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1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萧从文有些紧张。
“安心便是!”笑了笑,萧善文安慰着。
“出来了,出来了——”一声惊呼,喧闹的声音瞬间响起。
第两百四十章榜下捉婿
午时到来时,鼓声已隆隆响起,呈现在孙钊的面前展开着金色的榜单,榜首用四张黄绸竖着粘贴成行,三甲后都是空位,等待着他这个主考官提名,至于其他的,他就懒得理踩了。
孙钊提起毡笔,用淡墨在四张黄纸上宛转,又换浓墨之笔,沉思了会儿,在其下第一处“状头”的位置,微斜着重重写下:唐复……
之后,其余的同考官也在明算与明法两科之上,填了前三甲的名讳,也算是一种福利吧!
半个时辰后,钟鼓齐喧,礼部之人高举着今年的进士榜单,骑着马,慢悠悠地来到皇墙之上,笑吟吟地看着焦急不堪的各位举子,行了一礼:
“诸位都是读书人,理当知晓‘礼’之一字,虽说科举甚重,但不要忘却读书人的礼节才是!”
众举子有些惭愧,虽说掉鞋,歪帽,甚至衣服被扯破了,但依旧仰着脖子,等候着前方的皇榜张贴,丝毫没有后退的意识。
真是坐着说话不腰疼,当时你考举时,恐怕还是不堪。
在数千人的惊呼声里,南墙墙头,长长的金榜挂在其上,迎着春日的曙霞彩光,格外光耀夺目。
这时,站在人群中的萧善文,居然什么都听不到了,只觉得自己胳膊被许多人剧烈拉扯着,他盯着金榜的最上面看,这是明算科与明法科的,进士科还未下来。
“番禹钦州甲方讳程,明算科状头——”一声喊叫声,让整个人群沸腾了。
“我中了,我中了!”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一脸兴奋地跳跃着,虽然穿着读书人的袍子,却浑身散发着浓浓的金钱气息。
看上去是个账房先生。
众人心头思量着,眼中满是鄙视与羡慕的神色,怎么也洗刷不掉。
“先生可有婚配?”方程高兴地忘乎所以,被一众举子簇拥着,脸部都快笑抽了,鱼跃龙门,不外乎此时。
“家中已有妻子!”突然几个家丁模样的人走了过来,恭敬地问询道,方程不假思索地说道。
几名家丁失望的离去。
“方兄,你可知错过了什么?”一位举子嫉妒地说道。
“不知!”方程有些懵。
“这几位,不知是哪位大官的家丁,正准备榜下捉婿,若是成为其乘龙快婿,家财官位唾手可得!”
“哎!”拍了拍额头,方程方才知道失去了什么,但他家中妻子已有,若是和离,名声有碍,今后怎能混在官场?
六十名明算与明法科,只能算是开胃小菜,让举子们兴奋了些许,毕竟进士科才是王道,进士者乃公卿之滥觞,进士便是为未来的大唐宰相,两者不可相比拟。
又是小半个时辰后,皇榜下,不知何时又多了几百名家丁,他们虎视眈眈地盯着南墙空白处,然后又思量着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将其捉去,为家中的女公子觅得良婿。
“尔等记得,待会进士榜出来,前三甲就不用看,直接扒拉前十的几位,捉到一个算一个!”一位管家低声吩咐道,然后又警惕地看着其他家丁。
这些家丁,基本上属于三省高官的,再不济,也是九卿之属,当然,也有一些地方官吏在番禹的家眷行动的,都不肯放过那些稀有的进士。
耳边听着这些家丁们肆无忌惮的话语,萧善文脸色一遍,但看了一眼自己的弟弟后,心中想着:“二郎还未成亲,倒是可以考虑一番,今日做个新郎!若是考上的话!”
很快,进士科的皇榜终于出来了,鞭炮响起,钟鼓齐喧,一队骑兵领头,披甲而行,中间一位穿着官袍的中年人高举着皇榜,慢悠悠地来到南墙处,看了一眼众多急促的举子,缓缓说道:
“进士科采取糊名制,只论才学,不论出身,诸位之前在高官府邸投的行卷,也算不得数!”
此话一出,不知道吸了多少道凉气,许多举子脸色阴晴不定,紧紧地盯着皇榜。
“本次科举,进士科录取一百二十人,三鼎甲,赐予进士及第,前三十,赐予进士出身,三十之后,赐予同进士出身。”
众举子认真地听着,待其说完,皆恭敬地鞠了一躬。
满意的点点头,中年人这才转身,贴起了皇榜。
随即,一旁的举子盯着上面的几行字:
“神武元年,进士科状元唐复——”
“第二名,榜眼:萧善文”
“第三名,探花:顾真……”
这三个名字一读出来,整个家丁队伍都疯了似的找寻,报喜的人早就集合完毕,排在前头,将一百多人分配完毕,立马就去奔跑起来,遍寻上榜者。
“我中了,我中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胡子花白,身上的袍子也是半旧不新,老泪纵横,他心中快活的快疯了。
瞬间,就有十数人的报喜人围上来,打锣敲鼓好不热闹,老爷老爷的叫的勤快,老者还未享受完毕,就被一双双手给吓住,这是要钱啊!
“这,这……”老者左支右吾的,他口袋里只余下十来钱,回家的路费都不够,掏出来不就丢人现眼了吗?
幸好一旁熟识的人知道投资,凑一凑,百来钱还是有的,这才散去。
“不知先生可有婚配?”这时,依旧有个家丁凑上来,问道。
“吾才三十有六,一心投入圣贤书,尚未有婚配!”双手靠后,老者看了一眼凑过来的家丁,抬起下巴,傲娇地说道,落魄的模样瞬间有了几分官老爷的模样,周边的人很是诧异。
瞬间,家丁大喜过望,眉开眼笑的作揖起来,原本以为是个五六十的老头子,未曾想到竟然才三十六。
“我家主人乃是礼部主事张讳怀,先生与我家娘子有缘……”家丁颇为兴奋地说道,虽然看着老,但年纪不大,连忙招呼旁边几个家丁,一起将老者搀着离去。
“我还没答应呢?”老者大呼不止,但却无用,依旧被押着而去。
一旁的友人却是不管,反而颇为羡慕。
随后,这场好戏在整个皇城外多次上演,人们乐见其成,虽有多次误会,但人们依旧津津乐道。
第两百四十一章欣喜万分
获知成了榜眼,萧善文喜不自胜,然后不露声色的等候着,待看到弟弟排名五十七,同进士出身后,兄弟二人瞬间惊喜,兄弟二人同登进士,也算是一代佳话。
家中热闹自是不用言表,天还未黑,就想起了烟花,绚丽而又多彩,虽是白天,但也漂亮极了。
“门外为何如此吵闹,竟然还放了烟花,今天是什么日子?”
越王府中,刘鋹正坐在院中,独自饮酒,桌上放了几碟小菜,看他的样子,也是颇为寂寞。
“今天是恩科放榜的日子,大家伙都聚集在城中,中举的想必有富家子弟,所以就抢先放了烟火庆贺!”
一旁,一位尖声白面的宦官伺候着,眼里也满是羡慕,瞧着落寞的刘鋹,心中也叹了口气。
自从这位以前的陛下出了皇宫,就跟变了番模样,之前他喜欢的舞姬与歌姬,没了银钱,此时却早已经被散走,跟随出宫的许多宦官也都散了去,只就有寥寥数人充着场面。
事到如今,不过是孤身一人饮酒,这是做梦也未曾想到的。
内库早就被当今皇帝给弄没了,出宫后,仅有被赏赐的万贯钱财,几个月功夫,也没了大半。
“神武元年,恩科放榜,真可谓是盛世年华啊!”刘鋹望着天空,再看看高高的院墙,只觉不过是一个大笼子,换成了一个小笼子罢了。
他已经知晓,院落周边,大大小小的岗哨十余许,出去买菜等,也是被代劳。
甚至,他都不能死去,也不能自杀。
因为这会显示皇帝陛下恩将仇报,以及心腹狭窄。
所以他必须活下去,好好的活下去,甚至活得有模有样,繁衍后代,让刘家传下去,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皇帝的宽明。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等到天下一统,也许就不一般了,但以岭南这一点点地盘谈何一统?
“听说不少文武被朝廷起用,这些人都曾受过我刘氏的恩惠,日后安危倒是不惧;我又是皇帝名正言顺封赐的越王,今后的俸禄、诸事还是需要找人帮忙的,今后要个锦衣玉食的富足日子还是不难的……比那些生来就贫贱的人容易多了。”
刘鋹轻声嘀咕着,他感觉此时还不太有保障,尤其是他发觉,自己的俸禄经常被克扣,这让他明白小鬼难缠的道理。
甚至,还有许多落进下石的人,经常过来索取银钱,门卫也是不管的,带出来的钱财,不过两个月,就散去了大半,日后又当如何?
“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你去花点银钱,托付钟相公一声,就言我日子难过,俸禄克扣,连养一些婢女都无能为力!”
哭惨,顺便多要一些钱财,这样才能让皇帝放心,也便让自己日子过得舒服一些。
很快,钟允章就求见了皇帝,李嘉就得知了刘鋹目前的处境。
真可谓是良心尽丧啊!一个苦逼的倒台皇帝都要占便宜,贪婪如斯,甚至人家看见了,就会以为自己苛待他,名声就不好听了。
难怪那些禅让的皇帝日子都不好过,哪怕皇帝饶命了,那些小官吏们却是贪如虎狼,恨不得生吃活剥,活下来,寿命也高!
“越王禅让之德,天地所鉴,竟然有宵小如此乱为,来人,将那些人全部贬官,再打三十大板,以后由皇城司负责越王安危!”
“诺——”田忠应了下来,又看了一眼神情恍惚的钟允章,退了下去。
“除此之外,相公还有何事吗?”李嘉一脸认真地询问道。
“臣,此次前来,除了越王之事外,还有一事,请陛下恩准!”钟允章突然就跪下了,神情严肃,认真。
“相公请讲!”李嘉也讶异,反而淡淡地看了其一眼,说道。
“臣身体不健,今日又时常泪冉枕巾,年又老迈,所以想乞骸骨归乡!”
看着这位跪在面前的老乡,李嘉心思平淡无惊,如流程一般,挽留道:
“相公虽说年迈,但对朕而言,可是国之柱石,若是没了相公,朕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钟允章依旧固执的选择离开,李嘉这才准许,顺便赐予千贯钱财,让其衣锦还乡,享受着晚年的生活,算是仁至义尽了。
既然钟允章退下来了,首相自然就是崔泉了,对于这个识相的宰相,暂且还是令人满意的,顶用个一两年还是可以的。
瞧着天空中一朵朵绽放的烟花,李嘉神情有些恍惚,不知不觉已经来到这里数年了,皇位有了,美女也有了,但自己却依旧没有子嗣,后代,虽说他比较年轻,机会很大。
但,穿越者的身份却让他惶恐难安!
“陛下,陛下——”一个小宦官快步地跑了过来,被侍卫拦住,一脸兴奋之色。
李嘉看了一眼,似乎是丽嫔侯丽娘宫里的宦官,不由得说道:“让他进来!”
“陛下,丽嫔娘娘刚被太医诊断,已有了喜脉!”宦官低着头,兴奋地说道。
“快,快带朕去看看!”李嘉喜不自胜,刚才的寂寥心情,瞬间被甩到了爪哇国去了,三步并两步,急忙前去。
“你去向太上皇报个喜讯!”
李嘉连忙吩咐了一声,太上皇对于皇嗣也是着急的很,不止一次的要求李嘉扩充后宫,被他拖延下去。
很快,他就来到侯丽娘处,此时依旧来了不少人,瑜嫔江小瑜,德嫔吴锦儿,婕妤雅玉等,皆站在一旁,温声细语地聊着天,一旁的太医就站立在一旁,低头无语。
“臣妾见过陛下!”见到皇帝,几个嫔妃连忙行礼。
“免了!”李嘉此时心情平复了些许,看了一眼抚摸肚子的侯丽娘,关心地问道:“感觉如何?”
“臣妾无事,只是近些时日胃口不好,又停了天葵,就找太医瞧了瞧……”
侯丽娘欣喜地说着,怀有龙种,是一项多么重大的事情。
“恭喜陛下,丽嫔娘娘已经怀有身孕两个多月,饮食忌讳,臣也一一说明!”太医见到皇帝问询道眼色,立马说道。
“我的孙子呢?”这时,太上皇也来了。
第两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
从长沙到番禹,上千里路途,中间还有许多山路以及河流,在这个道路不修,民生艰难的时刻,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数十辆马车运载着大量的东西,在狭窄的道路上缓缓行驶着,前后蔓延一里多,骡马吃力地拉扯着,在地上形成一道道深深的辙迹,左右近千人骑马护佑着,皆披甲持刀,浑身散发着杀气,凶神恶煞,比那些棚贼们更加凶悍。
那些山贼也是有眼光的,知道惹不起,远在数里外,就被吓的远遁而去,不敢有丝毫动作。
在这乱世,如此强大的武力,自然避免了大量的麻烦,所以队伍后方又跟随着成百上千的小商贾们,伴随着马车的停歇而动,很是省了一番力气。
日到中天,弥漫在山道中的雾气渐渐散去,马车队伍寻到了一处较为宽阔的地界停下,埋锅造饭,升起了一道道炊烟。
骑兵散开,在各处进行布置,探查,巡逻的巡逻,喂食的喂食,行事各有章程,毫无漏洞。
“何人?”数名骑兵快步而来,对着眼前的几名商贾,质问道:“前方禁止行进,尔等所为何事?”
“我等蒙军爷托庇之恩,特送来些酒水吃食,以表谢意!”领头的一人前进一步,指着身后几人怀中保的东西,恭敬地说道。
“我得自有差谴在身,不得接受他物,心意领了,回去吧!”骑兵脸色缓和了些许,但依旧生硬地说道:
“未得准许,以后不许靠近!”
几人面面相觑,未曾想到竟然有如此之兵,拿着东西,犹豫了片刻,就离去了。
“这些是什么人?好像就是当兵的!”
“估计是押送一些人,或者护送一些人罢了,你我反正是够不上了,安心做生意吧!”
几人一边聊,一边走着,占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