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297部分

大唐再起-第297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的模样。

    “甚好!”李嘉赞叹道:“我是知晓你呕心沥血之举的,让偏僻的占城,成为了大唐的富饶之地,礼仪之邦,完全不亚于内地的州县,其中的辛劳难以估量,这样的做法是极为正确的!”

    “昔日的安南,一直与蛮夷相融,以至于久经叛乱,动荡不安,前唐耗费的财赋不计其数,若是其官吏,早如同你一般行事,何来不稳之理?”

    被皇帝这样的夸赞,范隶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但这是理所应当的。

    这几年,那些朝廷的高官,哪个晓得他过的是什么日子?

    “有功必赏,这一直是大唐的规矩!”

    皇帝笑着说道:“范隶听封——”

    “微臣在——”范隶连忙跪下。

    “有鉴于治民之功,特加等你为忠良子,食邑五百户,又晋为正四品通议大夫,吏部左侍郎,赏,钱千贯,长沙府邸一座,地百顷……”

    通议大夫是文人的散阶,与军人的军衔等同,地位和待遇的划分,基本上就相当于多领一份工资,加强待遇,以显示简在帝心,最高阶,就是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

    “臣,叩谢陛下隆恩!”范隶惊呆了,这可是吏部左侍郎,正四品,吏部的三把手,若是皇帝兴起,甚至都能进去政事堂成为宰相。

    从小小的都护一下子就位列朝堂,可以说,不亚于一步登天。

    “快起来吧,你也是朕潜邸的老臣了,之前一直居于海外,许多功勋与你错过,但朕知晓你还是有能力的,可惜地方各府没有空缺,以你之能,治一府绰绰有余!”

    皇帝看着他激动地脸庞,笑着说道。

    在他进入广州城时,范隶就已经投靠过来,成为当时都督府的属官,然后就去了占城,年轻虽然小,但从资历上来说,极为深厚,属于次相孙钊一类。

    能力已经被证实了,那么自然可以提拔了。

    皇帝不忘旧臣,也是一番美谈。

    而且,还可以引起朝堂百官对于海外都护府的重视,哪个要是去都护府埋头苦干个几年,李嘉很愿意提拔他。

    一番安抚后,李嘉这才伸了下懒腰,道:“对其事迹调查一下,然后让邸报写篇文章,进行赞样,让百官们多学习一下——”

    “喏!”田忠立马应下。

    这家伙,真的要发达了。

 第六百七十一章张苗

    这边占城都护府的,范隶刚走,那边,安南都护府的张苗也跟了过来。

    张苗与范隶不同,他并不是李嘉潜邸的旧臣,更不是岭南的文臣,他只是安南的汉人豪族,属于交州的汉人大臣。

    在草草的打下交州后,李嘉放心不下刚占据不久的广州城,于是就安排下几千军队,又任命了当地的豪族,曾经代表安南出使岭南的张苗,担任交州都护。

    安南都护府的名称,彻底的被李嘉抛弃,新成立的,叫做交州都护府。

    之所以任命张苗,而不是派遣大臣担任,其中的原因很多,首先一点,就是人口。

    众所周知,安南至西汉以来到唐朝,一千多年间都是隶属于中国的,到了五代,南汉失去了安南,吴权自立为王。

    可以说,这时候的安南,与当时割据一方的蜀国,吴越,是一个类型的,并没有脱离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脱离中国,还是到后来的968年,丁部领称帝,取国号为“大瞿越”,安南这才正式建立了独立政权,成为国家。

    而赵匡胤放任其立国而不管,等同于认可其独立,这是宋朝的锅,洗不掉。

    一千多年来,尤其是唐朝进行了大规模的移民,并且设立安南都护府,静海军,属于岭南五管之一。

    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

    到了李嘉征服安南时期,交州治民汉户,达到了五万户,而当时岭南也才十几万户,甚至比北汉还多一些。

    这几万户汉民,成为了安南立国的根基。

    所以,与寥寥几万人的占城不同,安南地区的势力很多,盘根结错,所以只能以当地人来治理当地人,缓缓图之。

    简单的留下些许军队,有任命了些官吏,让张苗担任都护一职,李嘉就带着收复国土的大功,以及吴昌文一家,回到了广州。

    毕竟,李嘉还等着回国称帝登基呢。

    这些年来,虽然没有改换掉张苗的都护一职,但李嘉却不断的进行掺沙子。

    比如流放那些罪民,充实人口。

    亦或者调遣一些官吏,充实交州都护府,让他们担任职务。

    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进行驻军,牢牢看守住交州城,只要这座城池下,偌大的交州都护府就安稳如山。

    果然,张苗也没有让人失望,他一直循规蹈矩,治民安民,顺便清剿一些土匪流寇,维护地方稳定,这几年来,交州都护府不曾有过乱子。

    “微臣了,参见陛下——”张苗三十多岁,皮肤微黑,一举一动都有礼有节,依旧保持着读书人的姿态,维持着臣下的规矩,让李嘉瞬间心生好感,这几年的距离感,消散一空。

    “起来吧!”李嘉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卿家治理交州多年,以至于朕都听闻,交州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百姓欢愉,朝廷上下也满意的很。”

    “去年秋税,听闻交州上缴了六十多万石粮食,比许多府多了不少,着实令人诧异,让他们羞愧莫名,卿家果然是大才啊!”

    “这并非是臣一人之功,而是同僚共同努力的结果!”张苗恭敬地说道。

    “如今交州户多少?境况如何?”李嘉按照惯例,开始询问起来。

    其实这些东西,张苗已经上书过了,但李嘉只是草草一看,还是听当事人说比较清楚一些。

    “幸赖陛下庇佑,国朝鸿运,交州都护府,有州十三,县三十九,羁縻州二十有二,其中,汉民六万三千户,口三十五万,蛮民两万九千户,口十三万,还有许多未曾王化的蛮人,微臣并没算入,毕竟他们不曾纳税,又言蛮语……”

    “四十多万人啊!”李嘉感慨道,尤其是三十多万汉人,这对于刀耕火种的南亚蛮人来说,不亚于先进生产力,有了他们,立国简单的很。

    当然李嘉清楚,这30多万人其实并不是指纯种的汉人,而是指那些汉蛮交流后的子女,只是他们晓得说汉话,有汉民,所以就被归纳为汉人了。

    蛮人就是指归附的,取汉名,能种田,会一点汉话,也就是俗称的王化蛮人。

    真正的野生蛮人,其实并不归为统治,那三十二羁縻州,就是如此,他们只是每年朝贡一些动物,并不冒犯征战,与汉人井水不犯河水,处于穷山恶水之间,都护府也犯不着理他们。

    “汉蛮分治,这对于都护府而来,并不好!”

    李嘉思虑了片刻后,说道:“蛮人王化多年,种田渔猎,却一直由其洞主统辖,若是有个民智的还算好,若是有野心之辈,一时起兵,交州瞬间就不安生了!”

    “所以,你可以改土归流,让他们洞主们搬到交州城来住,不吝啬一些钱财土地,派遣流官治理其百姓,虽然一时间有些动荡,但却是暂时的。”

    像后来丁部领就是如此,一直耕田种地的汉人,哪里是这群王化的蛮人对手,瞬间就打败,然后就建国了。

    所以,一定要将其消灭到萌芽之中。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交州的那些洞主、蛮主,颇有实力,臣怕交州之兵,难以招架……”

    张苗其实对于改土归流并不感兴趣,因为这会酿成兵乱,打破现在和平的生活,危害到他们这些豪族的利益,像这样相安无事不好吗?

    “交州兵不够,我从从岭南调兵给你!”

    “所以,你可以改土归流,让他们洞主们搬到交州城来住,不吝啬一些钱财土地,派遣流官治理其百姓,虽然一时间有些动荡,但却是暂时的。”

    像后来丁部领就是如此,一直耕田种地的汉人,哪里是这群王化的蛮人对手,瞬间就打败,然后就建国了。

    所以,一定要将其消灭到萌芽之中。

    “陛下所言极是,只是交州的那些洞主、蛮主,颇有实力,臣怕交州之兵,难以招架……”

    张苗其实对于改土归流并不感兴趣,因为这会酿成兵乱,打破现在和平的生活,危害到他们这些豪族的利益,像这样相安无事不好吗?

    “交州兵不够,我从从岭南调兵给你!”

 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领

    没过几天,正旦日之后,湘水之上,不仅有有赛龙舟的场面,而且长沙城内外百姓甚多,人山人海。

    湘水冬日不曾结冰。

    李嘉带皇后嫔妃及文武群臣去观看,仪仗护卫浩浩荡荡,在佳节与民同乐。

    及至返回皇城,李嘉又在城门上观看御街上的灯舞。

    随后还未至元宵节,但“哐哐……”的锣鼓声已经开始了,人们不断地欢呼喧嚣着,哪怕在高高的城楼上都清晰可闻,气氛弥漫在城内每一个角落。

    此情此景,颇有一番太平盛世的景象了。

    李嘉颇为激动,又有些自豪,这般的好日子,是他一直努力的结果。

    人口一直就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尤其是去年迁入了二十多万百姓,让整个长沙府瞬间改头换面,越发的繁荣起来。

    五代乱世,自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气候在不断地恢复,所以契丹人坐拥草原而不乱,因为那种庞大的白灾出现的机会很少。

    而草原,也趁着这个机会,也在不断地积攒人口,为时候的蒙古帝国东征西讨而奠定了基础。

    毕竟,无论是哪个游牧民族的帝国,亦或者封建王朝,没有足够的人口是无法强大的。

    而草原经济又十分脆弱,任何一次自然灾害都可能导致牧民大批减少,甚至整个部落覆灭。

    小冰期后的风调雨顺,是可以预料的。

    “所以,时间不等人啊!”李嘉感慨道:“汉人的实力强一分,契丹人都实力也增一分,长此以往,非汉人之福啊!”

    朝廷百官还可以欣赏一些盛世景象,但对于张苗而言,元旦才过数日,他就收拾妥当,离开长沙,回到了交州都护府。

    这一趟,皇帝同样赏了他男爵的爵位,外加百顷地,一座房子,以及铜钱、布帛等,价值数千贯,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张苗,他依旧是交州都护。

    只是随从而归的,还有两千五百人的禁军,基本上都是岭南人,熟悉山林境况,对于瘴气等极为熟稔。

    护送他归来的,则是海龙军。

    对于如今的海龙军而言,抽出百来艘军舰出来运送,是极为简单的,这也让张苗真切地见识到大唐海军的厉害。

    “这样的乘风破浪的大船,在海龙军中,能有多少?”

    站立在甲板上,感受着微咸的海风,张苗颇为感慨地问道。

    “我也不清楚!”陪同张苗南下的,乃是禁军都指挥使,梁励,又见于交州都护府的形式,所以梁励不仅担任着护军使的职位,而且还身兼副都护一职,可谓是位高权重。

    对此张苗倒是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交州都护府这些年来,掺沙子还少吗?如今只是更正大光明一些,还是可以容纳的。

    “这是海龙军的船只,大小来看,没有八百料,也有一千料了,这样的船只,在整个海龙军,应该有数十艘之多!”

    梁励对此不以为意,禁军与海龙军,本来就是不相干的,或者说在大部分的禁军眼里,海龙不过是一些捕鱼的船手罢了,哪里有禁军来的威风八面,所以了解的并不深。

    “海龙军虽然不及禁军,但海龙军目前已经霸占了海上大部分的地盘,海盗已经很少了,也没有人敢动它,传闻有数百艘之多!”

    梁励摇摇头,淡定地说道。

    “数百艘?”张苗大吃一惊,从来没有想过,朝廷的水师竟然如此实力,这岂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灭交州都护府数次吗?

    心里头的那点念想,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如此,甚好,甚好!”张苗感慨道。

    随后,船只到了长州,然后顺着红河北上,到达了修缮一新的交州城。

    “快来看啊!这船好大!”

    “真大啊,朝廷的船太大了,码头都容不下了!”

    “走走走,去瞅瞅!”

    交州城作为交州都护府的中心,居住的人口,外加附近的村落,百姓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其他的十二州,加起来,也只能那么多。

    这在五代时期很常见,国都人口占据大头,

    张家在交州来说,是一个大豪族。

    尤其是随着张苗成为了交州都护,张家的权势在整个交州已经达到了顶峰,其他的豪族则聚集在其麾下,共同治理交州。

    某种意义上来说,此时的交州,更像是豪族的联合自治,朝廷只负责收税,具体的管理基本上都交与了他们。

    前面也说了,吴昌文统治时期,整个安南其实松散不堪,吴氏只是相当于共主罢了,所以吴昌文投降的很快速。

    张苗治理交州时期,凭借着岭南朝廷的威势,打压不服从的势力,收服顺从的势力。

    实际上来说,其他十二州的,泰半都在那些军阀手里。

    丁部领就是如此,他是大黄华闾洞(位于今越南宁平省嘉远县)人,其父丁公著乃交趾统治者杨廷艺的牙将。

    杨廷艺被南汉任命为安南静海节度使时,委任丁公著为驩州刺史兼御蕃都督。

    吴权崛起之后,打败南汉后,丁公著投奔吴权,仍为驩州刺史。在丁部领还小时候,丁公著便去世了,由丁部领承袭其位,担任驩州刺史一职,其母谭氏率余党入居洞山神祠之旁。

    在公元951年,由于丁部领割据华闾洞拒绝向吴朝纳贡,南晋王吴昌文与天策王吴昌岌一起率兵,攻打华闾洞。

    丁部领害怕,派遣儿子丁琏前往吴军中为人质,试图让吴军退兵。

    但二王指责丁部领没有朝贡,竟将丁琏逮捕,继续围攻华闾洞。丁部领奋力抵抗,一个月过了,华闾洞依然未被攻克。二王遂将丁琏绑在旗杆上,声称丁部领若是不投降,就立刻将丁琏杀死。

    丁部领大怒,下令用十余张弓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