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163部分

大唐再起-第163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你升官成了营正,一饷钱多少哩?”

    “五千钱…………”田常挺起胸膛,骄傲地说道。

    哐当…………

    “乖乖哩!”只见冯老汉手中的陶碗跌碎,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咱女婿本事大着哩!”

 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

    十一月初,天气已然算入了冬,点点滴滴地冷雨在长沙城下了起来,浸湿了整个城市,由于上万兵卒的归来,让繁忙的市集越发的热闹,许多人舍不得这些赚钱的机会,正瑟瑟发抖地摆着摊子,不放过一个机会。

    长沙城外,正在建立了一所书院,山长乃是在湖南名气极大的大儒杨文靖,听闻只须考过测验,都可入学,一时间整个城市都在涌动着,谁都想让自己的子嗣跟随大儒学习,从而考进科举,成为人上人。

    “杨先生的声势很大,人人敬仰,就连街边的百姓也在讨论着书院,仰慕的很呢!”长沙城大街上铺着砖石,马蹄踏在路面上的声音额外清脆,“哒哒哒……”每一声都干脆利索像豌豆落进盘子里。

    李嘉身上披着斗笠,骑着马,身后跟随着些许侍卫,天空中的小雨他完全没有眼里,反而饶有兴致地观看着众生相。

    身着褐衣的百姓躲在屋檐下,咒骂着雨水;茶摊上客人们,则一边喝着茶,一边畅快地聊天;那些街边的小摊,则有气无力地吆喝着,声音还有些打哆嗦。

    不时地能听到孩子的哭闹声,以及噼里啪啦的肉响声,不要误会,青楼距离此地很远,这是孩子顽皮所受到的苦楚罢了。

    普通百姓的屋檐自然不值钱,也随意地让人躲避,甚至还有的捧一杯热水与人,让人暖身子,道谢声也是令人心悦。

    而有的高门大户,门前屋檐却是一片干净,有的路人实在躲不过只能胆怯的过去躲雨,但却被仆人趾高气扬的骂了出去,无奈,只能淋着雨,快步的寻找一个躲雨之地。

    这场冷雨,让长沙城瞬间进入了冬日,若是一个不小心,得了风寒,区区钱财也就罢了,要是一命呜呼,可就惨了。

    所以无论是贫贱富贵,在这场冬雨面前,只能选择屈服。

    李嘉却不怕,他身体康健,又穿戴着蓑衣,而且,身上还穿着暖和的裘衣袄子,这场冬雨完全不放在心上。

    实际上若是处于现代,他还没有穿越之前,何须穿这些衣服戴斗笠,直接在外淋雨也不在话下。

    老家有句俗话说的好:大雨当小雨,小雨当晴天。

    这点雨,在后世,不就是晴天吗?

    “多亏了陛下恩德,行教化之事,不然这杨文靖哪能有这般名声!”吴青恭维道。

    李嘉没有说话,这点自知之明他还是有的,在湖南,他的名气是比不上杨文靖这个大儒,若是做一个访问调查的话,杨文靖的人气肯定在他之上,甚至超过五倍、十倍。

    “这…………”忽然,李嘉路过一个狭窄的巷子,余光看到了一些乞丐,以及赤着脚颤抖地乞儿,在这个冬日,哪怕是穷人,也有一件褐衣保暖,而这些一无所有的乞丐,却是什么也没有,只是缩在一起,互相取暖。

    这让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上学经常玩的游戏,在江南的冬日,没有暖气,甚至不知道有这东西,教室坐着不动是最冷的,所以一下课,所有男孩子就在走廊里闹腾,最经常玩的,就是挤人游戏。

    将一人抵在墙角,然后其余人往前挤,有本事的会钻出来,来到后方再往前挤,最怕的是后面有胖子,那真的是难受。

    “郎君,怎么了?”吴青看到皇帝有些发呆,不由得关心道。

    “无事!”李嘉摇摇头,说道:“我想起了前唐的一首古诗,其中有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普通人尚且难熬,这些无依无靠的乞儿,岂不是鬼门关一般?如今天下板荡,人丁稀少,自应当好好爱护才是!”

    “是,臣一会儿就让人送来粥饭衣物!”吴青以为皇帝有些感伤了,他倒是司空见惯了,不以为意,连忙说道。

    “让长沙府派人施粥吧,将里面的青壮纳入户籍,开荒也好一些,你们射声司也去看看,有没有孩童,让他们从小学文习武,也有些用处!”

    “老人的话,就养着吧!我就不信这堂堂的长沙府,些许老人也供养不起?”

    “诺…………”吴青是真的糊涂,难道陛下真的有怜悯心?也罢,也算是做善事了。

    “对了,行善事,也需要人知晓的,你看着办吧!”

    “小的知道了!”吴青点点头,心中已然会意。

    “前面在作甚?”李嘉随缘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城东,这里属于长沙城的富裕区域,更是繁荣一些,躲雨的人很多,基本上没有什么乞丐了,他的目光被一些建筑群给吸引住了。

    “这里就是派人督建的武魂庙,长沙府不敢耽搁,一直在建,再过一些时日就完工了,那些阵亡的将士之牌位,就在这里享受香火!”

    “不错,挺用心的,看样子也是规模很大,不过雨天也就罢了,这些工匠若是淋雨,也是不好,等到晴天再说吧!”李嘉满意地点点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对此,吴青哪里敢有意见,催促完工的是你,现在又顾及工匠身体的也是你,你要我们咋办?只能听从了。

    “走,哪里有一间书肆,咱们去看看!”眼见这雨势越来越大,李嘉还是选择一个地方躲雨。

    走入一瞧,果然有许多人借机躲雨,基本上都是文质彬彬的文人,虽然人多,但却没几个声响。

    看店的是一个老妇人,看样子还读过书,一脸的慈祥之色。

    “这位郎君,雨势那么大,怎地还跑出来,快喝杯姜茶,暖暖身子!”李嘉刚进书肆,那妇人就一脸关切地倒了一杯姜茶。

    “若是淋了雨,那该如何是好?”

    “郎君…………”瞧着妇人的姜茶,感受到那份关切,李嘉摆摆手,端起姜茶,面向门外,将茶一饮而尽,借着宽大衣袖的遮掩,吐到了地上,反正地上湿滑,也看不出来。

    “多谢大娘!”李嘉很是感激地说道。

    “郎君俊俏的很,又懂礼貌,着实是个读书种子,将来能中进士哩!”

 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

    喝了姜汤,李嘉这才仔细地看了起来。

    书肆并不大,只有四个书架,堪堪四五千本书,基本上以四书五经,以及名家名人的诗词,以及文稿,徘徊的顾客约有十来个,几乎将书肆给占领了,他们静悄悄地看着书,表情甚是愉悦。

    一些角落,则摆放着文房四宝,整齐有序。

    “大娘,书肆里可以随意看书?”李嘉有些惊奇。

    无论是在什么时代,书籍永远是珍贵的,尤其是在乱世,可谓是一书难求,许多的孤本陋本,都在世家豪族手里,普通人没条件,只能读几本儒家经典。

    所以,赵普说自己读半个论语打天下,半个论语治天下,听上去很牛逼的样子,其实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一般的书肆卖书,若是有人长久停留不走,可是被赶出去的,应该保不齐会有记忆力好的,若是默默背诵出来,然后回家誊抄,对于书肆而言,岂不是亏大了?

    “是哩!”大娘眯着眼睛,看了一眼这些读书人,说道:

    “可以看的,咱们家也是想借借读书人都运气,自然没时间限制,而且还提供姜汤,只是没有椅子招待……”

    “那岂不是耽误生意!”李嘉歪着头,看着那些蹭书看的,轻声说道。

    “哪有哩!”大娘咧着嘴,低声说道:“因为能看书,所以好多人都来,读书人都好面子,回去的时候经常买些纸张、笔墨带回去,赚了不少咧!”

    看着这位大娘一脸的欢喜,李嘉沉默了,商人从来不做亏本的生意,此话不假。

    果然,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但对于这些读书人而言也不算什么,纸张属于消耗品,天天需要用,哪里买不是买?还能借此由头看书,倒是不亏。

    李嘉让侍卫们在屋檐下躲雨,顺便看顾一下马匹,带着吴青,在这小小的书肆中闲逛起来。

    这些书籍属于线订本,儒家的经典书籍都有,还有一些道教与佛教的经典,以及唐朝时流传的传奇小说。

    比如,小说家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等作品,分别写卢生﹑淳于棼于梦中位极宰相,权势显赫,梦醒后猛然觉悟,皈依宗教的故事,表现了人世荣华富贵如梦境空虚,不足凭恃的意味。

    见此,李嘉倒是来了兴致,这些东西,在岭南可是难寻,他找了找,发觉到一篇辛辣的讽刺文,看将起来。

    此书乃是皇甫氏所作的《原化记》中的一篇,名叫《京都儒士》,李嘉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得亏了多年以来适应性学习,这些文言文还是能看懂的。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写的是一个京都一儒士自称有胆气不畏鬼怪,某夜独宿凶宅,心中惊怖,丑态毕露,被帽子自己的驴吓坏的故事,直接讽刺了读书人言行不一,虚伪做作的言行,果然辛辣。

    这种文章,也只有晚唐时期才有,武上文下,到了宋朝可难见了,讽刺读书人,不要命了?

    由于是文言文,李嘉看的很慢,一刻钟才堪堪结束,这时,耳边突然传来了争吵声。

    在这种书肆,吵闹声是最令人烦躁的,李嘉眉头瞬间一皱,一旁的吴青立马识趣地前去打探,一会儿又回来了,说道:

    “郎君,好像是长沙县衙的吏员!”

    长沙府治潭州,而潭州治长沙县,府州县同城,县令可谓是极为憋屈的,

    自古以来,县衙的变化并不大,县令又被称作百里侯,权势极重,下有六房,或六科,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缩影,可以称作小朝廷。

    其中,百姓们主要接触的县衙吏员,大多是三班衙役,即皂、壮、快三班,皂班值堂役(审案喊威武的那群人),快班司缉捕(捕快),壮班做力差(内勤,保护县令,打杂的)。当然,还有轿夫,仵作等,也属于吏员。

    林林总总,一个县衙的衙役,大约不过百余人,但通过这些人治理一个县城都费劲,更何况是范围巨大的县了。

    于是,临时工,也就是白役登场了,他们没有进编制,所以也就没有薪酬,但却有权力,敲诈勒索,无所不用其极。

    每个快班捕快的后面,总有数十个狗腿子跟随着,他们自己置办官服,油水来自于敲诈百姓,大部分只能混个温饱。

    对于官吏们而言就是个屁,但对于百姓而言,再小也是官。

    “走,去看看——”李嘉早就听说封建时期衙役的恶名,他倒想看看,湖南的衙役,此岭南的又如何?

    “昨日已经出了钱,今日为了又要?”大娘气愤地说道。

    “今日我家老爷诞辰,平日里照顾你们,难道就不应该奉献一些吗?”

    大娘对面,则是一个瘦不拉几的男人,穿着简陋的官服,伸着脖子,强硬地说道,腰间的刀,隐约能看出铁锈。

    对于自己的强硬索贿,他不以为耻,反而颇为荣耀地挺起胸膛。

    那些读书人见了,也畏之如虎,胆怯地看着书,也不敢多言语,生怕招惹上身。

    “可是,三百钱,而且还是铜钱,实在太多了!”大娘红着脸,气息变弱,似乎想起其背景,有些胆怯。

    “哼,一枚钱也不能少!”他将腰刀拍在桌子上,强硬地说道。

    “你们是作甚?”这时,从门外走出一个瘦弱的年轻人,只是身上穿着深青色的官袍,这是九品官员的颜色。

    “薛主簿——”看到此人的身影,此人吓了一跳,连忙弯下了腰,脸色煞白。

    “怎么?此书肆乃我好友所开,你还敢放肆吗?”薛远眉头一皱,呵斥道。

    “不敢,不敢,若是知道是主簿的朋友,小的哪里会来!”吏员赔笑道。

    “小的这就走,这就走!”

    “呸!”薛远瞧着其远去的背影,回头说道:“大娘,今日暂且无事了!”

    “薛主簿,若不是你,我还真的不知怎办了!”大娘哭哭啼啼地说道:“昨日我还听闻,有个木匠弄雕刻的,拿不出这钱,家都被砸了,还被赶出城!”

    “哎!”薛远叹了口气,说道:“我也只是管一时,管不了一世!”

 第三百六十七章见识

    “薛县丞(改为县丞),你可是官,他们也不听你的话?”大娘愁眉苦脸地说道。

    “我虽然是县丞,但明府却对我防备有加,那些污吏,哪里能听我的,也就这身官袍有些许威力罢了!”薛远感叹道,一旁的众人也能感受到他的愁苦。

    “今日雨势渐大,所幸无事,准备开此观书,也算运气,碰到了,不然还真的危险了!”

    所有人也是一脸的惊叹,这一个个小小的白役,就令他们胆颤心惊,官吏之威,可见一斑。

    “薛官人,为何这些白役如此不顾脸面,这些时日,搜刮钱财也越发的不要脸了,与往日相差很多啊!”有人发问道。

    “今时不同往日了!”薛远感叹道:“你们可知,这长沙县,有多少官吏?大大小小加在一起,在官籍的,约有两百三十一人!”

    “若是在加上上千人白役,那可极为庞大!”

    “以往,夏秋两税之际,这些白役们还能捞一些好处,能管饱肚子,但如今,赋税皆由转运使衙门出入,他们自然少了收成!”

    “那些吏员们没了收入,无法去寻农田的钱,就算去,今年遭了涝灾,也没多少收成,无奈,只能去找你们这些商户的麻烦了!”

    薛远看了一眼这些读书人,想着他们迟早进入官场,不由得解说道,也不管什么忌讳了。

    “县丞,县衙的老爷们不管吗?”又有人发问了,李嘉看了一眼,这人恐怕是工具人吧,问的都是自己想知道的。

    “怎么管?”薛远无奈地说道:“平日里,老爷们需要这些白役们协助朝廷管理县城,诺大的长沙县,十几万人,县衙的两百多人,几十个快班,怎么管的过来?不让这些白役们吃饱,长沙县就乱了!”

    “这些白役如此乱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