不过他也非常明白,如果自己真的就将这东瀛当成他的独立小王国,可以在这里任意作为,那就是实在没有智商了。
    以东瀛藩军而言,这支军队虽然现在郑成功能够调动,那是因为郑成功身上还有军职,兼任着藩军总司令。但是如果他完全卸任军职的话,那么理政院兵部就会派新的藩军司令来接手藩军的工作。而藩军尽管是他郑家一手建立起来的,但是绝对不是他郑家的私军。
    另一方面,藩军接受兵部和宣抚司的双重领导,在紧急情况下,宣抚司也能调动藩军执行一些类似镇暴或者抵御外敌一类的任务。
    郑家现在于东瀛的渗透,体现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郑氏不少人在宣抚司做官,不过宣抚使一职还必须由理政院来任命,郑氏的人是轮不到;经济方面,郑家参与的各种公司现在也对东瀛的经济很重要。
    白明修之所以会询问郑成功,还是想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手段,来防止郑氏在未来于东瀛尾大不掉,甚至对朝廷阳奉阴违。
    白明修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他不觉得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会事事顺意,肯定会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的,所以他是接受一个社会有些矛盾或者不顺存在的。但是他肯定不能接受一个跟大明主体存在异心的宣抚司或者宣慰司。所以即便名义上东瀛是封给郑成功的,但是在管理和各项体制上,东瀛还是要按照大明本土的方式来。
    教育要与大明本土一致,特别接受的爱国教育是一致的。培养他们健全的价值观,并且让他们知道他们应该效忠的是大明,而不是郑家。所以瀛王本身的地位和象征意义,在东瀛宣抚司的未来都是要进行淡化的。
    聪明如国姓爷本人,其实也大体明白皇上是怎么想的。因为宣抚司在一到日本之后,就已经展露出了一些类似的特征。
    郑成功回过头来,对白明修说道:“东瀛有着非常好的条件,人力也比较充沛,未来可以成为大明的一重要区域。如今整个东瀛闭塞已久,而且糟粕荼毒太多,需一一涤荡。本王也会为宣抚司尽一份心力的。宣抚使钱王孙已有比较细致的方案,大体是首先稳定东瀛的社会局面,将百姓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赋予他们从事不同行业的可能,并且进行初步的农合化的改革。”
    其实郑成功本心里还有更多在这份计划之外的筹划,大明理政院一般在给普通的宣抚司、宣慰司做发展计划,或者整合入大明经济体系的时候,往往都不会想让这个宣抚司宣慰司进行全面的工业化,弄出一大堆工业门类来。因为这必然会影响本土工业的发展,大明虽然是比欧洲殖民者好得多,会建设殖民地,会给殖民地带来繁荣,但跟本土相比重要性完全不同的。本土几乎各地都在进行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且成果卓著。只有少数如孟缅这样的宣慰司,获得了比较好的政策,被支持发展工业。
    理政院并未明确地规定东瀛可以发展什么,该发展一些什么产业,不过郑成功还是希望尽可能让自己的这块“封地”变得繁荣起来,甚至能媲美本土。他的打算是,利用郑氏财团的资本,去大规模投资钢铁、机械、造船、矿业、纺织等产业,如果能够满足了东瀛四岛的发展需求,那么这些产业的规模已经非常不小了。
    为此,他一方面希望从本土招引一些技术移民,另一方面他则希望以推广教育,培养东瀛这边的人才,来最终达成他工业化用人的难题。
    在白明修了解到他的做法之后,也不禁感慨,这货其实搞的就是一个改良版的明治维新。不过在这一位面里,日本再也不会获得什么机会了。它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一部分,而且大明已经发展起来了,那就再不会出现中弱日强的状况了。东瀛只会作为大明的附庸,老实地一路跑下去。
    郑成功问道:“王开司令,明日舰队便要回国了吧。”
    白明修点头:“是啊,离开祖国已经二年有余,比之前计划的还要长一些。”

527 东欧的风(上)
    于亚欧大陆的东侧,大明全国人民都在翘首以盼环球舰队在经历两年多的航行之后,返回到国内。而亚欧大陆的另一侧,西清帝国似乎也终于安定下来,结出硕果。
    乌克兰的大平原上,成片的肥沃土地上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穗,看上去是格外喜人。这一区域上是西清建立的农庄,有些类似于大明搞的农业合作社,但更似是而非一些,因为在农庄中,等级上下和尊卑是分得非常明确的。
    农庄的管理者是旗丁以及旗丁们比较相信的包衣,下面则是普通的农民。农庄向西清朝廷交税,剩余的粮食则进行内部分配,旗丁老爷们拿走一部分,农民们也拿走一部分。虽然比起大明的农合,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农民们还是比较苦,获得的劳动成果不多,但却比之前作为农奴的时候好得多了。
    西清的改革可以说是卓有成效的,彻底废除了农奴制,而引入了八旗制度,尽管八旗制度可以说是农奴制的一种变种,但还是要比封建农奴制度先进的。因为八旗制度首先解放了农奴,认定他们是人身自由的,是八旗制度下的包衣,可以拥有私产,可以担任官职,可以受教育等等。另一方面,带有一定莫名的大明社会主义特征的西清农庄,在允许农民拥有宅院份地,进行小规模经营的同时,还通过集体劳动组合,要求农民们一起为农庄劳作,然后按月发放酬劳,多干多得。在一些细分产业上,比如种植经济作物和养殖畜牧,则准许以生产队的形式进行承包,扣除农庄生产资料损耗和固定分成之后,拿走剩下的劳动报酬。
    这一套制度当呈交到白明修手里的时候,都格外惊奇。白明修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群鞑子跑到了老毛子的地方就自动苏联化了,这套混合了八旗制度和集体农场的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还真的有点制度优越性,最起码是比封建农奴制优越得多。
    以至于,尽管西清在俄乌杀戮很重,不过还是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农奴们的拥护。尽管他们是包衣,但是包衣听上去不是农奴,是拥有国民权利的人,只不过不是贵族罢了,他们有名义上的人身依附,比如都属于哪个旗丁主子,但这个依附其实基本就局限在名义上而已,他们更多还是直接对西清这个国家主体负责的。
    农业生产的剩余,就可以投入到工业生产之中,培育新工业,再加上西清还进行了不少的战争和掠夺,还是有一些底子的。
    敖德萨的第九十八农庄,与周围的一些农庄组成了一个牛录,牛录中计算的,当然还是旗丁。这边的旗丁也稍微特殊一些,因为他们其实都是汉人,原本是出身于费扬古的新军的。
    这其实也有点讽刺,费扬古最能依赖的力量,是一支汉人军队。不过他已经将八旗制度改造成不看血缘而更类似社会组织的制度。费扬古将新军的成员编入了两黄旗,再加上一部分他十分看中和信任的人,组成了八旗里面最核心也是最强力的部分。
    原本所谓的上三旗下五旗已经转化为了独尊两黄旗的局面,正黄旗和镶黄旗都不设都统,是由费扬古亲自管理的。
    今日的敖德萨九十八农庄颇有不同,因为这里来了一位微服的贵客,正是如今名震西清的第一大将,承麟。
    承麟来着小小农庄是为了看望自己的亲兵们的,战争结束之后,他的几个亲兵都被分散去了农庄中。原本强大的新军,实质上其实是解散掉了。费扬古挑取其中最精锐的六千人,组成了两黄旗御林军,各有三千。而其他的新军士兵处于类似预备役的状态,他们的身份仍是军人,也会有定期的训练,但是他们也被放到农庄或者公司中。
    这个其实还是费扬古跟大明学的,大明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复国军有组织的官兵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费扬古非常信任自己的原新军人马,将他们洒在西清帝国的各处,实际上由他们来帮助自己推进改革和镇守地方。
    承麟几乎是只身而来的,一点都没有西清大将那种架子。也是他的这种态度,使得承麟在军队中的威望是极高的。即便如此,费扬古还是很信任承麟,因为承麟不管兵权,现在也不领军了,没事就负责培养一些军官,编写一些意见什么的,有一点闲云野鹤了。没有权、名声高、军衔高,这样的人费扬古是十分喜爱的。
    “麟帅!”几名原本的亲兵看到骑着老马的承麟来到农庄上,在农庄外的大路上抱拳行礼,有几个人甚至还掉了泪。
    承麟翻身下马,扶起几位老兄弟,说道:“不必多礼了,今日我也不是皇上账下的将军,你们也不是军伍中的老卒,大家都是曾经一起战斗过的弟兄而已。快迎我去你们家中,要讨几杯水酒吃。”
    老亲兵赵光满擦擦眼泪,说道:“一年多没见麟帅了,麟帅还是硬朗。只不过,昔日麟帅为皇上立下汗马功劳,这大半江山都是您打下来的,如今您却……”
    承麟淡淡地道:“尽说些无聊话,能见我大清重建,能活着看到,就是莫大福分了。且我腰缠万贯,仍身在朝内,清闲安康,快活的不得了。”
    另一亲兵韩嗣明道:“麟帅是怕功高震主,才如此韬光养晦的。但是我朝军中的能将,就这么几人,其余人等逊色我麟帅不知凡几,只要圣上需动兵,早晚还是要用麟帅的。”
    他们随便聊着家常,进入到了赵光满的家。赵光满在农庄里的宅子也是颇气派的,以前是一个当地小贵族的,赵光满进行了一翻改造。
    赵光满吆喝道:“快出来给贵客倒酒了,这没眼力价的鬼婆!”
    从门里转出来一个穿着中式裙裾的金发碧眼的少妇,容貌姣好,身材也棒,正是赵光满的老婆。
    新军和八旗的士兵们如今大都又重建了家室,他们中绝大部分找的女人,基本上都是俄罗斯、乌克兰年轻漂亮的姑娘,比如赵光满的这个老婆,就是莫斯科一个贵族的三女儿。其老爹被费扬古斩了,女儿也变成了费扬古士兵的女人。

528 东欧的风(下)
    赵光满的媳妇只会几句中文,赵光满也只学了几句俄语,其实日常两人的沟通都是挺困难的,不过呆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了,这对主要是因为强迫而在一起的夫妻,已经有了一些沟通的机制了。
    赵光满带着承麟去看了他的儿子,一个混血的大胖小子。
    “怎么样,麟帅,您瞧着这手脚粗壮不,以后肯定是一把好手,也是从军的料!”
    承麟看着这可爱的孩子,说道:“一定是的。”
    他心中其实很明白,当初费扬古纵容新军和禁旅八旗的人到处抢女人,甚至给他们安家置业,不惜让很多自己的战力暂时回到农庄去变成一个地主,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人口再生产。
    旗丁真的是太少了。
    西清帝国现在控制的地区,人口已经超过两千多万了,但是真正的八旗旗丁,甚至算上了这些年来从蒙古人、哈萨克人、鞑靼人中抬旗进来的这些,统共满打满算也就是五十多万,也就是占总人口比例大约百分之二。
    自然了,当年满清统治中原的时候,人口比例是比这个更加感人。
    费扬古确实是一个有眼光的人,甚至白明修都很承认没有想到他会这么能够接受新鲜事物,并且抓住问题本质。费扬古改革八旗制度,废掉了原本的铁杆庄稼,命令所有八旗旗丁必须有自己的职业,而且所有八旗男丁都必须定期的接受正规化、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八旗所有男丁都到了十五岁以后要服兵役,哪怕服兵役完结,也要继续作为预备役,这就有一点类似全民皆兵的意思了。
    白明修就觉得这么有危机感的做法其实是正确的。
    费扬古倒是不太在意旗丁的下一代可能就不是什么纯种之类的事情,因为旗丁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血统可言了,他最终是的原新军士兵基本都是汉人,但现在就是旗人。
    费扬古就是希望这些大清最重要的旗丁,特别是原新军官兵们,多生一点孩子,十几二十年后,他又得到一批忠诚度极高的军队。所以八旗是十分鼓励多生的。
    就承麟手下这群原来的亲兵们,有的人已经抢到了四五个老婆,生了四五个孩子,这样的事情,西清朝廷也是允许的。
    这一群大老爷们坐了一桌,几个下人进来忙碌,给这些老爷们摆好杯碗筷子。承麟看着这些人,有乌克兰人也有鞑靼人,但无一例外的,都拖着一条金钱鼠尾,他们的服饰也都改成了马褂式样。
    现在西清境内,基本上已经都是这个套路了。费扬古又把剃发易服的把戏拿到俄罗斯乌克兰来再演了一遍。因为杀得非常厉害,加上这里的百姓又没有中原百姓和士大夫的那种气节,所以基本上都是接受了这样的事情。
    “来到了这里,总觉得那些高桌子高椅子不得劲,还是让人打了一套矮桌子和小座位,今天正好诸位哥哥们在,正好用这。”赵光满笑着说道。
    他们当初行军,都是席地而坐吃饭的,哪有什么桌椅,所以这些兵早就习惯了那样,反而上了贵族们的大桌子都觉得不合适。今日迎接承麟来,他们又坐了矮桌子,坐矮板凳。
    虽然上不得台面,但承麟还是笑着同他们这样矮坐着。
    酒菜也陆续上来,菜色是混搭的,既有中式的菜,也有面包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