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14部分

大唐再起-第14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耳中听着这尖锐的声音,感受这强大的逼迫,张经心中叹了口气,无奈之下,吐出了早已经准备好的说辞,虽说未到时机。

    “在城西,有一个叫做樊胡子的女人,她平日里,不着红妆,偏着冠袍,行事若男子,口中常说胡言,自辩为神使,蛊惑了不少信众,甚至连那些胡商们,也拜到其门下。”

    “哦?可是真的,那倒着实是个奇人!”那些胡商们,一生将自己的菩萨挂在嘴边,宁死不改,而此人却能颠倒胡人,背弃其信,果真是个有本事的人啊!

    龚澄枢心中感叹道,但脸上却仍旧是疑惑,他不明白,此人与自己有何关系?

    “陛下时日不多,料想卫王殿下登基时,年岁不会太大,此时,面对着众多的老臣将领,以及觊觎皇位的兄弟,心中岂有安定之理?”

    “若此时,有人言,其真是真龙天子,又怎有不信之理?不出几日,以这巫婆的本事,卫王必倚重于她,老爷出头之日指日可待也!”

    张先生说着,心中也有些没底,他怎么也想不到,哪个皇帝会那么白痴,竟然会相信这些东西,但这个是早已经安排好的词,难已更改。

    虽然眼神对视着龚澄枢,但他的心思却飘远了,他也不清楚,这计策会不会被接受,毕竟太过于不可思议。

    “先生真是大才啊,您是如何知晓卫王的秉性的?我也是多日的打探,花费了不少的钱财,才窥探一二的。”

    龚澄枢一脸的讶异,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张先生竟然了解卫王的秉性。

    只有那些亲信的人才知晓,卫王殿下与陛下一样,痴迷于道法之中,对于一切的神仙那是格外的看重,连出门游玩,也要看黄历。

    当然,这也不怪他,主要是皇帝陛下整日神神叨叨的,喜爱研究八卦星象,自然影响到了他的儿子。

    “这些,自然是平日的观察。”张先生故作神秘地说道,他微微抬起下巴,有些居高临下地感觉,显得很有谋士的风范。

    “对于此人,我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安排,老爷只需接见一二即可,保证万无一失。”

    “那么,就拜托先生了!”龚澄枢疑惑中带着些许的无奈。

    “为今之计,只能相信你了,千万别让我失望!”瞧着这位张先生离去的背影,龚澄枢冷哼一声,心中不知想着什么。

    “店家,给我上几份糕点,再来一壶好酒!”抬头看了下“仙来居”的牌子,张经挥了挥衣袖,在柜台前有节奏地敲了敲,最后又选了一个靠窗的包厢位置。

    “客官,你点的东西齐了!”托着餐盘过来的伙计,轻轻放下之后,并没有离去,反而弯着腰,轻声道:

    “天王盖地虎”

    “宝塔镇河妖”

    “出了何事?竟然直接来找我。”伙计的气质瞬间变化,低沉的声音中透出些许凉意。

    张经立马一哆嗦,缓了口气。

    “今天林延遇估计不行了,皇帝和卫王都去探望他,龚澄枢焦虑不安,逼迫于我,无奈之下,我说出了准备的计划。”

    “无事,樊胡子那边,我们早就做了安排,已经万无一失,此时说出来,并不不可。”伙计低着脑袋,轻声说道。

    “今后,若龚澄枢主导朝政,必然备受瞩目,你作为门客,也需要小心。

    以后无需直接联络,你住的院子中,有个狗洞,你直接将纸条放入狗洞左侧的砖口中,自然有人接应于你!”

    “明白!”张经心中疑惑,他不清楚,为什么老大会认为龚澄枢一定会上位,在他看来,机会只有一半。

    但,接受了任务,也只能服从。

    “大佬命令,你继续蛰伏,等候指示,这是新的密码本。”

    接手一瞧,这次竟然是一本佛经四十二章经。

    大佬什么时候喜欢佛经了,难道有特别的寓意?伙计已经自行离去,包厢中只剩下他一人,以及轻轻的翻书声。

    却说,林府中,疾病缠身的林延遇,正慢慢诉说着关于龚澄枢的一切:

    “龚澄枢好权,贪利,且刻薄,气量小,实在不值得信任。”

    “但,他却有一个优点,孑然一身,并无牵挂,能力虽不足,但统驭后宫倒是寻常,值得信任。”

    “陛下不可一味地信任他,需人牵制,如此,方为正理。”

    “话虽如此,等我回去后,占卜一下,再做决定吧!”皇帝陛下点点头,一本正经地说道:“近日星象不明,我需要仔细观察一番,再做决定!”

 第二十九章大势滔滔

    监军制度,诞生于东汉,唐代时,初袭隋制,以御史监军。

    通典载:“至隋末,或以御史监军事。大唐亦然。时有其职,非常官也。开元二十年后,并以中官为之,谓之监军使。”

    初期的监军,也仅是以皇帝特派员的身份常驻方镇“监视刑赏,奏察违谬”而已,既不是常设机构,也没有参与指挥军队。

    玄宗开元二十年后,才开始出现以宦官监军。天宝六年,高仙芝军出讨小勃律,由宦官边令城监军。

    安史之乱时,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的安庆绪军队,竟然没有总指挥,而是以鱼玄机为观军使,结果溃败千里。

    到了南汉,对武将的防范到了极点,宦官监军则成为了日常,而且,权势已然达到了唐朝的巅峰,无所不管。

    “建武镇,已多年未有节度使了!”俯视而下,瞧着街面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以及吆喝的商贩,李郎君淡淡地说道。

    “是啊,皇帝的心思难测,建武镇虽然无有节度使,但却日益繁荣,想来,也无碍事罢了。”

    坐在其对面,是一个面净无须的中年人,伴随着李郎君的目光,随即而下,轻声笑道。

    “也对,建武镇虽无节度使,但于君而言,却又是一番好景象。”

    “郎君所言太早,监军老爷还在,我,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随从罢了!”

    刘闻言,先是一愣,然后失声笑了笑,拿起酒盅,饮了一口。

    “此言差矣,事在人为。”李嘉摇了摇头,举起酒杯,淡淡一笑,其中的寓意,令人回味无穷。

    “吾自从十三岁入了宫,辗转数载,吃尽了苦头,然后跟着阿爷十年,也算过了些许舒心日子,要说无有野心,那是假话。”

    刘看着眼前这个邕州城内最大的衙内,心中思量万千,来到邕州数年,这个年轻人是最让人看不懂的。

    “日子虽然舒坦,但却如仆童,呼之而来,喝之而去,小心翼翼地伺候着,生怕有一天被赶出监军府,扔到某出山林中,被虫兽叼走。”

    饮着酒,瞧着人生百态,刘不知不觉中就打开了话匣子,神情也越发的激烈。

    “在宫中,明枪暗箭,防不胜防,只有往上爬,才是唯一的通道,钱财虽然爱之,但权力才是唯一的护身符。”

    “所以,郎君,咱俩也无需在打埋伏了,直接说吧!”刘眼角闪过一丝亮光,语气似乎平淡如水。

    “很好,刘先生,我最喜欢跟您这种有抱负的人打交道,因为这是两赢的局面!”

    瞧着眼前侃侃而谈的宦官,李嘉不得不承认,自己小看他了,这是他第一次碰到如此儒雅的宦官,有化,有水平。

    这种民智的人,才是最好打交道的。

    似乎对于先生这个称呼很满意,刘眉角荡漾起点点笑意。

    “我们李家,虽然看上去气势正盛,但,对于朝廷而言,不过是大点的蝼蚁罢了,轻轻一按,就烟消云散!”

    “所以,保持建武镇目前的现状,才是最适宜的,而,让一个亲近我们的监军,则是最起码得要求。”

    李嘉直起身子,不再是刚才那懒散的模样,一本正经地说道:

    “而先生您,不仅是资历适合,人品与能力正适宜这个位置,而且,我想,如果您接任这个职位,想来监军也是乐意的。”

    “再加上我们李家的支持,监军一职,必是您的囊中之物。”说到这里,李嘉身体微微倾斜,话语中充满了诱惑。

    “这”想着建武镇中独一无二的地位,呼风唤雨的权力,以及前所未有的尊重,刘脸上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胸脯强烈地起伏着,目光飘忽不定。

    而目视着这一切的李郎君,将身躯恢复原状,又变成了那副悠闲的模样。

    结果已经注定了,没有任何人可以拒绝来自内心的呼唤,而权力,则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尤其是身体残缺的人,拥有权力才算是有安全感。

    对于李郎君而言,在这个陌生且熟悉的时代,金钱不过是点缀,也只有权力才会让他有些许安全感,毕竟这是有至高无上的皇权的时代。

    “若是郎君有意的话,某愿意接受这份职责。”刘的声音很是洪亮,嘴角维持着淡淡地矜持笑容,看上去很是温和面善。

    “好,咱们也算是达成君子之约,以后的建武镇拜托了。”

    与这位独特的宦官喝了几杯酒后,李嘉这才告辞而去。

    走出酒楼,一阵清风吹过,李郎君随即酒醒了几分,被安国搀扶着,一脸从容地登上马车,脚步中伴随些许得意。

    “恩?怎么?又有什么消息?”

    马车中,突兀发现,木桌上,出现了一张书信,凭借着独特的拆分技术后,点燃灯芯,表面在其晃了晃,出现了几行字。

    “番禺,五月初六,林延遇逝去,龚澄枢上位,棋子已出”

    “没想到,变化如此之快!”看到这些,李郎君叹口气,时间的巨轮将永不停息地前行,非人力所能阻挡的。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今年,刘晟将去世,刘鋹将继位,然后,勉强维持的朝政,将不可避免地滑落而去。”

    “也不知道赵匡胤此时在干什么,南征之战中军功赫赫,此时应该得意非常了,其窃国之路,已经迈开了第一步吧!看来,我也需要努力了。”

    此时,北方,夺取江北十四州的后周,急忙返回大梁今河南开封,即命张永德领兵御北边,退辽军;成德节度使郭祟即郭崇威攻拔辽束城今河北河间东北。

    五月,南唐国主供奉钱粮百万,慰劳撤军而去的后周大军,郭荣豪气发达,悉数赐予南征将士,数万大军无不感恩戴德。

    辛卯,郭荣以太祖皇帝郭威领忠武节度使,徙安审琦为平卢节度使。

    辛卯十一日,郭荣任命赵匡胤兼领忠武节度使,调任安审琦为平卢节度使。

    辛卯,成德节度使郭崇,进攻契丹束城,拔取之,以此回报契丹军队的入侵,威吓其国。

 第三十章东岳大帝

    时至六月,邕州城又成了一片泥泞之地,灰蒙蒙的天空中,散发着别样的味道,空气是湿的,大地湿的,连人都是湿的。

    昨晚下了场暴雨,温度一瞬间降了十几度,雨打风吹之处,遍是狼藉。

    刚出了门,李嘉就瞧到了这灰蒙蒙的天色,已经那种混合着泥巴和青草的别样味道,风吹芭蕉,花草伏地,怎是一个乱字了得?

    大门前的两座狮子,不知何时染上了泥巴,威严大失,李郎君心思沉重。

    “派人将门前清扫一下,如此乱象,成何体统?”

    “郎君说得极是,你们愣着干嘛,快去清扫一遍,若是来了客人,那不就没了体面?”安国跟在李郎君后面,随声附和着,呵斥道。

    “不过,郎君,这下雨天,正潮着呢,若是落了雨水,着了寒风,那可就不好了。”安国瞧着预备而行的马车,做着最后的挣扎。

    虽说身上已经披了一件披风,但李郎君依旧能感受到那别样的凉意,但,空气太过于潮湿,闷得又有点热。

    “不了,我与徐道长定了时间,可不能迟到!”想了想,李嘉随口说道。

    “是,郎君,晚饭可要食用什么?”安国搀扶着郎君上了马车,笑着问道。

    “添条酸菜鱼吧!顺便烤点牛肉,中午这一趟,我恐怕得食之无味了。”

    思虑片刻,李嘉扯了扯漏风的衣物,对于这个老天爷吐槽着,屁股刚坐下,随即,他脑海里似乎想起来了什么,掀开窗帘,对着安国说道:

    “老天爷不知怎的,热了数日,今个又寒了,估摸着也要数天,想来那些衣不蔽体的乞丐们日子难熬,府里派些人去,施点热粥。”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郎君就是心善,这天是要寒上几日,这些乞儿缺衣少食的,的确难熬!”安国奉承着,满口答应下来。

    这样,李郎君才坐着马车,碾压着路面的积水,匆匆而去。

    “听到没有?派人去施粥吧!城东城西各派些人去,要稠密些,昨天府里剩下的菜食,也带过去,不能浪费了。”

    目送着马车的离去,安国叹了口气,瞧着依旧呆头楞脑的几个丫鬟,忍不住地呵斥道。

    郎君别的都好,就是太过于心善,那些贱民有啥好的,值得事事关心?贱民就是贱民,除了收获些许名声,又能得到什么?

    每年投到这无底洞,就不下千贯,真不知晓,郎君想的什么。

    坐在这马车上,透过缝隙,瞧着路边那横倒西歪的乞儿,以及流浪汉,路人匆匆而过,斜眼都不看二下,其中,有说不出的堵心。

    “我能做的,也只有这个了。”

    “一个小小的暴雨,就将繁华的邕州城打得原形毕露,努力再多,装点再多,也改不了它的本性!”

    叹了口气,穿越者心中荡漾起别样的心思,所谓的改变,哪怕用了浑身解数,也不过是改变自己身边的些许人。

    而书本中所论述的蝴蝶效应,在滔滔大势面前,犹如螳臂当车,没有泛起一丝波澜。

    邕州城不大,住户也不过是三千余户,万余人,城东是高地,住着富贵人家,城西是洼地,住得是底层,水涝之灾常有。

    而,李嘉的马车,就是从东往西,去往那残破且狭窄的底层平民。

    与稀稀落落的城东不同,满是积水的城西,早就醒来,大部分人都将力所能及地积水清理干净,然后为一日之食,而匆匆忙忙地上路。

    所以,李郎君看到的,就是一个热闹且拥挤的城西,马车的到来,掀起了一层浪花。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城西中央的一处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