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311部分

大唐再起-第311部分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嘉有点尴尬,瞬间清醒了许多,他坐起身子,看着宝嫔及一对雪山,毫不避讳地问道:“可有要事?”

    “陛下,大皇子染病,似乎为风寒!”感受到皇帝的火热的目光,宝嫔又惊又喜,骄傲地挺了挺,对于自己的胸脯,她一向自信有加。

    “什么?”李嘉闻听这句话,瞬间大惊失色,这是他第一个儿子,在这夭折率极高的时代,小小风寒就能夺走人命,更何况是他的儿子了。

    哪怕不是皇长子,他也十分看中。

    “太医怎么说?”李嘉一边披上衣服,一边问道。

    宝嫔说道:“妾身不知,不过太医正在看病。”

    “快,去往崇安殿!”李嘉连忙吩咐道。

    崇安殿是丽妃,侯丽娘的宫殿,皇长子正由她亲自抚养,别人养着她也不放心,皇帝也不放心。

    到了崇安殿,果然密密麻麻围了一大群人,十几位专于小儿的太医,正交头接耳地讨论着,大皇子则躺在不远处的床榻上,浑身难受的模样。

    “情况如何了?”李嘉的到来,人都跪下,他连忙问询,颇为急切。

    “回禀陛下,臣等诊治,一致认为,大皇子殿下乃是感染风寒,已经开了药方!”领头的太医连忙说道。

    这话有意思。

    大皇子感染了风寒,确定的,药方是一致确定的,所以锅是大家的。

    而,至于存活与否,也在于皇子自己了,他们已经尽了力。

 第七百零三章避暑

    “哼!”对于这些太医的做派,李嘉冷哼一声,表示不满。

    自古以来,所有人都认为皇室作为天下的至尊,自然拥有最好的医疗条件,但却正因为身份的超然,让这些太医们投鼠忌器。

    稍微出点差错,就人头落地。

    而是,一份药方,三四个人把关,稍微冲着点的药,根本就不敢用,所以,太医看病,总是四平稳,效果是有的,但就是慢。

    小病拖大病,然后就嗝屁了。

    “大概几日能好?”李嘉看着昏昏入睡,脸色发红的大皇子,这不就是感冒发烧吗?

    “约莫今日就会退烧,大约健全,就在这五六日了!”太医沉声道。

    “心哥儿四五岁了,一向身体康健,怎么就突然病了?”李嘉扭过头,问向一旁的侯丽娘。

    侯丽娘身披薄衣,外人在场,该遮都遮了,俏丽的脸上满是焦急之色,身材凹凸有致,在这夏日,颇有一种熟桃般的诱惑。

    “这几日,老天爷热的很,心哥儿胃口也不好,也不如往日的活泼,下巴都尖了,夜里也睡不好,妾身无奈,就弄点冰块与他,想必是夜间贪凉,着了风寒。”

    侯丽娘捏着手帕,脸上满是悔恨,皇长子的身份不用明言,外加亲生儿子,怎能不让她伤心。

    “如此,臣也就清楚了!”太医低声道:“想必是夜间着凉了,如今暑气重,孩童难耐,必是贪凉,如此就染了风寒!”

    “是咧!”侯丽娘轻声道:“最近几日,好几个皇子都得了湿疹,瘙痒难耐,长沙城湿热难耐,妾身担心心哥儿也染上,索性就多了些冰!”

    “是吗?”李嘉闻言,眉头一皱,他倒是忽略了,不曾知晓,问道:“湿疹如此之多?”

    “回禀陛下,皇次子、皇三子、皇四子都得了湿疹,宦官、宫女们则更多,寻常勋贵高官也是如此,长沙城湿热,在所难免的!”太医如实说道。

    “怎么不与我说?”李嘉沉声道。

    一旁的田忠、田福连忙跪下,还未言语,侯丽娘则帮声道:“湿疹乃是常病,些许瘙痒罢了,并不致命,陛下日理万机,哪能事事劳烦陛下您!”

    “哼,虽说事小,但关乎皇嗣,不可马虎!”李嘉虽然心中气消,但颇有些尴尬地训斥道。

    “去领三十棍吧——”

    “多谢陛下——”田忠连忙谢恩。

    这也是他寻常不查看皇子皇女的缘故,以至于都不了解,平常十天半个月不见也是常事。

    他又走上前去,细细地看着昏睡的皇长子,这是做父亲的,第一次如此仔细认真。

    皇长子,心哥儿,宦官宫女们一般叫作大哥儿,亦或者大皇子。

    他出生于神武元年,还未满四岁,但虚岁已经五岁,只有小名,还未取大名,这是李嘉遵从习俗,贱名好养活。

    小模样清秀,毕竟遗传了李嘉俊朗的基因,长相自然不差,平日里活泼,也比较壮实,四肢有力,如今皱着小眉头躺着,看上去很痛苦。

    “心哥儿已经五岁了,是时候开蒙了!”李嘉盯着看了许久,又换了几次湿毛巾在其额头,直感到屁股有些酸麻了,这才对着侯丽娘说道。

    侯丽娘也是第一次见皇帝这般舔犊情深的场景,心中欢喜,小心地候立在一旁,生怕打扰到了这对父子。

    “陛下所言甚是,待心哥儿病好,就开蒙识字!”

    开蒙的含义,侯丽娘自然是懂的,这代表着皇子未来的前途,她自然千肯万肯。

    “恩!”李嘉点点头,看着其浑身被汗打湿,春光乍泄,一对雪山突兀而出,他这才发觉,房间里冰块少了许多,自己浑身也满是汗。

    “开蒙是件大事,其余的几位皇子也要一起,他们也算是亲兄弟,到时候多亲近亲近,我会寻找几个好师傅的,你就暂且照顾好他!”

    “喏!”侯丽娘心中有些失望,她还以为开蒙只是心哥儿呢。

    “我先走了!”李嘉待了大半个时辰,起身而去,不顾炎热,开始巡视整个皇宫起来。

    长沙王宫,是从马楚时期开始建造的,其根本就是节度使的牙城,一切基本上是以军事需求的,但即便如此,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修缮,长沙王宫占据长沙城五分之一地界。

    山水环绕,富丽堂皇,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假山假水,极为华丽,舒适性也不断的提高。

    当然,还是不及广州城的皇宫,毕竟南汉几十年不经战乱,又守着大海和海贸,珍珠玛瑙,黄金玉器,应有尽有。

    李嘉走了大半圈,脚都有些酸了,这才发觉,这偌大的长沙皇宫,大虽大,就是树荫少,又临近湘江,湿气重,又面临酷热,不只是孩童,就是大人也扛不住。

    “看来,需要找个地方避暑了!”

    李嘉摇摇头,感慨道。

    长沙城如今简直就是个火炉,要知道,这才五月,这要是到了六七月,就更难了。

    不只是为了皇嗣、宫廷的身体,就算是处理朝政,他平时也是懒散,这与天气的关系极大,所以,这理由光明正大,也算是为国为民。

    去外地躲上几个月,待暑气消减再回来,这是最好不过了。

    “都怪妾身失责,让大哥儿染病!”皇帝一回来,皇后周颖儿立马拜下请罪,低着头,一脸的内疚。

    “算了,与你关系不大!”李嘉感受着房间的凉意,一屁股坐下,说道:“这长沙皇宫,的确是不能再住了,太过于湿热,岂止是皇子公主们,就连我,也难以招架!”

    周颖儿轻轻地走过来,帮皇帝捶腿按摩,柔声道:“虽有不好,但长沙皇宫毕竟是京师所在,不好挪移!”

    “我也没想迁都!”李嘉将脑袋枕在懂事的宝嫔柔韧大腿上,轻声道:“我就是想寻个避暑的地界,这才五月,夏日还未真正到,想必是更难耐了!”

    “把宫廷和中枢迁离长沙几个月,去寻个地方避暑,想必也不会出现差错!”

    兼并了好几个国家,李嘉自衬在国内威望甚高,没几个敢乱来的,况且,中枢和禁军都跟随,宵小也难找事。

 第七百零四章糊弄

    “陛下要避暑?”政事堂的宰相们得知这个消息,陡然一惊。

    按照传统来说,皇帝巡查、就食、避暑,在前唐时,都是司空见惯的,如唐高宗洛阳、长安两地跑,安史之后,更是常事,皇帝们因为兵灾,隔三差五地就巡狩蜀地。

    但,五代后,则不同,各个国家的皇帝、国主,基本上就稳住都城,轻易不挪窝。

    除了地盘小以外,跟国都聚敛各地方州县财赋功能有关,比如东京,因为运河的缘故,四通达,可以有效的将钱粮运送到都城,保持禁军的稳定,从而压制地方。

    所以,一个国家的首都,必然是政治、经济中心,不然就是畸形的,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大运河断一个月,北京鬼哭狼嚎、人人饿肚子,断半年,国家大乱。

    元朝的崩溃就是如此,因为运河,元军第一个拿张士诚开刀,随后,张士诚默认运粮北上燕云,然而等朱元璋攻克江南后,自然断了贡粮,所以,此时就敲响了元朝灭亡的倒计时。

    徐达轻易地就攻克元大都,偌大的北京城,几乎没多少人,饿殍遍地,还得让他用军粮救济。

    长沙城比元大都好,来自蜀地、江西、江宁二府的粮食,可以通过长江,再经过洞庭湖、湘江,而至长沙,都是水运,成本低。

    虽然岭南的钱粮运送却很困难,府道耗费大,灵渠又不方便,但总算能运到。

    某种意义来说,长沙城作为国都是足够的。

    所以,皇帝的避暑迁徙,某种意义来说会造成朝廷动荡,尤其是在这个乱世,这要是禁军出点差错,就大事不好了。

    “绝对不行!”孙钊义正言辞地说道:“如今乃乱世,非安史之前的太平盛世,陛下身负万里江山社稷,岂能轻易涉险,某身为宰相,应谏言之!”

    “好——”孙光宪、邓斌二人作为新晋宰相是,虽然不属于孙钊一党,但却对其表态表示赞同。

    这是国家正事,非私事,作为宰相的责任和使命,他们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

    当然,更关键的原因则是,皇帝的继承人很小。

    几个皇子论,哪怕是其弟卫王李宾,也不过七岁的年纪,毫不顶事,皇帝走了,谁来监国?太妃吗?

    “自是如此!”眼看着孙钊一番言辞,就获得政事堂的拥护,作为首相,赵诚瞬间感到危机,连忙表态,不敢再犹豫:

    “万几重担在身,圣人不得轻易迁移,此乃国之根本!”

    所以,几个宰相联袂而来,找到了皇帝。

    皇帝倒是早就知晓了政事堂的热闹,他知晓宰相们的动机是好的,他不以为意道:“诸位相公们所为何事而来?”

    “臣等因陛下迁移宫廷而来!”赵诚纠结了一下,僵硬地向前一步,朗声道。

    “哦?你们知晓了?”李嘉坐起,懒洋洋地说道:“此事为真,主要是这长沙城太过于湿热,不利于皇子皇女们的生长,而朕及皇后等,也身体不适,所以准备择一地避暑,所去几个月罢了!”

    “陛下,您身负社稷,不可轻动啊!”孙钊喧宾夺主,向前一步,一脸沉重地说道。

    “朕知道了!”李嘉摆摆手,说道:“我又不是傻子,这点道理还是知晓的。”

    “避暑之地,就在长沙府附近,距离长沙城不远,到时候政事堂也会跟随,诸位相公们也一起避暑,不会耽误军国大事的!”

    “况且,若是远离长沙府,朕及宫廷,以及元从军的粮食又从哪里来?总不至于饿肚子吧!”

    听到皇帝的解释,所有人松了口气,赵诚更是如此,他坦诚地说道:“圣明无过陛下,考究如此周全,避暑自然是理所应当之事,想必是有了好地界吧!”

    “这倒是没有!”李嘉摇头道:“朕不是长沙府人,哪里知晓长沙府的避暑胜地,诸位卿家可曾知晓?”

    “微臣听闻,湘江西岸,有一座岳麓山,其地貌优美,景色宜人,一向是长沙踏青的好去处,山树茂密,泉水应有,听闻山上有个麓山寺,系晋初古寺,杜少陵也曾题诗,云:“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其是一个绝佳的避暑之地!”

    孙钊连忙拜下,直接说道,惹得赵诚不喜。

    这要是没点学问的,还真不懂杜少陵是谁,它是杜甫的别称,经过韩愈的提倡,杜甫算是与李白齐名的家喻户晓的人物了。

    “岳麓山,湘水西岸,这不就是在潭州吗?”闻言,李嘉哭笑不得。

    长沙府辖邵、衡、道、永、全、岳、潭七州,其中,长沙城属谭州,支长沙县,所以一般也用潭州来代指长沙。

    长沙城在湘水的东岸,而岳麓山则在西岸,简直是咫尺之遥,后世岳麓山还成了长沙市的市区,可见距离之近。

    不过,近的好处很大,起码可以随时操控长沙城,政治不偏移。

    “还有吗?”

    这点距离,在家门口算避暑?这跟搬张席子从前园到后院去乘凉,太过于儿戏了。

    李嘉继续问道。

    见到宰相们都沉默,他继续说道:“难道长沙府就没点景色不错的山岭?”

    “你们要是不说,我就去庐山了?李太白的望庐山瀑布写的很不错!”

    见到皇帝威胁,几位宰相沉默一会儿,赵诚硬着头皮说道:“湘潭县与衡州之交,有衡山,南岳之地,也算是景色不错之地!”

    闻言,李嘉笑了。

    这群人真当自己是白痴,不知道岳麓山和衡山的关系,岳麓山可是衡山的支脉,七十二主峰之一,衡山的祝融峰与岳麓山隔两百里,看着远,其实湘水一下,一天就到了。

    这要是个知识浅薄的,还真的被忽悠过去了。

    娘希匹,果然,难怪皇帝容易被糊弄,实在是这群读书人太奸,其实意思差不多,就只是偷换个概念,就看上去完全不一样了。

    刚想发脾气,李嘉看着几位宰相一脸严肃的模样,心中只能叹了口气,人家也是为了朝廷好,自己若是较真,还真是肆意妄为了。

 第七百零五章岳麓山(第三更补)

    文人果然是一群狡猾的狐狸。

    李嘉叹了口气,众议难为,皇帝可以是众人之主,但绝对不能成为独夫。

    独夫,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是一个好词。

    因为一个人是治理不了天下的,需要大量的人才协同,违背大势成为独夫,往往沦落为众矢之的。

    李嘉自然不是傻子,不会因为一项正确的事情,硬生生地想扭转过来。

    “那就,去岳麓山吧!”

    “陛下圣明——”几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