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刁广谆立刻服了,这个招数实在太妙,但就是有些耗钱粮,但他转眼一想,洞庭湖八百里,水师还会缺粮食?湖中的鱼,可能吃到吐。
又想到个好法子解决了问题,李嘉对于这些恭维,自然享受无比,但解决了灾民问题,而秋收重大,不可马虎,若是冲毁太多的良田,可就出大事了。
“来人,让练兵大营的士兵们准准备去往各县,抢修河堤,务必督促,强调军纪!”
李嘉随口吩咐道,保护农田,可是重要的事情,派遣军队去修河堤,是最简单省力的法子,为什么不用呢?
军民一家亲!
“陛下,这,军队乃是护国利器,岂能去修河堤,征发农夫才是正道!”刁广谆一脸的震惊之色,他的大脑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军队抢修河堤的案例。
况且如今这个乱世,军队桀骜不驯,若是去修河堤,可能会半路造反,更何况军纪不行,会起到反效果。
第三百三十三章军队
别人的军队可以劫掠百姓,骑男霸女,甚至还管制不了,但李嘉却认为,自己的军队绝对需要管制,而且,绝对不存在欺男霸女的现象。
虽说不至于冻死不拆屋,但强大的宪兵司绝对会教他们做人。
“天灾人祸,百姓们心急如焚,都在照料自己家的田地屋宅,还让他们修河堤,民力堪忧,而练兵大营天天吃饱喝足,体力正盛!”
“如今练兵大营已经操练了月余,数万将士撒了无数的汗水,技巧等无须赘述,淮南军本就精锐,再提升也无多少,但唯有军纪,虽说不断强化,但却未见其效,不知真假!”
“如今,恰好天不遂人愿,暴雨连绵,长沙府乃湖南首府,不可破坏,让大军去修建堤坝也好,万众一心,军纪如刚,更能为百姓造福。”
说到这,李嘉有一股强大的自信,他非常相信,自己的军队军纪绝对是经受住磨练,从而真正的成为一直强军。
这天底下,强军少吗?不少。
东京的禁军二十万,但哪怕郭荣不断的改造,军纪依旧紊乱,比如宋军破蜀,被花花世界给迷惑,劫掠不堪,有组织的进行烧杀劫掠,贫困多年的中原怎么能与安稳的蜀地相比,当时的宋军统率王全斌,直接放开手脚,大肆劫掠,屠杀。
入蜀宋军军纪败坏,暴行不断,不仅大肆杀害后蜀降兵,还对当地人民极其残忍。史载,有宋兵将领“割民妻乳而杀之”,连赵匡胤得知后,都不禁哀叹:“妇人何罪,而残忍至此。”
到了东京,有人告发王全斌,隐藏金银、犀玉、钱帛十六万七百余贯。又擅自打开丰德库,致使失去钱币二十八万一千余贯。
这是什么概念?差不多是举国之财了,但却很有可能是得到赵匡胤的准许,不然这种有组织的劫掠是不可能发生的,而且,宋军没有人被惩处,就连统帅王全斌,群臣皆言可斩,但赵匡胤却放了他,收其权养老。
统帅都这样,北宋朝廷得到的更多,蜀中的钱财十余年才运送完毕。
可能赵匡胤想收敛钱财,收不住士兵的手;还有可能王全斌为了后半生,也是为了断绝赵匡胤的怀疑,主动在蜀地劫掠,断自己的根基。
果然,富庶的蜀地从此成为北宋的火药桶,数十年后爆发更大规模的王小波李顺之乱,直到张咏治蜀,蜀地才渐见太平。
为了巩固统治,北宋不准蜀地有铜,用铁钱剥削蜀民,然后催生了交子……
但不管怎么说,宋军的军纪,并不好,这是事实。
或者两者都有,宋军入蜀,正是公元964年,大宋建立五年,吃了后蜀,北宋才有余力敢统一天下,但由此可见,蜀地真是大礼包包。
没道理,区区北宋六十六天就攻陷了蜀地,咱们大唐却不行?
扯远了,回归正题,契丹人强吗?也强,但他们的军纪却更差,劫掠中原,然后失去了中原;黄巢强吗?流窜天下,打的唐军溃不成军……
军纪在某种层度来说,与强军并没有等价关系,但军纪,却象征着朝廷对于军队的控制力,以及人心。
秦末,刘邦入汉中约法三章,项羽入汉中大肆劫掠,把阿房宫都烧了,甚至还把秦始皇的陵墓打开,把兵马俑的武器都夺了,所以你看到兵马俑的兵器;元末,军队强大与否,朱元璋肯定排不上第一,但军纪,他却可以排行第一。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劫掠会让军队散漫,不听指挥,作战力下降,甚至还危及统治。
“既然如此,下臣自当遵从!”刁广谆想了想,再回忆一下禁军这几个月来的军纪,发觉其果真是秋毫无犯,不负强军之名,心中就有了些底气,首肯下来。
皇帝的命令,自当要遵从,很快就传到了练兵大营。
“这不会假传旨意吧?”李威看着圣旨上的内容,惊讶莫名,从未听过军队帮地方修葺堤坝,而且还帮百姓修房子的,简直是千古奇闻。
“不可能是假的!”李信眉毛虽然皱起,但却依旧沉稳,“这个印戳是陛下的无疑,而且拟旨的翰林字迹也是相熟的,货真价侍的圣旨!”
“这西北军与淮南军,本就与禁军不同,如今才整训月余堪堪知晓军规,与禁军差距极大,咱怕出乱子!”李威一本正经的说道:“我对这些人,没有信心!”
“不妨事,宪兵队会监督他们的,而且,收起他们兵器,我还会禀告圣人,调遣羽林军过来,就地监督,料他们也不敢有甚动作!!!”
李信眼眸中寒光一闪,李威见之,也不得不吞了口唾沫,这小子心狠,这月余,军棍打断了五百根,被杀的也有数十人,由于白净,还得了一个“白面阎罗”的花号。
自己由于心善,反而得了“黑面菩萨”的花号,令人哭笑不得。
“我不去,外面下着大雨,若是风寒了咋办?”
听到军令,田常躺在卧榻上,沉声说道。
“可咱们都穿着蓑衣,许多大夫都集结起来,有病立马能治!”副都头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前些时日大比,摔跤比赛得了第二名,于是就提拔到了都头,拥有独立的房间,刚躺下,就听到这样的军令,他就气不打一处来,这些时日的怨气一股脑的使了出来:
“咱当兵吃粮,就是杀人的,撒泡尿就打屁股,天天跑步,咱腿都细了,如今却要去修堤坝,这算个甚?咱可是尸山血海中出来的,手中的大刀长枪慧使的比谁都好,怎能去拿锄头、背石头?”
哼哧了几声,他躺在床榻上,嘴里叼着鸡腿,不动分毫,对于副都头的劝说,一点也机会。
“都头,宪兵队的人黄狗子要来了,他们正在旁边的帐篷呢,一会儿就到了!”副都头无奈地说道。
“该死的黄狗子!”田常连忙起身,硕大的身体让床榻吱吱作响,身上的蓑衣立马就穿上了。
“让兄弟们都起来集合,修河堤去——”他大声吼叫着,不时地张望,表明自己的决心。
第三百三十四章军心
一个月以来,不断被重复强调的纪律,规矩,在这个时刻提现。
不消两刻钟,练兵大营所有的士兵就穿着蓑衣,拿着武器,就集合在了练兵场地上,以都、营为一体,淋雨战列着,而训练他们的一百多禁军训练员,则位列一营之前,腰背挺直。
“还不错,你们总算是知道军令紧急,速度与往日一般,从我发令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刻,除去一刻都传令,你们用了两刻,但,还不够,告诉你们,禁军的集合,却只需要一刻钟!”
李信站在高台,直接训斥道,白净的脸上满是不满,底下的士兵早就知晓了这位训官的威力,数十颗人头已然投石问路。
“禁军算个甚,哪里抵得过咱们!”田常颇为不服,嘀咕了几声,但不敢抬头看他。
“将兵器放下!”李信皱着眉,直接说道。
哗啦啦,所有的刀枪已然放下,沾染了地上的烂泥,但众人一点也不心疼,因为这些都是木头做的,要多少有多少。
“记住,你们是去帮助百姓的,不是去打仗的,咱们是王氏,王师就要有王师的风范,拿着武器有甚用?”
听到这,田常不得不嘟囔着:都是一些木头,能作甚!
这些底层军官们自然清楚军令,兵卒们却不清楚,听到这,连忙问询起来,大雨天去修河堤,议论纷纷,让高台上的李信看的皱眉,他的声音已然被遮掩。
突然,议论声瞬间消失,抬眼一瞧,原来数百人的宪兵队已然站立在高台,所有的兵卒见之,胆气具散。
随后,一队队脚步声传来,数千人来到了练兵大营,兵甲齐全,威风凛凛,原来是没有坐骑的羽林军。
于是,在这片和谐的气氛中,兵卒们强烈要求为百姓服务,为建设美好的大唐而努力,教官也满足他们的要求,对于他们进行了表扬,而且还表示,鱼汤、姜汤不限量供应,大夫就在身边,不需要焦急担忧。
这只斗志昂扬的军队,以营为一支,在训官们的带领下,开始小步奔跑,准备去修建河堤。
田常体型高大,在整个营中十分的显眼,于是就被训官要求,在前面带路。
“真是该死——”感受蓑衣上霹雳哗啦的雨打声,田常的心情着实不好,在这个天气,难道不是应该躺着,吃着点心聊天吗?怎么会出来?
由于天天绕城跑,几十里的路程,半天就到了,虽然气喘吁吁,但兵卒们倒是没有走丢一个,全部俱全。
“到了,前面就是易俗河了,咱们休息一会儿!”训官出声说道,然后就来到旁边的村口,几位心惊胆颤的老人正在张望着。
旁边的河堤上,一群百姓正不断的填土,加固河堤。
平日里波澜不惊的小河,此时却波涛汹涌,不断地冲刷着河堤不时的还有河水溢出来,场面十分的惊险,恐怕明日就是堤毁人亡之时。
他过去沟通了一下,要求一些房屋空出来,准备让军队入住,而且还要求一些锄头等工具,准备加固河堤。
看到老人们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后,然后欣喜若狂,不断地诉说,若是河堤垮了,田地房屋就没了……
至于房屋,由于其他人都撤离到了高地,空屋很多,不用担心。
于是,五百人就投入了这场抢险救灾之中,强有力的支持,让河堤瞬间加固加高了不少,许多百姓们望着这群辛勤劳作的军队,不禁议论起来。
“果真是好人啊!”
“这才是王师,没想到我今生竟然见到了王师!”
“苍天有眼,我的家能保住了!”
只是看不到这番倾向,反而埋头于河堤之下,不断的挖掘着泥土,然后被人运走,心中的怨气越来越重,好似着乌黑的天空一般。
“嘿——嘿嘿——”喊着号子,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反正胳膊有些酸痛,这兵当的,越发的没有味道。
“田都头,田都头——”干着活,不知何时,身边就聚了几个陌生人,他一看不是自己都的,心中就有了警惕。
“何事?别打搅我干活”田常的动作慢了下来,带气的说道。
“您好歹也是都头,摔跤第二,整个练兵大营中也有着诺大的名气,如今却在这里挖土,忒欺负人了!”一名兵卒说道。
“是啊!这里军纪那么严,动不动的就杀头,待着也着实没趣!”另一人也配合道。
“你们的意思是当逃兵?”田常颇为意外,这伙人不要命了吗?
“这可是要命的活,我可不敢!人生地不熟的,别人拿了命换钱,着实亏大了!”
“想到哪去了,这又不是淮南,能去哪?”一人说道:
“咱们是想着,天黑着呢,咱们去那村子里快活快活,不消两个时辰就回来,保管发现不了!”
“可是军规在呢?”田常有些犹豫。
“咱们去一趟,丢下几个钱,那些女子无知,不会说的!”
几人继续诱惑道。
他摸了摸屁股,上面还隐隐作痛,回想到不好的记忆,最终拒绝了。
到了晚上,吃食总算是到了,堤坝加固了许多,今夜想是没有危险了,喝了三碗鱼汤,三大碗饭,田常这才歇下,心中却想那几人究竟如何了。
劳累了一天,起来后,吃了早饭,突然,所有人就被集合,堤坝上跪着几个人,而一旁,则站立着几个宪兵队的人。
然后,就没什么好说的,宣布几个人的罪过后,然后就直接投河,埋没在汹涌的河水之中,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
所有人都心惊胆颤,而田常则发了一身冷汗,后怕不已,然后埋头拼命地干活,不知何时,他就是感觉四肢发软,浑身发热,倒了下来。
随军的大夫连忙过来,看了病情,熬了草药,让他歇息几日。
“咱家鸡为啥杀了?”“这位军爷病了,需要补补!”“可是咱等它下蛋换钱哩!”
耳边隐隐约约听到了争吵声,一会儿,一个女子走了进来,一穿着补衣,十五六岁的模样,咋着大辫子,脸蛋微黑,端着一碗热腾腾的鸡汤走了进来:
“你病了,大夫说要多补补,喝了它吧!”
女子的声音很清脆,田常瞬间有了力气,坐了起来,看着这女子的模样,心中知跳。
“这可是你家的下蛋鸡,怎么为我这外人杀了?”田常问道。
“我阿娘阿耶说,你是为咱们加固河堤累着了,为了咱们村哩,一只鸡算不得甚的!”女子眼睛很亮,笑得很开心。
第一次,田常第一次感觉到鸡汤那么好喝,也第一次喝到百姓心甘情愿送上的鸡汤,也第一次感觉到,这个女子比青楼的女子漂亮多了……
原来帮助百姓,那么美好……
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
数万大军正在帮长沙府进行抗洪救灾,数百名宪兵队员不断地巡视着,短短三天,就斩杀了上百人,由此可见,不经过一番检验,平日里再多的顺从,也不过是表象。
李嘉需要这群士兵们把军纪刻在骨子里,哪怕死亡,也要在军纪军规以外来死,不得践踏军规,让宪兵队的威严,从上至下的弥漫开,如同禁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