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151部分

大唐再起-第151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一边去!”田常懒得理采,直接道:

    “咱有一个远亲就在长沙府,正寻日子去看他,五百钱去个屁的青楼待三天!”

    见到这般,所有人将信将疑,但也不得不散去,然后各自去聊了,有的去睡觉了,午休只有半个时辰,可不能耽误。

    瞧着明天就能出去,田常心头一片热乎,他开始思量明天去城里买些啥子,士卒们休假夜里须归营,他是都头,自然例外。

    有钱的军官,甚至去城里买宅院,比军营舒服多了。

    第二日,他报了休沐,随即就去了城里,买了一些肉,以及鸡、鸭,还有两匹布,然后坐在牛车,兴高采烈地去往易俗河畔的洛口镇,心中耐不住的欢喜。

    一个多时辰后,他就到了洛口,然后向外走了一里路,就来到自己养病的地方,一个破旧的宅院,没有木门,门口一只黑狗正吐着舌头,看守着,瞧见人来了,不由得唤了一声。

    “去——”见此,田常早有准备,丢过去一根大骨头,让黑狗喜不自胜。

    但黑狗叼起骨头,依旧按照程序,走过去对田常嗅了嗅,待是熟悉的问道后,它这才兴奋地跳了跳,缩在墙边,啃食起来。

    “嘿!”他提着东西,快步进了院子,只见简陋的院子中,只有一口水井,墙角边徒有鸡笼而无鸡鸣,水井边,一个穿着素色襦裙的小娘子,正跪在地上清洗着衣服。

    一个中年汉子,与一个少年,正磨刀霍霍,准备明日用镰刀收割水稻。

    “田大哥?”率先发觉他的,是磨刀的少年。

    “田大哥?”少女也扭过头,看着院口。

    “花儿,林子,今天是休沐,咱来看看你们,顺便报答一下救命之恩!”田常哪有平日的暴脾气,一脸憨笑着说道。

    “这是哪里的话,军爷为咱修河堤,照顾您是应该的,送甚的东西!”大汉盯着田常手中的东西,尤其是那一笼鸡鸭,瞬间吞了口唾沫,拘谨地说道。

    “是哩,田大哥送甚的东西,你当兵也不容易,都是血水换来的,咱不能要!”花儿姑娘走了过来,瞧着一笼鸡鸭,又看着那两匹布,摇摇头,稚嫩的脸色满是心疼。

    “嘿嘿!”近距离瞧着,田常只是憨笑:“咱都买了,可不能拿回去,值不了多少钱,哪比得了救命恩?”

    “既然军爷送来了,咱就只能收下了,今天就留下来,婆娘,来贵客了,快去烧饭——”

    大汉拿着东西,乐颠颠地送到屋里,这可值不少钱哩。

    “下次可不能如此!”花儿撅着嘴,教训道。

    “好——”田都头只是笑,不时地点头,整个院子里充满了快活的很气息。

 第三百四十章收割

    田常晚上被留了下来,他与小弟一起睡下,心中喜悦,很快就入睡的他,呼噜声直震房梁。

    “当家的,你说这军爷,是不是看上咱们花儿了?”躺在床榻上,耳边传来巨大的呼噜声,冯老牛心中思量着,突然就传来堂客的声音,他不禁高兴地说道:

    “那是当然,你又不是没看到,田军爷拿了好几只鸡鸭呢,还有母鸡,那几斤羊肉,闻着膻味,我肚子就叫了,那两匹布,我听族长说过,好像是邕布,洛口那里都没几匹,一匹上百钱呢,铜钱——”

    对于最后的铜钱二字,冯老牛咬着牙说道,可见其对冲击之大。

    “真的?”堂客瞬间惊了,她活了几十年,铜钱都没见着几回,都是铁钱、铅钱,但也知晓铜钱的珍贵。

    “吃饭时你不在,我问了,田军爷现在每个月两千五百钱哩,铜钱哩,还管吃管住,咱们村外,一亩地也不过是两三万铁钱,不过是田军爷一个月的饷钱(湖南铁钱只流通国内,所以一铜兑十铁),咱们花儿若是嫁过去,就等着享福吧!”

    李嘉对于禁军的粮饷,基本上以单兵五百钱来算,伍长与伙长拥有一个半正卒的粮饷,队正是两个,都头拥有五个亲兵,所以食五个正卒;营正十个亲兵,粮饷就是十个正卒;都指挥使(两千五百人)一都亲兵,所以粮饷就是一百正卒,也就是五十贯……

    “五千钱?都是铜钱?这是多少?咱们花儿要是嫁过去,咱们一家算是过上好日子了!”堂客瞬间喜出望外,万万没想到,女婿竟然这么有钱,但她又有些担忧地说道:

    “田军爷是当兵的,若是女儿嫁与他,要是上战场没了,该咋办?”

    “能享一天福算一天,今年水稻收成肯定不会,咱们一家指望着军爷活呢!而且,就算是田军爷没了,花儿还能改嫁呢,怕个甚!”

    “在理,在理——”堂客恍然大悟,瞬间笑容满面。

    “花儿嫁给了田军爷,光是聘礼,就是这个数!”冯老牛伸出五根手指,炫耀地说道:“有了这笔钱,咱们再攒些钱,就能去买一头牛了,然后牛再怀上小牛,咱们家算是彻底起来了……”

    冯老牛带着对于未来的畅想,渐渐谁去,嘴角还挂着笑容。

    第二日,天还未亮,但已然散发出一丝炙热,九月十六,正是秋收之际,弥漫着稻谷的香味,冯老汉带着堂客、女儿、儿子,提着镰刀、茶水、饭团,齐齐走出门,准备收割稻谷。

    “军爷,你怎么也来了?”刚出门,冯老牛就看见田常拿着镰刀,跟后面,一副本就如此的模样,他瞬间惊了,连忙道:

    “您可是皇帝的官,可不能去割稻子,不能去!”

    “谁说的?”田常声音洪亮,说道:“咱这双手虽然是杀人用的,但入军前也是割过稻子的,你们一家对我那么好,救过咱命,割点稻子不算啥,而且,今天是抢收的日子,不能耽误咯!”

    一旁的花儿笑眯眯地看着,不言语,冯老牛怎么扭得过田常,只能放弃。

    一家人浩浩荡荡地来到田地,几亩地的稻子倒下了小半,剩余的也是病恹恹的,一眼望去,也见不到多好。

    “动刀咯——”虽然如此,但是冯老牛依旧大吼一声,然后开始挥舞着镰刀,为粮食而努力。

    “嘿!”脱下靴子,挽起裤脚,田常回忆起小时候收割的情况,就这样,开始动了。

    五个人,两个壮汉,加上三个妇孺少年,一个上午的功夫,两亩地已然收割完毕,天上的太阳已然高高挂起,烘烤着大地。

    一家人就来到田埂上,待着草帽,开始用起饭来,田常直接拿起竹筒的茶水,正准备往嘴里倒时,却被阻止了:

    “军爷莫急,咱劳累了一上午,水中要加些盐来,不然下午胳膊就没劲了——”

    看着冯老牛往茶水里加了一些盐,田常这才叽里咕噜地痛饮一番,然后就吃起了饭团。

    “阿叔,咱家几亩地?”

    “壮力少,只有五亩,再多就伺候不过来了!”冯老牛感慨道:“等我家小子起来成婚,就开垦几亩!”

    “上午两亩地,咱看了看,也不过两石,其他的地也是如此,交完税,留稻种,哪能管饱?”田常眉头一皱,他发觉,这五亩地,到头来恐怕剩不了多少了,哪能撑得到早稻?

    “是哩,杂税徭役,加一起,每亩至少要七八斗,今年五亩地,剩下的撑不到早稻,不过花儿他娘和花儿会织布,一年也有个一两千钱(铁钱),咱家还种了一些茶,卖给那些脚商,也能有个千八百钱(铁钱),实在饿得慌,还能去河里捞点鱼,能撑过去的!”

    “多亏了马大王(马)、周大王,咱们能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不然还真得饿死哩!”

    冯老牛吃着饭团,感慨道,所以,他对于水稻减产虽然很可惜,但有织布和茶叶支持,熬过冬日还是可以的。

    田常自然不知晓马殷鼓励民间种茶、纺织的情况,但对于冯老牛口中的两位大王倒是很佩服,这里比中原好多了。

    一下午,他们就将剩下的几亩地都收割完了,比往年快了许多,不出所料,村里的所有的田地都损失过半,收成比去年少了许多,所有人都愁眉苦脸,心情很是沉重。

    每年的缴税,都是在九月末,所有心里都希望朝廷能减税,然后,在九月十七日,田常放假的第三天,村里却发下通知,要求冯老牛等十个人,去往洛口镇。

    “军爷,这是咋回事?”冯老牛见识浅,他不知晓出了啥事,竟然朝廷要求去洛口,他很是慌乱。

    “阿叔,咱陪你去看看,洛口与长沙很近,正好顺路——”田常也很奇怪,本不愿上路,但见到花儿担忧的神色,只能这样说道。

    “真是太好了!”冯老牛高兴地啪几下大腿,心里瞬间有了底气。

    田军爷可是都头,手底下上百号人,洛口的官爷若是找茬,敢打都头的岳丈吗?

 第三百四十一章功利

    许常山隶属于长沙府的转运使衙门,是长沙转运使司的副转运使,正七品,专门负责湘阴县的税收之事,他来到长沙府已经两个多月了,对于湘阴县,不说了如指掌,但也大概不离。

    洛口,乃湘阴县的县治,一个茂盛的港口的,无论是粮食、草药,还是皮草,都很盛行,自然是一个富庶之地。

    在扎根湘阴县两个月后,他就从县衙及地方中,招募了十数名清白的地方通当做税丁,等待着秋收的到来,这是他大显神通的时机。

    早在九月十五号,湘阴县大部分的稻田已经完成了收割时,为了彻底的断绝衙门的藕断丝连,他直接派人传下命令,要求湘阴县每个村,派遣五个人来洛口,但并未说明原因。

    湘阴县有一百三十七个村,总户口约有一万两千余,小半人口在占城,村庄的人口至少有三万人。

    每个村五个人,也就是说,最后到达洛口的,大概有六百多人,不算多,也不算少。

    许常山等待着百姓的到来。

    “命令都传到了吗?”他问道。

    “湘阴县各村几乎都传到了,耆老(乡的)、里正都已经知晓,而且,我还派商队去传话,生怕遗漏瞒报了。”

    一旁的税丁约四十多岁,一脸的精明之色。

    “县衙那里,自然舍不得那么多的钱财,而且关键是,那些原本的税丁们,勾连地方,欺上瞒下,掠夺民脂民膏,如今咱们算是把他们的财路夺了去,自然不能对咱们恨之入骨,可这是朝廷法度,耆老、里正都与他们勾连,所以咱们只能用计!”

    “他们也不敢太过分了,巡检营可在盯着呢!咱们要是收不到税,那些巡检营可得饿肚子哩!”

    许常山原本就在岭南转运使司衙门,当一个税丁,结果表现不错,就提拔到了副转运使的位置,来到了湖南,对于地方豪强、官吏勾连的戏码,他是见多了。

    为了釜底抽薪,他没有普通之前的衙门一般,让耆老、里正征收,而是直接派出税丁去各村收粮,在巡检营派遣士兵的帮助下。

    而在这收税之前,就是要让转运使司衙门的名声,到达各村,让百姓们知道,这个衙门是专门收税的。

    所以,每个村限定了五个人,就是想传播转运使司的名字,至于县城,这两个月早就摸底了,如今只缺村庄。

    “只是,转运使,让这群泥腿子过来,有效果吗?”税丁问道。

    “你们大都是本地人,不曾知晓,这个法子,可是有效的很!”许常山淡淡地说道:

    “各村都是聚族而居,一村子里,都是一姓、亲戚,往往读书人又少,不识字,对于朝廷要收税多少,往往任凭乡老、里正一张口,如今到我这来,肯定会知晓朝廷收多少税,又明白,不需要听从耆老、里正的话缴税,再糊涂,也知晓多几斗粮,也是好的。”

    “那要是有的村里没人来呢?”税丁问道。

    “自然有可能!”许常山得意地说道:

    “没有来的,肯定都是一些不知王法,或与地方官吏勾连的村庄,让他显露出来更好了,这些都是着重处理的地方,咱们就直接派人过去,不信他敢放肆?”

    “无论来与不来,反正他们已然掌握在我的手心!”

    许常山得意非常。

    这次升官当上了副转运使,在这湖南多待几年,肯定能胜任转运正使,然后升官,也就指日可待了。

    我是主政一方呢?还是进中央,去户部呢?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几日后,距离洛口最远的几处村子也派人过来了,整个洛口瞬间聚集了七八百人,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盛况,许常山心中甚是欢喜。

    “怎么,竟然有一百八个村?户籍上不是只有一百三十七个村吗?”

    许常山听到下属的汇报,瞬间有些懵了,怎么突然就多了几十个村庄,难道户籍不对吗?

    “这是为何?”他问道。

    “您派人传话,若是不派人前来,就让巡检营去走一趟,加上商队走的深,许多深山的村子都怕了,所以也就派人过来。”

    “好,很好!”许常山点点头,多出来了不少赋税,他高兴地说道:

    “这些村子都给我记上名字,位置,征税时,就派人过去,仔细给我查,不能有一丝差错!”

    以他这种税吏而言,在规矩之下,上缴朝廷的税赋越多,自然拥有更多的功绩,尤其是查找到许多朝廷缺漏的丁口,更是显眼的功绩,无可指摘。

    “人去盯着县衙里那些官吏的府邸,若是有人去了,就与我说,我倒要看,哪个的猪手有那么长。”

    “诺——”

    这边,田常一到洛口,直接去了巡检营,露出了自己都头的身份腰牌,按照惯例,禁军比地方高一级,虽然他只是都头,但与巡检营的指挥使是平级。

    于是,他就被迎了过去,好酒好菜吃了一番,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田兄弟,一看你就是条好汉,时候前途自然好,咱也不瞒你,这事是转运使司弄出来的,并没有啥危险,不到一日功夫,就会散去,你就放宽心吧!”

    巡检营的指挥使拍拍胸口,大声说道。

    “兄弟,你也是禁军出身?”田常看着他舒适的模样,听着他吹牛,不由得问道。

    “那是当然。”指挥使说道:“咱之前是都头,不喜欢打仗,然后走动一下,就来到这,当了指挥使,带着妻儿,倒是快活的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