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选择。 李嘉一看,都是一些文臣武将,虽然级别不高,但可以肯定对于八旗兵并不具有统帅力。 “看来,还是得用旧人啊!”摇了摇头,李嘉随口说道:“将那些裁撤的旗主、佐领、百户,都与我找出来,大概能有上百号人,让他们去湘西府招人去,毕竟之前打了几年仗,应该认识不少熟人……” 想到这里,李嘉突然发觉,重新利用这些八旗军官,可以随时组织数千人的军队,而且由于手下的兵卒都换了一波,等若是换了根基,就不虞他们威望太甚,简直太方便了。 这些人还能征善战,忠心还可以保障,可以迅速的形成战斗力。 …… 邵州,其下有邵阳、新化二县,由于地方平原丘陵相杂,所以大部分的八旗兵裁撤会,都安排到了这里。 那山作为正蓝旗的旗主,也把家安置到了邵州,府宅距离邵阳县也不过十来里。 他之前在蜀地立下大功,被潘崇彻保举,功勋上计,受封为福山男,食邑三百户,田一千亩,钱三百贯,再加上之前立功攒下的钱财,他直接在邵阳县外,再次盘下了数千亩荒地,建立了一座大宅院。 之前缴获的蛮户,也安置在宅院当作佃户,种田,在娶了几房妻妾,可以说,如今的日子跟以前,可以说天差地别。 官吏们在畏惧他的爵位,不敢打扰他,仿若世外桃源一般快活。 对于姓名,他就直接以那为姓,虽然这是勇士的尊称,但他与其他人一样,都以此为汉姓,叫着叫着,也都习惯了。 “那爵爷,那爵爷——” 正躺在椅子上,看着桃花盛开,那山微微闭上眼睛,身体放松至极。 突然,一声呐喊,打断了他的美好,他连忙起身,骂道:“喊什么,老爷我正舒坦呢!” 鉴于对男爵爵位的推崇,那山要求府邸上下,一律喊自己为爵爷,这是地位的象征,那些汉官们见到自己,也得拜呢! 听闻在前唐和其他国家还不是,只是朝廷让勋爵礼绝百僚,以示对军功的赞赏。 虽然说每年三百石粮食,不及如同官吏一个月,但好歹地位上去了不是? “爵爷,朝廷,不,是邵阳县巡检营指挥与一个朝廷的官吏来了,求见与您!”仆人气喘吁吁地说道。 “哦,不早说!”那山连忙离去,准备换一身衣裳,朝廷发的男爵服,也该派上用场了。 “这那男爵,日子可真快活,那么大的一座府邸,啧啧!”五军都督府的小吏,见到这样一座宽大的府邸,不由得赞叹道。 “那是!”巡检指挥点头道:“那爵爷甚是有钱,听说光是见这座宅院就花了近三千贯,又买了附近几千亩的荒地,在咱们邵阳县,也是有数的大财主!” “人家这是杀敌立功的,您要是羡慕,也可以进八旗兵!”小吏开玩笑道。 “咱可不敢!”巡检指挥连忙摇头道:“哪个不晓得八旗兵都是蛮人,死了一茬又一茬,危险的很,我可好不来!” 很快,他们两人就见到一位男爵衣着的虎背熊腰的大汉走了出来,长发飘飘,快到及腰,并没有蛮人的断发。 “见过爵爷!”两人低头拜下。 “哪里哪里!”那山摆摆手,笑容满面地说道。
第七百零一章问策
“朝廷又准备弄八旗兵了?” 听到这番话,那山瞬间跳起来,高兴地摸了摸脑袋,“钱也不禁花,这下子,咱又可以打仗抢东西了!” 听到这番话,五军都督府和巡检指挥都挺尴尬的,但不得不承认,这番话确实有道理,八旗兵就是靠劫掠和人头来搞钱的,平常的只管吃喝,铠甲都得自己弄,全凭借一番悍勇。 可以说,开局一把刀,装备全靠抢。 “朝廷准备重设八旗,正需要各位旗主、佐领,百户统帅!” “兵呢?”那山冷静下来,问道。 “朝廷正准备向湘西府及岭南招募,不须两三个月,就会齐整。” 那山犹豫了一下,感到自己身为男爵,再次统领八旗,有失身份,他最近一心想要淡化蛮人身份,甚至还取了汉姓,如今再次统领蛮兵,这不是加强了自己的蛮人身份了吗? 不过,不统领军队,就没有军功,更是钱粮不丰,抢钱杀人,才是他的正经职业,闲下来倒是不适应。 “某依旧是镶蓝旗?”那山问道。 “自然,爵爷是旗主,一辈子就是旗主,万不可有退下来的道理!”五军都督府的小吏继续说道: “这是组建八旗,圣人也很重视,有爵位的,佐领以上的,皆要接见,告慰!” “这般,某岂能辜负圣人的大恩,自当领命!”一听到皇帝要接见,那山瞬间就应下了,毫不迟疑,所说的话,也开始文绉绉起来。 “只要爵爷在,镶蓝旗自当齐整,悍勇如前!”两人大喜,这趟任务也轻松的很。 八旗的组建,随着军官就任,自然水到渠成。 之前虽然说是八旗,其实只是组建了四旗,分别为镶红、镶蓝、镶黄、镶白四旗,每旗约两千人人,兵民一体。 也就是说,抽入八旗的蛮兵,户籍就自然脱离了部落,然后集中一起,带解散时,自然就会编户,成为汉化之民。 这可远远比招募蛮人部落下山容易太多。 如今重新招募八旗,自然得将八旗招满,分为加镶红、镶蓝、镶黄、镶白,正红、正蓝、正黄、正白,李嘉又特意提拔了四个佐领为旗主,平衡一下八旗实力。 八旗的编制依旧未变,百人设百户,五百人设佐领,两千五百人设旗主,八旗并立,全部山地步卒,擅长山地战,突袭战,以悍勇著称。 不过,虽然设想的很好,但招募的情况并不乐观,并不是所有的洞主、部落会放勇士离去,毕竟这是削弱之策,他们只是愚昧,但不是傻。 尤其是此次一次性招募上万人,而且只要悍勇的战士,他们哪里愿意。 一个月过去,只有堪堪五千人,然后再也招募不动了。 这般,完全出乎了皇帝的预料之外,大量的挥洒钱粮,竟然募不到兵。 “还是得想办法才是!”李嘉摇摇头,他感觉一人智短,还是得有人参谋一下才行。 于是,他就找来了文忠阁大学士、曾长沙府尹李淮。 “臣,参见陛下!”李淮一见到皇帝,颇为兴奋。 离开了长沙府尹这个权职后,他就成了有名无实的文忠阁大学士。 一开始新设两阁,本来就是为了震慑政事堂,代表皇帝随时有可以替换宰相,但随即政事堂与皇帝和好如初,他这个馆阁大学生就尴尬了。 说好听点是皇帝的参谋、近臣,其实半点实权都没有,人家文渊阁大学士胡宾王好歹还是转运使司衙门副总使,他却只有名位。 如今皇帝召集他前来定然是有要事咨询,这就让他嗅到了权力的味道。 “起来吧!”皇帝看了一眼这个远支宗室,目前来说,朝堂上地位最高的宗亲,非他莫属了,能力也是有的,值得信赖。 “八旗精锐,本就是朝廷利刃,如今一经解散,再次招募却应者廖廖,其筹建,本为朝廷要事,从之,你可有方略?” 李淮字从之,曾代替李嘉去往广州城,煽动太学生暴动,使得刘鋹朝堂大乱,为李嘉大军突入广州立下大功,之后又去往贺州担任刺史,把持潘崇彻所统领的西北军,然后用攻心之计,瓦解其军,扫除了李嘉在岭南的最后一个障碍。 可以说,封他为福清男,算是薄待了,作为宗室,就算是封伯,也没人敢说不是,亲亲之道,儒家思想的正常叙述。 听到皇帝问政,而且是目前比较尴尬的一件军事,李淮首先想的不是怎么解决这件事,而是想到其背后的关键:陛下想用其为军事。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在这乱世,自然军功更盛。 皇帝将勋爵抬高,礼绝百僚,虽然有恩宠军事权贵的意思,但某种意义来说,这本是大势所趋,顺水推舟罢了,在这乱世,军功第一,尤其是南方军力相较于北方孱弱,更是要凸显军功。 心中欢喜,但李淮却面不改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八旗老兵本是蛮人精锐,如今裁撤后重募,蛮人虽说不愿,但其悍勇之士凋零,却是不争之事实。” “毕竟,心向朝廷的蛮洞,并不多!” 李淮说出了一个李嘉忽略的事实,大唐朝廷封官授爵的生蛮,相较于广大山岭的部落而言,其实并不多,这还是建立在前唐和南汉花费上百年钱粮贿赂的结果。 这些生蛮,不会汉化,但会与大唐做生意,雇佣打仗也乐意,只要有钱拿,所以精锐的八旗兵,都是从他们的部落招募。 这几年不断抽血,人家已经不乐意了,毕竟他们也是需要生存的,兵卒不能太少。 “所以呢?”李嘉眉头一皱,继续问道,知晓了问题,但还是要解决的,不然这只能是正确的废话。 “臣下有两计,首先,之前裁撤而下的八旗,不必拘于军官,有心上阵的依旧有之,陛下可重新募集!” “其二,湘西府临近黔中道,蛮寮密集,山岭极多,陛下可让这五千八旗兵,重入山岭,一番征伐,俘虏众多,所需两万八旗兵,自然会招齐。” “不错!”李嘉点点头,这两策都是都优缺点很明显,但若是目前最适合的方法了,他满意地说道: “军机处如今停滞,卿家可视察一番!” “微臣叩谢天恩!”李淮惊喜莫名,一下子就成了枢相了,简直是太快了。
第七百零二章
神武四年,夏,五月初六,长沙城,天气燥热。
红日如火,洒下无数的热焰,让整个长沙城颇有种清蒸的感觉。
与北方的干热不同,南方的长沙城满满的湿热,空气中都充满湿漉漉的热气。
长沙城本就狭小,虽然扩建了外城,但来自南方十府的粮食、钱财输入,再加上大量的勋贵、官吏、商贾到来,长沙城的扩容,赶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
如此一来,人多而拥挤,让长沙城越发的湿热难忍,冰块的售卖就越发的火热。
少府自然懂得硝石制兵的法子,长沙皇宫数千人,每天消耗的数以万斤,但少府不仅游刃有余,反而多余出许多,销售往城中。
少府寺深受皇帝的影响,对于赚钱不遗余力,见到冰块的大生意,立马不是想扩大产能,而是想垄断这门生意,请求皇帝恩准。
这等可真是与民夺利。
李嘉断然拒绝。
硝石制冰的普及,本就是李嘉有意为之,其冰块,救活了许多人的命,这要是让少府寺垄断,价格自然抬高,那就违背了他的初衷了。
皇宫,立政殿中。
在这般天气,皇帝自然懒政,大部分的事务都推给了政事堂,毕竟目前的国策是休养生息,调理州县,这些文官们比李嘉在行。
这就是有宰相的好处,若是他如同明朝一般废除了宰相,那么哪怕有内阁,但批红依旧免不了。
立政殿是属于皇后周颖儿的地盘,作为后宫之主,其宫殿广阔,奢华,服侍的宫女宦官超过了百人,昂贵的龙涎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旷神怡,心情舒爽。
李嘉就侧躺在床榻之上,身上草草的披了件薄衣,抱着仿若无骨、浑身冰凉的宫女,正缓缓入睡。
这女子身子冬暖夏凉,抱着入睡,是极为合适的,李嘉近日才发觉,当作贴身宫女,但并未纳入妃嫔,一旦成了妃嫔,就无法相伴了。
一旁的宫女,则握着蒲扇,冰盆之上扇风,凉风习习,甚是凉爽,羡慕地看着被抱的女子。
几个宫女则跪坐在床榻上,衣衫单薄,有意无意地露出娇美滑腻的美体,为皇帝扇风按脚,皇帝就这般毫无形象地躺着,心无波澜,闭着眼睛,享受这难得愉悦。
在这夏日,他对于床榻之间的乐趣,消退了不少,至少白日,是绝无尝试的。
几步之远,隔着一道帘子,皇后周颖儿则挺着大肚子,捧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不时地看一眼皇帝,或看一眼闹腾了半日,午休的长公主,心情颇为愉悦。
这般的生活,却是她所想的。
在一旁,宝嫔则照看着自己的儿子,皇五子,元哥儿,其年满两岁,正是活泼的年纪,由于素与皇后亲近,经常陪伴立政殿,如今皇后怀孕,其自然也在。
她倒是不以为烦,协助皇后管理后宫,倒是精力充沛,在这午休时刻,陪伴在皇帝身边,心中越发的愉悦。
“娘娘——”这时,门外突然跑来一个宫女,脚步清快,但毫无声响,语音急切。
“怎么了?”皇后瞥了一眼,纠结地看了一眼书,然后端庄地问道:“为何这般急切?”
“大皇子身体不适,延请了太医,似乎了感染风寒!”宫女看来也是个管事的,虽然急切,但用词遣句很简略,一下就说明了情况。
“哦?”最为后宫之主,皇宫所有皇子的嫡母,周颖儿自然知晓自己身上的担子和责任,虽说是庶子,但她依旧需要关切:
“让太医院好好看病,若是有所差错,后果自负!”
而这边,宝嫔则得知了消息,作为皇后的得力助手,她则连忙吩咐宦官准备应急方略,也就是皇子早夭的安抚、后事。
古代皇宫,皇子夭折率太高,或者说是古代小儿的夭折率很高,皇宫自然需要有两手准备,方能不误事。
“要不要通知陛下?”宝嫔扭着腰,胸脯倾斜,红唇微张,轻声问道。
“大皇子乃皇长子,虽未封爵,但身份依旧贵重,自然需要叫醒陛下!”
周颖儿分得清轻重缓急。
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皇长子某种意义来说,就是预备太子,朝野瞩目,不可怠慢,叫醒皇帝是应该做的。
宝嫔微微点头,扭着腰,掀起帘子,来到了床榻旁,见着抱着美人入睡的皇帝,她颇为嫉妒地看了一眼其怀中的女子,坚定下心,伸出手,在皇帝肩膀,微微摇晃起来。
“恩?”李嘉感受到晃动,立马就醒了,印入眼帘的是一对硕大雪山,他心神一晃。
“嗯~”怀中的女子突然就娇吟起来,微微扭动着身躯。
李嘉有点尴尬,瞬间清醒了许多,他坐起身子,看着宝嫔及一对雪山,毫不避讳地问道:“可有要事?”
“陛下,大皇子染病,似乎为风寒!”感受到皇帝的火热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