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只是你的钱财拿不回来,就连你的命,也随时可以消失,这是在钦州,不是番禺,这里没有你们的商会为你们做主!”
“这样……”阿卜杜勒一脸的挣扎,显然这个决定很难下。
阿拉伯商人,之所以在唐宋两朝时来到东亚,航海技术达,其实是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阿拉伯帝国征服北非后,吸收了古代埃及人和腓尼基人的尤已造船术,从而一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而征服了波斯帝国,则又将半岛附近的海域收纳进入。
所以,阿拉伯商人之所以横贯东西,就是因为拥有详细的航海日志,记述了阿拉伯海、波斯湾、印度洋等地区的洋流及暗礁。
而来到中国后,又学到了指南针与牵星术,所以阿拉伯商人响彻东西,但正是因为太富有了,被伟大而贪婪的蒙古帝国盯上了。
1258年,阿拉伯帝国最后一个王朝——阿拔斯王朝,都巴格达,被大蒙古国的西征统帅旭烈兀攻陷,阿拉伯帝国灭亡。
所以,这个时代,如果想要向西航行,去往印度及阿拉伯半岛,则必须要阿拉伯商人的航海图,不然船毁人亡在所难免。
“这样吧!”李嘉站起身,居高临下地直视这个由于挣扎的阿拉伯商人,沉声说道
“如果你交出航海图,我不止帮你要回财富,保住你的命,而且,我还会跟你合作,让你赚一大笔钱,家产,至少比现在翻上一倍有余!”
“我还会弄来,你需要的丝绸。”
“这是真的吗?”一听到丝绸,阿卜杜勒眼神都亮了,他抬起头,直愣愣地盯着这位不像商人的年轻人
“你会一直跟我合作,合作这丝绸生意?”
“当然,丝绸虽然对你来说很难,但对于我而言,却很容易!”瞧到他有了兴趣,李嘉瞬间一喜,但依旧维持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真、主会庇佑我的!”阿卜杜勒喜极而泣。
看来他对丝绸是真爱啊~
“我会一直都与你合作,让你成为最大的丝绸商人,大批量的丝绸,我想这对于你在国家的地位,很有帮助是吧!”
“是的,临行之前,我的家族生意就陷入了困境,所以我想到了东方,想到了那世人喜爱的丝绸,它们不仅会让我的家族生意重新繁荣,更能结交到那些权贵!”
说到这,阿卜杜勒满怀激动的畅想着,此时此刻,他仿佛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了权贵的座上贵宾。
“可以,如果你想的话,过不了几天,你就能拥有一大批丝绸!而且,以后会远远不断——”李嘉的话语中,满是诱惑。
“如果这样,我愿意付出一切,除了我的生命!”阿卜杜勒激动得说着。
于是,不到十分钟,吃顿饭的功夫,李郎君就拐带了一个阿拉伯商人。
“走,咱们先去刺史府看看!”
张虎子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家郎君,几句话的功夫,就将这个番人糊弄的一愣一愣的,甚至还乖乖地跟他走,这世上,怎么有这么白痴的人?
“肿么了?”阿卜杜勒有些好奇。
“没什么!”瞥了一眼这个傻蛋,张虎子吐出一句话后,就不在言语,冷着脸。
“不,我们先去钦州军营瞧瞧!”李嘉此时又改变了主意,他觉得,自己一个人没有多少份量,需要有人加磅才行。
“此行,无论我说什么,你都不要言语,你就装作听不懂,明白吗?”李嘉扭过头,对着这位傻傻的阿拉伯商人说道。
阿拉伯商人狠狠点了点头,一脸的自信及肯定。
“很好!”李嘉笑了,这样傻乎乎的年轻人,整个岭南都少有,被人卖了,恐怕还得帮人数钱。
一行三人,很快就登上了酒楼前的马车,飞快地驶出钦州城,来到十里外的军营前。
不管是哪个时代,保持军队的纯洁和封闭性,都是必须的工作,所以,军营一般都不会设立在城市中,及繁华的地带。
而,历史上,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分也有,只不过经验比较惨重,如北送朝的禁军,满清的八旗,过了出操时间,就出去浪,用不了几年就会废了。
“来人止步,军营重地,不得放肆!”距离大门已经数十步,箭塔上的哨兵才出声音,且松松垮垮的,毫无威慑力。
果然,钦州军比邕州还要不如。
心里百转千回,李嘉却淡定地走出马车,对着那守着一排栅栏的岗哨,傲气地说道
“去传话,就说邕州李嘉,求见团练使大人!”
钦州也隶属于建武镇管辖,所以,钦州军地位与邕州军相当,仅次于禁军,属于地方镇军,都要受到建武镇监军的管辖。
不同在于,钦州距离邕州有些远了,所以,虚衔团练使作为监军的下手,对于经济重镇钦州进行督察。
“请稍等片刻!”哨兵被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给吓住了,再瞧瞧那一身的丝绸,以及气质,他小声地回道。
“快点,耽误了大事,你小子可赔不起!”李嘉故作烦躁地挥了挥手,呵斥道。
“是,是,是——”连忙答应几声,哨兵的步伐越的急切了。
而眼瞅着郎君如此的模样,张虎子也是第一次见,原来郎君那么的有气势,不愧邕州李郎君。
这一刻,他突兀地有些骄傲起来,那些看上去凶神恶煞的大兵,也不过如此……
ps加班到十一点半,老板毫无人性可言……抱歉了
。
第四十三章登闻鼓上
“咚咚咚——”钦州城,刺史衙门,突然传来一阵敲鼓声。
“怎么回事?”
六月,天气炎热,出门的少,自然钦州的事务就少了,大腹便便的,正坐在后院乘凉,娇滴滴的丫鬟也并难消掉这酷暑。
而,就在他昏昏欲睡之际,耳旁传来的擂鼓声,猛地一下,钱刺史就醒了过来,心中瞬间燃起一团火,大声喊道。
“老爷,是前衙,登闻鼓响了!”小丫头脆声说道。
“怎么回事?我不是让人把登闻鼓给锁起来了吗?”钱刺史越的气急,在这夏日,浑身越的燥热起来。
“大老爷,大老爷!”这时,一个衙役突然跑了过来,弓着腰,大声喊道:
“不好了,登闻鼓被强人抢了!”
“胡说,世上竟然有如此荒唐的事,哪个歹人敢到衙门前作乱?”
钱刺史瞬间站起来,吹胡子瞪眼,身上披的短褂也随之落地,怀胎七月似的大肚子,直挺挺的。
所谓的登闻鼓,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鸣冤鼓,最早的原型在于周朝的路鼓和肺石制度,魏晋时期开始设立登闻鼓,成为一种重要的诉讼制度,延续到了清朝。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登闻鼓一般情况下,是有衙役驻守的,防止那些刁钻小人打扰到大老爷休息。
比如,此刻,钱刺史想要不想理案,就派人守着,有人想上诉就撵走,夏日都快中暑了,哪有时间理案。
当时,这登闻鼓还有一个作用,晨昏时分,开衙和散衙,也是用它来传声的,百姓们一听鼓声,就知晓大老爷会不会理案了。
“千真万确,老爷,一个穿着锦衣郎君,正敲着呢!赶也赶不走!”衙役一脸的委屈之色,刚才,他阻拦时,还被那个郎君踢了一脚,快疼死了。
“快,给我着衣,我倒要看看,哪个狂徒敢如此放肆!”在丫鬟的服侍下,气急败坏的刺史老爷穿上了圆领官袍,显然,此时的心情也是极坏的。
“这位郎君,请停下,快停下!”李捕头注视着这位年轻郎君嚣张的模样,尤其是这种大胆的行为,着实吓住了他。
当了几十年的衙役,第一次见到如此嚣张的年轻人,一时间,弄不清楚来头,他心里却有些胆怯。
“去唤刺史老爷了吗?”李嘉瞧了瞧这明显势弱的衙役,直接问道。
“已经派人了,这位小郎君,您若是有冤情,请移步!”捕头颇有些点头哈腰的味道,几十年的眼力劲,他早就看清楚了,这位郎君可不是好惹的。
“走——”对着自己身后的几个护卫挥了挥手,将手中的木棒甩下,经过捕头时,李郎君停下了脚步:
“没事将那登闻鼓洗一洗,都是灰尘,呛死我!咳咳——”
闻言,捕头看了一眼那登闻鼓,那原先的满面灰色,此时却露出些许白色的原色。
“还是白色的好看一些!”
随着衙役的引路,李郎君却一脸的轻松之色,仿若在家中一般,闲庭漫步,毫无紧张之色。
一旁的衙役们纷纷称奇,这时候,他们已经笃定,这位郎君的背景,绝对是通天的。
拐了几道弯,李嘉看到了熟悉的大堂,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正端坐在一个案几边,与后世的那种明清高堂坐椅不同,站直了身子,依旧可以与之比肩的。
“啪——堂下何人?为何在衙门前喧哗胡闹,岂不闻汉律哉?”狠狠地拍了下惊堂木,震得自己手都有些麻了,钱刺史喝问道。
看他的意思,想直接讲李嘉拿下,就地拿下,然后按照既定的流程,派人去他家提醒一声,前前后后打点一番,花费大半家财,才能出去。
古代衙门,是极其黑暗的。
“禀使君,小子邕州人氏,姓李名嘉,尚未有字,此次前来衙门,就是因为有天大的冤屈,需要使君秉公处理!”
李嘉微微弯下腰,颇为恭敬地说道。
唐宋之际,平民见官是无需跪拜的,也不会口称大人的,“大人”只是对父母称呼,等到大人被普及,还得到清朝。
至于跪拜,在高座椅尚未普及的时代,跪拜其实并不算一种侮辱性的动作,到了元朝才是。
“哦~”钱刺史脸上的愤怒,瞬间被融化,随即泛滥起朵朵浪花,格外的泛滥成灾。
“原来是李郎君啊!怎么大驾光临咱们钦州?”
“遇到一好友,其有冤情,需要使君为我等做主啊!”一看到这态度,李嘉心里好悬舒了口气,这才挺起身,轻声解释道。
于是,李嘉将阿拉伯商人与赵平之间的由来,简单的复述了一遍,然后饶有兴趣地观察这位钱刺史的表情,想知道他是准备如此处理自己侄子的事情。
钱刺史复杂地看了一眼悠闲状态李郎君,脸色突兀地一正:
“李嘉,你可知晓诬告地罪行?”
“李嘉自然知道,反坐尔!”这种威胁,简直是小儿科,李嘉不屑的笑了笑。
“据我所知,赵平在钦州,从未有过违法之实,想来,郎君不过是听信番人的一面之词,受到欺骗罢了,不予追究了,来人,退下——”钱刺史一本正经地说道,还故作怜悯了一下李郎君。
光明正大的颠倒黑白,李嘉算是第一次见到了,真是服了。
“慢着,钱使君,想必你也不甚清楚,这是我的状纸!”几个衙役毫不留情地将李嘉押了起来,准备强行将其赶出衙门。
李嘉挣扎着,将怀中的状纸抽出,一下子挣脱而出,将其放在钱刺史案几前,莫名地吓了他一跳。
“来人,快把此人押下去!”钱刺史脸色涨红,大声吼叫着,显然,刚才的确被吓到了,“这有什么可看的,不过是状子罢了,诬陷之事,还是不干为妙……”
“这,这怎么可能?”看着状子上撰写人的名字,钱刺史脸色瞬间一白,心情来个急刹车。
“快将李郎君弄回来,不,请回来快去请回来!”钱刺史急切地吼叫着。
“郎君,咱接下去干嘛?吃饭吗?”张虎子一并被押下去,他扭过头,对于郎君问道,看着郎君淡定的神色,他莫名为之一安。
“对,吃饭!”李嘉笑着说道,“待会刺史老爷要请我们吃饭,不急,咱走慢些!”
最后一句,他对于押送的衙役说道,而对方回了他一个看傻子的表情。
第四十四章登闻鼓下
“李郎君,刚才多有得罪,多有得罪!”
李嘉被带到了侧室,也算是平常小吏们的休闲之所,刚到大门,钱刺史趋步而来,匆匆换了衣服,身着常服。
“快坐,请上坐——”钱刺史艰难地弯着腰,脸上的笑容格外的真诚。
“使君太客气了!”李嘉同样的笑容满面,刺史的别称为使君。
“饮茶,此乃上等的好茶,是我托好友从番禺弄来的,真是让郎君见笑了!”
“使君哪里的话,嘉可难得享受一回呢!”李嘉端起茶杯,细细地品上,随即露出一副好茶的模样,脸上满是回味。
“如何?”钱刺史也凑合地喝了一口,然后瞧着李嘉,露出期待的表情。
“不错,确实不错!”李嘉啧啧地一句,称赞了一声,但心中却极其反感,这种一锅煮实在是令人反胃,尤其是香料太浓厚了。
“郎君要是喜欢,就送与郎君了!”钱刺史脸上强作欢喜的神色。
“不用了——”将杯子放下,淡淡地说道:“李嘉这次来,只是想讨个公道罢了,可不敢奢求太多!”
“诶——”钱刺史一脸严肃地表情,感叹道。
“郎君哪里的话,赵平此人,前后不一,我也险遭他的欺骗,差点误了郎君的名声,真是罪过,罪过啊——”
“那么,赵平之事?”
“郎君说甚,就是甚!”钱刺史眼眸中饱含着痛苦之色,但格外的坚定。
“好——”李嘉开心地拍了拍手,“今天终于见到青天大老爷了!”
“赵平此人,目无王法,欺男霸女,横行无忌,不仅是欺压番人,而且钦州百姓深受其苦,弃于菜市口,也是应该的!”
不去看钱刺史那便秘的表情,李嘉自顾自地说道,晃了晃脑袋,别提多招人恨了。
毕竟,赵平也是钱刺史的小舅子,正儿八经的亲戚,一想到自家婆娘那凶悍的眼神,钱刺史缩了缩脖子,额头上满是冷汗。
一边是自己的官位,一边是对婆娘的恐惧,钱刺史真是左右为难。
“但——”李嘉突兀地高声,惊醒了神人交战的刺史老爷,他巴望着这位招人恨且嚣张的李郎君,期盼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但,怜其良心未泯,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主动归还骗取番人阿卜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