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2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场因为土地而爆发的争斗,突然就消失了。
巡捕司与巡检营都还没有出力,数万百姓就偃旗息鼓,不敢有多少人发声。
虽然江陵城被迫改名为荆州,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江陵城,往来的商贾越来越多,南平国覆灭后,江陵城似乎更加的热闹。
作为荆南府的知府,孙光宪年龄一大把了,但精力还是的有的,五州之地,不再话下,反而,人老成精,三年的知府快到期了,他巴望着,能够升入中央。
不说进入政事堂,哪怕当上一部尚书,也是可以的。
所以,对于这场民乱,他比所有人都要快,还未兴起,就平定了。
只是,荆南府的威胁,并不是这些泥腿子们,而是来自于北方的山南东道慕容延钊,这位宿将,磨刀霍霍,令人寝食难安。
“夏收刚过,这北方就不得安宁了。”屹立在城墙上,看着繁华的街道,以及城外的农田,孙光宪感叹道。
“朝廷与江南争斗,这中原也过来凑热闹,着实令人惊讶,但,仔细一想,这慕容延钊不过是威胁罢了,哪里敢南下,中原南征蜀国,如今哪能两面开战?”
作为荆南府判官,李怀恩不光是审案,对于具体的朝局,也拥有自己的判断,所以,他只是眉头一皱,望着洞庭湖的方向,不由得说道:
“只是,这洞庭水师这些时日,不断地进行招兵买马,着实有些怪异。”
“你是说,朝廷有意东向?”孙光宪听得此言,心中瞬间起大悟,这些时日,难怪不断地有粮草入洞庭,而且,设立两年的军仓,如今也在调粮,亏他以为朝廷在南方打仗粮草不足,原来是另有他想。
“这对咱们江陵而言,也不知是好是坏!”孙光宪摇了摇头,心中瞬间明了,水路两面夹击,这样的招数倒也是可以,只是战事一起,对于荆南府而言,并不算好事。
封锁了长江,货物怎么东去呢?
依靠商业而繁荣的岭南府,恐怕会迎来阵痛。
“这仗,迟早是要打的。”与一直在南平国忙活内政,对于军事不擅长的孙光宪不同,李怀目光更长远一些,心情也激动。
朝廷若是乘着中原征蜀之机,拿下江南,最起码也得添上几个府吧,而且,有了江南,代表着大唐具备了南北分而治之的基础,哪怕再不济,也能混个南北朝,自己的前途与家族的前途,就有保障了。
“某老了!”孙光宪叹了口气,说道:“眼皮子也浅了,总是忧心这个,操心那个,但,有一点不得不说,中原拿下了巴蜀,富庶的巴蜀能补其短,对于朝廷而言,更是祸事。”
“朝廷与江南争斗,只会便宜中原,哪怕拿下江南,恐怕中原也不会在意,一块硬骨头,哪有肥肉吃得舒坦,大补?”
“短时间的占据,我不过是徒劳,为他人作嫁衣罢了,我要向朝廷谏言,李判官可要添个姓名?”
“不了!”李怀恩犹豫片刻,摇摇头,说道:“朝廷恐怕有全局的策划,咱们不过是地方官吏,还是听命行事,巴蜀三十万大军,也不是那么好占据的。”
如果说荆南府的地方大吏不过是猜测,那么对于李信而言,已然是事实,军机处的筹划,都没瞒住他。
明面上,他还是坐镇江陵,指挥江陵卫一万五的统军,但实际上,他早就溜到了洞庭湖,湖南大将杨师Т媪怂奈恢谩
望着训练有素的兵卒,李信冷峻的脸上,也有了点喜色:
“去往金陵,最起码也得要一天一夜,将士们若不习惯船只摇晃,谈何攻城?”
说道这,他又不得不想起,杨师Э嘧帕常犹嫠澜拔唬衷谙胂耄部尚Γ煤玫牧⒐幔槐鹑说萌ィ约褐荒苁瘴玻词丶颐牛攀悼嗔诵
但,这就是命啊!
谁叫咱是圣人的元从大将呢?
作为江陵伯,炙手可热的卫将,李信娶了一个湖南世家的女子,其家文人颇多,就是缺将,如今也想在朝廷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就联姻与他。
作为家奴出身,李信对于自己的婚事,是没有自主权的,所以就呈报给了皇帝。
皇帝闻言,并不觉得惊讶,反而理所当然地说道:“尔二十有余了,是该娶妻生子,一个世家女子,还是配的上你的,娶妻娶贤,你若是贪图钱财,娶个富家女,我反而要骂你了。”
于是,这桩婚事,自然就成了。
后来他才明白,朝廷迁都长沙,与他这般成婚,其实都是在拉拢世家,新增的土地来的太过于容易,反而生出各种隐患。
“张将军,朝廷要的那些能经受住青铜炮的船只,可能弄好?”
回过神来,李信抬眼瞥了一眼洞庭湖水师指挥使张望海,轻声问道。
“回禀统军,这火炮虽然重千斤,放炮时又力道很冲,木船这般,不用几次就散架了,再次放炮也不易,后来,有个聪明的匠人,弄了个小车,把炮放在车上,就少了许多力道,而且方便了不少。”
张望海虽然是水师指挥使,但对于李信这样的冷面将军很是惧怕,无论是地位还是爵位,他都比不过,最近还是经受其指挥,着实怕了。
“不错!”李信有些讶异,但显得很平静,说道:“这火炮,乃是关键之物,不得马虎,弹丸之类的,也要好好保护,不得沾水。”
“末将记住了!”张望海犹豫了一会儿,问道:“将军,咱们何时能去长江?兄弟们一天天的都在训练,早就烦闷了。”
“着甚急?没有朝廷的指令,大军不得轻举妄动。”
李信沉声道,或许看到其疑惑,他解释道:
“粮草武器还未齐备,中原的情况,也不曾完全了解,让兄弟们莫要急躁。”
封闭的水师营地,就在一座岛上,长时间的待着,休假又无,着实让人烦闷不解,但,没有朝廷的军令,是不能轻举妄动的。
“此次,某也要弄个爵位,堂堂水师大将,没有爵位像什么话?”
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岛
大海的波浪总是令人惊叹的,一浪席卷着一浪,永无尽头,不时地还伴随着海风,直吹的人头疼,明晃晃的太阳挂在天上,吸收着身体的水分。
哪怕只是站立了半个时辰,张奎就承受不住了,这酷热的天气里,着实能杀人。
“将军——”一旁的亲卫连忙搀扶着。
“不用你!”张奎望着海浪,拒绝了亲卫的扶持,硬气地说道:“老子之前,别说半个时辰,就是半天,也不带喘气的。”
“那是,谁不知您名震四海,哪个不拜您!”
“那倒是!”张奎回到船舱阴凉处,叹了口气,道:
“这些年,倒是成为了将军,又掌控海军,纵横四海,却没了之前的厉害,身体不行了,山珍海味吃多了,就对咸鱼嫌弃了,人呐!!”
这话只能自己说,别人不能插话,不然容易挨打记恨。
“把副指挥使找来!”张奎躺在椅子上,望着窗外不停飞起的海鸥,觉得有些苦闷,不由得说道。
“诺——”
作为海龙军的指挥使,朝廷的伏波将军,皇帝钦封的福海男,一个三百户的男爵,张奎着实风光。
风光惯了,对于爵位的渴望,也愈发的浓烈,统帅两万海军的指挥使,竟然只有一个男爵,食邑三百户,着实太低了。
妻妾好几个,子女也有许多,那么低的爵位,怎么给他们婚配?
地位与爵位不符,这是他心中疙瘩。
很快,海龙号船长,海龙军副指挥使陈合走了过来,行了一礼:“末将参见指挥使!”
“副指挥,咱们如今到哪了?”张奎直接问道。
“船队已经到了台州附近海域,沿途遇到的所有的渔船,咱们都没放过。”张合轻声说道。
“再有一日功夫,就能到翁山县了,到时候也能为咱们补给一些东西。”
翁山县,其实就是浙江的舟山岛,当时岛中有一座翁山,所以,就在开元二十六年设置为翁山县,在之前一直被称作是甬东地。
袁晁率起义军占翁山,所以废翁山县,直到五代时,吴越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升明州为望海军,改鄮县为鄞县。原翁山地域析出复翁山县,隶于望海军。
后,望海军又改名奉国军。
所以,此时的翁山县,也就是舟山群岛,隶属于明州,也就是宁波。
“翁山岛?不错,弟兄们终于能歇息片刻了。”
张奎大大咧咧地说道,这诺大的翁山岛,他早就听闻过,但拘于形势,就不曾来过,如今这般情况,哪怕占据了,也是正常的,为朝堂开疆拓土,也是不错的。
“这瓮山岛,自今日起,就是咱们大唐的了,咱们沿长江而上,可得有了好地盘。”
“可是,指挥使,咱们占了翁山岛,吴越会不会怪罪,而且,我怕会打草惊蛇!”
“你想太多了,这吴越国,一向以中原狗腿子自居,用来挟制江南的,如今与江南仇怨很深,怎么会与其通风报信呢?”
张奎毫不在意地说道:“就算他们告密了,咱们上百艘船,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见,还用得着告密吗?兵强马壮,就应该直接拿下才是。”
听着这番话,副指挥使哑然,他倒是着相了,这般大船,谈何保密,哪怕沿路的渔船都拿下,也不过是延缓罢了。
很快,这队横行无忌的船队,就攻占了瓮山县,以及全部衙门官吏,再加几百户百姓。
很快,一伙势力庞大,且嚣张跋扈的海盗攻占翁山县的消息,就传到了明州。
此时的明州刺史、奉国军节度使,乃是钱弘亿,吴越王钱元瓘的第十子,钱元瓘梦见僧人入帐,所以钱弘亿的小名是和尚,曾经吴越时期的宰相。
钭滔密谋反叛,牵连到钱弘亿,出为明州刺史、奉国军节度使,治地有方。
比较有名的事情,就是劝阻忠献王钱弘佐铸造铁钱,并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一番话:“新钱(铁钱)既行,旧钱(铜钱)皆流入邻国,可用于我国而不可用于他国,则商贾不行,百货不通。”
普及一下,吴越国是占据浙江以及苏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开国君主乃钱镠,就是写“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这句人物。
与五代格格不入的吴越国,宗室谦让,文化素质高,不内斗,治国有方,而且,顺从中原,说纳土归降就归降。
由于名声太好,深得百姓爱戴,甚得赵氏之心,所以百家姓排第二,赵钱孙李的钱,后世子孙太多,如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皆是其后裔。
家风太好,值得羡慕。
而钱氏后裔为何经久不衰?据史书记载,吴越开国之主钱镠曾立有家训,在临终前还给子孙留下“心存忠孝,爱兵恤民,勤俭为本,忠厚传家”等十条遗嘱,这些家训和遗嘱世代相传,激励着钱氏后人。
扯远了……
钱弘亿虽然当过宰相,但如今年岁不过三十三岁,但刚正不阿,善待百姓,为政三年以来,明州大治,善经济之道,明商贾之利。
这一日,他正在衙门处理政务,突闻奏报:
“一伙海盗袭击翁山岛,占据衙门。”
“恩?明州一向少有贼寇,怎会攻占翁山岛,北地少船,所以定是来自南方!”
闻言,钱弘亿一点也不惊慌,放下笔,思虑了片刻,直接说道,然后问道:
“这伙贼人多少?可打有旗号?”
“不曾见过旗号,但听人言,船只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边,不似寻常的贼人。”
“听闻岭南大办水师,清剿了许多水贼,那么,定然也不会放过如此大规模的贼子,如此,这伙贼人,定然是那岭南的水师无疑了。”
钱弘亿一边说着,一边琢磨起来:“这岭南与咱们吴越国往日无怨近日无仇的,怎会攻占区区一个翁山岛?几百户百姓,有甚的用处?”
“如今,这岭南,却与唐国争斗起来,闽国五州,已占其四,难道是为了福州?这也没道理攻翁山,两面开战,没那么无智吧!”
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
想的再多,不如直接去做。
明州是吴越国有数的大港,别的有可能缺,但对于船舰,却是不缺的,奉国的大半,其实就是水师,对于普通的海贼完全不惧。
但,作战之术,讲究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然,先派个人去打探一二才是要紧的。
若实在难为,那就暂时舍去吧!
集结全国的兵力,再一举剿灭。
却说,这边张奎带领的海龙军,上万号人,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县城,占据了瓮山县。
屁股坐在县衙中,张奎大大咧咧地说道:
“这翁山岛,着实是个好地方,守着明州港,上边又是钱塘江,船只来往密集,若是守在这,衣食无忧了。”
“正是此理!”张合笑着说道:“这么好的地方,正适合咱们海龙军,从黑水都护府、济州岛,金山城南下,一路数千里,有了翁山岛,正好可以歇歇脚,承上而启下。”
“哎,别总在意钱!”张奎说道:“这吴越国,一向是奉承中原,咱们与南唐打仗,它也跟着掺和,送了不少的粮食,简直是助纣为虐。”
“正好,咱们就占据翁山岛,胁迫与它,更是当做咱们的补偿,这就是助纣为虐的代价,哈哈哈哈!!!”
张奎为自己想到的绝佳借口而感到开心,自己果真是太厉害了,读书多一些,还是有些用处的。
“指挥使明见万里!”张合笑着附和道。
小小的县城,不过是几百户人家,一下子拥挤了上万大军,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作为吴越国明州刺史的特使,朱子述年不过三十,熟读经书,也算是一个有胆识的文人了,在刺史的幕府中,却不过是再平凡的一人。
谁让吴越国读书人多,地方主官又多是宗室,实在难以出头。
“快走,看甚的?”略带点口音的洛音,朱子述还是能听清楚的,所以听到兵卒的催促,立马就加快了脚步。
洛阳正音,是读书人必备的,吴越又经常与中原互通,自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