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2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您是怀疑锦帆军有门路,可以打开官兵的封锁,将东西送过来!”张小牛机灵的很,眼珠子一转悠,就明白了。
“没错!”张大个勉强笑道:“若是没有门路,这几千人他们怎么养活,且还来者不拒,看来是谋大事!”
“咱们莫要牵扯进去,熬过一段时间,当水贼快活的很。”
一行人坐在沙洲上商议着,看着野鸭高低起飞的芦苇,一个个心思沉重,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大哥,锦帆军派人过来了!”一个水贼急匆匆地跑过来,满头大汗。
“嗯!”张大个瞬间眉头一皱,锦帆军找我作甚?不会……
脸上平静,张大个的步伐也很稳健,不急不缓,作为首领,他自然不能惊慌失措,不然人心就不定了。
沙洲比洞庭湖的还要大些,五百亩左右,走了约一里路,张大个看到了一个蒙着双眼的大汉,身材高大魁梧,双手满是茧,胳膊粗长,看样子就不好对付。
“不知锦帆军找我们作甚!”张大个眼神一动,就有人将其眼带卸掉,英武的汉子双目有神。
“我们大当家有事请您过去!”大汉拱手有礼,让张大个心里舒服了许多。
“找我们当家的作甚?”张小牛连忙问道。
“细节我就不知晓!”大汉笑着说道:“不过,以如今官兵越来越严的封锁,想必是关乎这些了!”
“大家日子也艰难,此次过来,我们当家的让我送来三十斤盐,想必能缓解一下你们的困难!”
“什么时候去?”张大个这才注意到那一袋盐,心中不喜反忧,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抛出三十斤盐,又所为哪般?
“现在也行,过上几日也行!”大汉平静地说道:“当家的不来也行,咱们如今被围着,这些盐不过是互帮互助罢了,并没啥要求。”
“好!我和你过去。”张大个思虑了一会儿,沉声道。
“好,当家的是个爽快人!”汉子大声找道。
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
不顾阻拦,张大个带着几个弟兄,就与大汉一同离去,临行前还安排了后路,以防万一。
他其实不傻,但却不得不去。
锦帆军数千人,几乎是鄱阳湖最大的水贼,称霸鄱阳湖之日不远,而且粮草不缺,这是统一鄱阳湖的节奏,他不得不去觐见,尤其是他这般的小水贼。
若是聪明人,绝不会杀他,这会失人心。
而不是聪明人,绝对不会经营如此规模的水贼,其心,绝对难以估量。
蒙其眼,将其送出沙洲,大汉也并无异议。
水贼的规矩,绝不泄露沙洲的具体位置,这是藏命的地方,若是泄露,绝对死无葬身之地,而漫无边际的芦苇小道,是最好的掩护。
张大个特的换了身麻衣,带着两个兄弟,随着大汉而行,坐上了一艘小船,两三个凶狠的汉子划着船,四肢发达,挥舞有力。
持续的走着,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就来到了一片芦苇地,比人高的芦苇不计其数,随风而动,对于水贼而言,这里是最好的地界。
芦苇的用处很多,可以编凉席,花絮可以填充被子,保暖,芦苇穗可以作扫帚,盖房子,等等,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都可以当做饲料,喂养牲畜,甚至还具有药用价值,清热,生津,除烦,止呕,解鱼蟹毒。
对于渔家人来说,芦苇与农田的庄稼一样重要,轻易不会毁坏。
“咱们这是附近几百里最大的一处沙洲了,之前是一伙小贼占了,如今归了我们,大的很,住个万八千人还是没问题的。”
汉子指着一望无际的芦苇,然后从腰间取下用芦苇的空茎制造的乐器——芦笛,吹了一下。
“不知兄弟姓名?”张大个惊讶莫名,连忙套近乎。
“名字贱的很,只得一个花号,浪里小黑龙,在鄱阳湖有些名声,您叫我黑龙就行了。”黑龙浑不在意地说道。
“你叫我大个就行了!”张大个嘴角扯了扯,说道。
“虽然咱有些黑,但水性好着哩,水里没几个打的过咱的,所以就得了白龙的花号,叫着就习惯了。”
黑龙一边说着,一边观望着芦苇丛的动静,突然,传出一声吼:地镇高冈,一派溪山千古秀
张大个听不懂这官话,对着话语更是茫然,而黑龙则十分平静,喊道:“门朝大海,三阖河水万年流!”
“原来是黑营正回来了,这位就是张首领吧!”
这时,突然从芦苇小径中,冒出数支小船,船上众人都带着芦苇帽,披着芦苇衣,撑着长篙而来,为首一人面阔大耳,声音雄厚响亮,也甚是魁梧,话语就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
“这是对暗号吗?”张大个第一次见到如此情况,满是新奇,他心中想着,也要弄个暗号来,防止官兵突入。
“指挥使已经等待多时了,快些进来吧!”
“好!回去复命要紧。”黑龙笑道。
“这……”张大个城府不深,满脸的犹豫,这个又是营正,指挥使的,到底是个甚?难道是官兵不成?
“张兄弟别误会,咱们锦帆军,就首脑是混过军营的,所以就以军制来弄,我是营正,手底下有五百个兄弟!”黑龙一眼就看到他的犹豫,笑道。
“如此,却是好玩!”张大个心中啧啧称奇,他总算是见识到大水贼的厉害了,不愧是鄱阳湖第一大水贼,果然特别。
说着,张大个自觉地给自己的眼睛蒙上了黑布,跟随的两人也同样如此,黑龙则直接将他们的黑布拉扯而下,说道:“用不着这样,我们这规矩,不禁的!”
就在他们三人惊奇的目光中,九曲十八弯,一条又一条的小径,让人头皮发麻,比他们那岂止是难了十倍,就算是不蒙眼,也完全记不住。
走了近半个时辰,来到了一处大岛屿,仿若陆地一般,望不到头,极为宽大,而且人来人往,一个个水贼仿佛是军队一般,进行着训练,气势惊人。
“看来这锦帆军果然所图不小,这军势,不亚于官兵,甚至州县之兵,还敌不过他们,非得镇南军亲自下场不可!”
作为数的上号的水贼,张大个也曾遭遇过官兵,对于南昌府尹林仁肇的镇南军,完全是压着打,若不是湖中跑得快,还真的完蛋。
看着被震慑住的三人,黑龙嘿嘿一笑,继续带路。
走了不到百步,忽然就见数名道士匆匆而过,对于他们视而不见,宽松的道袍此时却显得飘逸,只是在这水岛中,水贼大本营,显得很是突兀。
“这……”张大个忍不住问道:“你们还与道士有联系?”
“这话说的!”黑龙一边带路,一边说道:“咱们锦帆军中,好多信仰道家的,有些许道士,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况且,咱们这行当,天天湖面上飘,若是没有三清爷爷,以及龙王庇佑,怎能长久?”
“也对,也对!”张大个勉强笑道,加快了脚步,这一路,实在是比他十年还精彩。
“这些人,好像不是咱们这般的!”看着一个个昂首挺胸,衣冠齐整的汉子,用骡子运送一箱箱货物,表情谈话,简直与商人一模一样。
“咱们锦帆军之所以有那么多粮食,主要是还做着生意哩!”黑龙也不避嫌,指着远处的一排排木屋,说道:“咱们这芦苇有的是,所以就建了个造纸场,每天能有数万张纸哩,甚至白净,比市面上还要好,那些豪族大姓,自然乐意做买卖賺钱,用粮食和铁,来与我们换纸!”
“除此之外,咱们头上的芦苇帽,脚上的芦苇鞋,还有凉席,都可以卖出去,只是有些麻烦,而且价格不高,所以规模不大……”
黑龙颇为自豪地说道,眼眸中的骄傲掩饰不住。
“您有这生意,还用做水贼?”张大个嘴巴微微张开,目光有些呆滞,说道:“这般生计,比那些豪族世家还要賺钱哩!”
“唉——”黑龙露出黄牙,说道:“咱们做水贼,就图一个快活!”
第四百七十三章留从效(求票求订阅)
唐亡以后,南方迎来来一代代的军阀国家,同时,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生产,促进了南方经济的极大发展。
福建的开发,离不开王审知,王审知统治福建期间,自奉俭约,为政以德,与民休息,劝课农桑,轻徭薄赋,修筑道路,访求民隐,兴利除弊,建立学校,奖励通商,深得民心。
因而在五代,中原各地战乱频,残破不堪,而东南海陬蛮荒,经王氏开发后变成“海滨邹鲁”。由于王审知在开发闽地上的杰出贡献,他被尊为“开闽第一”。
闽地屁大点地方,但是内斗却是极为激烈,将王审知的成果败坏殆尽,然后被分尸了。
总共五州之地,南唐得建、汀二州,又新置剑州;吴越国得福州;闽旧将留从效退据泉、漳二州,称之为清源军。
留从效起自行伍,知晓百姓疾苦。
割据泉、漳后,致力于勤俭养民、大兴文教事业,又开发泉州,整建城港,招徕海外商贾,对闽南地区的发展影响颇大,比如蠲除各种苛捐杂税,允许自由贸易;又在汴梁建置官邸,取得位于北周都城的一个商业立足点,开辟一条北方航线,将从海外进口的奢侈品销往中原,使闽南的商业发展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灵活周旋于中原大国(后周、北宋)及南唐之间,使泉、漳二州得以保持相对安宁。
漳、泉二州,在其十七年的治理下,已然是政通人和,百业具兴,两州十四县,光是人口,就高达十五万户,比湖南还要高。
士兵屯田,召游民垦荒,围海造地,兴修水利,两州因此常“仓满岁丰”。
其主政泉漳期间,加筑泉州州城,并沿城环植刺桐树。使泉州的“刺桐城”之名,得遍传海外。
可惜,上天似乎给他开个玩笑,作为两州之主,他竟然没有一个儿子来继承自己的基业,只能将兄长留从愿二子,留绍基,留绍镃收为养子。
“可惜,绍镃只有十五岁,何能镇住这些骄兵悍将呢?可惜天不假年啊!”
匍匐在床榻上,感受着因背疽发作的痛苦,他已经连月重病卧床,不理政事,但只要他还活着,漳、泉就一直在他手里。
“若是绍基在就好了,可惜,留在了金陵,中原绝对不允许一个亲唐的节度使统治清源军的。”
他轻叹一声,他本无子,就收养兄长留从愿二子,留绍基,留绍镃收为养子,但留绍基被迫出使南唐,成为质一,只有二子留绍镃在身边,得以继位。
“爹爹!”这时,一个活泼的少女走了进来,脚步轻盈,双眼如水,满是关心和急切,年不过十六岁,已然含苞待放,亭亭玉立。
看着其玉颜,留从效心中一暖,这可是他的独女,真正意义上的后嗣,背上的疼痛似乎都减缓了许多:
“岚儿来了!”
“父亲好点了吗?”少女小心翼翼地坐在床榻边,对于父亲一脸痛苦的模样,却是爱莫能助,心中也疼,焦急的疼。
虽然不敢想父亲去世后的情况,但在这乱世,留氏的前途,是极为渺茫的,她不过是个女子,哪里能承担起这样的重担?
“你母亲呢?”留从效勉强笑了笑,问道。
“在佛堂里为您祈福呢!”少女轻声说道,话语中不自觉地带了点悲伤,微微抽泣道:
“泉州城的百姓们知晓您病重了,天天都在为您祈祷呢!”
“这是命里终须有的,哪里能强求!”留从效脸皮一抖,强忍着剧痛,说道:“年轻时倚仗着身体,蛮横争斗,不知爱惜,临到老了,身体就出了毛病,痛煞我也——”
看着父亲痛苦而狰狞的面孔,少女忍不住泪流而下。
“乖女,莫哭,你父亲我,如今五十有七,从一介衙役做到晋江王,也算是天大的运气,早已经心满意足了!”留从效恢复过来,笑着说道:
“江山虽好,但哪里抵得上留氏家族的前途,天意让我无子,怕也是想让咱们留家,更好的长存!”
“江山也罢,功名也罢,此时只有你我父女二人,这话不可外传!”留从效说了那么多话,身体剧痛难忍,但依旧强硬支撑道:
“若是绍镃继承了咱的位置,无论坐稳与否,你们母女两去金陵,大哥儿就在那里,唐主为了牵制后来者,也会善待你们!”
“去之前,将恭懿王后裔妥善安置,万不可让她们被欺凌!”
恭懿王王延政,是闽国太祖王审知之子,闽嗣王王延翰、闽惠宗王延钧、闽康宗王延羲的弟弟,闽国末帝。
在位三年,称恭懿王,国亡被俘至金陵,但两个女儿在泉州,留从效感念王氏之恩,仍以旧礼对待二人,如今,也没有忘记她们。
而王延政被软禁,恰恰又证明了南唐的真实目的,他们不会对留氏斩尽杀绝的,所以留从效认为,去往金陵是最佳的选择。
至于去中原汴州,路途遥远,海运又危险,只有金陵最适合了。
“孩儿知晓了!”少女含泪点点头。
“陪我一会儿,我的时间不多了……”留从效闭上眼睛,轻声道,亲人在侧,心中格外的舒坦。
重重的帷帐遮挡了大部分的太阳光,让整个房间的药香味浓厚不散,较为阴凉的环境,让这一刻,心思越发的安定下来。
晋江王病重的消息,仿若风一般的传了出去,很快,消息就到了金陵,李煜还在为林仁肇而气时,就收到这样的消息,叹道:
“这老狐狸,终于走了,左右逢源,他在清源军一日,我就难以安宁!”
徐游笑了笑,轻声道:“这清源军虽小,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吴越、中原都得牵扯进去,维持原状就不错了。”
“让几位宰相们议一议,这晋江王去后,清源军又能是怎么章程,再准备一个上好的谥号,与了他……”
“诺——”徐游犹豫道:“这留绍基还在金陵,要不送他回去?”
第四百七十四章无耻
李嘉得知留从效命不久矣的时候,叹了几口气,然后再笑道:
“对于漳、泉两地百姓而言,这是坏事,对于那些野心家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