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官差胥吏以及金吾卫的看护下,数辆大马车缓缓行驶在道路上,马车四面通风,能看看到那群来自于倭国的使节,衣着相貌确实令人惊奇。
安史之乱后已经快两百年,大唐也亡了半个世纪,岭南的衣着相貌虽然较之中原保存的还算是完整,但改变依旧很大,习俗也在慢慢地变迁,乍一看有些类似,又有些差异的倭国使臣,百姓们仿佛在见证历史一般,格外的觉得新奇。
大车上,除了来自于日本的特产之外,还有一些日本的小娘子,脸上抹着粉末,黑齿,身材矮小而婀娜,着实令人咋舌。
“这又是哪国的小娘子,脸上的粉也太多,瞧着都一模一样!”
“嘿,听说是倭国的,个子矮。哪有咱大唐人高哩!”
“这些娘们,丑的很,皇帝怎么看得上哩!”
沿街的百姓们津津有味地讨论着,吴万石也望了一眼,啧啧感叹一声,继续张望着,可是不一会儿,车队就离去了。
“看甚呢!”这时耳旁传来了张龙的声音,吴万石随即说道:“刚才路过一群倭国的小娘子,应该是献给皇帝的,啧啧,那模样,那身材……”
“哎,可惜了!没看着。”张龙一脸的后悔模样:“小娘子随时都可找,那倭国娘们我还只听过,还没见着呢!”
“你怎地那么快?”看着系着腰带的张龙,吴万石好奇地问道:“是不是不行哩!”
“呸,人家说我赛黑牛哩,只是咱不喜欢,小娘们急地很,一来就脱衣服,眼睛一闭一睁,百八十钱就到手了,咱就来一遭,就不想了!!”
“咱大唐一年灭两国,连倭国都来朝贺!”吴万石感慨一声,着实感到些许激动,胸腔里仿佛有种东西要释放,着实舒服的紧,比与娘们上床还舒服。
随即,在南宫,召开来一场大宴,教坊司紧急排练了一些舞蹈,丝竹管弦,样样俱全。
大殿内,来自于倭国的女子,波斯妖娆的舞娘,大食国别有特色的舞蹈,汇聚一堂,让这皇宫更显得热闹。
包括皇后在内的宫中女子,多久不曾外出,未曾见到这番热闹的场面,此次也见了世面,着实令人高兴。
这次,来自占城都护府的官吏,送来了一对白色的小象,钢铁铸就的笼子里,小象第一次见着如此多的异人,着实惶恐,不住地叫唤着。
如此,这些嫔妃大臣们更加激动了,不住的张望着,啧啧称奇,还是李嘉有经验,生怕吓坏这对小象,让人撤下,毕竟年岁还小,又作为祥瑞献上,出事了就不好了。
大殿上其乐融融,李嘉时不时与大臣举杯祝词庆贺,时不时侧头与皇后嫔妃笑着谈论。
俨然一副太平盛世模样。
周颖儿保持着皇后的矜持,吃着一口瓜果笑着说道:“多亏了陛下的声威,妾身才能与姐妹们有了这番见识!着实新奇!”
“哪有甚的声威!”李嘉也笑着,虽然有些自得,但还是看的明白,这一切不过是人造而成罢了,说道:“咱大唐中兴,还是任重道远啊,如今不过有些许成绩,实在不值得大肆挥霍!”
“不过,大唐已亡数十载,天下又有几人知唐,知李氏?若不声张一番,天下人心怕是还不知道大唐又起了!”
“陛下见地着实深厚,妾身着实不及!”周颖儿不好意思笑了笑。
“皇后贤良淑德,较那些大臣还强几分,若不是女儿身,日后怕不是一个俊俏的相公哩!”李嘉低声调笑道,惹得皇后脸颊微红,红唇不自觉地抿了起来,抑制住心中的笑意,美眸笑成了一道弯月。
台下的国丈周行武看着皇帝夫妇一副恩爱的模样,心中着实欢喜,自顾自地饮上一杯,他是农民出身,只有一个女儿,见着她快活,自己也就更快活了。
“未曾想到,皇帝倒是对皇后疼爱有加哩!”作为皇后的贴身女官,宝儿姐着实有些开心,琴瑟和谐的场面,是如此的令人快活,她绞着手帕,脑海里突然想起皇后昨夜的话,不自觉地脸颊也红嫩了起来。
宴席到了最后,舞台上最大气的舞蹈,反而是朝廷教坊司的舞姬,秉承着传承自前唐,在那一阵阵的宏大的编钟鼓声中,羽衣长袖如同大片的云彩,又如春天绚烂的花瓣奔放地盛开,眼波横睨,明眸皓齿,腰肢婀娜,令人目不暇接。
大臣们祝贺时满朝的“万寿无疆,大唐中兴”大呼,让李嘉真正感受到国势以及皇权的膨胀,或者说,开疆扩土,又变相促进了皇权的膨胀,令人兴奋地难以抑制。
这场宴席,又等于是宣告,神武二年,大唐这座越发壮大的堡垒,又开始进发了。
作为皇帝,夜夜笙歌着实有些过分,虽然在乱世,没几个文臣劝谏,但李嘉自己心中却过不去这道槛,这要是在明清,弹劾劝谏的奏折已经铺满了桌案了。
已经去正月初十了,他混迹在宫廷中已然大半个月,的花骨朵儿都有好几个了,李嘉觉得,自己需要歇息一下。
操劳过度的皇帝的,不容易长寿,他自我安慰,不能沉浸在胭脂水粉中迷失志向。
今天开始,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于是,这天夜里,李嘉直接来到了皇后的立政殿,聊表宽慰。
“陛下,我怀孕了,怕是伺候不了!”周颖儿摸着肚子,低着头,娇羞地说道。
“不用伺候,咱今天就是想来看看你!”李嘉看着一眼因怀孕而肉嘟嘟的小脸,直接环腰而抱,轻声说道。
“恩!”皇后脸颊发红。
随后,两人吃了晚饭,天色渐渐泛黑,李嘉一人躺在床上,皇后去洗浴去了,他心中默默地念着经文,平缓自己的冲动。
只是,这东西从来只有发泄的,没有抑制的道理可言啊!要不,我还是走吧!
李嘉直接起身,准备穿鞋而出,这时,一个身姿丰满,前凸后翘的女子走了进来,身上着了一件薄纱,隐隐约约可现其美妙的身姿,李嘉喉咙就一干。
“请陛下怜惜…”女子颤巍巍地走到床榻边,忽然就被抱到床榻上,美目微微睁开,眼眸中的春情,似乎都快溢出来了。
抱着这个成熟的娇躯,李嘉自然清楚她是谁,所以,他点点头,说道:“自是这般道理,放心,我会好好怜惜你的,舒服的很……”
第三百九十二章州县合并
冬去春来,岭南的春天与冬日简直是天差地别,所谓的春寒还未来,春热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跑来了。
二月二,龙抬头,春耕到来之际,作为皇帝,李嘉也需要表演一番,来到城外,进行简单的耕种模拟,树立起自己重视农业的倾向,也是给天下人看的。
在这乱世,李嘉的皇帝做的不符合明君的形象,不勤政,贪恋美色,搜刮钱财,如果是太平年间,文官的唾沫星子能淹死他。
但,全靠同样陪衬啊!
吴越、后蜀醉生梦死,南唐萎靡不振,北宋刚夺权,地基不稳,清源军半死不活,只能李嘉,积极进取,收回安南,先图湖南,再谋南平,如果再加上南汉和占城王国的话,两年时间,被灭的国家,达到了五个。
在乱世,积极进取且不忘爱民的皇帝,才是最令人向往的。
所以,李嘉心中就建立了一道战线:大唐统一天下战线。
敌对势力:南唐、北宋,定难军,契丹人。
中立势力:吴越、清源军
努力争取势力:读书人,农民。
而百姓和读书人最喜欢的皇帝是什么样的?重视农业,重视读书人。
所以,李嘉可以大热天的来到郊区,进行一场耕田秀,与群臣们一起进行表演,然后再被赞扬,再被射声司一传,天下皆知,大唐皇帝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他也爱护百姓,重视农业。
刷存在感。
为了让读书人归心,李嘉去年设了恩科,今年还设了一科,人才不人才的倒是其次,关键是为了让读书人认可自己。
北宋并不是正统,正统在我这里,我才是大唐天下的继承人,开元盛世、万国来朝,你们难道都忘了吗?
皇帝的一言一行,都具有巨大的影响力。
那些地方官吏们远在千里之外,听说了皇帝亲自耕地的姿态,哪怕再不愿意也要体现自己跟皇帝步调的一致性,所以也要勉为其难的重视农业。
须知,哪怕官员的一点点举动,也会给百姓们带来些许不可知的好处。
大汗淋漓地回到皇宫,宫女宦官们的一阵服侍,又洗浴了一番,李嘉才瘫坐在椅子上,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才耕了几分地,就累的受不了,这天下,果然农民最苦。
粮食才是天下稳固的根本所在。
“宣几位相公进来!”李嘉呼了口气,端坐道。
“臣等参见陛下!”几个宰相从政事堂赶来。
“赐坐!”李嘉点点头。
“唤大家来,就是想说一下,春乃一年之始,新一年须得有新气象!”李嘉望向了这三人。
“臣等洗耳恭听!”
崔泉微微低头,不做言语;次相赵诚低着头,一脸的倾听模样,孙钊一脸恭敬。
孙钊虽然是末相,但有幸掌管转运使司衙门,权势不亚于次相,甚至还可以比拟一下首相,只是资历浅薄,手底下能用的人比较少,朝堂上的声势比不过这两位宰相。
瞧着三位宰相恭敬的态度,李嘉大为满意,他说道:“岭南六十州,朝廷除了十数个蛮寮羁糜州外,朝廷实控在手的不过二府(承天府与齐昌府)、一监(桂阳监)、四十八州,丁口不过百万,属实荒谬!”
“仅仅我在邕州时,建武镇十数州,户籍只有不到十万人,而我亲眼所见,仅仅邕州城,丁口就过万了,由此可见,前汉之荒谬、懒政!”
“陛下圣明,明见万里,南汉户籍之陋,自数十年前建国之后,就再也未曾检收,去年承天府粗略筛检,就得民三十余万,由此可见,户籍缺漏着实严重!”
崔泉很有眼色劲,皇帝一出声,他立马就反应过来,明白了他的意思,开始述说道:
“版籍差漏,以至于朝廷遗缺病源、徭役,赋税流失,而天下豪强皆收纳隐户,富家而霸一方,轻易可举兵,以至于地方不稳,知县等治民官也之奈何!”
听到这,李嘉嘴角抑制不住地抽了抽,他起家时,在自己家的典故隐户中,至少招兵千人,这就是版籍不全的危害啊!
看到皇帝以及其他两位宰相脸色不对,崔泉立马反应过来,自己配合的有些过头了,连忙低头,不敢再言语。
“相公所言极是!”李嘉勉强点点头,说道:“除了户籍不全外,朝廷的州县划分,也是错漏百出,以至于浪费钱粮,权政不明!”
“如,齐昌府,乃南汉陪都,虽为府,但却只有一县之地,名位不符,即日起,废除齐昌府,立为齐昌县,重归于循州。”
“诺——”这是名份之争,众人自然看在眼里,并无反对的迹象。
“除此之外,需要州县名难副实,如,恭州,只有一程乡县,州县同城,委实过分,而且,雄州、英州、端州、泷州等州,辖下皆只有一至两个县,偏偏又设州衙于其上,何其浪费!”
“况且,如桂州,辖下又有九县,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何其不平!”
“所以,朕属意,全国四十八州,裁撤合并,每州辖下至少四县,高不过六县,方可合理,具体的,就由政事堂安排吧,须得考虑人俗风情等,妥善安置!!”
“诺!”几人没有想到,皇帝竟然有那么大的手笔,不过,这的确是一道善政,不仅可以节俭开支,裁撤一些贪官污吏,更关键是,可以从这件事中,彰显朝廷威严,凸显宰相的重要,几人心中,都想象的出来,自己门庭若市的场面了。
全国154县,承天府十二县除外,其余的若是均衡划分,划分三十州左右应该是最合适的,每州丁口至少过两万,方能节省行政资源。
“另外,州县划分之前,各州县须得检断丁口户籍,查撤隐户,强差人意者,着情优先罢免!”李嘉思量了片刻,决定再努力一把,两件事一起做,而且还要做成拼比,让大量的人口回归朝廷。
这几年,李嘉一直抑制自己,只是在朝廷和承天府十二县小打小闹,如今,他要凭借战争带来的威望,给地方来了大扫除,让前朝的遗老遗少通通打扫干净。
科举录取了那么多人,不多留点空位置,还真罩不住!
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
重新进行户籍编制,听上去难度很大,毕竟有许多豪强的阻挠,极为不易的。
但,豪强的特性在这里,他们只是地头蛇,如果面临一个性格温和的知县还可以较量一番,若是有强势的,破家灭门只是等闲。
何也?军队在官府的手里,在这乱世,名正言顺的用军队来屠杀你,你还真的没法子。
所以,胜任这项艰巨任务的人,必须是性格比较坚硬果断的人来处理的。
孙钊就很适合,有眼力劲,李嘉刚来广州就投诚了,处事也很果断,知进退,而且,他一直主持着总转运使司衙门,对于地方的了解很深,加入转运使司衙门的帮忙,可谓如虎添翼啊!
于是,两位宰相也同时推荐其出任此差遣,与皇帝心意相符。
既然崔泉哥赵诚二人都如此说,李李嘉也没什么反对的想法,便对一脸无辜地孙钊说到:“现在春耕之时,未到夏收,想必转运使司衙门比较空闲,孙相公就接此重任,主持此事吧!”
莫名其妙的得到这样一个苦差事,孙钊很是有些苦闷,资历太浅,导致他与其他两位宰相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只能认命。
他离开政事堂,来到了总转运使司衙门,门子眼色劲很好,一眼就认出来他,连忙躬身请他进入。
两个副总转运使,一直处理着日常事物,如今看到在这平常的时期孙相公来了,大惊失色,连忙过来问询。
“无事,只是蒙受陛下恩泽,有了新的差遣,需要总转运使司衙门配合一下!”
孙钊轻声微笑道,让两个副使松了口气,然后奉承起来,言相公仕途无双,以后可得多多照顾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