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日不落-第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的人头给送去了红花岗的纪念碑处。
民间传闻,太子第二天便起个大早,前往公署办公去了,仿佛打了胜仗的事情压根没有发生过一样。广州府这半年来已经越发繁华了,而且当地人已经非常习惯议论一些格外新奇的事情,最近大家都在称赞太子仙法务农,粮食产量剧增。甚至还逼得政府主动贴了告示,印了报纸,阐述“科学种田”的问题。
识得文字的人已经十分习惯买报纸阅读一事了,街上现在已经有许多报摊,以及沿街贩卖报刊的报童,不同报刊价格不同,最受欢迎的《大明日报》售价两文钱,家境殷实者基本都负担得起。
国家大事、市井趣闻、科学新知这些东西都在报纸上能够看到,国人的求知欲其实自古就强烈,原本其实也有邸报,但邸报都是记载皇上的谕旨一类的东西,太不接地气了。而以《大明日报》为代表的新报纸,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当然对于广大士人阶层来说,比起平民化比较重的大明日报,真正引起他们注意的是一册《国声》。国声乃是周刊杂志,每周五开售。这份刊物之所以影响力巨大,是因为上面写的都是当今“显学”。
士子们已经都知道,太子现在有一位老师,名叫马恩。这位老师身上没有一官半职,但是对太子影响力巨大,而此人就在广州一个不起眼的厅馆讲学。马恩每个周都会在国声上面刊载自己的理论,仅仅数个月,马恩就已经挣下了一个当代大儒的名头。
他的理论脱胎于古典儒学,甚至还有道家的滥觞,但任何一个穿越者捧着他的书,都能清晰地指出来——这分明是唯物主义哲学、辩证法、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
哪怕白明修在读每期的国声时,都忍不住发出感慨:“马恩真是个神人啊。”
他引经据典,许多东西都是出自于四书五经,可是神奇地是结论居然都引向了新理论。出自《礼记·大学》的“格物致知”,被他延伸解读,继而推出了物质的第一性和精神第二的唯物论;出自《荀子·论礼》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被他解读为要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事物都是运动的,要因势利导;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让他发展成了代表最广大民众利益,才能使国家稳固;出自《礼记·礼运》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则直接被他顺着阶级理论扩展成了共产主义的大同社会,号称先贤们当初要建立的理想国,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论这一套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基本上不是任何这一时代的思想家和大儒能够比得上的。毫无疑问这套理论建立于吸取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从而极其深刻地归纳人类社会的运行法则。托庇于儒学之下,其实只是为了让这个时代的人能够容易接受。但是这些东西对知识分子造成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同时,世人都是势利的,当今太子笃信马恩的这一套,那这就是显学。谁也能看出来,国子监里讲的东西,都是以马恩的理论为指导的,这就是“新八股”!于是士子们可以不读四书五经,但是不买国声,不学马哲可是万万不可的。
最可怕的是,士子们接受这套理论之后,很多人都有焕然一新、豁然开朗的感觉。披着儒学外衣的“新学”,本就给自己增添了一套法理性。哪怕马恩的诸多学说都在疯狂地批判程朱理学,甚至也把阳明心学的部分唯心观点批判得很彻底,但是士子们仍是承认——这是儒学。
毕竟明代中后期批判理学而发展儒学的学问家们比比皆是,王守仁的心学是批判理学,李贽也在批判,当代的三大儒也在批判。从某种角度上,马恩的一些理论也都援引了三大儒的看法,人们大多将马恩归在三大儒同类人里。
白明修的办公桌上,就摆着最近出版的新的几期国声,最开始国声周刊基本上就是马恩自己的舞台,偶尔白明修也撰文刷一刷知名度什么的。可是从最近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界人士开始参与到了其中。
这里面有一些人是写学习马老师的理论之后的有感,不乏很多事拍马屁之作,有些则是见解深刻,甚至也提出了很多不错的看法。还有一些人则是驳斥马老师的种种理论,毕竟陆王学派在明末的影响力仍旧巨大。
白明修扒拉着杂志,有些嫌弃很多士子写的文章艰深晦涩,本来没有太多内容,反而还乱写一通,胡搞文采,他作为国声的实际幕后操盘人,不由道:“回头就应该叫主编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文章撤了,还有,要鼓励以白话文写作呢。”
他翻着翻着,翻到了一篇文章,然后眼睛瞪大了起来。
“王夫之?《动而成象则静——论事物的绝对性与相对性》,什么鬼?”
他的总理大臣唐北庐倒是饶有兴趣地说道:“这位王大儒是两个月前,殿下出师之后从湖南来到的广东。现在好些大明遗族都在汇聚于广东,士子南渡似乎蔚然成风。听说这位王大儒到了广州后,便在厅馆听了一场马老师的讲学,引以为知己,就是马老师这人不太喜欢待客。后来王大儒就在广东住下,潜心就学,最近还喜欢上了在杂志上发文章,内容往往是以自己的理论跟马老师的理论互相印证,不过臣大体看了看,似乎王大儒的许多学问,都受了马老师的影响,被点透了之后,倒是愈发有光彩。”
白明修都没想到,王夫之居然来到了广东,甚至还主动投身在了白明修发动的“人心变革”的大潮之中。其实这也符合白明修的预期,他就是靠拔高马老师的江湖地位,从而让更多的人去看他的理论、研究他的理论。现在连当世大儒王夫之都亲自下场,开始帮马老师站台,白明修不由嘴角含笑。
162 引才
明末三大思想家,各有锦绣,也各有其短。不过一个时代所限,也都是正常。白明修是深切了解要想人心变革,学界的变革不能走在他走群众路线之后,要不然就会出现下层进步、上层反动的割裂局面。
不过白明修为知识分子提供了一系列比较优质的平台,并且广开言路的举动,还是深受好评的。
白明修顺便问唐北庐:“王夫之是怎么安置的?”
“聘任国子监理论研究院了,算是体制内人士了,我看他也过得如鱼得水,一个月俸禄便是10两,吃住包管,还有其他津贴,他一个鳏夫独身汉,倒是过得潇洒。”
说让王夫之这样的大儒去当官,白明修自己都要心里打鼓,但是花钱养着,让他自由自在地做学问,倒是让这类人非常快活。许多人就是喜欢治学,不好实务,那这种门路显然就更适合。
“嘿,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冲动要做一回唐太宗,收集一下天下名士。说起来,顾炎武现在还在北方吧,不知道能不能请的来。黄宗羲,啧啧,还是有些小疙瘩啊,毕竟是东林复社的人员,而且对我明室从来都不能叫友善。”
白明修还是非常看重明末的启蒙思想家们的,三人之中他最推崇顾炎武,最不喜欢的是黄宗羲。黄宗羲的老爹是东林七君子之一,本人是复社成员。白明修对东林一党始终是持一个不肯原谅的态度,他在国声上发过两篇文章都是有关批判东林党的,还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
黄宗羲虽然一辈子没有出仕清朝,但是晚年却称康熙为圣天子,使用清朝年号,并且称清朝为国朝、称清军为王师。对于明朝,他反而大加伐挞,说不不少的歪话。所以对于黄宗羲,白明修是不承认他的守节的。
唐北庐又道:“我们也在做着人才争夺的工作,锦衣卫相指挥使之前给臣交过报告,他们已经派遣了一些人员前往联系清占区的人士,并联络一些官员和将领,希望可以发展成我们的人。现阶段,我们倒是也请来了方以智等人,算是初见成效。”
方以智又是明末一位博采众长的大家,研究的东西从经史子集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唐北庐请了这位先生来,把他安排去筹办明华大学,这也是大明准备兴办的第一所专业学术性大学。
“嗯,找个机会吧,召集这些名士啊、大儒什么的,开一个文艺座谈会什么的也不错。”
唐北庐笑道:“遵旨,会交给下面的人安排的。殿下接下来还要去总参安排攻略江南的事宜吗?”
白明修点头道:“这件事,还是现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我也很想停下战事,好好来搞一搞发展,但是满清现在其实不过是一张虚架子,根基不稳。虽然我们暂时无力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改革,干部数量也不足够多,但这些都可以在推翻满清统治之后,我们再慢慢进行。我们先入江南,在江南吸纳和培养人才,做好储备,然后一举北伐。”
其实他的行政班底不足在这一次的西南战争里,就有很多体现。大明复国军占领广西、贵州和四川的许多州县,白明修没办法像在广东一样,留下军队干部进行代管,只能让原本的官吏暂时控制。待一切安定之后,再将这些旧官调走,送进干部学校进行培训。他现在于广东的国子监培养的人才已经算是不少,但是仍旧属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能够想象,等到他的占领区域变得更大,势必将会出现更明显的类似情况。
其实就算是国子监培养的新型人才,时间也不长,究竟多少人真正完全接受了他的新的一套,白明修也不好定论。不过至少,他现在大权独揽,而且还有反清复明的大义,推行新政也都是天经地义。
在公署,白明修召集了一众要员开了攻略江南的作战筹备会议,而这还是他返回广州府的第二天。
狮姐已经返回了,容颜依旧清丽,身材依旧火辣,狮姐在进会议室之前给白明修塞了一张小纸条:“晚上约会啊。”
白明修无奈,但也还是好好地把小纸条塞进衬衣口袋中。
让他眼前一亮的还有瀛王郑成功,没有死在历史上的这位国姓爷,最近风采翩翩,现在一身海军上将制服,倒是看上去格外英挺。
白明修见了他倒是还不忘揶揄一下,他道:“瀛王,听说你儿子还没奉调啊。”
留在金门厦门的郑经简直就跟假装没有看到白明修一样,仍旧“坚守”在福建沿海。白明修随便派了个使者,要求郑经来广州见太子殿下,金厦军务交给大明复国军的人,郑经倒是礼敬了使者,扯了好些个理由,说金厦军务离不开他,不能奉调赴粤。
郑成功脸上无光,说道:“臣本想去信斥责这个忤逆子,但是却被唐首辅劝阻了。”
白明修笑了,道:“是我让首辅这么做的,没这必要,郑经不想奉调就算了,早晚他得老实。而且现在也顾不上他,我们的目标是江南。”
郑成功长叹一声,也是没有办法。说起来他们郑家也算是有不听老子的话的传统了,他郑森没有听郑芝龙的话降清,郑经也没有听他的话奉调。现在郑经真的是让他非常难受,不仅不奉调,而且此时郑经私通乳母生下郑克臧的事情已经败露出来,让郑成功恨得几乎吐血。不是白明修这边医务人员到位,恐怕郑成功就得跟历史上一样忧愤而死了。
另一位在海岛上坚持抗清的张煌言,倒是积极。虽然张煌言兵力有限,而且受到清军钳制颇多,但是现在东海都是白明修的天下,大明复国军海军也接济了张煌言所率的部队一些粮草,使其可以支撑得下去。
这位后世评价颇高的文人将领非常想亲自来广州拜见太子殿下,不过他要是走了,估计舟山那边就不稳了,所以这位大哥几乎是每隔几天就以大明忠臣的口吻给太子写几封信,每一次船到了他那里,就要带走好几十封信,让白明修觉得他不是在向自己汇报情况,而是想跟自己交笔友。
163 江南战役筹备会(上)
一众军政要员围着宽大的会议桌,这样巨大得足以容纳二十个人围坐的大型会议桌,当然是白明修主政时代以后才有的物件。虽然很没有明代家具的风采,但是这张桌子是用菠萝格制造的,此木材是东南亚名贵木材,厚重且强度高,更有独特的纹路,适宜制造高档家具。
白明修攻克巴达维亚之后,开始大规模开发当地的木材产业,爪哇岛上一些名贵木材出产的山林都被当地华人给圈了起来,为了争夺木材,巴达维亚城主潘明岩还不惜对当地土人发动战争。非常多如菠萝格这样优质的木材开始贩售到澳洲、广东,白明修专门聘请了一众手艺精湛的匠作,专门打制豪华家具,现在基本上在市场上还见不到,但是制作的产品都已经是堪比艺术品了。
今日的会议并不长,核心就是统一思想,进行江南战役。
总后勤部长张显钰首先说道:“……总结西南战役,我们做对了很多事情,当然也犯了一些错误。作为总后勤部长,我本人对于一些后勤转运上的问题还是很不满意的。虽然为了供应我们的军队作战,成立了各级审计和财经单位,并且向参与后勤的民工发放工资和粮食,但我们的工作还是受限于基层干部数量不足,且缺乏基本的后勤思维和计算能力,管理庞大的民工队伍困难且复杂。虽然殿下率领的部队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在后期我们开始攻打桂林、贵阳等一系列城市的时候,却屡次发生了后勤跟不上,前线部队不得不等待后勤接应,乃至向后撤退一段距离以缩短补给线的情况。”
白明修没有穿越之前就经常听一句话,那就是现代军队打的其实是后勤,即便古代人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乃至现在的清军进行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之所以在白明修眼里动作缓慢,就是因为他们要提前进行征粮,然后进行转运。有漕运的地区还稍微好一些,但是地形困难或者人口稀少的地区,清军的行军和组织进度就非常受限了。
之所以明军这边白明修亲自率领的部队后勤不受限制,还是因为挂逼太子自己带着系统仓库,随时拿出粮食和其他物资来支应自己的部队,但是没有挂逼太子了,部队就得老老实实地等着民工后勤队伍用骡马、小推车、小舢板将他们的粮食和其他物资送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